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嫡醫

第522回 上門

第522回上門

第522回上門

類別:

作者:李敘樺書名:

第522回上門(第1/1頁)

人靠衣裳馬靠鞍,這是古理。

不過既然出來了,后悔無益,靜和笑道:“不妨,你把那把玉梳子幫我插在發髻上試試。”

墨梅依著吩咐為她帶上,笑著拍手道:“夫人真是聰明,這玉梳子與這套衣裙很是相稱。”

靜和沖她笑了下,轉身出門去了袁夫人等待的花廳。

袁夫人瞧著五十歲左右的年紀,鬢邊難掩蒼蒼白發,較方的一張臉,卻生著高高的孤拐,這個年紀上就有些顯老,她穿著件赭石色的對襟褙子,里頭配了件立領的密合色中衣,倒也是中規中矩的打扮,很符合去佛寺吃素齋的禮數。

靜和上前與她寒暄兩句,上了袁夫人準備的馬車。

袁夫人表情有些拘謹,似乎極力找話題與靜和套近乎,說道:“聽說郡主常年禮佛,又經營著藥膳的鋪子,那想必對素齋很有研究。這衢州城里呀頗有幾個地方吃食做的又精致又好吃,我如今也是在娘家無事,趕明兒陪著郡主四處里轉轉,您看看想吃什么,想玩什么,只管來找我,我必然陪著。”

這話已經透露出十分的熱情了,靜和也想要從她身上打開突破口,于是也微笑著與她虛與委蛇道:“袁夫人太過獎了,我也不過是因為愛吃,就整日里琢磨著吃罷了,實則也談不上什么精通不精通的。”

袁夫人這會子似乎有些愣神,沒有接住靜和這話,車廂內一時冷了場。

靜和又說了句,“聽說袁大人現在兗州任職?”

袁夫人聽到這話才回過神來,笑了笑掩飾著尷尬,說道:“拙夫如今在兗州任知州。”

‘哦,’靜和回應道:“兗州古來便是軍事要地,又物產豐富,端的是個好地方,可見袁大人為官有道,方能在兗州這樣的好地方任父母官。”

袁夫人聽到這話,自然與有榮焉,微笑著道:“郡主太過譽了,拙夫也不過是粗人,只是勤勉些,總是記著為皇上分憂罷了,比不得……”她話雖快,卻及時剎住了車,又轉了話風,“比不得朝中的那些大臣,整日介兒日理萬機的,就連各府里主持中饋的夫人奶奶也都忙得很。”

靜和聽著這話有些別扭,但是袁夫人這話也不能認為十分有錯,她用開玩笑似的語氣說道:“可不是,我那堂兄去年中了進士,如今也外放到外頭做縣令去了,我出京前還聽大堂嫂提起,說父母官看似容易,其實里頭的學問多著呢,以往只是知道讀書,可很多道理是四書五經上講不到的。”

袁夫人聽到這話,面色微微變了變,忙又扯出一絲笑容來,說道:“郡主瞧著便是文質彬彬的,娘家也是如此人才輩出,這可是祖上燒了高香積了德的。”

靜和勾唇笑了笑,從這話里不難看出,袁大人應當不是進士及第,那么會是舉人么?

她這才發現自己對這么多年來衢州官吏的資歷十分的不了解,這也難怪自己,她又不是吏部的官員,怎么能把每個官的來歷了如指掌呢?

想到這里,靜和突然明白了楚啟紙條中那個吏的意思,吏應該是吏部的吏,楚啟是讓自己想辦法找吏部的人查舊檔,從而找出當年衢州案的蛛絲馬跡。

就比如這位袁夫人,靜和見她猶自熱情的喋喋不休,不禁猶豫起來,她是這會子就直白地問下去,不管不顧袁夫人的面子好呢?還是等著從吏部查了舊檔回來再問?

她很快選擇了前者,在她看來,自己來衢州的日子不短,既然沒什么收獲,倒不如打草驚蛇一把,看看會跳出幾只笨鳥兒來。

想到這一重,靜和笑著問:“夫人瞧著又年輕又有活力,恕我問一句,您如今芳齡幾更?”

袁夫人被靜和夸得高興,隨口說了出來:“咳,夫人真是會夸人的,我哪里還年輕,白頭發都生出來了,如今已算是四十有六了。”

“四十六歲便生了白發,想必是日常操心的事多,”靜和順著說道,極力裝作是閑話家常,“袁大人的年紀應當比您小些罷,才會讓您這般操心。”

“小什么呀,他與我同歲,”袁夫人道:“想當初在村里,我和他是一塊兒長起來的……”袁夫人說到這里,突然意識到自己說了些不該說的,忙又笑道:“瞧我說這些有的沒的,叫郡主看笑話了。”

“袁夫人說哪里話呢,”靜和笑的眉眼彎彎,“女人間不就是這般閑話家常嗎,從前我和成國公府世子夫人,欽安伯府世子夫人幾個常常在一起說些閑話,也不過是為了打發無聊罷了。”

袁夫人以為靜和也不過是那些愛八卦的內宅婦人,稍稍安了些心,誰知稍候靜和說的一句話便似平地一聲炸雷,讓她有些招架不住。

靜和問的是,“不知袁大人是哪一科的舉人啊?”

袁夫人面孔微微一白,很快又笑道:“嘖嘖……怪道說郡主是讀書人家養出來的呢,說出來的話也是這般文鄒鄒的,只可惜我不大識字,外頭男人們的事呀,我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像過問也記不住呀。”

避而不答,靜和微微笑著點頭,算是回應。她看來,袁夫人精明干練,若是夫婿中了舉人,這種可以用來日常炫耀,和擴大交際圈的事情她絕不會不知道(同科或同窗便于相互走動)。

這種情況有一種可能,那就是……袁大人連舉人都不是,而是花錢捐的功名,更有甚者,是花錢買的官兒。

這種假設讓靜和大吃一驚,也讓袁夫人十分不自在。

玉泉寺的素齋雖做的不錯,可兩個人都沒有胃口,靜和也不過夾了兩塊豆腐皮包子吃了,用過了晚飯,袁夫人堅持陪她游覽寺廟,卻是明顯緘口不言,閑話少說了。

靜和見她已經察覺到自己的試探,反而無所謂,只東一榔頭西一棒子地打聽衢州當年的事,袁夫人那么精明的人居然答得左支右絀。

從玉泉寺出來,袁夫人送靜和回了驛館,方才告辭。

搜狗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