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笙

第四百零三章 我住隔壁我姓王(二合一)

陳大公子今天在城南的芙蓉瓦舍包了個場,請了一幫權貴子弟去玩。

全嘉通有名氣的百戲班子都被吳家請去了上露園,相較那邊諸如吞刀、吐火的各種雜耍,芙蓉瓦舍這邊都是文戲。

傀儡戲、皮影戲,更有幾位平時難得一見的名妓登臺,手撫琵琶,唱上一段小曲,撩得人心里癢癢的。

此等安排,更受權貴子弟和文人墨客們喜歡。

陳大公子看看高朋滿座,熱熱鬧鬧,更有不少上了年紀的文士夾雜其中,聽介紹,有幾位還小有名氣,在公侯之家做著頭等門客,他沒有心思聽曲兒,不覺走了神。

年前宮里面傳出來消息,他那位貴妃表妹這段時間身體不適,其實是有了身孕。

皇帝歡喜異常,召了醫令燕白常住宮中,他更是日夜陪在貴妃身旁,生怕出什么意外,結果才過了幾天,吳皇后那里便病倒了。

燕白夾雜中間大約心生厭煩,借著出宮給林世南府上人看病之機,一去不返,不知躲到了哪里,只在醫令府留了幾個徒弟,以便宮里召喚。

貴妃懷了龍胎的事一開始沒有宣揚,直到前兩日,貴妃大約是覺著這一胎坐穩了,才派人告訴了家里。

陳家眾人聽到這消息,既高興又擔心。

其實早在皇帝獨寵貴妃的時候,陳家人就知道,他們是被架在火上烤了。

主弱臣強,朝政把持在吳太師手中,真正對天祐帝梁禧忠心不二的臣子太少了。單靠他們陳家,別說翻天,要想保住性命都難。

這些年,陳家由上到下全力結交資助那些名士大儒。招攬善待門客,只為在讀書人里頭賺個好名聲,叫吳德水對付他們的時候有所顧忌。

此時樂聲一停,臺上那十余個如花蝴蝶一般往來穿梭的舞娘魚貫退下。陳大公子也回了神。

邊上常信侯次子笑道:“子實兄,下面出來的這個唱曲兒頗有意思,你要做東,我特意叫他們留著。你聽聽,世上竟有如此美妙的歌聲。”

說話間上來了兩個歌妓,一人身著青衣,懷抱琵琶,另一人穿著赭色的裙子。空著手。

彈琵琶的年紀大些,看著有四旬開外,空手的也有二十來歲,年紀大的不用說了,臉色蠟黃,連半老徐娘都稱不上,年紀小的這個。瞧著也不過是中人之姿。

看多了前頭年輕美貌的妓子,這兩女一上來,臺下登時議論紛紛,甚至有起哄聲響起。

年紀大的頭也未抬,左上方斜抱著琵琶坐下來,四弦一劃,錚錚有聲,一下子便將滿堂嘈雜之聲壓了下去。

片刻之后,此女一個“輪指”,左手注壓。手上緩了下來。琵琶聲清婉,如飛云江水綿延不絕。

陳家人都喜歡彈琴作歌,陳大公子是個懂行的,當即贊道:“只聽這琵琶聲。怕是不下于十年之功。”難怪彈琵琶的人年紀這么大。

常信侯次子笑道:“你且聽下去。”

這時候,那站在后頭的赭衣女子開口。和著琵琶聲輕輕哼唱。

聲調婉轉,琵琶聲潺潺,由近而遠,歌聲明麗,由遠而近,二者漸漸糾纏到一起。不但沒有影響減弱對方,反到相互增色,這寒冷的冬日里,喧鬧的瓦舍中,仿佛陡然盛開出千朵萬朵姹紫嫣紅的花來。

堂下不知何時起一片靜寂,眾人癡癡望著臺上。

此時再看那赭衣女子竟是身段生動,相貌嫵媚,好一個千嬌百媚的麗人,就連陳大公子都覺著下腹一熱,身上像著了火。

座上眾人又有了動靜,竊竊私語聲越來越響,不知有多少客人坐不住了。

等一曲唱罷,赭衣女子停下來,琵琶聲也漸漸止歇,只有余音裊裊,仿佛仍在繞梁。

陳大公子如夢方醒,左右看看大家猶是一副色授魂與的模樣,正要鼓掌喝一聲彩,突聽著角落里不知何人冷笑一聲:“此等惑人心智的妖魅之音,也能在光天化日之下,玷污我等的耳朵,下一步是不是就要惑亂宮闈了?陳家請的好宴!”

