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上墳

第一百二十七章 妖樓(戍)

第一百二十七章妖樓(戍)

錢副研究員聽了我的問題,表情古怪地想了想,點了點頭說:“應該是有的,我挖過幾個墓,里面是空的,從擺放的物品和隱藏的機關看沒有人動過。最重要的是,活墓里往往會放一個水缸,里面裝滿清水,估計是為尸身回魂后沐浴準備的。我曾經在一個缸里看到過一張完整的人皮。”

聽著錢副研究員玄得不能再玄的解說,我倒是想起族譜中有過一些相應的記載。每朝每代都會有一些活了幾百歲的異人出現,他們往往看上去只有五六十歲,隔了十幾年再碰到,那異人反而顯得更年輕了。但這些異人們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每隔二三十年,就會消失一次,過個幾十年又會出現在人世。但族譜中并不把這些人歸為世外高人,反而把他們列入妖類,是否他們用的就是錢副研究員所說的肉身不死的邪術呢?

想到此處,我又問道:“錢研究員,那你怎么認定塔樓地基下的墓是個活墓呢?”

錢副研究員嘆了口氣:“其實我也沒有認定這是個活墓,只是這個墓葬很奇怪,第一,棺材并沒有在墓室中,但裝有嬰孩骸骨的缸大部分都在墓室里,只有兩個在外面。當然這可能是那些僧人把棺材拖出來,把缸放了進去,但這非常不合情理不是?第二,缸和棺材下葬的時間應該很接近,要么就是放缸進去的人對這個墓很了解,因為墓室沒有被破壞過,但這個墓隱蔽的出口被人重新砌死了,從外面砌死了,但奇怪的是,他們是拆了墓室里的一些墻磚來堵的那個出口。為何要如此多此一舉,實在想不通。第三,缸里嬰孩的骸骨絕不是一個朝代的,從朽爛的程度看,至少差著一兩百年。第四,那個棺材里的太監絕對不可能是修煉肉身不死的那個人。”

錢副研究員的話非但沒有解開我心中的困惑,反而又使它更深了一重。我索性不再沿著這個話題深入,“是不是因為這些疑點的分析,你才成了學術界的公敵”我問道。

“學術界就是個江湖,也講究門派,師承和輩份,但這里的人認為自己好歹是知識分子,于是可以不遵守江湖道義和規矩,明火執杖,背后捅刀這些事再正常不過,我是里面的異類,自然是優先鏟除的對象。”錢副研究員笑的有些悲愴,“但塔樓底下的墓葬,我們當時都清理干凈了,畢竟以后要蓋房子住人,現在為什么還有那些怪事,我也想不明白。”

“老錢,你碰道的活墓里,有沒有用人牲或其它什么東西,結陣修煉的”不知不覺中我對他已經換了稱呼。

“沒有,偶爾會有從通道送尸體進去的,但結陣修煉的從沒碰到過。”錢副研究員回答得非常肯定。

和他告別的時候,他專門把他手繪的挖掘現場的平面圖送給了我,并一再囑咐我,學術歸學術,案子歸案子,活墓只是他的一種推測,但我就不必把案子跟神啊鬼啊的聯系在一起,世間人鬼殊途,但學術界的神鬼妖狐們,可是要吃人的。

回去的路上,小雷邊開車邊問我,這錢副研究員的話聽起來太天馬行空,驚世駭俗,能相信嗎

我笑著回答他,信如何不信又如何所有的事實只有一個,看你從哪個角度看。而真相卻有很多種,看你愿意相信哪一個。

“如果錢副研究員說的是事實,那真相可能是我們都不愿接受的。常叔,你看,按他說的,墓里的太監不是煉肉身不腐的正主兒,棺材又在外面,說明有人鳩占了雀巢,那人把棺材拖了出去,又把四個缸擺進去,修煉的過程中,用完了兩個,就拖出去埋了,換了兩個進去。”小雷邊開車邊念叼了兩句。

小雷說的很不經意,但對我卻有醍醐灌頂之感。不禁對他的分析和推理能力大為贊嘆,稱贊了一句,讓他繼續往下說。

“常叔,我就是說著玩的,您老別笑話。我在想,老錢說的那個通道也應該是后挖的,把死墓變成了活墓,而后來把通道堵了,只有兩種可能,一種是不想讓里面修成的人出來,還有一種就是人已經出來了,把通道砌死,保守秘密,而錢副研究員在墓里并沒有現其他尸體,那修仙的人肯定已經出來了。”小雷這個判斷基本和我的想法一致,但他后面的話還是解開了故事進程中一個很大的結。

