鸞枝

373 上賓

373上賓

373上賓

作品:

作者:酌顏

最強,最快更新!

如果……齊大人當真這般看重齊夫人的話,那么,今日,齊夫人攜重禮親自到隴西來為自己祝壽,究竟是齊大人的意思,還是齊夫人的意思,就沒有那么重要了。

李老夫人斂下眸子,輕輕撥弄著手里的佛珠,一百零八顆,每一顆粗細一樣,顆顆都打磨得光潤,每一顆上,都用微雕手法刻著一個佛字,形態各異。

正是方才謝鸞因送來的壽禮之一。

這位齊夫人果真是個有心人,知道她喜歡禮佛,這送的壽禮,也是投其所好。

“母親!其實,你用不著太過憂心,齊夫人登門賀壽,都是與咱們家親近之意,如今,齊大人是朝廷后起之秀,雖是武將,卻也不可小覷。你不是覺得,咱們家韜光養晦得也夠了?如今,亂世將至,未必便沒有咱們李家子侄出將入相之機。既是如此,與齊大人交好,于咱們而言,也是有利無害啊!”

李大老爺這話一出,李家眾人先是各自擰眉思量,片刻后,有幾個人眼中便已是迸射出了熱切的亮光,紛紛掉頭望向了李老夫人。

李老夫人撥動佛珠的動作微微一頓。

李大老爺便是試探著道,“母親!今日,與夏先生同行的,還有個謝小公子,喚夏先生為義父,若是猜得不錯,便該是齊夫人的胞弟。這謝小公子雖是年紀尚輕,但談吐不俗,對世事也頗有見地,據說,齊大人不只送了他良駒寶劍,還親自教導過他騎射,想必,對這小舅子,很是看重。”

李二老爺卻是搖頭道,“大哥此言差矣。就算再看重,那不也只是妻弟么?如今,齊大人與夫人才新婚,自然千好萬好,可日子還長著,往后的事情卻是不好說。可齊大人自己,不還有一雙弟妹嗎?想必,該比謝小公子還要年長一些,倒正是議婚的年紀。”

說罷各自的意見,李大老爺、李二老爺兄弟二人,并李家其他人征詢的目光,再一次紛紛落在了李老夫人的面上。

李老夫人卻是輕輕抬手道,“你們說的這些,不可操之過急。齊家到底如何,咱們還得再看看。”

雖然聯姻是最為牢固的聯盟,只是,也都知道李老夫人說的有理,李大老爺也好,李二老爺也罷,都沉默著點了點頭。

李老夫人目光一閃,卻是掉頭望向了坐在羅漢床尾,正幫她捶著腿的侄孫女白綺羅道,“阿綺,你覺得,這齊夫人如何?”

白綺羅一直只是聽著長輩們你一言我一語,并不出聲,如今,聽姑祖母將話問到了她頭上,她卻也不怯懦,略一沉吟后,便是答道,“進可攻,退可守,言談間,極有分寸,既不過分討好親近,也不刻意擺架子,萬事留有余地。齊大人如何不知,可這齊夫人,若是能一直得掌齊府內院,又得齊大人信重的話,齊家,可交。”

不緊不慢的語調,卻是聽得李老夫人暗自滿意地點頭,“方才,齊夫人盛邀你姐妹幾個往西安做客,你幾個表妹年歲都還幼,屆時,你這個表姐可得多多照看,勿要丟了我們李、白兩家的顏面才好。”

“阿綺謹遵姑祖母教誨,也請各位表叔伯、嬸娘們放心,屆時,阿綺定然照看好幾位表妹。”

第二日清早,李家幾位太太親至驛館為謝鸞因送行,兩家人親近不少,并定下過些時日,要送幾個姑娘到西安叨擾,央請齊夫人多多照顧之約。

齊夫人卻是笑言,是她平日里寂寞,還要多謝幾位姐妹與她作伴兒。

李家又送上了厚厚的程儀,將齊家一行人,直送到了城外十里,方才回轉。

回程的路上,謝鸞因心情輕松愉快,嘴角忍不住一直翹著。

她隴西一行,雖是抱著美好的愿望,但卻沒想到,李家這么快便是投桃報李,這倒也算得意外的收獲了。

她當然也可以在隴西多留幾日,與李家人多親近一些,但有一個詞,叫過猶不及。

何況,她回西安,也果真有事。

齊正新那里傳來消息,護送那位許先生一家的人馬,已是過了宣府,那到西安,也就是兩三日的工夫了,她自然得趕回去。

即便是緊趕慢趕,謝鸞因與許家人也不過是前后腳進的西安城門。

謝鸞因剛從馬車上下來,東西都還沒有安置好,齊正新便是匆匆來報說,許先生一家,已是進了城門。

謝鸞因不敢耽擱,交代了蓮瀧再去收拾好的客院查看一番,而自己,交代了齊正新去請了劉先生到外院迎許先生之外,自己則領著流螢,親自候在了內院垂花門處。

不一會兒,仆婦引著一個婦人,并一個豆蔻少女而來,謝鸞因便知,這便是那許先生的家眷了,忙笑著迎上前去。

許太太是個長相算得清秀的瘦小婦人,骨子里浸染著江南水鄉的溫潤,只是,許是日子過得苦,面相有些顯老,到得謝鸞因跟前,雖然略有些拘謹,卻并沒有怯懦,盈盈一拜道,“妾身許胡氏見過夫人。”

“小女許瑩見過夫人。”她的女兒,也忙跟著拜道,一口的吳儂軟語,卻是個乖順模樣的。

謝鸞因連忙將人扶起道,“許太太快些請起,你們是我家大人不遠千里請來的上賓,又一路舟車勞頓的,千萬別行這般大的禮,若是被我們大人知曉了,怕是也要怪罪于我。”

謝鸞因笑言,而后,便是將許家母女二人迎到了主院花廳之中,一路上,與許家母女閑話家常,只問路上可安,身子可還受得住,可吃好睡好,又偶爾指指路過的景致,或是花樹與二人說道,倒是客氣又熱切,不曾有半分冷場。

言語間,到了主院花廳。

廳中早已備了糕點茶水,點心,卻是江南的式樣,許太太看了,便是不由一嘆,神色,又是和軟了好些,朝著謝鸞因躬身道,“多謝夫人費心了。”

“這不算什么,知道太太從未離過家鄉,怕是吃不慣外地的菜色,好在,我們府上倒還有個會江南菜的廚子,這地不地道不好說,我吃著,倒還不錯吃,便請太太和姑娘將就著嘗嘗,若是不好,咱們再改。”

許太太和許瑩諾諾應是,許瑩也就十三、四歲的樣子,面貌還嫩,卻也還不懂得藏匿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