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華

第八十二章 忠臣種子

錦衣衛指揮使紀綱從左順門走進去,迎面正看到了從文淵閣方向而來的胡廣和楊榮。

胡廣和楊榮自然是要向紀綱行禮的,因為紀綱是三品的官職,而他們不過是六品的編修,雖然如今被皇帝選中,入值內閣,甚見親信,但是面對紀綱這個錦衣衛頭子,卻有一種深深的恐懼。至于為什么恐懼,且看這三個月以來,市中無一日不在凌遲,城中無一日不在抄家滅門,抬頭看應天城的天空,都是淡淡的血色就知道了。

紀綱似乎也感受到了他們的恐懼,邪佞地笑了一下,等到從胡廣身邊擦過去的時候,忽然轉過頭來,問道:“胡靖大人,前兒皇上剛剛給我看了一篇策文,其中有一句話,我不太明白。”

胡廣冷汗涔涔,但是卻沒有示弱:“紀大人,下官名叫胡廣,不叫胡靖。”

“哦,”紀綱挑了挑眉:“是我記錯了嗎?”

“大人一定是記錯了。”胡廣斬釘截鐵道:“皇上金口玉言,喚臣名廣,下官不知道胡靖是從何而來?”

楊榮此時也微微拱了拱手,道:“大人,臣初名楊子榮,皇上恩賜,改名楊榮,如今族譜家譜,全都更名,與胡大人一樣。”

紀綱斜著眼睛看著他們。

胡廣是建文二年廷試第一,建文帝特賜名胡靖,授翰林修撰。等到今上即位,胡廣立刻請求皇帝將自己的名字改回來,因為他太知道自己這個名字的意思了。

果然紀綱就道:“聽聞二位伴駕御前,都是學問高深之人,不知能否為我這只在縣學里讀了個諸生的粗人解惑,不知‘親籓陸梁,人心搖動’,是什么意思?”

胡廣聞言,更是臉色蒼白。這一句話,乃是建文二年他在廷試中寫的一句話,因為當時朝廷出的廷試題目,就是如何防燕,他寫了這一句話,得了建文帝的歡喜,親自將他擢為第一,還賜名胡靖。

胡靖,胡不靖——為什么靖難,怎么還靖難呢,這是建文對燕王的諷刺,胡廣如今既然選擇迎附,就知道自己這名字犯忌諱,早在入值文淵閣第一天,就叩請永樂皇帝將自己的名字改回來了。

胡廣的文采相當好,平日奏對也十分流暢,但是這一次他面對紀綱的逼問,卻口不能言,汗流浹背幾乎站不住。

而比他小兩歲的楊榮卻不卑不亢道:“回大人,下官侍奉御前,見到陛下披覽胡大人的策文三次,稱贊他有陳琳之才,胡大人頓首謝,陛下說,你以前侍奉建文,則忠于建文;今日侍奉我,就忠于我,不必心有疑慮,曲為隱蔽。”

紀綱目視這個年輕人,從他的眼里看不出挑釁,卻也看不出卑弱。

他知道在口舌上,自己是爭不過這樣進士出身的人才的,而且現在也并不是給他們下馬威的時候,因為他們正是得用的時候——早在兩個月前,永樂皇帝命侍讀解縉、編修黃淮、侍讀胡廣,修撰楊榮,編修楊士奇,檢討金幼孜、胡儼入直文淵閣,并預機務。

這些人是皇帝親自提拔上來的,雖然僅備顧問兼協理章奏,并不參與決策,但國事繁忙,這些人對皇帝的決策有相當重要的影響,而且日日侍奉御前。紀綱本人要見皇帝,還要入宮去見,要抓人抄家,還要上疏具奏,而這些人卻住在文淵閣之中,有什么話,直接就能對皇帝講。

紀綱現在不欲與他們為敵,不過也要叫這些人知道他的厲害,這一番敲打,見兩人都臉色發白,心中才算滿意,揮手叫他們退下了。

紀綱今日來見皇帝,自然是有重要的事情要奏,他登上丹墀,請求陛見。皇帝身邊的馬和公公立刻出來迎他,這讓紀綱心中十分得意。

“公公,”紀綱和顏悅色道:“還請公公代為通稟一聲。”

馬和就將他引進側殿之中,道:“紀大人啊,陛下在前殿親自問訊人,還勞你等候一會。”

紀綱不用問馬和皇帝在審問誰,他作為錦衣衛頭子,知道地一清二楚,頓時微微笑了幾聲,道:“陛下何必躬親審問這些罪大惡極冥頑不化之人,此等左班奸臣,蠱惑人心,混淆視聽,罪該凌遲,以警示天下心懷怨憤之人。”

馬和沒有說話,只是命內侍為他送上了清茶。

紀綱坐了沒一會兒,忽然見到內侍又領著一個人匆匆而來。他定睛一看,不由得笑道:“陳大人,你也是來求見的嗎?”

