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望虹霓

第三十七章 風雨欲來

臨近年底,大家都比較忙,林瑤也不例外,她手上有幾個訂單需要在春節前完成和發貨,這段時間她每天急著催貨。(看啦又看♀手機版.k6uk)

“喂,張總嗎?我是凌云實業的小林,咱們公司訂購的那批搖臂交貨時間快到了,不知道大約還需要多久可以完成啊?”

張總用帶著濃濃地方口音的普通話說道:“林小姐啊,最近廠里太忙,大家都急著出貨,這樣吧,下午答復你行不行?”

林瑤十分爽快,“當然行啦,那我下午再給您去電話!對了,張總,您覺得大約幾點打電話給您比較方便?”

“呃……”張總頓了頓,試探般問道:“下午四點?”

林瑤一口答應下來,“好的,下午四點我給您去電話,到時您可要給我們確定一下最早的交貨時間哦。”

張總遲疑片刻,說道:“行,沒問題。”

林瑤也沒有繼續和他羅嗦,“那就先謝過張總啦,咱們下午聯系。”

電話那頭,張總笑得爽朗,他連聲說:“不客氣,不客氣。”

掛斷電話后,林瑤在小本子上記錄下來:下午四點打電話給隆正機械張總,確定搖臂交貨時間。

她不是剛出校園的小菜鳥,也不是第一天跟這些供應商打交道。

根據她的經驗,這些規模在幾十人的小廠,合同上的交貨時間往往作不得數的。一般老板說先安排哪家的貨就先安排哪家的貨,彈性很大。

如果張總真的去落實這件事,那么這批貨的交貨時間根本不用等到下午再答復。

當張總說出“廠里太忙……下午答復……”這種話時,就說明他在敷衍,在拖延時間。

倒不一定是他存心拖延時間,而是到了年底,大家都急著要出貨,比她催得急的大有人在。

打個比方說,她三五天催張總一次,別的公司每天催張總三五次,那張總很有可能先安排別的公司的貨。

她如果不盯緊一點,那么到春節放假時都未必能輪到她下的訂單出貨。

當然,也不是催得越緊越好,催太緊容易招人煩,得不償失。

張總作為一家工廠的老板,他既然已經說了下午答復,一般不樂意改成上午答復,所以林瑤作為一個小小的內勤,除了答應之外別無選擇。但她可以順水推舟地提出下午,她會繼續跟蹤這件事,這樣一來,張總就失去了再次使用拖字訣的機會。

所以,不論說話做事,掌握好一個度是非常重要的,而這個度需要在工作的過程中慢慢揣度。

說來也巧,林瑤剛與幾家供應商敲定出貨時間,文先生的電話就來了。

“下午好!請幫我找一下小林。”

林瑤對這位文先生的印象不可謂不深刻,她打起精神來,中氣十足地說道:“下午好!文先生,我是小林。”

“哇!”電話那端的文先生驚呼一聲,“你今天是不是有吃飽飯,所以說話這么有精神?”

林瑤看了看時間,下午四點多,這個點誰會吃飯,吃什么飯?

可她若是不夠“精神”,文先生豈不是又要找領導“說一說”?

林瑤唇角微揚,“文先生,我每天都吃得很飽的。”

這一點她真不是吹牛,論吃,她在凌云實業還沒遇到過對手。

文先生低低地笑了出來,“哈,聽得出來。”

林瑤這才意識到自己似乎又中了對方的套路,“還不知道文先生有什么指示呢?”

文先生心情很不錯,慢慢悠悠地說道:“有,當然有,我打電話來,是想知道這個月我有哪些貨物可以出?”

