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兵在1917

490 覆滅

特里安達菲洛夫說得很對,戰場上波蘭人已經山窮水盡,而他們還留有余力。(全文字無廣告)一旦波爾斯基徹底地被消滅了,烏博列維奇的部隊立刻就能南下,那時候圍殲27、29師、202混成旅及那兩個可笑的民兵師完全不是問題。

消滅了這股敵人,再回頭吃掉包圍圈中的30師和34師更不是什么大問題,這么說吧,波蘭人唯一有可能逃出生天的就只有那個11師,不過就算11師跑掉了又能怎么樣,這支本來就已經半殘了部隊能改變什?

很顯然,如果李曉峰還有一點兒判斷力,就會同意特里安達菲洛夫的計劃。很顯然,他有,所以他好猶豫地就同意了。而他這個決定也就意味著戰役的關鍵將重新轉回到上馬烏基尼亞,烏博列維奇什么時候才能徹底消滅掉波爾斯基的殘部,關系著最后的結果。

那么,此時上馬烏基尼亞是個什么狀況呢?抽調了兩個師提前南下之后,烏博列維奇調整了戰斗部署,沒有再如之前那樣一味的強攻,而是命令部隊開始原地休整。

經過三天的休整,也就是在敵人第10師和第12師基本覆滅的時候,烏博列維奇又一次發動了進攻。

“敵人攻勢十分兇猛,一個上午的時間就拔除了我們三個支撐點。軍長,我們已經沒有多少活動的空間了,在這么下去只能全軍覆沒……”

波爾斯基伸手阻止了參謀們的發言,情況有多糟糕他還能不知道,但是他卻沒有任何辦法改變。對于被包圍的他們來說,只有三條路可走,要么突圍、要么繼續死守、要么投降。最后一條他是絕對不會考慮的,不管怎么說畢蘇斯基都對他有知遇之恩。他不能給恩人這么一個交代,至于突圍,哼。十天之前可能還有機會,現在嗎?別白日做夢了。

“繼續堅持。我們是波蘭的軍人,應當為國家盡忠!”波爾斯基如此回答道。

而對于這樣的答復,他的參謀們無疑是相當失望的,被圍困了這么久,每天都是壞消息,每天都有數不清的炮彈落在他們的頭上,缺少食品、缺少藥品,喝口水都得付出幾條人命的代價。這是人過的日子嗎?

參謀們認為他們已經堅持了夠久了,已經完全對得起畢蘇斯基了。而這位總統閣下是怎么回報他們的堅持的?全是扯淡,一開始還假惺惺地說什么一定會救援他們,為他們解圍,后來呢?只是一個勁地讓他們堅持,卻提都不提救援的事兒了。

參謀們十分清楚,他們已經被畢蘇斯基拋棄了,一想到這位總統閣下以前假惺惺地說他們是嫡系,是他最可寶貴的親人。可是在親人受苦受難的時候,這位總統是怎么做的——大義滅親嗎?

尤其是當參謀們一想到如今的糟糕局面還完全是那位自以為是的總統一手促成。如果不是他誤判了猶太人的戰役企圖,如果不是他讓第一軍深陷險地,情況何止如此?

所以。對于投降,參謀們沒有任何心理負擔,甚至巴不得趕緊投降獲得解脫才好。不過波爾斯基卻不同意,這位有些傻乎乎的軍長依然要為畢蘇斯基盡忠。

如果是一般的軍長,參謀們估計也就造反了,但是波爾斯基不是一般的軍長,他在第一軍擁有崇高的聲望,以前這種聲望僅次于畢蘇斯基,而現在。那位總統閣下已經揮霍掉了那份聲望。這么說吧,如果不是波爾斯基苦苦支撐。第一軍早就崩潰了。所以就算參謀們非常想投降,但是這位軍長不點頭也是白搭。

不過波爾斯基的堅持注定沒有太大的意義。隨著烏博列維奇的攻勢愈發的猛烈,他注定要被碾碎。在烏博列維奇發動最后攻勢之后,波爾斯基最后的防線也被突破了,下午三點,伴隨著轟隆隆的炮聲,他的司令部陷落了。

波爾斯基帶著幾個參謀和警衛倉皇地逃出了司令部,就像大海中的一葉扁舟,隨時都有覆滅的可能。不過上帝似乎并不想讓他就此安息,還要往他的傷口上撒一把鹽!讓他嘗嘗人情冷暖的滋味!