緊跟著桌椅聲響,有幾人站了起來,調頭就要往外走。

眾人一看出了變故,齊齊伸長了脖子往那邊看。

陳大公子見這幾個并不認識,不知是怎么混進來的,心里一沉,正要阻攔,領頭一個大漢突然想起什么,抬手“當啷”一聲,將一錠銀子隨手拋在了桌子上。

四周驚呼聲乍起,就見那人隨隨便便拋出來的銀子竟然在桌面上砸出來一個大坑,深深陷在了桌子里頭。

門客譚芝湊在陳大公子耳朵低聲道:“大公子,那是安國公家的門客。”

陳大公子臉色微變,只得偃旗息鼓,任由那幾人大搖大擺離去。

安國公,那是太師吳德水的女婿。

幾年前老安國公因病故去,安國公世子承了爵位,聽說府里實際上當家說話算的,是吳皇后的姐姐國公夫人大吳氏。

這擺明了是有預謀來砸場子的。

叫陳大公子不安的是,適才搗亂那幾個門客說的一番話。

他的表妹陳貴妃雖然通詩文擅歌舞,是一個難得的才女,模樣卻不如吳皇后美貌。

怕只怕這番話被有心人傳出去,無知百姓以訛傳訛,還道貴妃受寵乃是學了這歌妓的手段。一旦落下狐媚的名聲,貴妃不要說生下皇子,只怕連性命都難保。

不,絕不能任人往貴妃身上潑臟水。

可嘴長在旁人身上,他又不能把人都抓起來,就是適才唱歌的女子,他也不能悄悄處置了,再有吳家人在后邊推波助瀾……

陳大公子越想越怕,如坐針氈。哪還有心思欣賞接下來的歌舞,好不容易等到預先安排的節目都演完了,將眾人送走,剩下幾個好友本打算換地方再喝一頓。這會兒無心應酬,匆匆告別,坐著轎子往回趕,想趕緊與家里人商量對策。

等他回到家門口已經是下午的申時。這時候來拜年的早走了,門前懸掛的福袋里盛滿了飛帖名刺。

轎子停下,隨從打了轎簾,陳大公子自里面出來。

只見大街上空蕩蕩的,一陣風刮過,隨風飛旋而至好多爆竹碎紙。

陳大公子心中突生悲涼:這會兒家族還算興旺,來年不知會不會如這爆竹一樣,“砰”的一聲炸開。大廈傾倒,尸骨無存。

他深深吸了一口氣,振作精神,正待往門里走,跟在他身旁的譚芝突然小聲道:“大公子,你看那邊。”

陳大公子隨他所指望去,就見距離十余丈遠。高墻拐角的避風處站了兩個人。

此時太陽西沉,那兩人披著斗篷站在夕陽余輝里,男的高大,女的窈窕,陳大公子看男的只覺有些眼熟,看那女子眉目如畫,突然想了起來。

譚芝已在他耳邊提醒:“是打傷了韓央的陸不遜。大公子,要不然門下去問問,他來咱們門口等著有什么事。”

陳大公子嘟囔道:“大年初一,來拜年的吧。”

說話間他已經拿定了主意。道:“我正好沒事。請他們夫妻二人進府坐坐吧。”

陳家被逼得無法,越到走投無路,越是用人之際,陳大公子深明其理。想著不管這陸不遜為什么而來,他都要表現得禮賢下士。此人武藝如此高強,就算招攬不了,能結個善緣也好。

譚芝這邊未等過去,那邊廂王十三已和文笙聯袂過來。

王十三適才在鐘鼓樓上和文笙將話說開了,心里像挪開了一塊大石,長長松了一口氣,慨嘆道:“早知道說了之后如此輕松,我早就說了,奶奶的,這些日子可憋死老子了。”

文笙斜乜了他一眼,似笑非笑:“你舅舅不提,你還不知會瞞到什么時候。又怎么會憋死?”

