嫻醫

第二十七章 防治

瞅了那只肥頭大耳的公雞不過片刻,就連劉嬸也發現不正常了,本來應該挺精神的一只大公雞,居然昏昏沉沉,搖搖晃晃站不穩當,在雞籠里轉上了圈子,看起來的確不怎么健康……

小茹呲牙:“真是怪事兒,按說,一般都是春秋兩季好發生雞瘟,現在是個大夏天,不應該啊……”

別管應該不應該,也無論是什么原因,它的確是發生了,于是——劉嬸,小茹,樓易和張氏齊聚在隔壁王家的院子里。

“小娘子,沒弄錯吧?”劉嬸擔心地看了眼臉色發白的王家媳婦,心里嘆了口氣,這王家的男人去年不知道惹上什么人,腿被打斷了,如今癱在床上,根本成了廢人,家里近七十歲的婆婆,兩個嗷嗷待哺的幼兒,就靠著王家媳婦忙前忙后地養了點兒雞,每日用雞蛋換口飯吃,若真是雞瘟,那可怎么得了?

小茹面色沉重地點點頭:“是雞瘟……”她話音未落,一只老母雞已經搖搖晃晃地一頭倒在雞舍的干草上,口吐粘液,眼瞅著沒了氣息……

王家媳婦臉色慘白,愣愣地呆立當場,嘴唇哆嗦,卻是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張氏的眉頭緊鎖,不悅地瞪了劉嬸一眼,冷冰冰地沖王家媳婦道:“雖說左鄰右舍的,咱們兩家兒關系也不錯,可是,我們家現在也不容易,今天晚上本來是想殺只雞,招待招待林婆子,如今碰上這種事兒,太不吉利了,幸好那雞還來不及做,萬一不小心吃了瘟雞,弄出病來,可不是你賠幾個錢就能過去的……”

王家媳婦一語不發地把二十文錢遞給劉嬸,張氏一把搶下,掂了掂,揣到懷里,神情還是帶了三分不滿,嘴里咕噥了句,“至少得賠三倍才合理……”不過,她看小茹和樓易都皺起眉頭,她還是閉上了嘴。

小茹嘆了口氣,苦笑道:“王大嫂,這病雞恐怕是希望不大了,現在我幫你檢查檢查,看看是不是都有病,若是還有沒得病的,到是可以試著救上一救。”

王家媳婦一怔,眼睛里總算有了一點兒亮光,雖然肯定有損失,但總比血本無歸要強吧。

小茹仔仔細細地在雞舍里尋摸半天,小心地把病雞挑出來,擱籠子里,王家居然還算幸運,一共二十二只母雞,兩只公雞,只有十四只得了病,別看這數字不小,實際上,一只瘟雞絕對能禍害整個雞舍,甚至是整個村,整條街,整個縣城……小茹本來沒抱什么希望的……

“嗯……弄半粒兒巴豆,混上生油,給這些瘟雞灌下去,看看還有沒有好起來的可能,還有,弄五片大蒜,搗爛了,混生油和硫磺,給這些看起來沒病的雞也灌一些……”小茹猶豫了下,覺得還是試試這兩個方子,做些什么,總比什么都不做要強吧?

王家媳婦連忙點頭答應,“好,好,我馬上去……硫磺,硫磺……啊,公爹屋里還有一些……”說來也巧,王家前兩代都是煉丹的方士還俗,直到這一代子孫,才沒有再干老本行,所以,王家到有不少硫磺,硝石之類的東西在。

手忙腳亂地按照小茹說的方子,給這些雞通通灌了藥,雖然現在還不出效果,可是,王家媳婦還是心定了不少。小茹點點頭,“差不多了……等到明天再開始喂食……”

小茹看看王家家徒四壁的樣子,撓了撓頭,仔細搜刮腦子里便宜的預防雞瘟的方子,“對了,你弄些干辣椒,和麥秸稻草捆在一起,點燃了擱在雞舍里,用煙熏一熏,又便宜,又能預防雞瘟……還有,死了的雞要馬上弄走焚毀,一點兒灰兒都不要沾染,雞瘟可不是件小事兒,一個弄不好,連人都可能傳染上病……”

“人?”張氏嚇了一跳,瞪大眼,“小茹姐兒,你可別危言聳聽,人怎么會染雞瘟啊?”

小茹溫和地沖張氏道:“娘,您別不當回事兒,我就碰上過這樣的病例……回去之后,咱們家里最好也消消毒,尤其是雞舍,小心無大錯嘛。”當年的禽流感,還不也跟雞瘟是一個類型兒的病?

張氏雖然半信半疑,不過,還是馬上就回去忙活上了,畢竟,她對小茹的醫術很有些印象,當年梅縣知名的老神醫都說高庭活不過半月,卻硬是讓小茹給他延長了一年的壽命,張氏嘴上不說,心里卻多少有點嫉妒不滿,覺得高庭偏私,把醫術傳給前妻生的便宜貨,卻不管自個兒兒子,絲毫沒有想起來,當年她兒子學醫的時候,根本是個榆木疙瘩,高庭也是沒辦法了,才放任自流的。況且,哪個當爹的會不希望自個兒兒子出息呢?

張氏和王家嫂子在院子里開展轟轟烈烈的預防雞瘟活動,弄得整日煙霧繚繞,折騰了七多天,王家嫂子的雞又死了兩只,不過,另外的都健康的活下來了,包括幾只病雞,都漸漸地沒了病征,小茹特意去檢查過,又觀察了幾日,才點點頭,說是沒事了,王家嫂子大松了口氣,當然對小茹感激涕零。

這兩家如此折騰,其他人家怎么會不知道呢,不過半日,梅縣鬧雞瘟的事情,就通過街坊鄰居,一傳十十傳百地擴散開去,弄得人人自危,許多老百姓聽說高家有治療預防雞瘟的辦法,都自動自發地跑高家來求方子,一開始,小茹還耐心地一次又一次地告訴別人,后來見來的人絡繹不絕,小茹嘆了口氣,干脆把注意事項通通寫下來,方子也添了幾個成本比較高,效果更好的,讓小樓哥掛在大門外,任人去抄,這才避免了前幾日焦頭爛額的情景……

只是張氏對小茹的做法,板著臉說了好幾句敗家子,她一開始還想靠著這些小茹的方子賺一筆,說不定能讓自家的藥房起死回生,誰知道,小茹居然來了這一手兒,也難怪她心里不舒坦,好幾天不給小茹半個好臉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