當時波爾斯基帶著幾個參謀奇跡般的沖出了重重圍堵,踉踉蹌蹌地逃到了第三師的指揮部。這位第三師的師長是波爾斯基的老鄉,更是他一手提拔起來的,這么說吧,沒有波爾斯基,這位還在老家種地呢!

第三師師部,師長拉斐洛夫正在以酒澆愁,對于前途他感到一片昏暗,不客氣地說如今這位師座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就等著猶太人來俘虜他。

聽到軍部方向炮聲大作的時候,他的副師長曾建議他增援波爾斯基,但是他怎么回答的?他說:“增援軍部?我們這里都捉襟見肘,拿什么增援?軍長福星高照,料想應該無事!”

比較搞笑的是,在拉斐洛夫說完這番無情的話沒多久,滿身煙塵的波爾斯基幫隨著轟隆隆的炮擊聲闖進了他的指揮部。

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按理說拉斐洛夫應該對老上級也是老伯了熱情一點,誰知道他竟然板著臉說:“仗打了十幾天,我的指揮部從來沒有挨過炮彈,可軍長你一來,敵人的炮彈也跟著來了,這就是因為你們人來得太多,暴露了目標。”

這話差點把波爾斯基氣死,他怎么也想不到自己一直賞識外加大力提拔的好兄弟、好老鄉竟然是個翻眼不認人的白眼狼。不過當時波爾斯基并沒有多說什么,一個原因是他沒有那個心情,窮途末路之下什么都看淡了,另一個原因就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這里畢竟是拉斐洛夫的師部,還要倚仗他堅守。

到了晚上吃飯時,因為人多,食品飲用水根本不夠。拉斐洛夫又借題發揮,當著波爾斯基的面大發牢騷,說:“來了這么多的人。哪有這么多的東西吃呀……”

面對奚落,波爾斯基又一次選擇忍氣吞聲,尷尬不是一般的不堪。

不過波爾斯基也不用太尷尬了。很快他就不用面對討厭的拉斐洛夫了。原因是當天晚上,這位拉斐洛夫根本就不跟波爾斯基打招呼。自己帶著警衛連突圍跑了。等轉天天亮,當東普魯士人民解放軍的戰士們沖進第三師師部時,將昏昏大睡的波爾斯基推醒的時候,這位軍座大人還驚愕不已。

波爾斯基稀里糊涂的當了俘虜,一天之后就被氣得心臟病發而亡。而他的死亡不光預示畢蘇斯基嫡系部隊全軍覆沒,也意味著這場大決戰進入了最后的篇章。

實際上在攻陷第三師師部,俘虜波爾斯基之前,烏博列維奇就又一次果斷的將部隊抽調出戰場快速南下。這一舉動不光再次爭取到了寶貴的時間,也無形中給了不少波蘭軍官可乘之機。因為兵力緊張,包圍圈自然扎得不那么緊,讓這群沒節操的家伙得以逃出升天。

比如前面說的那個拉斐洛夫,這位仁兄果斷的化妝成女人一舉逃出了包圍圈,然后兜了一個大圈子之后輾轉返回了華沙。作為第一軍僅存的少數高級軍官,這位仁兄再次獲得了畢蘇斯基的賞識,被譽為戰斗英雄,還成為了戰后重新組建的第一軍軍長,并在畢蘇斯基當政的那十幾年中平步青云。官至上將。

