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錦榮貴

第三十一章 你覺得他怎么樣?(二更)

家里的氣氛冷鷙,全然感受不到一絲歡悅。

在南屋里的主座上,紀老爺捏了捏鼻梁,深嘆了口氣,“你這孩子又想要做什么?”

看著紀老爺,紀綺和顏道:“我想在父親往生后能去了外祖家。”

外祖家?

父子二人相識對望,無一不覺得奇怪。

“為什么要去外祖家?”紀老爺沉聲問道:“以后茶莊有我在,恂兒會襲成了錦衣衛,你在家安安心心的學習女紅,再找個好人家嫁了不是好嗎?”

“我要守孝,三年的時間是躲不了的。”她道:“這三年,爹不能回家,哥哥剛入錦衣衛定是有許多事要辦,留著我一人在家也是牽掛,不如借了這個由頭去了外祖家,畢竟是外孫女,總不能虧待了我。”

“可是……”

可是外祖杜家在京城,從金陵出發,千里迢迢,翻山越嶺,萬一有個什么事都傳遞不到。

那么不方便,為什么要去?

“我想活命。”紀綺繼續道:“爹死了,他們不會對一個死人再有念想。哥哥到時候是錦衣衛了,人人聞風喪膽,如著鐵布衫,那我呢?”

屋里再次陷入了死一般的沉寂。

對啊,還有那把金刀呢。敵暗我明,誰知道他們會做些什么。這把金刀不好脫手,在手里一刻,這一屋子的人沒一個敢說自己是無虞的。

沉默了許久,紀老爺緩緩點了點頭,“我知道了。”他看向紀恂,道:“到時候由你來修書一封,讓外祖家派人來接了你妹妹過去。”

紀恂正色點頭,回道:“是,請爹爹放心。”

紀綺亦是起身施禮,“多謝爹爹。”

能去北地了,在不久的將來,終于能去北地了。

熬了那么久,掙扎了那么久,終于能去北地了。

卻是此一刻,在這兒待的越久,心里的焦急越盛。

街上的新鮮事只會在街上流傳,對于那堵高墻里的人而言,關心的永遠不會是一條兩條的人命。

中書省參知政事陳惟忠端著笏板,在養心殿中也默默的不停的告誡著自己。

要遵大義,要從大道。

座上的天佑帝眉間有兩道深深的掐痕,是時常頭痛時留下的印記。

大殿里一片安靜,他生壓下火氣,沉聲道:“太醫院個個都是國手,一個治不得就換一個,這是多難的病癥,朕就不信還醫不得了。”

“皇上息怒。”陳惟忠頭上的冷汗都要滴落下來,噗通一聲跪在殿前,“是微臣沒用,連老父親病發都不知,平白拖了那么久。”

皇帝擺擺手,道:“罷了罷了,一會兒讓夏黎去太醫院把張太醫找去,再好好看看吧。”

陳惟忠連忙伏地謝恩,“謝皇上恩典。”

“起來起來。”皇帝不耐煩的道:“這事情也急不得,交代給你的事也得做,今兒先退了吧”

陳惟忠不敢怠慢,揚聲唱到:“微臣告退。”

出了養心殿,陳惟忠心有戚戚,抬頭望了望天,嘆了口氣忍不住搖了搖頭。

“陳大人,怎么唉聲嘆氣的?”

身邊響起一個男聲,沉穩爽朗。他轉頭看去,來人身著金織盤龍赤袍常服,清風俊逸,身姿綽約。

陳惟忠連忙笑著施禮:“是燕王殿下啊,微臣給燕王殿下請安。”

“陳大人快起。”燕王抬手免了他的禮數,“陳大人這般郁郁寡歡,可是為了陳老太爺的病?”

陳惟忠聞言,也不做否定,點了點頭,不由又嘆了口氣,“家嚴病重,今早大夫來請辭,稱是……藥石罔效了。”

燕王聞言,神情亦是悲痛,“陳大人莫要著急,我這就去陳請陛下準許了太醫院的太醫們一同為陳老太爺治病。”

“多謝燕王殿下關懷。”陳惟忠躬身施禮,“方才陛下已經準奏,派了夏總管去宣詔了。”

燕王笑著抬起陳惟忠,拍了拍他的肩膀,“那就好那就好。”

兩人正說著話,一旁的小內侍小走了幾步來到二人身側,恭敬的請道:“燕王殿下,陛下等著您呢。”

燕王點了點,陳惟忠立刻又躬下身子,“那微臣就不叨擾殿下,先告辭了。”

燕王還禮,“陳大人好走。”

說罷,轉身隨著小內侍來到殿外。小內侍揚聲唱到:“燕王殿下到。”說著躬身做請,狀甚恭敬。

燕王進了養心殿,肅容著神色,跨步來到皇帝面前,跪地施禮,“兒臣恭請父皇圣安。”

“起來吧。”皇帝抬手免了他的禮數,“抬起頭來讓朕看看。”

他難得和暖著笑臉,細細打量了一番,連連點頭稱好,“半年不見,又結實了。”

燕王亦是神色璀璨,回他道:“兒臣雖在京師,但六藝不敢廢,日日勤練體魄,想著能為父皇把手邊關,為父皇分憂。”

“好啊,真是朕的好孩兒。”天佑帝不住的點著頭,“你上陳的軍情朕仔細看了,那韃子如今能如此乖順,多虧了你和邊疆的戰士,朕要重重的賞賜!”

燕王燦然一笑,撩袍跪地謝恩,“兒臣代眾將士謝父皇隆恩。”

“起來起來。”皇帝抬了抬手,面色已經恢復了肅嚴,“你這會子回來正是時候,朕有一事也問問你的意見。”

“是。”燕王容色清明,“請父皇示下。”

皇帝輕哼了聲,道:“年前欽天監報天象有異,顧相之后致使以擔罪責,可小半年過去了,朝中一直沒有丞相。這段日子以來,要求朕另立丞相的奏本快堆到了朕的床頭,你猜猜,眾人都舉薦了誰啊?”

燕王心中掂量,如今在朝中,論地位穩固,論人脈廣拓,當屬右相曹茂勛了。可坊間卻流言,稱皇帝心中屬意的卻是陳惟忠陳大人,再看方才陳惟忠的說辭,顯然皇帝是下了決心要醫好了陳老太爺來避免陳惟忠丁憂了。

他笑了笑,搖搖頭無奈的回道:“父皇這就為難兒臣了,兒臣只知在邊關領兵打仗,戍守邊疆,朝中之事,恕兒臣目光淺陋,不敢妄言啊。”

哼,這個燕王,倒是會把自己摘得干干凈凈的。

皇帝側了側身子,洋洋道:“那朕問你,以你的眼光看,中書省參知政事陳惟忠,他怎么樣?”

(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