瑾繡

第六十七章 面對

從角樓中的那間靜室出來后,李瑾一直都處于一種渾渾噩噩的狀態。

腦中不斷回放這在那屋內經歷的一點一滴,企圖找出些微的蛛絲馬跡,好為自己的疑惑尋個答案。

可混亂的思緒像一團亂麻,根本無從整理。

閃回的片段與無意義的只言片語,不斷充斥著李瑾越來越痛的腦袋。

一路沉默著,直至登上出宮的馬車,李瑾似乎才稍稍放松了緊繃的心弦,這樣的松弛似乎完全不受李瑾控制,只在無意識中難以覺察的動作。因此李瑾也僅僅只是覺得,登上馬車后整個人似乎又能開始流暢的思維了。

淮陽王的老王妃進京……自己的婚事已經昭告天下……皇帝的募捐……府庫的錢糧日漸充盈……慈寧宮……玉靜齋,在腦中不斷咀嚼著那些關鍵的詞語,與皇帝偶爾別有深意的眼神,李瑾似乎已能抓住一些感覺。

此時回想起來,李瑾十分確定皇帝應該知道,自己與淮陽王在玉靜齋中會面,而對話內容估計也了解的不離十。而淮陽王最后讓自己考慮的事情,大概皇帝心中是十分不舒服的吧。否則怎么會有那莫名其妙的問話。

李瑾想起皇帝給自己看過告示后,那看著親切柔和,笑意卻未達眼底的面容,以及那不用回答的問題。現在想來,她很確定,那是皇帝對她的警告。

現在李瑾的婚禮還沒舉行,可她早已是皇帝標榜天下的旗幟,此時若是這面旗幟出現一星半點的行差踏錯,一定會毀了這位少年天子謀劃的整盤棋局吧。

李瑾身上一股惡寒,心中暗暗慶幸自己從未動搖過,堅守自己諾言的決定。若是在剛剛那段對話中讓皇帝察覺到一絲的猶豫,李瑾不知道會為自己和自己的家族招致怎樣的后果。

此時才后知后覺的李瑾,突然想到,也就是說自己最后可以那般順利便達成所愿,是因為自己的堅守?

皇帝強調的功臣二字似乎依然還回響在李瑾耳畔,這是褒獎,當然也是對李瑾的約束。

李瑾想起皇帝同意自己要求時的那一幕,那么的大度且豪爽,那分明也是在清楚的告訴李瑾,功臣當獎且可得的獎賞比之預期要更多更厚。但可想而知,若是成為叛徒會是怎樣的地獄在等著李瑾。

此時才看清的李瑾,身上不自覺的輕輕顫抖著,心中暗想,古語有云‘伴君如伴虎’誠不我欺。

及至如此,李瑾對這位少年天子最后的提醒,便也尤為在意起來。

李瑾不知這位心思叵測的皇帝到底要自己做什么,當下唯一清楚的便是,自己要去慈寧宮走一趟了,之后便是去軒景宮再次向皇帝面呈。可到底要告訴皇帝什么,李瑾卻一頭霧水,難道皇帝在與皇太后較勁兒,所以皇帝要自己去探聽,可自己一個匆匆而來的過客能探聽到什么呢?

偶然閃現的念頭讓李瑾立刻掐滅在腦中,不管是不是天家內訌,這都不是她李瑾該關心的,就算真是如此,李瑾也只能按照皇帝的要求去慈寧宮探聽。心中泛起苦澀,李瑾此時尤為想念自家山莊中那幾畝自己栽培的植被,不知今生是否還能有那樣悠閑的時刻。

如此一番思慮,天色早已放暗,李瑾的馬車也已抵達自家門口。

下車后,李瑾一陣目眩,還好早已下車在旁等候的香雪眼尖,立刻扶住了。

站穩身后,李瑾向香雪笑道:“還好有你在。”

聽到這句香雪的眼眶立刻泛紅,只是強撐著調笑道:“小姐就是笨手笨腳的,自然不能離了我。”

李瑾與她雖說是主仆名分,可從小一起長大的情分與兩人的投契,早已將沒有血緣的兩人變成了姐妹。此時李瑾已絕了留在京城的念想,卻不想香雪跟著自己去北面受苦,有她在家陪著二老也能讓父母寬寬心。

因此本是在無人時才會讓香雪放肆調笑的李瑾此時卻全無責怪的意思,反倒十分享受這不多的輕松自在時候。

誰知二人說完話正打算回李瑾的錦月閣時,二門里匆匆跑來一個小廝,見到李瑾回來愁苦的臉上立刻顯出笑意。

“可算把小姐等回來了。”說著立刻上前行禮,并接著道:“夫人回府后就一直等著小姐,可不巧小姐正在宮里呢。這不讓我在小姐回府后立刻將您請去。我這都來第五趟了。”說著接過香雪手中剛剛為李瑾解下的大氅。

李瑾好笑,這廝還真會饒舌,面貌看著卻十分陌生,當下開口問道:“你是哪個屋里的,怎么之前沒怎么見過?”

