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上戴個小魚塘

第一一三章 計劃

第二天,當李永和寧小雪回到俊龍村的時候,遠遠就看到幾個孩子從山口跑出來,老村長的孫女跑得最快,叫的聲音最響:“老師回來了……”

想到就要在這個連手機信號都沒有的地方待上兩三個月,李永和寧小雪原本還有些惆悵,這會兒看到孩子們臉上的燦爛笑容,聽著他們歡快的笑聲,兩人就覺得這么做挺值得。

尤其是寧小雪,就跟大孩子似的,跟著孩子們又蹦又跳,一點沒有為人師表的樣子。

聽到孩子們的聲音,老村長也早早走到村口,他身后還有不少俊龍村的村民,都站在那里迎接他們,目光真誠。

大多數村民都沒空著手,手上都拿著東西,有雪白的哈達,溫暖的羔羊皮,精致的牛皮靴,草編的坐墊等等,有些東西看上去其貌不揚,卻是真正的藏民手工制作,要是放在外面,那就是價格不菲的“手工藝品”。

寧小雪看了這些東西,都挺感興趣的,不過她一樣也沒要,她是來支教,可不是來收禮的。

李永也沒敢要,有句老話說得好,吃人的嘴軟,拿人的手軟,這會兒要是手軟,將東西收下,那就不是留下兩三個月的事情,到時候走不掉可就麻煩了。

晚上就在老村長家吃的飯,加上老村長的兒子,幾個人熱熱鬧鬧坐了一桌子,就是沒看到他媳婦。

老村長特地從床下面掏出一壇子珍藏的“青稞酒”,要請李永和寧小雪喝酒。

李永看那酒倒出來都是琥珀色,晶瑩通透的,就知道跟平常喝的酒不同。

李永喝了一口,甜甜的,感覺一路通喉,果然要比外面常見到的青稞酒好喝很多。

俊龍村雖然封閉,在吃的上面卻不含糊。

老村長親自下廚,很快就弄出幾道色、香、味俱全的大菜。

俊龍村最常見的也是那種高原裸鯉,不過在老村長的手下,滋味就顯得很不一般。

李永吃魚如今也算是半個行家,也很挑剔,今個兒吃的這些,不過是做菜的魚本身,還是烹飪的水平,全都沒話說。

一份清燉鯉魚,用的是最簡單的燉燒,燉得湯白肉爛,加了點這兒特有的藏藥,吃著美味而且滋養。

還有一道菜,將裸鯉切成小條,先在鍋里過下油,然后用煙熏,熏得魚條通體紅亮,刷點酥油,吃在嘴里滿口濃香。

還有鮮香美味的抓燒鯉魚片、瓦罐鯉魚……各種各樣特色的吃法,讓李永和寧小雪大開眼界,同時也大快朵頤。

李永忍不住向老村長豎起大拇指:“這個手藝,要放外面開個飯館,保證顧客盈門。”

李永如今也算搞餐飲的,他這話還有一定的權威性。

有特色,有水平,到哪兒都吃得開,李永都想請老頭去魚味館坐鎮,肯定不比劉鐵真那兩個“高徒”遜色。

“人老啰!”老村長豁達地搖了搖頭:“舍不得離開這兒,外面人生地不熟的。”

