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石磨磨啊磨

第123章 七嘴八舌

  卜依琳順便把村口發生的事,發在村微信群里。

  寧靜的山村,騷動起來。

  遠遠近近,都有家門打開,拿起鋤頭靶子竹掃把出門的人。

  卜依琳才走到一半,就有人把電動車騎到她旁邊,順便載她一程。

  “我來,是替你們村帶來生意。

  想要采購一些農產品,你們冬山村,把生意往外推,態度不太對吧?”

  村外來人,看起來心氣不太平。

  估計來采購,也沒先探聽過,只是得了命令就來了。

  一身打扮,也不像是江陽鎮里的二道販子,比較像縣城里來的人。

  王順并沒有把電話掛斷,對方聽到卜依琳的說話,覺得對卜依琳應該具有決斷的能力,所以就特地把重點說出來,希望來一個能說得上話的人。

  對他們大盤采購來說,山溝里的二道販子應該都會得到尊重,畢竟山里的物產想要賣出去,大部分得靠這些二道販子。

  如果山里零零碎碎物產,都得自己拿到市面去賣,對村民來說也是浪費時間,路程遠,交通費貴,還得耗上半天時間,在家里能做多少事。

  冬山村就是一個自給自足的村落,想吃什么用什么,村里大部分都能夠生產,老人的需求也不多。

  只有一些自己沒有辦法弄來的設備,像是網絡電話,電視機才需要跟外面購買,還有孩子在外面上學所需要繳交的費用,讓他們對外面的現金有了需求。

  要不然就不會拜托村長,天天到外面去擺攤。

  事實上村長在外面擺攤的時候,也不是守在攤位前面。

  在鎮上他也有一家店面,攤位就擺在自家店前。

  村長本來就是搞企業起家的,自然也有自己的商業腦袋。

  村里的產品,村長送到鎮上自家的店面的攤位去賣,請一個人專門在店面,順便賣一些村里的工藝品,木器陶器,甚至王立軍的房子,也能來這地方看樣版圖皿。

  村長也不用一直守在店面,請的店員,都是江陽鎮的娃子,勤工儉讀,給的薪水也不用高,上午下午各一千塊。

  晚上不用開店,又不是賣吃賣煙酒,晚上也沒什么生意。

  每天去補貨,把村里面生產工藝品,送到店面去賣。

  曾經有一段時間賣出去的價格不太好,因為那段時間正在流行各種洋貨,也不知道是不是風水輪流轉,這幾年村里的工藝品,卻比以前賣的更好了。

  甚至還有人透過直播分享出去,眼尖的人,特意來江陽購買,甚至店面也開通了網購服務,把一些方便寄送出去的產品,寄送出去。

  現在帝都月神餐館把村里的剩下的蔬菜水果都打包用專人送到帝都去之后,村長的店面已經很久不做這些生鮮食品的生意了。

  村里的陶竹木石器,甚至藥師的藥包,倒是賣的越來越好。

  連崔三爺爺打下來的野物,一些皮毛牙齒,做成的工藝品,也賣得不錯。

  生鮮蔬菜以前大部分賣的都是當地人,價格高不了。

  對當地人來說,新鮮便宜就好,江陽鎮被很多農村包圍,想吃到農村的菜,太容易了。

  菜也沒法放,放久了也賣不出去了。

  但是工藝品,除了日常生活用品,精致一點的都賣給外地人。

  外地人雖然不是每個都是富豪,比起鎮上的人,卻比較給的起錢。

  卓越進來之后,更帶來直播的流行,村長崔浩然爺爺還會把拍片,把生產過程的片子放在店里播放,有些玩自媒體的,還把片子要去,介紹冬山村的工藝。

  雖然名氣不大,但是也在小范圍流通。

  山村雖然很大,大家住的也很分散,但是有了電動助力車的幫助,很快的所有人都集往村口集中。

  山村沒事,有熱鬧可看,可就能歡喜一天。

  村外人,看到村民集中起來,還非常的高興,沒有意識到危險,就開始談起生意經。

  他覺得跟村里人,做生意也不見得要透過村長談,一個個談,或許還能夠談出更好的生意。

  也不好把冬山村的黃豆包圓了,得留給月神餐廳一點,這叫情份。

  “我代表圓米農糧公司來跟你們采購買農產品。

  聽說冬山村的黃豆不錯,是富硒產品,我們公司全部都要了,一斤多少錢?你們說。”

  圓米農糧公司的人知道,農村人對于糧價,不會開口就是天價,但是在他們來說,冬山黃豆,就是能賣出天價的黃豆,還真的能讓農民隨便開。

  頂多做出成品豆腐的時候,賣貴一點。

  如果在別的村子,聽到這個說法,農糧公司代表,大概就會被農民當貴賓供起來。

  村里基本上人人都種了一些黃豆,因為家里以前都習慣磨豆漿,做一些醬油。

  現在卜依琳牌豆漿出來之后,磨豆漿的村民才變少了。

  家家戶戶其實都有石磨,黃豆磨少了,但是村民也學著卜依琳磨起米漿。

  以往做米漿的時候,大部分是要做一些麻糍,還會磨一些糯米。

  但是發覺把粘米磨了做些糕點也非常的好吃,更何況,粿仔條也能當主食,淋點醬油膏,包點菜,就好吃的不得了。

  最近就興起了磨米的熱潮。

  “家里的黃豆早就賣出去了,人家能夠換回很好吃的豆漿給我們,聽說外面根本買不到,做成豆腐,一斤都得賣幾千塊。

  以前把黃豆全賣了,都吃不起一塊豆腐呢!

  我們現在天天都有好吃的豆腐可以吃,親戚朋友回來,都有面子,人家羨慕的緊。

  你能夠換回很好喝的豆漿,很好吃的豆腐給我們嗎?”

  “你們公司能夠給我們錢,但是我們要這么多錢做什么?

  平白無故降低我們生活品質而已。

  誰家還缺些錢繳學費啊,除非上大學,但是村子里有一筆資金就是專門給孩子上大學的。

  誰家娃子有本事,上大學根本不用愁錢。”

  “對呀,我們村子沒大錢,但是需要的錢是不缺的。”

  這人明顯的知道村里有金礦,只是不去淘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