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華

第一百四十三章 經營

您可以按"CRTLD"將"書旗吧"加入收藏夾!或分享到:

其他小說第一百四十三章經營

第一百四十三章經營

張坐在圍屏后面,跟王氏還有還有王氏帶來的孫女用飯,這個名叫婧婧的女孩是她大哥張升的女兒,但不是鄭氏所出,而是買來的奴婢,這女的也沒有抬成妾,到現在還沒有個名分。張也不知道還有兩個月才滿一周歲的婧婧該吃什么,還是王氏吩咐灶上蒸了肉末蛋羹出來,那一碗分量也不少了,居然很快被吃干凈了。

“婧婧好帶啊,”張見小孩不哭不鬧,張大嘴巴吧唧吧唧吃著香甜:“再讓廚房給做個米粥。”

“夠了,一次吃得太飽要嘔出來,”王氏把孩子交給了保母,道:“她一天吃好幾頓呢,腸子是直的,一天也能拉三五泡出來。”

張哈哈哈大笑起來,王氏乜她一眼,道:“你們小時候不都是這般,有什么可笑的,俺把你們兄弟三個拉扯大,如今拉扯了孫子孫女,俺就等著你肚子里的外孫呢,等你生下來,俺進院子里給你帶吧。”

“那怎么可能呢,”張加了幾筷子蒸鰣魚,道:“他還沒落地呢,已經配了三個乳母,七八個宮人伺候了,比世子當初還要金貴,說起來就來氣,這些人哪里是看孩子,簡直就是捧著個和氏璧隨侯珠,且看看農村鄉下摸爬滾打長大的孩子,哪個不是壯得像頭牛一樣?偏偏皇室的子孫就這么難養,可見還是有原因的。”

“我原先說,”張撂了筷子:“我身體壯實,親自喂奶的話,豈不比奶媽這些人強?但是就是不準,自己的奶提上去不給孩子吃,讓孩子吃別人的奶,這是什么道理!”

張是不明白古代這種奶媽制度,好像她不讓奶媽喂奶就是剝奪了一種職業的生存方式一樣,她見王妃似乎也不是很喜歡乳母、而自己更是有鑒于前例,不想給孩子多出一個說是乳母、其實是負擔的角色來,然而規矩就是規矩,張再怎么不樂意,**房也供了七八個人選出來讓她挑,不過這乳母既然是張選出來,自然挨個敲打過,而且張還暗自下了決定,等孩子長到半歲就給斷奶,然后把這一群人全趕出去,當然不是趕到園子里去,而是各回各家,以后誰也別再提奶過世孫一口奶這樣的話。

張看著滿桌子爐焙雞、糖蒸茄、白肉、乳炊羊肫、金絲肚羹,只略略用了幾樣,倒是夾了好一些青菜,尤其是拌茼蒿菜,算是用光了,也跟這茼蒿里面放了醋有關系,聞起來香——王氏見她愛吃這樣酸的,就喜道:“俺見你肚子尖尖,又愛吃酸的,這一胎定是個哥兒!”

這要是以前,張肯定嗤笑,她自打懷孕以來,口味一日三變,可能今兒喜歡吃辣的,明兒就改成了甜的,連她的小廚房都摸不準她下一頓想吃什么,王妃也說看口味這事情做不得準,那看肚子也就做不準了,偏偏王氏說地玄妙,說什么跨門檻的時候,看邁進去的是哪只腳,左腳的話指定生兒子,右腳就生閨女這樣沒有絲毫科學依據的推斷。原先張也不耐煩聽,都說生兒子,生丫頭怎么了,她就覺得丫頭好,高熾也覺得丫頭好,連王妃也說她當初就先生了永安,比之后得了高熾還歡喜。

只是她現在不由自主地改了主意,覺得生個哥兒也許真的比姐兒好,她不太想去深究自己這種想法是從何開始轉變的,不過若是她生了兒子,就算是實際意義上的世孫,生個女兒,便是縣主。但是這其中區別比較大,因為按照祖制,親王嫡長子,年十歲,授金冊寶,立為王世子,冊立世孫也是一樣,但是在此之前,待遇已經和世子世孫一樣,只是欠缺名分而已;而縣主的話,只等到出嫁的時候,朝廷才可能按照宗人玉牒上給出一個某某縣主的名分,在此之前沒有縣主的待遇。

“俺記得產期是二月份了吧,”王氏有一搭沒一搭地跟她聊:“要是早一個月就好了,聽說生在正月里頭的孩子,尊貴。”

張回過神來,道:“那都是瞎說,皇爺生在九月,普天之下誰能尊貴過皇爺去?”

要是信這些無稽之談,那正月里生的孩子都該死了,皇帝才生在九月,你們敢生在正月?生在正月的萬千人,總也有窮有富,有貴有賤,曹雪芹寫《紅樓夢》,寫了一個賈元春,之所以取名元春,是因為生于正月初一,倒是真有“貴氣”,成了皇帝的妃子,只是最后下場如何,還不是“虎兕相逢大夢歸”。

“您戲文看多了,”張拿著王氏送過來的小孩的衣服,搖頭道:“怎么著,現在聽說家里還請了戲班子唱戲?”

