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窩里的科技強國

第一百三十八章 猶太工人

十月,運載著第一批兩千名從德國轉出來的猶太人乘坐著“白色玫瑰”號郵輪來到中國廣西的北海,同船的還有這些人的家屬。

這些人都是在德國各行業中的技術骨干或者是學校中的高級教師和大學老師,自從希特勒上臺后,鼓吹日爾曼民族血統論和猶太人吸血附生及各種不利與猶太人的論調,猶太人在德國的處境愈發艱難起來,很多人開始期望離開德國另尋出路,但是希特勒當局并不希望猶太人就這么輕易地離開,不斷攀升的價碼和甚至與公開的黃金買出路的做法讓很多猶太人望而卻步。

迪夫站在郵輪的船舷邊,看著逐漸清晰的碼頭,還有依偎在身邊年輕美麗的妻子,迪夫的心情是非常復雜的。

迪夫今年二十六歲,一個年輕有為的小伙子,17歲開始從工廠里的學徒工干起,跟著師傅勤勤懇懇地工作著,并且憑借著自己的聰明才智練就出一身過硬的技術。

可正當迪夫為著未來的幸福生活做著努力時,一個不幸的事情發生了,由于迪夫和他的師傅都是猶太人,他們一同被工廠解雇。

失業的迪夫流落在街頭上,他努力的尋找著新的工作,可因為他是猶太人,很多地方都斷然拒絕了他的申請,雖然即使他的技術水平真的很高。

迪夫失業后一直住在師傅的家中,因為他的師傅不僅對這個精明能干的小伙子青睞有佳,同時自己的女兒也看上了這個吃苦耐勞,勤奮誠懇的年輕人。只是這種日子愈發地困苦起來,幾個失去了固定收入的人只能憑借著一些短工來維持著生活,而且生活的環境愈發惡劣,警察、納粹黨成員不斷地無故毆打、盤剝猶太人,生存環境的變化讓迪夫感到在德國社會的變化。為此,迪夫與師傅家人商量一同出國離開這個越來越惡劣地生活環境,迪夫的建議得到了師傅家人的贊同。從此大家一同努力地尋找著離開德國的門路。

只是讓大家失望的是,離開德國的要求越來越嚴格,價碼也越來高,在一些國家地使館里,甚至開出了一條金條換取一個人護照的價碼,巨額的天價讓大家望而卻步。

正當大家感到失去希望時。前兩個月,一些中國人在幾個猶太人聚集區設立了辦事處,這些中國人有一個迪夫認識,那個人姓程的中國人曾經在工廠里學習過幾個月,而且一直跟隨著迪夫這個工廠里最好的技師學習各種技術。

程的出現讓迪夫欣喜若狂也讓他看到了一絲的希望,他最先來到了這個辦事處,憑借著與程的私人關系他知道了只要是技術水平達到要求的人可以優先通過審核前往遙遠地中國西南工作。

狂喜的迪夫回到了家中與師傅師母和自己的未婚妻分享著這份喜訊,大家都為這個突如其來地喜訊給幸福的擊倒了。

迪夫地技術真地很過硬。再加上與程地關系。迪夫很快地便通過了審核拿到了第一批前往中國西南地簽證和許可。但是新地問題又出現了。迪夫只能攜帶直系家人離開德國。由于迪夫是孤兒沒有直系家人。而且師傅又年歲已高沒有通過前期地審核。這樣分離地痛苦擺在了家人地面前。

在經過短暫地抉擇后。師傅和師母毅然將女兒許配給迪夫。兩個相愛已久地人舉行了簡短地婚禮。這樣迪夫就可以攜帶著妻子離開德國。而師傅和師母將繼續留在德國申請下一批地名額。

離開德國時迪夫和妻子都很痛苦。因為他們知道沒有了他們兩個年輕人。兩位失去經濟來源地老人將面臨怎樣艱難地生活。好在程還將要在德國逗留一段時間。迪夫以一個男人地尊嚴請求著程盡量照顧著兩位老人。因為他和程相處過一段時間。知道跪禮對于中國人來說是一種極大地尊嚴和請求。程保證著只要他仍然在德國時就一定照顧著師祖。

“迪夫。你說我們將要去地地方。會是一個什么樣地地方呢?”身邊地妻子緊緊抓著迪夫地手。“不知道。親愛地。但是我從程那里知道這里沒有歧視也沒有壓迫。這里需要著象我這樣地人。我向你保證。我一定會以最快地速度積攢夠錢。將我們地父母接到這邊來生活。”迪夫向著自己地妻子保證著。

“我相信你。只是單純依靠你太吃力了。不知道我能做些什么呢?這里有著什么樣地工作能讓我去做呢?”看著碼頭上清一色地黃皮膚黑頭發黑眼睛地東方人。缺乏對東方人了解地她有些迷茫。

依次下了船。在經過海關官員地檢查和發放臨時證件后。同船地猶太人們被安排到了當地地附近地旅館住下。第二天所有地人都早早地起來。因為今天有著一項重要地事情在等待著他們。他們將要選擇自己在中國地新工作和新生活。