當然,惡人還是有惡報的,二戰爆發。德國閃擊波蘭的時候,這位很沒節操的上將兵敗如山倒不得不再一次化妝出逃。不過這回他可能是年紀大了跑不動,或者是運氣不太好,在一片混亂中將汽車開進了糞坑,溺死在里面。

言歸正傳,7月6日,當東普魯士人民解放軍第1師、第2師前鋒部隊抵達沃沃明的時候,敵29師師長科萊斯尼森科頓時知道大事不妙。他的師本來動彈不得,如今敵人的援兵還到了。接下來會發生了不用動腦子也猜得出來。

在關鍵時刻,這位師長表現出了不一般的果斷。他果斷地拋棄掉了自己的部隊,僅僅帶著自己的師部以及少數警衛部隊倉皇而逃。而他這么一逃。29師立刻就發生了大混亂,一部分軍官有樣學樣也撒腿就逃,另一部分則連逃跑都省了,直接就投降了。

到六日下午,這個29師就徹底地被消滅了,其覆滅速度之快讓他們的友軍都沒有料到。27師和202混成旅原本還指望29師多堅持一點兒時間,好讓他們也有個逃跑的時間。結果29師一觸即潰,導致他們想逃都沒辦法逃,當即被團團包圍!

“混帳,混蛋!一個個都是混蛋!”

華沙總統府中的畢蘇斯基獲知這個消息的時候直接就掀翻了桌子,他之前也知道形勢不妙,知道很危險。但是他覺得29師多少能堅持一兩天,多少能給27師和202混成旅以及那兩個民兵師爭取一點時間。

而現在,他只能希望戰場上被包圍的部隊多堅持一段時間,“你們必須堅持,盟國的援兵很快就將抵達戰場,只要你們堅持到底,一定能反包圍猶太人!記住,一定要堅持!”

不得不說,白條子打多了會傷人品的,畢蘇斯基之前不斷地許諾,不斷地描繪美好的藍圖,但是卻沒有一樣能夠兌現。所以包圍圈中的部隊對他這個總統一點兒信心都沒有,更多的人覺得大勢已去,與其在痛苦中掙扎,不如考慮一下該怎么保住性命的問題了。

實際上有這種考慮的不光是戰場上被包圍的軍隊,在華沙,這里的情況一點兒都不比城外強。到處都是亂哄哄的,成群結隊的民眾涌上街頭向城外逃去,這一刻不管是富人還是窮人都只有一個念頭——離華沙、離畢蘇斯基越遠越好。

富人逃命可能很正常,畢竟猶太人打進華沙,他們的身家性命和財產都保不住,可為什么光棍只有賤命一條的窮人也在逃呢?很簡單,華沙現在是個空城,以那點兒民兵肯定不能保衛華沙,所以畢蘇斯基必然又要抓壯丁。

之前那兩次抓壯丁可是把華沙民眾嚇壞了,尤其是當他們聽說了畢蘇斯基是怎么指揮戰斗,是怎么讓民兵去送死的小道消息之后。為了保命。老百姓只能逃。

“卡爾波維奇干得不錯。”

了解到華沙的混亂之后,李曉峰笑著表揚了一句,不過這句話并不是重點。重點在于,消滅了戰場上的波蘭有生力量之后。下一步該怎么辦。

當時東普魯士人民解放軍的主流意見是攻占華沙,徹底地讓畢蘇斯基歇菜,至少也要羞臊羞臊他,讓那貨無地自容。反正猶太人是很想這么干,之前畢蘇斯基讓他們窩了一肚子氣,能報復一下這個混蛋何樂而不為呢?

甚至在政治局中托洛茨基也有類似的意見,不過他不是想報復,而是從世界大革命的角度考慮問題:“占領華沙。建立一個新的蘇維埃波蘭政府,全面接管波蘭的一切權力,必然可以極大的促進革命在中歐和東歐的傳播,為我們下一步贏得德國革命和匈牙利革命奠定堅實的基礎!”