王十三訴苦:“是真的,憋死了,不但心里憋,身上也憋得慌。”

文笙聽他又說胡話,嗤笑道:“二十年都這般過來了,這時候有什么難熬?像你這樣的順著心意慣了,往往卻越不讓做什么越想嘗試,你少胡思亂想就好了。”

王十三瞥她一眼,低聲嘟囔:“我那不是沒遇上你嘛。”

兩人隔窗看了好一陣梅林的景致,又說了一會兒話,看時間不早了,才悄悄下樓來,到陳家門口,看會不會等到熟人。

所以王十三離遠一看陳大公子自轎子里出來,心里別提多高興,眉飛色舞迎過來,那個熱情洋溢。

“哎呦,大公子,譚兄,過年好,過年好!”

他向著陳大公子離遠一拱手,又走近了拍拍譚芝的肩膀,以示親熱。

他這么熟不拘禮,連美貌媳婦都帶出來了,譚芝甚覺有面子,笑道:“陸兄弟賢伉儷過年大吉。”

文笙隔了幾步遠,襝衽回禮。

陳大公子將目光自文笙身上挪開,親切笑對王十三道:“怎么不進府,卻站在這里吹風?”

王十三搔了搔腦袋,露出不好意思的神情:“我們兩口子來嘉通時間尚短,沒什么朋友需要應酬,出來隨便走走,就逛來了大人家門口。我適才正在猶豫,想進去給大家拜個年,又怕大人和公子們問起來,不知道該怎么回話。”

陳大公子看他這為難的樣子,猜測他是經過考慮之后,打算拒絕自己家的邀請,年后不來做頭等門客了。

不知這里頭有沒有江審言從中作梗。

奇怪了,江審言為什么這么看重這陸不遜?

他腦袋里疑惑一閃而過,笑道:“既然來了,哪有過門不入的道理。譚芝,快請客人進府去,看看二弟在不在家,再叫上幾個和陸兄相熟的,一起喝兩杯。”

王十三裝憨:“不用,不用。”連連擺手間已被譚芝推著進了門。

文笙抿嘴而笑,跟著后面,邁步進了陳府。

一路認識不認識的,王十三全都熱情地打招呼,到將陳家眾人弄得懵蹬蹬摸不著頭腦。

真正讓到客廳里坐下來,譚芝考慮到陸不遜這次來帶著女眷,到沒招呼那么多人,陳大公子坐主位,他在末位相陪,叫了個小丫鬟過來斟茶倒水。

王十三屁股坐在椅子外沿,一副誠惶誠恐的樣子,寒暄了兩句,進入正題:“不瞞大公子,我夫妻二人此次本是來嘉通尋親的,沒找著人,才經人介紹在貴府上做個門客,混口飯吃。我這人有個毛病,一旦受了刺激,就有些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所以師父教我武藝時,千叮萬囑,不可動真火,出手時要留人余地。”

聽聽,什么是高人,這就是高人啊。

陳大公子愈加動心,道:“那件事本也怪不到你,是韓央咎由自取。我已經向父親稟明,誰也不會再揪著這個不放。陸兄弟若是因為這個有所顧忌,大可不必。”

王十三猶豫了一下,小聲道:“不是因為這個,年前那回見面之后,我是很想過來府上幫大公子分憂的,誰知這兩天才知道,陸某竟與江大人沾著親,所以,怕是不方便。”

陳大公子和譚芝大感意外。

可看王十三的樣子又不像是假的。

難怪那天他夫妻出來逛街,江審言還把狄氏兄弟派了一個跟著。

王十三小心道:“說是親戚,其實也是從江老夫人那里算起的,隔著好幾層。我和內子商量了,覺著江大人大約是覺著我來貴府做門客,叫他面子有失,才反對這件事,另外,我們也聽說了,他的夫人姓吳,和陳大人這邊終不是一路,怕你們也覺著別扭。”

陳大公子暗忖:“這人到是直腸子,我還從未聽人這么毫不掩飾地把吳、陳兩家矛盾當面挑明。”

他苦笑道:“陸兄弟你多慮了。江大人的夫人乃是吳氏旁支,再說江大人持身甚正,事事以國事當先,應當不會介入這些事情。”

王十三與文笙交換了個眼色,沒想到陳家人竟是如此評價江審言。

難道他還真是個好官?

王十三一本正經道:“大公子,我雖不能來府上做門客,但那韓央終是被我打傷的,給貴府添了麻煩,就算我欠你們個人情,我看大公子方才回來,面色不豫,似有心事,若是有什么需得我幫忙,千萬不要客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