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江山

第二百五章 王安石 (為二百五!)

歐陽修是真豁達,而不是假裝的。他不僅沒有因此而冷落王安石。反倒就勢坐在他和蘇詢身邊,吩咐歌伎道:“撿些歡快的曲子唱起來。”又對眾人道:“大家也開懷暢飲啊!”

歐陽修年輕時,便是個風流種子,不僅做得一手好詞,對歌伎的鑒賞能力也是數一數二,因此他所調教的家妓,一水的十二三歲,無不清音柔體、嬌糯可人。正所謂‘蘿lì人人愛,大叔心頭好”有了這幫子小妮兒的鶯歌燕舞,氣氛哪能不熱烈?

一片絲樂聲中,歐陽修一手搭在王安石的肩頭,一手拉著蘇詢道:“來來,介甫,我為你介紹一位大才,這是蜀中來的蘇明允,他的《權書》、《論衡》等篇,辭辯宏偉飛博古通今,其才華堪比古之蘇秦了。”說著呵呵一笑道:“其實何用我夸?如今的明允老弟,已是名滿京城了,介甫,你肯定看過他的文章吧?”

“看過。”王安石點點頭道,歐陽修和蘇詢便望著他,等待他評價幾句,誰知這位老兄并沒有說下去的意思。

見兩人望著自己,王安石不忍再讓歐陽公尷尬,這才惜字如金道:“文筆頗有古意,“…”

“然后呢?”歐陽修本來就有些地包天,此就更顯得下已要鏟到地了。與文彥博、富弼、韓椅等人,對蘇詢的政治才能一笑置之不同。他是很愛惜老泉之才的,十分希望多一些人來認同蘇詢。

王安石搖搖頭,沒有然后了。”…

蘇詢那張古板的臉,此意顯得分外難看,他是強忍著怒氣才沒有楠袖而去。

“呵呵”,”歐陽修也不禁暗暗怪王安石太不客氣,你妹的就算不認同人家的思想,隨口稱贊兩句會天壽啊?他只好打圓場道:“介甫惜字如金,但是一語中的,老泉的文風,如華山蒼松古意凜然,實在是難能可貴。現如今,世道文風浮靡不堪,以怪異奇澀為能,全不知文章之精神,還恬不知恥稱其為‘太學體,!若是多一些老泉這樣的文章,就不信太學體能猖狂到幾時!”

說著他握住兩人各一只手,把它們緊緊攏在一起情緒激昂道:“如今這文壇,正需要介甫、明允這樣的學力宏博之士,來助我一臂之力,掃除妖氛還文壇一個清明!”說著重重一頓道:“亦為真才實學之輩,清楚一條出頭的大道來!”

王安石那張表情木訥的臉,終于動容了重重點頭道:“我今日來此,就是因為敬重歐陽公力排眾議,改革文風!”說著端起酒杯道:“在下便破例干這一杯,惟愿歐陽公能一掃近代險怪奇澀之文風,為朝廷重振風氣!”

那邊蘇詢也端起酒杯,激動道:“公之舉,實乃挽百川之頹波,息千古之邪說使斯文之正氣,可以羽翼大道,扶持人心!”

兩人皆一飲而盡,讓歐陽修極是歡暢,放聲大笑起來。

這二位都是真性情平生就不知道假裝,他們是真心敬佩歐陽公。真心希望他的古文運冇動能成功!但出發點又有不同。”…在蘇老泉,他求取功名二十年就倒在這見鬼的太學體面前,哪怕日后不再進科場也愿意看到這玩意兒去見鬼,以為自己的兒子、和天下像自己這樣懷才不遇之人掃清障礙,使他們出人頭地。

而在王安石這邊,他卻是深恨太學體對當今朝廷公文之毒害。

讀書人寫那些鬼都看不懂的東西也就罷了,但身負社稷之責的官員,也都寫那種,接竟駢偶、腆澀難懂,的公文,好像人家一眼看懂。就顯出自己沒水平似的。

這就不再是文化的問題,而會嚴重影響到政冇府工作效率,甚至出現不可挽回的錯誤。

鳥兩人都極力擁戴自己,歐陽修的心里,就像一團火在燒,他一杯接一杯的喝著,向兩人訴說著當年的流金歲月。”…

那時候,自己還風華正茂,身邊有同樣年輕的范仲淹、富弼、杜衍,還有杜巽、蘇舜欽、王誅、梅堯臣、王益柔等一干熱血澎湃、才華橫溢的年輕人,他們揮斥方道、他們慷慨激昂,他們立志要匡扶社稷、革舊布新、為大宋的富強、為百姓的安康,也為了對得起自己這一身才學!