不過李曉峰對托洛茨基的這一套卻不感冒,因為他很清楚,波蘭人真心對所謂的無產階級革命和沒有太大的興趣。在他們眼中不管是俄國人還是都是邪惡的,都是他們的敵人。在這樣的民意基礎上弄一個波蘭蘇維埃政府,在政治上幾乎沒有任何意義可言,反而還給了協約國集團口實。

那些混蛋會如此向波蘭人宣布:“看見沒有,北極熊又回來了。他們換了一身熊皮。準備用一個可笑的傀儡政府忽悠你們,然后繼續奴役你們!”

甚至不用協約國集團鼓吹,波蘭人本身也會認為俄國人就是要建立傀儡政府繼續奴役他們。那樣一來。他們反而會緊密的團結在畢蘇斯基周圍,跟俄國人死磕到底。

李曉峰可不想倒幫畢蘇斯基一把,而且他也敏銳的意識到了,當波蘭的有生力量被消滅,當波蘭被扒掉最后一條褲衩,變成砧板上的魚肉之后,很有可能會放出另一個更可怕的惡魔——德國!

和擦腳布波蘭相比德國無疑危險得多,一旦波蘭完蛋,很有可能德國人將頂替波蘭人的空缺。成為新一任看押俄國的獄卒。這對俄國來說真心不是什么好消息,德國的工業基礎和潛力比波蘭大得多。再不濟也是曾經的大流氓。

一旦德國人重新獲得了大流氓集團的諒解和認可,那它將成為大流氓集團消滅最犀利的武器。而且德國人還很可能心甘情愿的甘當這種角色。如此一來一個廣泛的聯盟提前誕生。到時候俄國受到的干涉將比歷史上更加強烈!

李曉峰可不希望這樣的情況發生,而且最糟糕的還不是大流氓集團的干涉力度更大,或者冷戰提前幾十年發生。最最糟糕的是俄國將喪失一次重要的機遇!

試想一下,被馴化了德國人將無法再對舊的國際秩序造成任何沖擊,搖搖欲墜的大英帝國將繼續把持著第一把交椅,將繼續按照它的意愿維持國際秩序,那么未來俄國將沒有任何機會!

有時候不得不承認德國人真心是好同志,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努力,不惜代價甚至不惜毀滅自我將英國人拉下了王座。沒有德國人的付出,很有可能英國佬將繼續統治這個世界幾十年,甚至更久。

所以李曉峰無論如何也不會允許德國人重新回到大英帝國的懷抱,心甘情愿的做老大哥的小兄弟。他更希望看到的是一個充滿了怨氣,朝思暮想怎么殺死自己兄弟的該隱。

反正,這個該隱的角色李曉峰絕對不會親自去扮演的,他可沒有德國那種為人作嫁的情操。這也就決定了,李曉峰只會痛打波蘭擦腳布一頓,而不會割斷擦腳布的喉嚨,給他們徹底地放血。

俄國需要波蘭這個緩沖墊,沒有波蘭北極熊將直接面對財狼一樣的漢斯,很顯然漢斯沒有擦腳布那么好欺負,而且將漢斯逼入英國人的懷抱,顯然是個非常愚蠢的選擇。

“我們不能占領華沙,這座城市已經是歐洲最后的安全閥,一旦波蘭失陷,那將狠狠地刺激帝國主義的神經,讓他們將一匹名曰德意志的狼狗放出來咬人……蘇維埃俄國還沒有挑戰帝國主義世界的能力,所以最好是不碰那個閥門,讓狼狗呆在籠子里,直到這條狼狗對‘主人’充滿怨恨,直到它反戈一擊,那時候才到真正改變這個世界的時候!”

這一段話摘至《安德烈選集》第二卷,出版于二戰勝利之后,當時的總書記安德烈同志在一次會議中回憶起了一戰結束后的種種政治交鋒,借此提點那些剛剛登上政治舞臺的第四代革命領導者——風險和機遇并存,永遠不要因為一時之利,或者一時的頭腦發暈,而做出看似利在千秋實則有百害而無一利的抉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