李永點了點頭,表示理解,整個俊龍村,也就一些娃娃,還有老村長能夠用漢語跟他們交流,人生地不熟的,再加上言語不通,那就很難辦了。

這就好像有人說澳洲、加拿大很不錯,不過那邊都是說“鳥語”的,就算去了也很不方便。

俗話說得好,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狗窩。

特別是老村長這個歲數,已經不適合在外面奔波勞碌。

“現在到西藏旅游的人越來越多,還是得這上面想想法子,”李永對經濟方面的事情,都不是太懂,在公司里也只做甩手掌柜,他能想到也只有這些。

“前面來過的那位孫老師也這么說,不過咱們俊龍村太偏,很少有人過來,兩位老師有機會的話,可得幫助咱們多做做宣傳!”老村長呵呵笑道,抓住一切機會給村子做宣傳。

李永點了點頭,拍著胸脯擔保下來。

不過俊龍村的交通實在不太方便,那些來西藏游玩的旅客,很少會有人像他倆這樣,有大把的時間可以消遣,也就無法跑到俊龍村這種地方來。

老村長算是俊龍村里眼界相對比較開闊的,因為他年輕的時候曾經在外面經歷過,后來也不時到外面的鎮上看看,懂的東西就比較多,所以老頭在村里也挺有威信。

老村長知道與外面的世界相比,俊龍村的生活水準實在太低,他一直想辦法要讓俊龍村的村民,也過上同外面那些人一樣豐富多彩的生活。

李永跟老頭一邊吃一邊聊,聽了老頭的話,李永就覺得這件事并不容易,除非在山里發現某種稀有礦場,比如說黃金啥的,那就什么事情都解決了。

不過就他所知,如今的俊龍村,除了魚和水資源以外,并沒有什么重要的資源。

即便有別的資源,李永也不會懂,他唯一懂得多一些的,其實還是養魚,之前也已經打算,他留下來就是養魚的,教小孩子讀書,李永總覺得自己不是那塊料。

俊龍村的人吃魚,卻因為地方閉塞,交通不便,弄不到外面去,其實就算能夠弄到外面,也找不到人買,一來西藏人不愛吃魚;二來西藏的魚比較多,想吃去抓就是,用不著買。

要在西藏發展漁業養殖的話,也只有將產品運往內地。

由于路途遙遠,運輸成本不菲,水產品的價格就會比較高。

如果是普通的魚,那么因為價格高,魚的市場就會出現問題。

“空間魚”如果能夠養出來,那么價格和市場都應該不是問題。

聽說李永要在村里養魚,老村長開始有些不以為然:“要養魚做什么,這邊魚多,想吃去抓就是。”

李永就將陶然魚,還有孫海寧在西藏找地方養魚的事情給說了,老村長就很興奮:“要說到魚,咱們俊龍村的人懂得最多。”

孫海寧覺得俊龍村的交通太閉塞,也確實沒有錯,就算能夠在俊龍村養出陶然魚、天池魚,甚至是云夢魚,也很難運出去,畢竟這玩意只有成規模了,才能給個村子帶來變化。

李永想的卻不是這個,既然成魚運輸困難,那就賣魚苗好了。

他還想到一個問題,不僅僅是陶然魚、天池魚等等的魚苗可以對外銷售,其實本地的魚蝦幼苗,也可以向外銷售。

李永把這個事情跟老村長一說,沒想到老頭卻搖了搖頭:“咱們俊龍村抓魚的都有個規矩,魚苗、小魚都不能抓,這樣才能一直有魚吃,所以魚苗我們是不會賣的。”

李永沒想到俊龍村也懂得環境保護與生態平衡,也怪不得環境能夠保持得這么好,他連忙解釋自己的意思:“是用人工培育出魚苗,然后賣到外面去,魚苗的運輸應該會比較方便。”

老村長這回聽清楚以后,對這個提議就很感興趣,答應幫助李永在村里搞實驗。

李永也跟老村長說了,他是不教書的,他留在這里,就是要想辦法幫助俊龍村的村民全都脫貧致富。

李永并不是不想教書,只是這事兒他之前沒做過,不擅長。

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李永覺得俊龍村的落后,還需要從根本上來解決,就是讓村里的經濟狀況好轉起來。

晚上,李永還是同寧小雪一起,住在小學校的房間里。

小學校依山而建,旁邊就是一汪澄清的水塘,站在小學校的門口就可以看到下面的村子、河流。

李永特地在水塘周圍看了看,水面約摸一畝左右,連著旁邊的小溪,如果從塘口截斷,就能在水塘中試著養些魚看看。

對于李永的決定,寧小雪總是能夠表示積極的支持,她也知道,傳授知識,雖然對于俊龍村的孩子們來說,將來一定會有很大裨益。不過俊龍村想要富起來,從根本上改變眼下的狀態,李永所做的事情,也很重要。

不過當天晚上,寧小雪卻拉著李永,不讓他躲進水空間,而是要他跟自己一起“備課”。

看得出來,寧小雪對于自己這一份全新的工作,很期待,也有些緊張,一定要拉著李永,讓他看備課的內容,還進行試講,就是為了第一節課,千萬不能給搞砸掉了。

看著寧小雪認真地給自己“講課”,李永也很配合。

寧小雪其實講得很一般,生澀、僵硬,缺少節奏感,畢竟她之前沒有這樣的經歷。

第一次的感覺,總是很特別的。

重復好幾次,在給寧小雪糾正了幾個細節以后,李永就笑著對寧小雪說道:“已經很好了,你不要太緊張,關鍵是看臨場發揮。”

“真的可以了嗎?”寧小雪看上去還不是太自信。

“那當然!”李永只能繼續鼓勵,然后往床上一躺:“放心吧,孩子們一定會很喜歡你的。”

李永倒沒有說假話,今個兒孩子們都跑到山口去迎接他們,可見這些娃娃對于老師是多么的尊敬,他們實在是太可愛了。

好說歹說,寧小雪才算不那么緊張,這會兒才注意到李永躺在屋里唯一的床上:“李子,你就在這里睡啊?”

李永一聽,以為小姑娘還是比較緊張,所以才向他發出邀請,立刻變得非常興奮。

“是啊,你也快來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