然而理想的鮮花還未綻放便已凋零,昔日的戰友如今也只剩下梅堯臣與自己藥延殘喘了。而一切的終結,竟起因于年輕才俊們的一次酒后狂言。那叮,殿中丞、集賢校理王益柔,趁著酒興,沸騰了狗血,竟寫下這樣的詩句:

“醉臥北極遣帝扶,周公孔子驅為奴!”

這樣狂悖無視人君的詩句,自然被那些無敵抓住,大做女章,最終惹得官家大怒,不僅把參加酒會輛賀以統經,貶斥,還罷了杜衍、富弼、范仲淹、韓椅他們!

那短暫的慶歷新政,就此折戟沉沙,成為一段任人唏噓憑吊的往事。每每回想此情,歐陽修都情難自禁,他先是大罵王拱辰那些小。人,陰險卑鄙。又吸息王益柔、蘇舜欽這些人的年少輕狂。

“介甫,難道你是接受了他們的教訓,才不飲酒的么?”歐陽修緊緊抓住王安石的手,大聲道:“好啊,你比我強,比我們都強!”

“歐陽公,你醉了。”王安石低聲道。

“不,我沒有醉,我心里明白著呢。”歐陽修雙目熾熱的盯著王安石道:“韓持國說得對,你的才情不輸任何人。知道我最喜歡你的什么詩么?我最喜歡你慶歷六年寫的那首《河北民》。”說著便高聲吟誦起來道:

“家家養子學剩織,輸與官家事夷秋。今年大旱千里赤,州縣仍催給河役!老小相依來就南,南人豐年自無食。悲愁天地白日昏,路旁過者無顏色。汝生不及貞觀中,斗粟數錢無兵戎!”

“‘家家養子學剩織,輸與官家事夷狄”這才是得了杜工部真諦的好詩!真詩!”歐陽修舉著酒杯,高聲道:“介甫,你是真人啊!當浮一大白!”說罷,他把那一杯酒飲盡,然后一歪頭,撒手把酒盅摔碎,自己卻響起了沖天的呼嚕聲,“”。

眾人不禁莞爾,笑道:“醉翁之名,果然不虛也!”

看著歐陽修被家人攙扶下去,王安石一動不動,只用熾熱的目光向他致敬了自己之所以久戀地方,遲遲不愿意進入朝廷,并非在奏章上所說的,京師米貴生活不起,更非許多心思齷齪者揣測的沽名釣譽了其實原因很簡單,在地方上,他能做事,能造福一方,但回到京城這個黏糊糊、泥沼潭似的官場,頓時便會束手束腳,什么也做不了。

這絕對不是妄揣,自己進京這半年的經歷,便是最好的明證。

去歲五月,王安石在千呼萬喚中,終于赴京任群牧司判官,上任不久,他便發現群牧司的賬目混亂,存在嚴重的漏洞,于是提請立即查賬。結果遭到了群牧司上下的強烈反對。從都監韓平到下面的小。吏,拿出渾身解數,軟硬兼施,想要阻止他:

然而,王安石的硬度,絕非凡人可以理解,他一人頂住了全監上下的壓力,不僅沒有退縮,還把所有人的差事都擔起來,”,…雖然當時全力賑災,工作比較單一,但依然繁矩冗雜,十幾二十個人都干不完:

韓平見靠人民戰爭打不贏,只好去文彥博那里告狀,誰知道文彥博把王安石送去然牧司,就有讓這根硬骨頭,動一動上下沅整的群牧司的意思。

不過韓平是韓騎的堂弟,面子還是要給的。最后文相公不光彩的和了稀泥,雙方各退一步一一不全面婁賬,只查下轄的一個部門,如果有問題,再查別處。

最終位于河北路的廣平監,成了這個衡霉蛋。經過調查,廣平監在河北路的邢州、溜州、趙州,共占民田一萬五千頃,養馬一萬三千六百匹,平均每匹馬占地一百一十畝。而狠據國初的檔案,當時廣平監只占地四千五百頃,卻養馬一萬五千匹。平均每匹馬占地僅三十畝。

是大宋朝的軍馬,突然變成了大胃王,食量暴漲了三倍?還是廣平監的草場退化了?王安石親自去調查發現,漳河兩岸仍是草茂水豐之地。而此行,他也發現了其中的秘密一原來那些養馬的草場,已經變成了豪勢之家的莊田,莊田日增,而草場日削,才會出現如今這和局面。

不用說,這些隱藏在馬場中的莊田,都是不用納稅的。

掌握了確鑿的證據后,王安石把此事捅破,朝廷卻只撤掉了廣平監的知監,和群牧司的一名勾押官。并勒令清查侵占,但誰知都知道。查來查去,此事必將不了了之了……

而都監韓平,卻調三司任鹽鐵畫使,雖說是平調,但管天下鹽鐵專利,比群牧司更肥。稱說讓人去哪里說理去!

至于原本說好的,繼續調查其它的監,也毫不意外的再無下文…”

一…………”…………分割…“…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