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直播間通古今

第一百二十六章

報錯背景大小A24A默認(1/2)

聽到問起棉花,劉老柱面色終于露出點笑容。

自從被大兒子氣了一場,大兒子還假裝他不在府城似的,從離開就沒有找過他,一點兒不帶惦記的,他連剛剛許家還清欠賬都沒有露出高興的模樣。

只是在心里替許家和自己松口氣罷了。

可見棉花價格有多么讓他滿意。

劉老柱有些邀功地看向許老太道:“咱鎮上是三百五十文一斤,這價你們女的常打聽都知道。縣里是三百三十個銅板,多拿貨也就壓價到三百,你猜我哥給找的那家給多少?”

劉老柱不用許老太問,就樂顛顛地比了個手勢:“一次性進貨超過三百斤,給我的價錢是一斤二百四十文。”

需要七十多兩銀的進貨錢。

本來劉老柱還擔心進貨錢不夠用,不能只批發棉花回去掙差價,可一次性拿貨三百斤又沒有那么多銀錢。

來時路上,他還琢磨去大兒子那里串個百八十兩,沒想到許家這般給力,還賬的七十多兩有他自家的五十兩糧食錢,還有以他臉面做擔保在外人那里借的二十多兩,眼下許家還完欠賬,往后這錢就當作他借用的了。

欠別人的二十多兩銀錢,他先倒貨多用幾天再還。

“便宜這么多?”許老太也很驚訝。

“可不,放屁趕襠湊巧,這里面有點事兒。

我哥給介紹的那家布莊,在這府城根本排不上號。

這大城池里的任一買賣,凡是干大的,哪個背后沒有貴人相扶?有的店鋪背后東家壓根就是貴人開的。

所以那位驛丞妹子自是不能靠賣好料子支應買賣,她本身賣的就是咱普通老百姓用的。

但有她哥的人脈在,咋也比咱莊戶人強不少。聽說已經連著兩年接下單子,專給這城里高門大院的小廝丫鬟供應一年四季衣裳料子和入冬棉衣。”

報錯提交

報錯背景大小A24A默認(2/2)

許老太羨慕:那也能掙不少。

像高門里的丫鬟比咱普通人穿得好,怎么著一年四季至少也要四套單衣兩套棉衣,要不然伺候人站在旁邊有味兒,人數一多,那賺得銀錢不得嘩啦啦進?

劉老柱繼續道:“可今年不知怎的出了變故。棉花和布料從那面運回不少,這好買賣卻被人撬了。那位老板娘知曉我哥和她兄長隔著官道開客棧,都是熟識人就給了這實在價。我猜比起大布莊,她那里干了再多年也比不得。那么多布料棉花,一時壓貨壓錢壓不起,想盡快得了現銀能倒貨,說是只加個運費和搬貨的辛苦錢。雖說買賣人的話不能全信,可見棉花布匹中間利潤不少,但確實像撿了大餡餅很便宜。”

劉老柱說完前情后,立馬問許老太拿主意:“你覺得三百斤能不能賣出去?回頭到村里,我賣咱村里人二百八十文錢,賣外村賣三百文和縣里一個價就行。這般的話,一斤棉花至少能掙五十文,處理掉三百斤就是純掙十五兩銀錢。”

其實他心里已經有數了,就是想聽許家妹子再鼓勵兩句,這樣好似更心安一些。畢竟那叫三百斤運回去。

許老太說:“賣村里人多少,我不管,我也配合著你說。忙乎一溜十三招,一路挺遭罪的,多少你得掙點兒。但賣外面人,先三百二、三百三十文就夠用,你不用心里含糊。附近那叫七個村,至多沒賣完再趕車去外鎮叫賣。”

她是女的,她能不懂婆子們持家的想法嗎?

別說比鎮上便宜二三十文,就是便宜五文錢,手里只要有點閑錢,都會買上一斤,即使一斤棉花不夠干啥的。

“我要是你啊,回頭把那幾樣大貨全上回來后,要是還有剩錢,再多進棉花,不拘三百斤。”許老太很是照顧劉老柱,希望他多賺點兒:“還有我家那份,我單買,不算在三百斤里面。”

劉老柱聽出許老太的好意,領情笑道:“看來你真是掙到大錢了,你還沒回答我,到底賣了啥賣給誰了?”

許老太沒想到話題又拐了回來,唉,真是沒有默契。

咋這么沒有邊界感呢。

不過正好能解決一事兒,許老太拿出十五斤孫女制的精鹽:“那貴人是哪個府上的,我不能細說,原因就在于這個,他用鹽抵了點貨錢。你要不要精鹽?八十五文一斤,實在是劃算。雖說咱倆沒啥不能說的,可我應了人家,畢竟這叫賣鹽。”

劉老柱立馬腦補起來,看來貴人是管著高門大院廚房的人。

可能是偷偷摸摸拿了主家鹽巴換錢。

再一看鹽:“我天,這么白!”

報錯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