庶姐正妻

200 諷刺

200諷刺

200諷刺

這副模樣怎么看也該是個努力求取功名的書生,怎么會來做了捕頭?

這年頭,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還真是多。

千葉喻沖著秦明微微頷首,算是打了招呼。

若是別人如此,必然會讓人覺得此舉很是無禮,可誰讓人家是丞相呢?這樣對待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捕頭已經是給足了面子。

“周氏,你為何要做出如此喪心病狂的事情?”

千葉喻看向周氏的時候眉宇間已滿是怒氣。

周氏身子一顫,徑直低下頭沉默不語。

“你為何不說話?我問你,你到底是出于什么樣的原因才這樣做?是不是有什么人給了你不少好處,所以你才這樣?看你的樣子,應該也是給人當娘親的人,為何會有如此歹毒的心思?”

千葉喻依舊在問,聲音里難掩沉痛。

確實應該感到悲傷,畢竟那可是他盼了不少日子才盼來的孩子,居然就這么沒了,怎么能想得明白?

周氏肩膀抖了抖,像是在哭泣,隨后便聽得周氏道:“民婦自知對不起那個枉死的孩子,今日被兩位大人抓到,民婦就沒想過能活著出去。事實上,民婦也已經早就做好了打算,民婦會一命抵一命!”

千葉喻眉頭蹙緊,不解這周氏為何會如此難過。

“看你這樣子也不是窮兇極惡之輩,那你到底是為了什么做出這樣的事?”

本來就是一句尋常的問話,周氏卻像是突然被人戳到了什么痛處般,猛然抬頭看向千葉喻,眼中是毫不掩藏的恨意。

那么強烈的恨意,讓千葉喻沒來由的感到奇怪。

“不知道丞相大人還記不記得五年前上京近郊一個被馬蹄踩得血肉模糊的孩子?”

五年前?馬蹄?孩子?

千葉喻疑惑。

周氏接連幾聲怪異的冷笑,“丞相大人貴人多忘事,自是不記得了。不如就讓民婦來告訴一下大人,讓大人能夠好好回想回想吧。”

屋子里安靜如許,周氏的目光開始變得渙散。

“民婦記得那是一個大雨滂沱的早晨,牛兒他爹去了上京城里買柴火和一些民婦做的布鞋,牛兒擔心他爹沒有雨傘,身子會感染風寒,便拿了傘準備去上京給他爹送去。就在這時,一陣急促的馬蹄聲響起,牛兒被驚嚇到,呆呆的站在路邊,民婦就這樣看著民婦那乖巧的孩子就這么躺在了地上……”

周氏抬手捂住眼睛,嗚嗚的哭聲從指縫間傳出。

千葉還注意到周氏的手上泛著晶瑩的光,而在那片地上,也是一片水漬。

故事并不復雜,加上方才周氏問千葉喻的那番話,在場的眾人幾乎都知道那個叫牛兒的孩子是周氏的孩子,而那急促的馬蹄確實千葉喻帶來的。

千葉喻眼前忽然就浮現出了五年前的場景。

如周氏所說,那確實是一個大雨滂沱的早晨,準確的說應該是上京有史以來最大的一場暴雨,幾乎隔絕了人的視線。

他記得當時他是奉了圣上的命令出京處理事情,回來的路上遇到的那場雨。

因為急著給圣上回稟,所以他顧不得大雨行路不便,揚了馬鞭快馬急催在上京近郊的官道上。

他以為如此大的雨根本不會有人在官道上走,所以也沒怎么注意,只是當時馬蹄落下的時候覺得有些微的異樣,但也并沒有往心里去。

在遠去的時候他似乎聽到了隱隱約約的哭聲,同樣是因為雨的緣故,聽得并不真切,所以他連頭都沒有回。

原來……那時馬蹄之下竟然葬送了一個可憐孩子的無辜性命。

千葉喻眼眶微澀。

“牛兒他爹回來看到了路面上牛兒血肉模糊的身子,傷心欲絕,沒多久也便跟著去了。民婦不過短短時間就失去了生命中最重要的兩個人,你叫民婦也能不怨?丞相大人,你告訴民婦,民婦怎能不怨?”

屋子里的人本就沒幾個是真心為千葉喻那個外室的孩子死掉而難過的,現在又聽到這個事情,只覺得是天道輪回,報應不爽。

周氏還在哭,壓抑著的嗚咽的聲音反而更讓人覺得可憐。

千葉看著那個眉眼慈善的農婦,不由覺得若是五年前沒有發生那件事,興許這婦人一家子現在應該過得很幸福。

瞥了一眼千葉喻,發現他像是呆愣住了般,定定的站在原處。

面對周氏的指責,昔日能言善辯,任何情況下都能處變不驚的丞相大人居然不知道應該說些什么。

兩個都是失去了孩子的人,千葉喻那個尚未出生,而且膝下也有兒有女,頂多是傷心一陣,失望一陣。

可周氏,失去的不僅僅是孩子,還有丈夫,生活的希望全然崩塌,潰不成軍。

到底誰可憐?說不清楚。

至少眼下沒人能說清楚,甚至于眼下都沒人能夠站出來義正言辭的指責周氏的所作所為。

說她錯了嗎?

人家不過是為她的孩子報仇雪恨,甚至都做好了一命抵一命的準備。看那哭泣的模樣,估計周氏在做出這些事情的時候心里并沒有痛快到哪兒去。

說她沒錯嗎?

逝者已矣,殺人償命,天經地義。

誰對誰錯,好像在這一刻沒有了那么明顯的界限。

相對于眾人的反應,池清的反應就要相對清淺得多,估摸著是在來的路上已經調查清楚過了。

“丞相大人,周氏對此事供認不諱,在下想相府的七姨娘是不是可以不用再軟禁著了?畢竟這事同七姨娘沒有任何關系。”

是同常氏沒關系,有關系的是他。

千葉喻從思緒中回神,對著池清和秦明拱手施禮,“本是家宅之事,沒想到竟然勞駕了二位,在下委實是過意不去,在此給二位施禮了。”

“丞相大人客氣。七姨娘同王妃交好,我們也不過是奉了王爺的命令去調查此事。如今水落石出,還請丞相大人能夠得饒人處且饒人。”

呵!還真是說不出的諷刺。

算起來,事情歸根結底還是因為千葉喻,當初若不是他,又怎么會有今日之事?

現在居然要受苦受難的人向這個給予苦難的人求得原諒,不是諷刺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