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抗日Ⅱ

第二百七十八章 六二年,多事之秋

1962年中國和印度發生的邊境戰爭,就當時看,勝利者和失敗者是十分明確的。(下載樓)但是經過了幾十年之后,再來看那場戰爭及其結果,卻完全是另一種情況了——勝利者除了沒有失敗的名義,卻具備了失敗者的一切;失敗者除了沒有勝利的名義,卻得到了勝利者的一切。

戰爭的進程證明了在“精神原子彈”武裝下的解放軍是一支令人生畏的力量,始終被動員在顛峰狀態的高昂士氣使他們能創造按常規思維不可想象的奇跡。但戰爭的結果同樣令人大吃一驚,因為中國作出了一個令全世界驚嘆的“仁義”之舉,在當代國際關系中幾乎稱得上獨一無二的大手筆,將九萬二千平方公里的領土再次送到了印度阿三的手里。

不可思議,難以置信,難道我已經不是地球人了?黃歷目瞪口呆,九萬二千平方公里啊,看著是一個數字,可換算起來嚇死人。——相當于一個江蘇省,一個浙江省;相當于三個臺灣,六個北京;相當于一個匈牙利,兩個丹麥,三個比利時;相當于六個科威特;相當于十個英阿爭議的馬爾維納斯群島;相當于二十個日俄吵得不可開交的北方四島;這是二次世界大戰以來世界上一國被另一國強行侵占的最大一片土地,可成為一個紀錄留存于世。

什么叫領土和主權,為了哪怕一寸土地,一片時隱時現的礁石,都可以讓兩個國家打得頭破血流,尸橫遍野的爭端,就這么被那位“胸懷寬廣”的毛先生揮手放棄了。

為什么?這一定有什么道理,黃歷冥思苦想,不得要領,看來自己實用主義的頭腦確實不夠寬廣,想不透這匪夷所思的結果背后蘊含著什么樣的目的。

那么,當時中國領導人是怎樣想的呢?這就要從當時的意識形態出發,并從當時的國際形勢來加以判斷。當時中國正力圖扮演第三世界反對帝國主義和殖民主義陣營的領袖。印度當時正是那個陣營的重要成員,“教訓一下不礙大事,打成不共戴天的仇敵,對毛ZD的全球戰略和盟主地位就會大有影響。所以,教訓完了要立刻適可而止,再給幾根胡蘿卜,只是這胡蘿卜太大了一點。

可惜呀,送了這么大根胡蘿卜,結果是什么呢?結果是印度阿三又重新占領了這片土地,越占便宜還越賣乖。而這邊卻是一點動作也沒有,就是消極防御。等到印度移民在那里長起一代新人的時間,那里也就成了他們的家園。時間是合法性的最好來源,強權成為公理往往都是在時間的幫助之下。

中國在一九六二年使用了強權,卻放棄了時間,得了暴力之名,卻沒有得到了公理。等到后人想收回來并且有能力打了,可機會也已經被白白錯過了。咬牙切齒也好,扼腕嘆息也罷,當一切都成為既成事實的時候,什么都晚了。

但黃歷已經來不及作過多的感慨和疑惑,一場幾乎將世界推到了熱核戰爭的危機——古巴導彈危機已經爆發了,六二年哪,還真是個多事之秋!

赫魯曉夫雖然提出了“三和一少”的路線,緩和與西方的緊張局勢,但從實質上講,無論是美國,還是蘇聯,其改變對策并不是為了退卻,而是采取的新的進攻手法。處在國家領導人的位置上,赫魯曉夫同肯尼迪一樣,也必然要受到國內強硬路線派的影響,這些強硬派認為,要想從對方得到你所需要的東西,唯一的辦法就是硬索強奪,咒罵恐嚇。

為此,赫魯曉夫在六零年的聯合國大會上已經作了一次令人難忘的表演。他在辯論中情緒失控,竟不顧禮儀,脫下皮鞋猛敲桌子,同西班牙代表大吵起來,導致聯合國警衛人員干預。他的舉動使聯合國大會為之嘩然,主持大會的一位愛爾蘭人為了恢復秩序,把木槌都敲斷了。但混亂使那位蘇聯主席很高興,回到莫斯科后還洋洋得意地說,“聯合國虛弱極了,眼看要完蛋。”

而豬灣事件后,赫魯曉夫又產生了認識上的誤區,他認為一個這樣年輕無經驗,公然給自己惹下大禍的人,是可以嚇得住的。而任何一個陷入這類麻煩而又不能堅持到底的人,是沒有膽量的。于是,他便決定狠狠地打擊肯尼迪,對這個年輕的總統威嚇訛詐一番。

在維也納會談中,赫魯曉夫就是這樣干的。他用粗暴、野蠻,有時甚至象是要沖過來打架的態度對待肯尼迪。他強硬要求撤換聯合國秘書長哈馬舍爾德,并在柏林問題上發出了最后通諜:梗在蘇聯人喉嚨上骨頭必須清除,不管同美國能不能達成協議,他在今年年底以前一定要同東德簽訂和約。如果美國要在這個問題上打仗,那他也沒有辦法。對付企圖發動戰爭的瘋子,只能給他穿上緊身衣。

雖然柏林危機最后以一堵由磚石和水泥組成的柵欄穿破柏林的中心而告終,赫魯曉夫從戰爭的邊緣后退了,但他對美國利用西德、奧地利、希臘和土耳其對蘇聯和東歐社會主義國家形成的包圍依然很擔心。

在赫魯曉夫訪問保加利亞時,他與蘇聯國防部長馬林諾夫斯基一起在黑海之濱的沙灘上漫步。馬林諾夫斯基說:“擁有在幾分鐘之內就可毀掉基輔、明斯克和莫斯科的核導彈的美事基地就在對岸的土耳其。”赫魯曉夫問:“那我們為什么不能在美國附近建立軍事基地?”

是的,想法是順理成章的,美國的導彈從上耳其發射只需五、六分鐘,而蘇聯從本國發射導彈到美國則需二十到三十分鐘。這樣的差距對赫魯曉夫來說,是很難容忍的。

而恰值這時,古巴與美國關系緊張,先后派兩個代表到莫斯科,請蘇聯幫助抵御美國的侵略。為了取得與美國對峙上的平衡,赫魯曉夫當然樂于支持古巴。但怎么做呢?提供坦克、大炮等常規武器只能起到一般的防御作用,構不成對美國的威懾。赫魯曉夫認為:“一定要想出某種對付美國的實際辦法。我們一定要建立一種具體由小的遏制辦法來對付美國對加勒比海的干涉。”最后的決定就是在古巴建立軍事基地,部署核導彈和伊爾-28噴氣轟炸機機。在美國后花園布置導彈,這對于改變蘇聯核布局無疑是最好的條件。

一個人的抗日Ⅱ

(:)

(:→)

樣樣稀松所寫的一個人的抗日Ⅱ為轉載作品,收集于網絡。

本小說一個人的抗日Ⅱ僅代表作者個人的觀點,與下載樓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