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華

第一百章 鯉躍

一住筆趣閣,精彩。

燕王府的后花園是一處勝地,本來就是前元的宮廷御苑,四季景色都美如畫,在下了雪的寒冬時節,這里就是瓊枝玉葉,粉裝玉砌,皓然一色了,落光了葉子的樹上掛滿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銀條兒,而樹干卻透著紫紅色,又黑又亮,這就是鮮明的對比,在那一刻就覺得“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的形容是最恰當的。

張領著七八個人在池子旁邊玩了一會兒,這池塘夏天的時候全是荷花,冬天的時候看不到荷葉了,原先還有在十一月份挖藕的宮人,王妃見了很是不忍,于是之后就封住了池塘,不過每月都要過來在冰面上砸幾個洞,因為水里的魚還在冰下,透個窟窿別把它們都憋死了。

張在池岸上擊梆作響,不過一會兒就有金魚就躍出窟窿,一蹦就七八丈高,在空中劃出一個優美的弧度然后重新落回窟窿中,活潑光耀,看得在園中的其他宮人都圍過來嘖嘖稱奇,奇也就奇在張擊梆子就有金魚躍出來,而其他人一一都試了,都沒有一尾金魚躍出來。

她這邊玩得開心,那邊也有一行人走過來,眾人見了紛紛躬身,原來是燕王也到花園子里來了,身后還跟著高熾和高煦兩個,見眾人圍在池塘這邊,就問怎么回事。

一個口齒伶俐的宮人就把這個異事說了,燕王哈哈笑起來,看神色并不相信。

高煦就接過梆子,重重擊打了七八下,果真冰面下面沒有絲毫動靜,他就正對著冰窟窿上方又敲了幾下,確實是有幾尾魚游了過來,但是只是張著嘴巴大口大口呼吸,卻沒有一條跳出來。

燕王又叫了高熾上去敲,結果在冰面下的金魚聚地更多了,擠擠挨挨地,卻仍然沒有跳出來。燕王也來了興致,拿了梆子去敲,敲了一下就有一條紅色鯉魚躍了出來,帶出水花來濺到燕王衣袍上,引得眾人齊聲歡悅起來。

燕王就把梆子交給了張,張就敲了兩下,居然同時一下躍出兩條來,都是金光燦爛的金魚,在空中搖頭擺尾地活動了一下魚身,背鰭腹鰭似乎都在晃動,嘴巴也好像在翕動著,落回窟窿里沒幾秒鐘,又一次躍了出來。

這也算是奇景了,看得眾人都連聲驚嘆著,張也瞧著好看,一直敲著梆子,也就一直有金魚躍出來,算是百看不厭。

等到張手酸了才停了梆子,這冰下面的魚也就不跳了,漸漸散開游走,這時候馬和才上來稟報道:“殿下,袁廷玉攜子忠徹到了。”

張抬頭,這才看到不遠處站著兩人,想來已經是等候了許久了,應該是燕王召過來要談事的,張就道:“父親有要緊事,兒婦就先告退了。”

然而燕王卻并沒有搭理她,只是對馬和道:“讓他們過來。”

張不知道燕王是什么意思,然而又不敢先行離去,只好跟在燕王身后緩步朝竹林走去。

袁廷玉就是袁珙,袁忠徹是他的兒子,袁珙六十歲了,兒子今年卻剛剛二十一歲,而且還特別面嫩,看著像十五六歲的人,父子倒更像是爺孫。

燕王和袁珙邊走邊聊一些尋常事,而袁忠徹卻一直將目光放在張的臉上。

張注意到他的目光,起先還沒當回事,后來就覺得不對勁,哪有一直用灼灼目光盯著自己的臉看的,自從她做了這世子妃,所遇的大小人物,能直視她的人應該是少而又少了,如今袁忠徹這個年方及冠的青年卻有這樣不遮掩的注視——然而這種目光也不是登徒子的目光,倒像是在細細描摹每一處他見到的地方,充滿考究和思量,這讓張覺得匪夷所思。

袁珙的名字她知道,她記得高熾好像說過這人是道衍大師推薦的一個幕僚什么的,她今兒第一次見,覺得這父子倆倒是都穿著青布道袍,一副道士下山的模樣,莫不是真的是道士?

然而此時燕王忽然不再閑聊,而是對袁珙道:“二月二十三日,寧王弟奏報朝廷,說他近來率騎兵巡塞,見有車輻遺落于道上,想必是蒙兵往來,恐有寇邊之患。父皇認為是韃子示弱于人,想要設伏以誘我軍,若出軍追逐,恐陷其計。于是敕命我選北平精卒壯馬去大寧巡視,沿河南河北覘視韃子所在,大軍五日后就出發。”

“所以請廷玉過來,”燕王雙目神光湛然:“為我卜一卦,看此去是吉是兇,有無斬獲?”

如果不知道的人,也許會覺得燕王戰前讓人卜卦,是怯戰且怯懦的表現,難道卜到不吉利就不去了嗎——其實不是這樣的,一來是古人都相信這個,認為大戰雖然還未開動,但是吉兇禍福已經顯現了,這個被認為是可以預知的,卜卦卜到吉利自然是好,如果不吉,那就要加倍小心,不敢輕易冒進,是這么個道理,你說這個究竟效果怎么樣,其實史書中記載這樣的事情很多,而且幾乎都能應驗,也是神奇;二來是當年皇帝起兵的時候,身邊也聚集了一大堆僧人道士異人,甚至還有瘋瘋癲癲的乞丐,皇帝養著這些人,就是為了預言禍福休咎,而且有意思的是,還有人教會了皇帝看天象。

所以這也算是個傳統,說起來皇帝打天下時遇到的危難時刻也不少,但是都很奇怪地躲避過去,愚昧的百姓不能解釋,就認為是天命,其實歷史也是很古怪的,那些所謂得了天命的大人物,其實都是幸運兒,他們幸運地一次次躲過劫難,成就基業,當今皇帝就是這么個例子。

皇帝因為相信這個,他就覺得自己是天命所歸,還曾很傲嬌地說:“我本淮右布衣,天下于我何加焉?”他打仗前也有讓人卜卦的傳統,比如說有個叫張中的算卦大師,經常為他測算,有一次敵軍圍了南昌城,皇帝就問此人什么時候能撤軍,這人算了之后給了個具體日期,七月丙戌。之后軍報來了,是七月沒錯,但是不是丙戌日,而是乙酉日,前后只差一天,原以為算得差強人意,其實后來才知道是歷官算錯了日歷,當月其實差一天,南昌解圍的日子其實就是丙戌日。

皇帝有親身例子在,所以王子王孫們也都相信這個,燕王朱棣出陣前,也找袁珙測算吉兇,看樣子也多說中了,要不然不會屢次叫這個人測算。

“回稟殿下,”袁珙捋須笑道:“來之前曾有西風刮過,臣已經用風角之術占驗過,已經知道殿下當披甲巡邊之事了。臣預言殿下當奏凱而歸,蓋因此風和緩,并無兵兇之象也。”

燕王聽了就點點頭,張聽了就在心中搖頭,這老神棍裝得也太像了,怪不得穿道士服飾呢,確確實實就是個占卜禍福的道士,說得都是一些玄而又玄的話,還說什么提前預知燕王要去打仗了,不過說起來這家伙倒是比較篤定燕王奏凱,這倒是對燕王的領軍能力很是相信。

她這邊正想著,忽然聽到高煦略帶怒氣的呵斥:“混賬東西,你長了眼睛往哪兒看呢!是不想要你這一對招子了么!”請瀏覽.biqugezw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