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兵在1917

321 各種意外

321各種意外

七月三日下午四時,布爾什維克中央委員會召開了緊急擴大會議,商討當前局勢的對策問題。一開始與會的彼得格勒委員會代表認為發動武裝起義推翻臨時政府的時機還不成熟。認為敵我力量過于懸殊,反對過早的開始武裝斗爭,號召應該盡量做群眾的說服工作。

但是當軍事委員會將基層士兵的呼聲反應給他們之后,尤其是聽取了列寧做的特別報告之后,委員立刻轉變了態度,一致認為必須立刻、馬上、迅速的開展武裝斗爭,絕對不能再等了。

按照會議的精神,布爾什維克中央委員會立刻全體動員,積極的行動,號召彼得格勒的工人、士兵走上街頭在“全部政權歸蘇維埃”的口號下開展和平示威游行。

七月四日清晨,彼得格勒又一次被游行的群眾擠得滿滿當當,幾十萬群眾先是匯集到了克舍辛斯卡婭宮,其中甚至有數千名從喀瑯施塔得要塞趕來的水兵。列寧在陽臺上慷慨激昂的發表了演說:“不論歷史的道路多么曲折,全部政權應當而且一定要轉歸蘇維埃……要想取得的勝利,同志們必須保持足夠的警惕和堅毅的精神!”

聽了激動人心的演講之后,雄赳氣昂昂的示威隊伍包圍了塔夫里徹宮,要求蘇維埃中央執行委員會立刻奪取政權。可是把持著蘇維埃中央執委的孟什維克以及社會黨早就已經跟羅將柯達成了一致,對于群眾的呼聲根本是聰耳不聞。甚至在第一時間就做出禁止游行示威,并責成臨時政府立刻從前線調集軍隊平息所謂的“騷亂”。

“將軍閣下,請您立刻調集軍隊,看守內閣總理克倫斯基先生要求您用一切手段恢復首都的秩序!”

阿列克謝阿列克謝耶維奇布魯西洛夫望著一臉激憤之色的總理特使,對他所傳達的最高指示,心中猶豫不決。作為一個軍人,他對繼續堅持戰爭的臨時政府懷有好感。7年5月4日,正是前總理李沃夫的提拔,他得以升任俄國陸軍最高統帥。布魯西洛夫是一個懂得感恩的人,但是如果讓他用鎮壓人民的方式回饋臨時政府的“知遇之恩”,他真心做不到。

從本質上講,布魯西洛夫對沙皇沒有多少好感,二月爆發之后,當時還是騎兵上將和布魯西洛夫攻勢作戰大英雄的他就毅然決然的通電尼古拉二世,希望這位陛下立即退位。

說心里話,二月之后俄國的走向,讓這位最高統帥異常的糾結,作為一個軍人他渴望保衛自己的祖國,但作為一個同情人民還有良知的人,他又不想沾染上太多俄羅斯的鮮血,左右搖擺不定的他一時間竟然不知道該何去何從了。

實際上這一個星期以來,布魯西洛夫都是在煎熬中度過的,六月十八號開始的由他親自指揮的科倫茨基大反攻就像一片烏云,狠狠的壓在他的心頭,慘烈的失敗讓他這個幾個月前還是英雄的軍人一時間是千夫所指,身上背負著極大的壓力,各方面有不少勢力要求他立刻引咎辭職。

說實話,一開始布魯西洛夫是極不看好這場反攻行動的,倉促的準備工作和低落的士氣一開始就注定了這場反攻行動不會有太好的結局。如果不是來自政府的強大壓力,他是斷然不會發動這種兒戲一般的反攻的。

結果跟他預料一樣糟糕,幾萬條鮮活的生命瞬間就消失了,雖然老話說了慈不掌兵,而且在他親自指揮的布魯西洛夫戰役中,傷亡比現在還要慘重,但是對于布魯西洛夫戰役的傷亡,他認為是值得的,而克倫斯基大反攻中所流的每一滴血,他都認為毫無意義。

失敗發生之后,布魯西洛夫就已經想過了辭職,尤其是看著前線的失敗造成了首都新的大混亂時,對一切筋疲力盡的他,真的是想撂挑子了,可當時李沃夫苦苦相勸,使他不得不留在了這個備受煎熬的位置上。

而今天他更是明白了李沃夫為什么會要他留在這個位置上,那不是前總理大人欣賞他的才華,更不是前總理大人憐惜他這樣的老將,前總理大人讓他留下的理由只有一個——為他鎮壓暴起的民眾。

想通了這些,布魯西洛夫對什么都不在乎了,既然所謂的恩情不過是利用,他也就完全可以釋懷了,抬起頭他堅毅的對著克倫斯基派來的特使說道:“特使閣下,請您通知總理閣下,我阿列克謝阿列克謝耶維奇布魯西洛夫已經完全無法承擔肩上的重任,我請求辭職!”

特使吃了一驚,愕然道:“將軍閣下,您這是什么意思?政府和祖國最需要你的時候,你不能掛冠而去啊!”

布魯西洛夫深深的吸了口氣,斷然道:“我能!”說完,他毫不理會驚愕得已經石化了的特使,邁步走出了自己的辦公室,走出了最高統帥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