來人正是御史陳瑛,此人原是北平按察使司僉事,當年燕王還未舉義之時,就與之暗通款曲,陳瑛最后被湯宗所告,貶謫去了廣西,如今燕王即位,將他召回來,做了左都御史。

若是論陳瑛的本事,紀綱甚至還要自愧不如一點,一當上御史,便奏請追勠侍郎黃觀、少卿廖升、修撰王叔英、紀善周是修、按察使王良、知縣顏伯瑋等死難之人,這些人都是死人了,陳瑛尚且不放過,何況活人呢。

至于活著的建文忠臣,除去黃子澄、齊泰、方孝孺不說,這些人是皇帝親自審問批捕之人,而陳瑛親手炮制的“胡閏案”,除了抄斬全家二百一十七人之外,還牽連了刑部尚書暴昭、侯泰、大理寺丞劉瑞、給事中陳繼之、禮部侍郎黃魁、右都御史茅大方、戶部侍郎郭任、盧迥、御史董鏞、甘霖、巨敬、丁志、宋征、黃希范、姚善等近百人,一并坐罪。

這些人家里,男丁全部殺死,女人充入教坊司,號冤聲累日不絕,參與審理案子的十二名御史都掩面而泣,不敢直視。

外間已經將陳瑛和紀綱兩個視為豺狼虎豹,但這二人卻絲毫不覺,反而相談甚歡。因為陳瑛交上他定罪的建文遺黨名單,紀綱就率領緹騎,按名單索人,配合地可謂是天衣無縫。

而此時的大殿之中,永樂皇帝須發皆張,他一連審了一十八個人,十八人全都不服罪,而且都連斥帶罵,將他罵為“篡位之賊”。

他指著殿前被砍斷了牙齒、砍斷了手足,甚至砍斷了半邊脖子仍然罵他的人,問下一個帶上來的人:“你要學他嗎?”

練子寧就笑道:“他是忠臣孝子,為什么不學?”

永樂皇帝指著他道:“你是個人才,當年李景隆兵敗,滿朝文武,只有你奏請誅之,可見目光長遠,你若是真心歸附朕,朕自然也能推誠用你。”

練子寧仰天大笑:“子寧平聲三恨,一恨不進諫及早削藩;二恨不能死諫誅殺李景隆,三恨不能學一學御史連楹,將你這個篡位之人,當場殺死在金川門外!”

當初燕王進金川門的時候,御史連楹從道路中沖出來,想要刺殺燕王,被亂刀殺死。

永樂皇帝秉承“大獄須親決”的祖訓,親自審問這些犯人,他剛開始還有耐心和理智,向這些人解釋自己起兵之初心,向他們講述自己被逼迫和煎熬的不得已,然而這些人張口閉口都在罵他,他也漸漸喪失了耐心和理智。

“我非篡位,非篡位!”永樂皇帝嘶聲力竭地吼道:“我本意是要效仿周公輔成王的,你明白了嗎?”

練子寧因為罵得難聽,早已被侍衛割斷了舌頭,已經無法和皇帝進行語言上的辯論。他被摁在地上,就將手伸進嘴里,蘸了一口鮮血,寫下了“成王安在”四個字。

這四個字像重石一樣砸在了皇帝心里,他大叫著左右,將人拖出去寸磔,而被拖出去的練子寧又噴出一口血來,在殿內的金磚上一筆一劃寫了“篡”字,這血寫的字就這樣明晃晃地閃耀在皇帝面前,提醒他是如何踩著鮮血,坐上了如今這個位置。

“陛下,”王彥低著頭走上來,道:“還有三十七人——”

“不審了!”永樂皇帝瞪著猩紅的眼睛:“全都寸磔!全部族誅!千刀萬剮了他們,也不解朕心頭之恨!”

他起先還存著和這些建文遺臣,譜寫唐太宗與魏征的佳話——然而丹墀上越來越多的鮮血告訴他,這些人是永遠不會與他合作的。既然是敵非友,他要坐穩這皇位,就必須要對他們下狠手,不能有絲毫的惻隱。

他要像猛虎,要像毒蛇一樣,吞噬并吮盡他們的每一滴血,直到他們賴以生存的土地上,都找不到他們半分存在過的痕跡。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