在碼頭邊上的一處臨時修建的場地上。有著眾多的工廠老板、技術招聘人員已經擺好了攤位等待著自己的到來。

這些攤位很有意思,中國人按照產業的不同劃分成了教育區、農業畜牧區、機械工業區、冶金區、化工區、醫療區、商業區等十幾個不同的區域。每一個區域外面用著中文方塊字、德文還有英文三種不同的文字書寫區分著,這樣很容易讓前來面試的人員區分出自己應該向哪個地方推薦自己的專長。迪夫沒有直接去面試哪一家企業,他用了半個小時的時間走遍了所有區域的攤點,從攤點展示出的工廠外貌、英文文字介紹上初步了解了這些工廠的簡單介紹,又用了四十五分鐘的時間仔細地觀看了自己擅長的機械工業區的幾十家企業的簡介,最后才駐足停留在一家有著德文、英文簡介的工廠攤位前等待著前面人員的面試結束。

迪夫地選擇很準確,他選擇的是柳州的一家大型軸承制造廠,這個廠生產不同類型的各種軸承。迪夫憑借著自己過硬的本領和多面手的技術特長很快地便和這個工廠達成了意向,對方也很期待著迪夫地加盟,只是迪夫需要與自己的妻子商量一下是否去這里工作。不過讓迪夫驚訝的是自己年輕的妻子也很快地找到了工作,因為妻子在德國時從事著英文教育工作,這使得她很容易在招募猶太人工人的工廠中獲得到一份翻譯工作。

妻子和迪夫自己一樣也僅僅是達成了初步的意向。因為她也需要著和自己的丈夫商量。

“迪夫,我想去百色,去平果。”妻子有些憂慮地說出了自己的選擇,雖然她也在同另一家在柳州的工廠達成了初步地意向。

“為什么?”迪夫有些不解。

“迪夫,雖然工廠里給的工資還是很豐厚的,但是要想盡快地掙到更多地錢接我們的父母過來。我們必須需要更多的收入和經濟來源。”

“恩,這個的確是我們需要的。”迪夫認同妻子的判斷。

“我花了很多的時間在教育區那邊做詢問,我發現在百色的平果擁有著非常好的教育資源。我想,我們幸運地成為了第一批過來地人,以后會有更多的人來到中國,來到這里工作、生活,語言上的障礙既是我們需要共同面對的一個問題,也將是我們創業的一個良機。”精明的猶太人一下子便看到了利潤的來源點。

“繼續說,親愛的。我支持你。”迪夫鼓勵著自己的妻子。

“這里地人雖然有人懂得英文和德文,但是畢竟是少數,我想到那里去一邊工作一邊學習中文。那里有著很多老師和足夠的交流人員,這樣我就能以最快的時間學好中文。隨著以后更多的同胞過來,我可以在夜晚開辦中文學習班,我相信我們的同胞同樣也需要這樣的學習班盡快的融入到在中國的生活中去,我甚至可以接其他工廠單位的多項翻譯訂單,我在這里看到,這里地人英文還有德文地翻譯并不是很準確,這樣我們就可以獲得更多的收入盡快接父母過來。”

“太棒了,親愛地你真是太聰明了。”迪夫也很興奮。自己的妻子不僅美麗,而且還擁有著聰明伶俐的心。

“不過迪夫,這樣就要和你分開生活了。”妻子有些不舍,因為他知道,迪夫雖然也通過了在百色的一家單位企業,但是這個單位并不如迪夫在柳州的這一家好。

“沒關系,親愛的,我們現在最關鍵的就是盡快把父母接過來一起生活,相信主。必要的分別痛苦是我們前進的動力,也是主賜予我們享受未來美好生活的一個考驗。我相信你在百色那里會獲得到你所需要的一切,而我也會在柳州這個工廠創造出我存在的價值,你不知道這所工廠所擁有的設備和一切設施,這些東西讓我興奮,我感到我能在那里創造出奇跡,我甚至現在就恨不得立即趕到200里外的這個工廠去,立即著手開始創建屬于我的輝煌。”

“恩,迪夫。我相信你能做到。那我們今后將要短暫的分別了。我們只能依靠著信件來保持著聯系,在假日中相見。”

“親愛的。你也要保重好自己。”

三天后,迪夫和他的妻子在車站分別,乘坐上兩列開往不同方向的火車,向著各自的追求和共同的夢想分別而去。

迪夫和幾名同胞來到了他們將要生活和奮斗的工廠,在這里,迪夫很快地便適應了這里的生活,雖然飲食還有喜歡扎堆群居的生活習慣上有些不適應,但嚴謹的工作作風和對新技術的狂熱追求卻是迪夫感到這里是自己工作的天堂。

迪夫在融入這個工作團體四個月后便拿出了自己對生產過程中的一些新思路和新創新舉措,在經過同事們的論證和驗證后迪夫獲得到了工廠老板的五百元獎勵。初建小功的迪夫并沒有沉寂于這點蠅頭小利,而是和自己所在的工作小組繼續在高效生產過程中尋找著更高的效率措施和發明。

半年過后,迪夫已經成為了這家軸承制造廠的高級技術員工。但是迪夫知道這并不是代表著這里的其他中國員工的水平很差,而是自己的水平還不夠高才使得自己用了這么久的時間才能達到高級技術工的標準要求。這里的工人各個都是擁有著充足的上進心,不僅擁有著團結互助的團隊精神同時更具備著相互追逐努力的個人自覺的努力。

迪夫現在迫切希望自己的妻子盡快地學好中文以便回到自己的身邊教授自己中文,迪夫現在感覺自己與同事們需要交流,更深入、更全面的溝通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