“之所以用墓里的磚石砌死通道,我想肯定不是因為那些人手邊沒有合適的材料,而選擇了這個笨辦法,您想從里面拆墻,即危險,又費力,何必呢?我琢磨著應該是為了迷惑掘者,讓他們搞不清砌死通道的準確時間,認為通道和修墓是同時進行的。”

“小雷,瞧不出,你還是刑偵專業的高材生。”我順手在他肩膀上拍了一下,弄得小雷渾身一激靈,手一抖,車再馬路上劃了個弧線。

“常叔,您就別埋汰我了,這不都是曹隊手把手兒教的。”小雷連忙扶正方向盤。

“曹隊好像沒你這兩下子,你小子挺會拍領導馬屁。”我朝小雷笑笑。

“曹隊那叫大智若愚,很多事他都想到了,心里清楚,只是不說,我沒什么心眼兒,想起什么說什么。常叔,你說他們遮掩砌死通道的時間究竟為什么?”

“小雷,你分析的很對,隱藏時間一定不是為了不被后人現,幾百年后的事他們犯不著這么仔細。這說明他們是在不久前剛剛砌死的通道,他們知道這墓就要暴露,而做的補救,他們想迷惑的一定是考古隊,或者是我們。可惜,他們小看了老錢。”這話一出口,我都覺得渾身冒著寒氣。

“常叔,你是說,砌死通道的人就在我們身邊,煉不死身的也是?”小雷的話已經有了些微微的顫抖。

“小雷,這都是我們的猜測,我們馬上去派出所找小張,必須把周圍的住戶情況搞清楚,特別是那個馬王村。還有,你明天聯系文物局,把那些嬰孩的尸骨送去檢驗,我想知道他們死去的大體時間。”

趕到派出所,找到小張時,已是一點多鐘,小張正要出去吃午飯,被小雷揪了回來。一聽是我,小張很是興奮,很激動的和我握了握手,說小雷很早就把我的那些故事跟他講了,一直盼著能見個面。他飯也不吃了,喊人幫我們買盒飯回來,就把他之前整理的卷宗翻出來,又去戶籍科抱回了幾大摞過來。我們邊翻,他邊給我們介紹著。

這個小區目前建好的,共有六百八十套房,分給王上村的一共是二百八十套房,住進來的只有四十九戶,而那個塔樓分給村里的是七十二套,但只住進來十戶。王上村一共有居民九百多戶,隨著后面的新村二期、三期的建設,會保證每戶都有一套新房。

王上村明清的時候叫馬王村,只是個一百來戶的小村莊,那時村里人除了種田,向城里運水、運菜、運木材、運木炭是主要的營生,所以明清時村的南面有個很熱鬧的市場,往來的商人很多,去西山的游客也常在這里歇腳。

村里有兩個大戶,一個是王家、一個是馬家,所以有了馬王村的叫法。鬧軍閥的時候,這兩家都破落了,馬家很多人遷去了城里謀生,村里還有二十幾戶人,王家有四十幾戶。五十年代建公社時,又把周圍的兩個小村并了進來,改名叫了王上村,但村子的位置和大體格局這幾十年都沒怎么變。后來這一片又合稱建設渠公社,一直到現在。

這個農民新村項目用的地主要是王上村的地,但征用的宅基地很少,大部分是原來的亂墳崗子扒平了改的菜地,所以村里人雖然很多分了房,但愿意搬過去住的人不多,都覺得那兒太陰了。

聽到這里,我問了一句,蓋塔樓那塊地解放前是歸哪戶人的,還查得到不?解放后,特別是包產到戶后,又分給了誰家?小張想了想,說道:“塔樓南邊原來有個馬家的祖墳,我記得三年前為遷墳的事,馬家的人和開商有過爭執,還動了手,傷了人,我們所里出了警,后來大家協商解決了,所以新村里,馬家分了六套房,塔樓里兩套,五層的小樓四套,這個我印象很深。塔樓那塊地原來是菜地,很有可能是承包給馬家的,這個我可以馬上去查,解放前的事可能查不到了。”

我點點頭,謝了聲小張,又說道:“我在這慢慢看戶籍資料,小張查塔樓地基的土地情況,越詳細越好,早的話在跑一趟那個施工單位,他們最早進的場,興許能現點什么,小雷辛苦去趟文物局,核實一下嬰孩尸骨的事,天黑咱們在這碰頭,我請你們吃頓好的,犒勞犒勞,晚上咱們爺仨去塔樓里轉轉。”

孔德之容惟道是從。道之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閱眾甫。吾何以知眾甫之狀哉!以此。《道德經》...看書的朋友,你可以搜搜“”,即可第一時間找到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