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腦洞成真了

第一百三十章 氣象

»»»第一百三十章氣象第一百三十章氣象

秋日風驟冷。

云城體育館后兩排老屋子,此時已被濃郁的飯香熏染得仿佛添了幾許神性。

慧劍門的兩位長老級別的大人物,圍著餐桌看著上面擺放的一大盆清蒸魚,筷子穩準狠地朝旁邊的紅燒魚丸處夾去。

對面兩個過來拼桌的,蘇北驚雷刀和西南暗器大家,同時瞄準餐桌正中的唯一一顆‘大珍珠’。

大珍珠就頂在烤全鴨的頭上,外皮又白又糯,十分顯眼,內部流動的似乎是蟹黃和咸蛋黃,色澤特別誘人。

其實大家都還沒吃到口,仍不知滋味如何,但實在太美了,美得讓人口水不自覺就流了出來。

一時間筷影翻飛,一行弟子在飯桌上展開一場殺意騰騰的混戰。

也怪不得滿座的高手們會貪嘴,這時節,但凡能成高手,伙食都不會差,那是頓頓要拿各種肉來喂,體力才能保證。

這身體錘煉出一身順滑漂亮的肌肉,內力要修煉得精深,總要補充各種能量的。

但穆青云的種種菜譜,做飯的手藝,這百年災難深重的時代,怎么可能比得上?

穆青云當初博覽群書,對各類食書,教授廚藝的書,讀得頻率都要比得上她讀各種史書。

天道酬勤技能之下,穆青云做一天的菜,熟練度提升率,堪比正經廚子做個一年半載。

如今她做的飯菜,由自己來吃,有時候都能吃得眉眼彎彎:“我怎么這般有本事!”

有本事的穆青云親自給一眾比賽選手定菜譜,帶著體育館派來的廚師,還有他們武館自己的廚師一起處理食材,控制廚師們的燒菜品質。

如此做出的菜,幾乎都是讓人吃過一次便念念不忘,還沒吃完,就開始惦記下一頓的美味佳肴。

“我現在可真有些擔心啊。”

慧劍門的孫成文陶醉地深吸了口氣,撲鼻而來的一股香而不膩,鮮美至極的滋味,他夾著大珍珠,輕輕撕咬了一口。

又糯又軟的面皮在唇齒間滑動,里面應該有糯米,除了純粹的米香味,還摻雜了一點湯汁浸泡過的咸鮮。

蟹黃和咸蛋黃的口感又相似,又層次分明,層層遞進地在舌尖上跳動,微熱的湯汁滾入喉嚨,孫成文額頭都忍不住冒出一層細細密密的汗珠。

“誰能想得到,我居然能在云城這樣的地方,這樣的體育館里吃到太白樓也吃不著的珍饈,難道以后要在云城定居?”

不對,應該踹了師門改投云城武館吧。

孫成文趕緊又夾了一只泡椒鳳爪,塞進嘴巴里堵住他這堪稱‘欺師滅祖’的小心思。

一頓飯吃了一個半小時,十幾張餐桌,每張餐桌上基本上都有十七八道菜,只有五六個人吃。

最后卻連點湯水都沒剩下。

眾人終于饜足地抱著大肚子,癱在椅子上面,還有幾個拿著筷子目光逡巡,看看盤子里還有沒有一點漏網之魚。

剩下的默默把飯碗里每一顆米粒都塞到嘴里去。

這年頭糧食稀缺,身為消耗糧食的主力軍,他們這幫武者應該起到帶頭作用,必須勤儉節約,不浪費一粒粟一粒米!

“唔。”

孫成文摸了摸肚皮,把一會兒的練武計劃向后再推個半小時。

現在讓他練武,他怕自己的肚子不肯答應。

“我懷疑云城武館的主廚們,是想不戰而屈人之兵,把我們都給喂成大胖子,好讓他們那位大師兄脫穎而出,拔得頭籌。”

“呵,人家郭少英每天都吃云城武館專門做的美食,你才吃了幾頓?論胖,也是人家先胖!”

孫成文:“好,現在我斗志上來,嫉妒得想錘死他了!”

眾人一下子笑起來。

這當然都是玩笑話。

此時此刻,體育館內所有的參賽人員,對云城武館,尤其是對那位年紀輕輕,就能總理武館內一應事務的岳青青小姐(剛剛改了姓),十分佩服。

那天從車站出站,一直到體育館,他們這些武者都繃著一股子勁,思維高度集中,就怕在人家面前出丑,再傷了自家師門的面子。

一路去往體育館被安排好的房間,才有幾個驚覺,他們竟然不自覺地將云城武館抬到了一個比較高的位置上。

可事實上,云城只是個小地方。

云城武館也普普通通,并不顯眼。

只是,輪回賽選手幾個代表人物,按照慣例拜碼頭,拜訪過云城武館。

到了地方一看,當真是秩序井然,門中弟子個個識禮儀,知進退,有風骨!

整個武館的氣象,實在不能不讓人豎起大拇指,連贊無數聲的佩服!

一片贊嘆聲中,陳怡等這幫高手一走,撲通一聲坐門口石階上,摟著石獅子嗚呼哀哉:“媽呀,嚇死我了!”

穆青云:“噗!”

陳怡驚嚇完,又不覺一把抓住師妹,親親貼貼。

“我們家青青好厲害!”

她甚至感覺,自家武館讓自家師妹打理得,比師兄,師姐們沒離開時,還要好得多。

穆青云卻是忍不住小小地嘆了口氣:“真當這活很好做?”

有如此成就,那都是她既耗心神,又耗體力,連續熬了三天夜,才得出的成果。

不過,這成果她倒是也挺滿意。

如今的云城武館,小廝們各自負責各自的院落,每天工作量大體固定,靈活變動。

丫鬟們的工作細化,每個丫鬟都負責確定的門中弟子,做確定的工作,賞罰分明,做得好拿豐厚的賞錢,做得不好從扣獎金到解雇。

廚房的廚師們讓她根據特長分班分組,每日食譜由廚房的兩位大師傅和醫館的大夫共同議定。

議定以后,單子必須按時交給采購,還要分出人手對所有入口的食材嚴格把關。

另外就是賬房了。

賬目這一塊兒,穆青云花費的心血最多。

武館這邊賬目很繁雜,賬本很瑣碎,記賬的人有好幾個,各自有各自的習慣,鬧得好幾本賬都有各種細節對不上。

穆青云干脆叫上門中算數特別好的同門一起,每天晚上花費一個小時,一點點地做了梳理,先清理的都是最近的,清理完了好歹摸清楚現在庫房的存款,每日的收支,總算心里有數。

陳怡稀里糊涂地看完賬本,茫然抬頭:“我的媽呀,咱武館為啥還沒關門大吉?”

穆青云笑得不行:“因為咱們是朝廷開的?”

他們武館的主要收入就是朝廷的撥款,還有本地富戶的支援,另外有一些成熟弟子們的敬獻,出去做任務賺的那一點。

開銷卻大了,光是花在弟子們身上的錢,就不只是那些補貼,朝廷撥款遠遠不夠,只看賬本,武館是欠債累累,早該關門。轉碼聲明:以上內容基于搜索引擎轉碼技術對網站內容進行轉碼閱讀,自身不保存任何數據,請您支持正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