小廝立刻應道:“小子叫芳官,才進府不長時間,現在只是各院跑腿,小姐不認得應當咧。”

李瑾又看了看他,身材瘦小,眼睛卻難得透出一股靈氣。抬手指了指自己的馬車,讓他將自己大氅連著馬車中的一應用具送去自己的錦月閣,轉身和香雪去了母親的廂房。

那小廝看有能接近府中小姐的機會立刻高興的腳不沾地的去辦事了。

香雪卻在一旁低聲向李瑾抱怨道:“看那巧舌如簧的樣子,就知道不是好東西,小姐讓他去送東西,萬一少了什么怎么辦,那都是小姐常用的。”

李瑾卻不置可否,笑看著香雪道:“怎么,沒用你,吃醋了?”

香雪十分不服,卻也不和李瑾頂嘴,將臉側到了一邊不理李瑾。

李瑾也沒再說話,兩人很快便來到了東廂。

春蘭正在外面等著小廝回復,此時正時不時墊腳望向院門外,卻正好瞧見李瑾一行匆匆而來,立刻扔了手里的湯婆子給身邊的小丫頭,小跑著迎了過來。

“可算把小姐盼來了。夫人在抄佛經呢。”春蘭邊和李瑾說著,邊抬眼向院內的小書房看去。示意李瑾去那兒找。

李瑾卻似乎有些猶疑,此時春蘭不明所以,往常小姐來這院子,不等自己說便一溜煙的循著夫人的蹤跡,膩著夫人去了,此時怎么像是被定在原地似的一動不動么?只是她的身份卻也不能過分催促,只能不解的看著李瑾在原地眉頭微皺,踟躕不前。

其實,李瑾現在是有些怕見母親的,只因為先前事情太忙,或者是她有意無意間讓自己處于忙的腳不沾地的狀況。

只因為這樣,就可以給自己一個不用正面回應母親的借口。自從圣旨到了李府后,李瑾這是第一次要面對母親。

李瑾心知該來的總會來,可就是沒有勇氣面對母親或失望或痛苦的眼神,直至拖到今日。

事到臨頭,怎么都躲不過時,李瑾才硬著頭皮踏進了母親的東廂。

春蘭雖不明白李瑾這千般愁腸,卻也知道大概是因為圣旨上的賜婚一事,知道李瑾大概是有些難以面對夫人的。

想也知道,老爺夫人如此愛護小姐,而這一紙婚約便要將人遠嫁天邊,哪個父母不是通斷肝腸。可在她眼里圣旨便也是天,是難以違背的命運,因此雖然替李瑾的未來擔憂卻也無能為力,只得開口道。

“小姐,事已至此,便也只能好好勸勸夫人了。府中都是老人,您只當出去游玩兒一趟。”多的話春蘭也不敢說,只能這么曖昧不明的勸說李瑾。

李瑾雖知春蘭誤會了自己憂愁的原因,卻也感動她對自家的一片忠心,勉強笑道:“我知道的,母親那里你們也常勸勸。我走后府中怕是要冷清些了,你閑下來時幫我想個法子?”

雖然開著玩笑,李瑾說的卻也是心中一直掛念的事情,當下只覺得越說心中越不是滋味兒,生怕一會兒見了母親更控制不住,因此草草收了話語,轉身去了書房。

來到門外,似乎早有人通稟過李瑾到了東廂,門口的小廝見到李瑾,立刻掀起簾子。

李瑾心中嘆息一聲,穩了穩心緒,跨入了迎面撲來的熱氣之中。

“娘。”李瑾轉過屏風,看到母親此時正坐在窗邊,桌前身后都燃著紅燭。只因為冬天不得開窗,怕散了熱氣,而這處偏廳光線又弱,因此略微昏暗的室內無論白晝夜晚均是點著油燈或者蠟燭。

李夫人聽到李瑾喚她,卻也沒停下手中紙筆,仍然專心致志的抄寫手下的經文。從前卻不是如此,只要李瑾一進屋李夫人不管手頭做著什么,必是第一時間就將這淘氣包抱在懷里,才去忙之前的事情。

李瑾自知母親是在和自己生著悶氣,因此默默跪于桌邊地上,小聲道:“女兒知錯了。”

李母這時才停下手中筆墨,卻仍不抬頭:“你何錯之有?”

“……”李瑾不知自己該從何說起,自己從那日回府開始便隱瞞了太多太多的事情,此時一件件似乎都如千斤巨石壓在胸口,令她喘不過氣來,更別提張口說話。

李母卻到底不忍,起身將還未跪到盞茶功夫的李瑾拽了起來,在身邊坐下。

又氣又疼的拉著李瑾的手說道:“你這天不怕地不怕的性子,什么時候能夠改改?”

“闖了這么大的禍,你就打算一直瞞著嗎?”李母提起這個仍然心有余悸,李瑾不知道父親和母親到底都說了什么,說到哪個程度,因此此時不敢隨意開口,只得默默聽著母親教導。

李瑾搖了搖頭,只笑著懷抱母親,似是撒嬌又似有無限依戀般偎在母親懷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