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嫡醫

第492回 暗查

第492回暗查

第492回暗查

作品:

作者:李敘樺

最強,最快更新!

靜和點了點頭,笑道:“大姐說的是,我也是沒有想到會在這里見到他,”上一世這個時候,孟紹輝應該還在柳州知州手底下做個小官才對,怎么這一世搖身一變,成了給事中,還成了裕王爺的心腹之臣!

想起他對自己的薄情,對孩子們的薄情,靜和就覺得全身發抖,這一世他決不能原諒這個不負責任的男人,靜和暗暗立誓,絕不會讓他好過了。

她唯恐自己再露出什么咬牙切齒的表情會讓平郡王妃擔憂,于是笑道:“大姐,今日這一出鬧劇,險些忘了正經事,那顧家小姐您覺得如何?”

平郡王妃對那顧家小姐很是滿意,聞言笑道:“我瞧著很好,顧家能養出欽安伯府二夫人那樣的姑奶奶,可見教出來的姑娘也錯不了。”

入了秋,欽安伯世子的秋燥又加重了肺疾,多半是要熬不住了,欽安伯只有這么一個兒子,到時候爵位必然會落在欽安伯府的二爺頭上,那欽安伯府二夫人可就是名正言順的當家奶奶。

有這樣的親戚照應,顧家姑娘也容易融入京城的貴眷里頭。

“那敢情好,”靜和笑道:“回頭我去同欽安伯府二夫人說去,怎么也要討她一杯媒人茶喝。”

平郡王妃見她恢復了一貫的俏皮,方才稍稍松了一口氣,等送走了靜和,卻還是給楚啟寫了一封信,提到了靜和的反常,字里行間滿是對靜和的擔心,卻絲毫沒有懷疑的意思。

與此同時,貴妃為安王選妃的事也在進行之中。

皇帝最終定下了安平長公主的獨女,其藍郡主。

長公主的女兒按大周禮并不能得郡主的名號,只因為皇帝對這個妹妹十分看重喜愛,才早早封了她的獨女為郡主。

靜和知道這個消息時,正在忙活隆通票號的事,票號已經開了業,她不能出面,只能靠李煥和錦心的書信得知情況,李煥很是有心,每隔十日便命人把賬本的副本送到京城給靜和,她聽到這個消息,按下賬冊,微微愣了愣神。

錦心便問道:“夫人在想什么?”

靜和笑了笑,說道:“沒想到皇上給安王爺選了安平長公主這么一個岳母,”說著又笑道:“安王如今還是個郡王,想必不日就會封親王了。”

錦心滿臉疑惑。

左右對她們不是壞事,靜和沒有再跟錦心仔細解釋,只是按下看過一遍的賬本,說道:“錦心,我想讓趙毅去替我查一個人……”

錦心問:“夫人只管吩咐就是,您想查誰?”

不出幾日,與賜婚圣旨一同賜下來的還有一道加封安王為親王的旨意,并帶著‘安王年紀大了,不可再像以往那般疏懶,也要學著入朝觀政’云云。

濟王知道這件事,便有些坐不住了,連夜找了徐兆寬和肖瑯來商議。

“上回我上奏父皇,揭發前太子參與科舉舞弊案,父皇不止沒有處罰我,還贊我做的好,對我大加褒獎,賞賜金銀錢莊,我當時想父皇沒有責怪我不念手足之情的事,可誰知父皇真正的心思呢?”濟王說道。

徐兆寬捻著胡須道:“依臣看,此事或許并不像王爺想的這樣復雜,皇上若真因前太子之事動怒,定然不能如此絲毫不牽連殿下,安王是皇上和文德皇后最小的兒子,許是皇上日漸年邁,想起文德皇后諸多好處,才想要抬舉安王罷了。若是皇上忌憚著王爺,又怎會重用臣。”

自從薛閶被罷官,徐兆寬順位成了吏部的尚書,行事也比以往更方便,濟王一派的許多官員都得到了提拔。

肖瑯也道:“臣也如此以為,安王多年來醉心黃老之學,甚少過問朝政之事,即便皇上現在讓他入朝觀政,可他與王爺差的也不止一星半點,更何況皇上多次在臣等面前夸贊王爺有魄力有才華,是個能帶兵的王爺!”

皇帝當初可就是能帶兵的王爺,想必皇帝更能設身處地地理解濟王罷。

“雖然如此,也要防止養虎為患,任其做大,”濟王肅了肅神色,說道:“徐大人如今在吏部,大可暗中給他些絆子,讓他知道些厲害,懂得低頭明哲保身,才好絕了他或是那些貳臣們的念頭。”

裕王府這頭,自然也免不了對皇帝的兩道旨意展開小組討論。

孟紹輝一改常態,坐在那里沒有做聲。

還是御史臺左都御史毛澄開口說道:“臣以為,對于安王,不可不防,卻也不能明著防。抬舉高看安王是皇上的意思,這個時候若是給安王爺下套,一旦被皇上得知,即便皇上沒有要立安王為儲君的意思,也多半會氣王爺忤逆圣意,王爺得皇上贊賞,就是因為始終唯圣上馬首是瞻,這一回或許正是皇上布下的試探,試探皇子們是否能秉承圣意。”

裕王微微頷首,問孟紹輝道:“孟卿,你怎么想?”

孟紹輝微微側身道:“回稟王爺,臣以為毛大人此話有理。皇上此時投下這樣一個大消息,驚動的定然不止王爺您,臣以為不如以靜制動,看清楚皇上的真實意圖再對癥下藥方是上策。”

裕王點了點頭,讓眾人退下,獨獨留下孟紹輝說話。

“孟卿,前日與梁國公府三姑娘之事,可有對策了?”裕王問道,眸色不波,看不出到底是責怪還是關切之意。

孟紹輝露出一臉苦笑,似乎承受不可說之苦一般,道:“王爺這是在打趣下官了,下官一時不慎,著了小人的算計罷了。”

“哦?”裕王挑眉,“倒不知這小人是誰,倒是給了孟卿如此艷福……”

二人說著已經走回了書房花廳,裕王伸手指了指下首一溜的玫瑰椅,自己則坐在上首的太師椅上。

丫鬟們魚貫前來上茶。

待眾人退下,孟紹輝才道:“說是艷福,卻或許是‘利刃’爾。”

“此話怎講?”裕王有些不解。

孟紹輝拱手答道:“王爺可還記得,前陣子,您命下官盯著些濟王府?看清楚哪些人與濟王走的近?”

見裕王點頭,孟紹輝繼續道:“下官收到一份舉報,說是錦衣衛新進同知薛湜與濟王爺多次暗中會面,下官便將這份舉報匿下,并叫人盯著薛湜的行藏,誰知才盯了他一日功夫,就招來他如此報復,下官的顏面已然丟盡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