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錦榮貴

第四十八章 忽來的恐懼

衛婆子只覺得身上被什么東西刺了下,耳邊滿滿的都是婆子們的驚呼。

這是怎么了?她訝異的轉頭看去,身邊的人一個個都切齒磨牙的。

這是怎么了!她伸手摸向自己的后背,終于聽清了周圍的嘈雜。

“你個賤婢還造反了不成!”

“你想殺人?你個賤人還起了歹心了是不是!”

“今天不給你點顏色看看,你都不知道自己是個什么東西!”

“你敢對我動手?!”衛婆子終于反應過來,頓時暴跳如雷,怒吼一聲對躺在地上的又琴踢打起來。

“賤人!看我今天不打死你!看我今天不打死了你!!”

這頓踢打不知持續了多久,又琴迷迷糊糊間動了動身子,渾身的痛楚火辣辣的一牽就疼。

真的很疼啊。

以前她也聽老爺說起過那些被關進詔獄拷打的官員,一個個求生不能求死不得,原來這疼起來是真的痛苦啊。

又琴只覺得眼皮越漸越重,委屈躍上心頭,鼻頭一酸,有行晶瑩滑落。

小姐,又琴想回去,小姐,快來救救又琴。

在房里的紀綺也不甚篤定,當房門被輕輕的叩響,她一下彈起身來跑去開門,卻有些失望,“是你啊,陳夫人。”

陳大夫人點點頭,向里看了看。

紀綺會意,回她道:“老太爺暫時沒事,陳夫人請放心。”

“哦,沒事就好。”男女有別,何況是公媳。站在廊下,陳夫人眉間的愁云散去不少,她這才繼續說道:“紀小娘子,方才老爺派人來了柴房,我們這才去搜寶琳丫頭的身,只可惜什么都沒找到。婆子們手腳慢,在她的屋子里又翻翻找找了好一會,才找到了九仁堂的方子。”

她面帶些歉意,“紀小娘子,既然這件事是我們有錯在先,我來這里是想向你道個歉,希望你既往不咎,更不要……”

她沒說下去,可紀綺已然明白她的意思,接口道:“這件事有勞陳夫人費心查探還我清白,你放心,若有疾厄來求救者,普同一等,如此才是醫者之道,陳老太爺我自當盡力。”

“那便好,那便好。”陳夫人這才放松下神情,笑了笑,“那我就不打擾紀小娘子了,我把我身邊的大丫頭映嵐留在這兒,有什么事你就吩咐了她。”

映嵐也適時屈膝施禮,“映嵐見過紀小娘子。”

紀綺施禮謝過,“多謝陳夫人。”她又向后張望了一巡,有些奇怪的問道:“陳夫人,你可見過我的丫頭?”

陳夫人也看向身后,面露疑惑的對映嵐問道:“映嵐丫頭,你可有見過?”

映嵐也覺得奇怪,搖了搖頭,“方才只有老爺著人來過,沒見著有陌生的丫頭。”

又琴不見了?

紀綺的心猛的被一下抽緊,記憶中有什么傷疤被狠力撕裂。

那是多久以前的事了?她都有些模糊了時間,只記得那個時候,豫王已經登基,父親也被拜為丞相,一時間權傾朝野。

對于父親而言,得到相位更大的意義似乎是能夠自由的出入皇家的藏書閣,對于朝堂上那些不順心并沒有放在心上。

本來就是,那些能站在朝堂上的官員哪個不是寒窗苦讀才能出人頭地的,父親說,若他也是這么熬了多年才能站在朝堂上,必定不會看得起一個靠陰謀詭伐謀得丞相之位的人。

所以,對于在意了也沒有用的事,父親干脆就不在意,更加沉浸在皇家書苑的浩瀚之中。

待到朝局穩固,乾貞帝開始張羅著要讓朱軼迎娶自己為太子妃,當時的相府中一派喜氣洋洋,眾人忙忙碌碌的前后張羅。

只是有一天,父親突然跪在乾貞帝的書房外硬要求辭。乾貞帝覺得奇怪,開始還好言相勸,父親卻是態度堅決。如此,乾貞帝便生氣的說父親恃寵而驕,不想起就不必起了。

父親是個意志堅定的人,很多事他決定了就不會改變。這一跪,就跪了整整三天。

后來,許是乾貞帝的心軟了,讓人將他抬了回來,一起送來家里的還有一封詔書,是一封同意了父親辭官的詔書。

父親大喜,明明那么虛弱,卻急忙吩咐著眾人趕緊收拾了家當,要立即離開金陵。

那時候,自己和朱軼的感情篤深,覺得父親這是在棒打鴛鴦,便跑去父親那邊求他讓自己留下。

父親哪里會肯,自己便軟磨硬泡,一哭二鬧三上吊。父親氣急,迫于時間又緊,便將自己關在了房里,在門外派了人把守。

自己那時候是有多傻啊。

思君情切,自己把不甘和委屈寫成小書想要遞給朱軼,可門口的人完全不讓自己出去。那時候,倩縈一直守在自己身邊,好生的安慰著:“小姐若是想要見太子,奴婢可以翻窗偷偷溜出去的。”

是啊,這時候的相府除了自己這里把守森嚴,其他的地方哪里還有人分心來注意一個丫頭?

那一晚,自己將書信蓋了火漆交給倩縈,也是這般不舍又不安的將她送了出去。

沒想到這一別,竟是多年。

那一天之后,倩縈并沒有回來,直到自己隨父離開,她都沒有再出現。

自己沒敢告訴父親倩縈是去送信的,卻發現父親也毫不在意,對她說:“一個丫頭,許是想著以后沒了榮華富貴的生活,一時貪念,便逃了出去也是會的。”

不會的,絕對不會的。

自己在心中吶喊,倩縈從小跟著自己,那時候自己得了重病,要用藥以毒攻毒。大夫拿不準毒性,是倩縈替自己試毒才讓自己有機會活下來。

這樣的人怎么可能是貪慕虛榮的人呢?

可是那時候一家人只想著趕緊離開,自己也沒有能力再去尋找了倩縈。

那之后的很長時間,父親陸陸續續將梁氏一族聚攏,一族人幾番遷徙,終于在于瓦拉交界的一個邊境小鎮里安頓了下來。

大隱于市,加上長期的奔波讓族人都生了厭倦,大家在那兒漸漸展開了對新生活的渴望。

梁氏一族,出過將才,出過文人,出過名醫,最重要的是梁氏的族人都擅長相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