原本文先生都是找林云問這些的,可是文先生的訂單很多也很瑣碎,他問的問題細致入微,林云很少有能完整地答上來的時候。

林云時不時需找林瑤過去幫忙解答,有時候她轉述不清,就讓林瑤接電話。

漸漸地,文先生就記住了,討價還價可以找林云,下了訂單以后,出貨相關的事應該問林瑤。

林瑤如數家珍般答道:“和o/c,

cover約一周內可以完成,center

bearing和drag

link還需要兩周,這些貨物放在一起正好裝滿一個20’柜,而且這些貨物的間隔時間并不長,建議放在一起出貨。

這幾家工廠都在省內,送貨時間需要約12天,貨物進倉后預計一周左右可以開船,預計最快船期為下個月中旬。”

也就是說,這個月確實會有貨物完成,但是下個月才會出貨。

文先生顯然對于這個答案并不滿意,不悅道:“怎么還需要這么久?!”

林瑤從文先生所問的問題中得出了以下兩點線索:

線索1,他知道這個月有哪些貨物完成;

線索2,他以為這個月會出貨,然而現實并非如此,所以他感到失望。

在國際貿易過程中,客戶總會來問交貨期/出貨時間。

可是出口商的和國外客戶對于交貨期/出貨時間的理解有些出入,出口商認為交貨期/出貨時間工廠完成生產的日期,而在國外客戶看來,交貨期/出貨時間提單上的開航日期。

譬如,文先生想知道的就不僅僅是工廠什么時候完成生產,而是包括了工廠完成生產→貨運送進指定倉庫→完成報關→貨物裝船→輪船開航,這一系列工作的完成期限。

林瑤為了避免讓文先生誤以為兩周后貨物就可以上船/開航(on

board),便要趁早向他作出解釋。

如果她現在不解釋清楚,那么兩周后文先生就會更加失望。

到那時,他可能會懷疑林瑤的工作效率,也可能懷疑凌云實業對他和他的訂單不夠重視,有意拖延,甚至欺騙。

林瑤不厭其煩地再次將國內出口貨物的流程和所需要的時間詳細解說一番,然后提議道:“如果您非常急需哪一個產品的話,我可以多催催工廠,這樣大約可以提前一個星期左右。當然,您也可以先出和o/c,

cover這兩個產品。”

文先生低低地嘆了口氣,說道:“不用啦,對于我而言,下個月中旬出貨沒什么問題。”

林瑤聽到文先生這么說,不禁暗暗松了口氣,她猜測之前文先生和林云聯系時,林云應該提過這個月底出貨的事,所以不動聲色地又將它圓了回去。

“其實林總和我比您還想快快出貨,但是我們又擔心工廠會以這個做為借口降低質量,到時候出了問題怪我們催太急。”

文先生深以為然,“就是這樣,啊,我們不要急,質量最重要!不要催他們太急,讓他們按正常的步驟來,把我的產品都做好好的。”

林瑤語氣真摯,“您真是太英明了!”

千穿萬穿,馬屁不穿,文先生被林瑤直白的奉承方式逗得一樂,他輕聲笑笑,說道:“你會這樣想,我也很高興,我的貨早一個星期晚一個星期,其實并沒有很大的差別,但是如果他們把產品給我做得馬馬虎虎,那會給我帶來很多麻煩。”

林瑤趕緊點頭稱是。

文先生心情好轉,他便打開了話匣子,“老實講,我和其他國內公司也有合作……但凡出了問題,他們總是用這樣那樣的理由敷衍我。其實這點問題我還能承擔得起,也沒有想過追究他們什么,可他們的態度令我非常寒心。”

這一天,文先生和林瑤聊了很多,林瑤大多數時候在聽,只不時答幾個“嗯。”、“是的。”、“沒錯。”

文先生卻滔滔不絕地把他從年輕時在霓虹國打工,成年后去南洋創業的經歷說了一遍。

這么一來,聊的時間自然不短,期間林云從她辦公室走進走出幾次,都發現林瑤在通電話。

文先生說話的口音非常有特色,林云不可能聽不出來,但是……

林云什么都沒有說,悶悶不樂地回到自己的辦公室,沒錯,就是悶悶不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