“哪有,”王氏道:“前兒也就是給婧婧過了滿月,再給你爹做了個壽罷了。”

“說說你二哥,”王氏不高興起來:“你爹過壽呢,老早就說了,大半年都不見了,要他趕回來瞅瞅,俺和你爹還偷偷商量,他一會兒來啊,俺們就把他捉住了,不讓走了,在家里安安分分待上一兩年,等成了婚生完孩子,俺們再放他走。”

結果張升根本不入套,人家跑到山西販鹽去了,等張麒大壽的時候,孝心是送到了,抬回來的金珠寶貝倒是不少,只是人根本見不到影子,聽說還想往更遠的地方跑,不知道今年是準備南下還是要去陜甘地方。

“算了,”張道:“升哥兒自有主意,您現在催得急,他不樂意,等過上兩年,說不定自己帶了老婆孩子回來了。”

況且如今,張升確實忙得很,他走商隊,還帶著儀賓袁容和李讓的手下,這也是就是好處一起分,因為畢竟市場廣闊,一家子不可能獨大,而且人家自己買貨,借用他的渠道,也是負了不菲的費用的,當然之后賺的錢更多,總之是一個良性循環,你好我好大家好。

你說張升心大吧,張心更大,她叫張升走商的時候,想想能不能設置據點,這種據點就是在城市或者鄉村購買或者租賃地方,當然最好是城市,因為大城市有購買力——用于分貨的銷售,因為張升他們現在無法脫離走商這種形式,帶著大批貨物一個城市一個城市地走,一邊賣一邊買,遇到能吃貨的地方,就一舉傾銷了,不能的話還得走。

張升的幾個鋪子,都是開在北平和北平周邊的幾個城市里,主要是為他運送貨物,經常送不到地方,也是因為傳信的問題。而張這個想法其實有些冒,大家都知道弄個自己的據點,只是這東西不是說弄就能弄的,最多買幾間鋪子,作為周轉之地。因為算算其實劃不來,而且除非規模做大了,才有這個本事在幾條常走的商路上開,這種據點一類的東西,也不同于后世的分公司,也不同于辦事處,總之辦起來不容易,而且耗時間、耗人力,你想方設法弄一個點,人家說不定都走了三趟商了。

不過這個東西到底是大有好處的,一旦咬著牙弄成功了,就像是血脈被打通一樣,你之前付出的時間人力都能收回來,而且受益終身。張原先很有一些從后世得來的想法,只是現如今是不能施展的局面。因為首先這張升的商路就不能往南方擴展,到時候兵災到了,不論打通成什么模樣,都能給毀地一無所有。要是往東走運河水路,可以,頂多到臨清,因為元朝時候的運河到今日已經淤塞了,如今民夫在運河開挖,但是人數少,工程又大,之前一次直沽水患,折損了不知道多少人,一時之間,運河根本難以通航。

還有一個轉輸可能,海運。

海運——皇帝不是嚴禁下海嗎?嚴禁下海沒錯,海上巨盜和沿海通倭問題一直都在,自然要重視。只是海運這個事情,是官方輸送糧食的一條渠道。

遼東都司軍士糧餉,多由海運食糧供給,雖有部分衛所開展屯田,每軍五十畝,收租十五石,但遠不能滿足需要。那么只能依靠東南的糧食周給,運河輸送不上去,黃河漕運抵達不了,便依靠海運,且這一條海運路線,是從蘇州直抵遼東,一路水運便利,風波不作,極為快捷,只是海船數少,每歲裝運不過五六十萬石。且未設衙門專領,事不歸一,海船出海,提調起來非常不便。

這叫張看到了海運的好處,當然她一直清楚海運的好處,只是她剛剛聽聞皇帝十月初十日的告諭,說遼東海運轄年不絕,近聞彼處軍餉,頗有盈余,今后不須轉運。只令本處軍人屯田目給。所以一條海運線路就理所當然被取消了。

一來海運在朝野上下被人為是一時之急,在閉鎖海關的大背景下,這根本不會長久;二來海運只送去往遼東的糧食,是官船往來,絕無可能叫商船也下海;第三,海運可以從蘇州直通遼東,因為遼東有大港可以停船,而北平這邊無有停船的地方。

因為后世的天津港,現在只是一個名叫直沽,別名海津鎮的小鎮子,根本沒有能力停泊大船,這才是最主要的,張知道天津一旦開港口,交通蘇杭閩越,乃是獲利萬千的大事,只是如今在這樣的背景下,連運河都交通不起來,別說是海運了。

不過沒關系,現在不能,不代表將來不能,將來燕王即位,張就是撒潑打滾也要求來天津到蘇杭的運輸航線,就算官船有疑慮,張也要讓張家的私船打通這線路,再將來就是下西洋這樣的大事,彪炳千秋又有巨利可圖,為什么不參與!

不過眼下,張家還沒有力量造大船,張升更是沒有想過海運、河運這樣的事情,他還是習慣用雙腿走路,這是山西人的本能,他的方向還是山西、山東、河南這幾處地方,這倒也沒毛病,總之張升是個能接受新鮮事物且眼光也遠大的人,將來看到海運的好處,自然知道怎么辦。

不一會兒高熾回來了,王氏見了他就局促起來,恰好又聽到婧婧尿了,她急忙站起來經營孩子去了。

猜您還喜歡看

作者:辰東

在破敗中崛起,在寂滅中復蘇。

滄海成塵,雷電枯竭,...

作者:一劍清新

少年林軒,靈脈被封,遭人欺辱。

偶得神秘小劍,開靈...

作者:文抄公

一覺醒來穿越成反派?這劇本不對!

還搶了人家的妹子...

作者:笑笑星兒

身份神秘的雇傭兵王來到都市,履行美女師傅給自己訂下的婚...

橫掃天涯

孤獨漂流

皇甫奇

文抄公

蒼天白鶴

小碩鼠5030

十二翼黑暗熾天使

太乙飛升

帥到掉渣

迪巴拉爵士

閑聽落花

荊柯守

我本拙計

食堂包子

首席部長

葫蘆村人

小陸探花

全金屬彈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