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華

第十七章 歡笑情如舊

一住筆趣閣,精彩。

十月的時候,黃河決口,開封遭災,張廠也被淹了,消息傳到南京,張自然是十分關心和惦念老家的災情,這被徐皇后看出來了,跟永樂皇帝一說,皇帝在派遣官員處理災情的時候,特別吩咐將張廠剩余的村民,帶入京師。

張沒有想到皇帝皇后給她如此大的恩德,能叫她在柔儀殿里,見了家鄉的親人。張廠村子不大,如今遭了災,扶老攜幼南下的人才兩百三十七人。張見到他們,就又想起了在張廠度過的十六年無憂無慮的日子,不由得涕泗橫流。

她看到招娣、引娣兩個,兒女都八九歲了,曾經明快的面龐,早已染上了愁苦。

“黃河這幾年年年決堤,”招娣道:“開封城往年還能擋住,今年也給沖壞了,還內澇,都是一汪汪的水,俺們莊稼好不容易有了收成,又給水淹了,今年也不給免夏稅……”

河南年景不好,饑荒了一年,給免了稅,但是今年皇帝也沒說給不給免稅,大家都是這樣盼兮兮地看著張,有人還叫了張的小名“華姐兒,你看能不能——”

“住口!”這新任的糧長就頭頂冒汗:“太子妃娘娘的尊諱,你也敢說!”

這新任的糧長是溝水頭最東頭張滿囤家的長子,因為老糧長發配去了云南之后,大家都不愿意頂上糧長這個差事,還是縣城來的官員勾畫了一個人出來,這人就是張成剛,督運糧食送入京城里,總也有了許多見識,這時候就知道他們張廠出了個太子妃是如何不得了的事情。想當年張做了世子妃的時候,張廠就跟著沾光,免了稅,還得到周王府的饋贈,鄉里之人不光是在歸德州橫著走,就是去了開封大城市,說是張廠的人,也都知道他們那里出了貴人。

如今這貴人更是變成了真的金鳳凰,當時以為是富貴已極了,誰會料到燕王造反成功,當上了皇帝呢?這樣一來,世子妃變成了太子妃,還生了哥兒,以后還有更大的富貴,那可真是、造化啊!

想張廠不過一個屁大的對方,能集中秀氣,出了太子妃這樣的貴人,張成剛實在難以置信,他當上糧長之后,就特別關注村里的女孩了,說來也奇怪,村里的確是男孩多女孩少,而且這些女孩子,他都仔細看了,最多算是白凈討喜,倒也有一個鐘靈毓秀冰雪聰明的,但是和太子妃相比,那就比不上地多了。想太子妃是個小姑娘的時候,那就聰明的很,瞧著就跟別人不太一樣,現在他知道哪兒不一樣了,那就是通身的貴氣,怪道是老糧長就唯獨對她另眼相看呢。

提到老糧長,張成剛就道:“娘娘,老糧長家的端哥兒回來了——”

張輕輕嗯了一聲,老糧長在云南景東衛去世了,年紀太大,雖然因為沐府的照顧,衣食無憂,只是每日還有繁重的勞役,身體到底支持不住,于建文元年八月去世了。

而沒過兩個月,麓川平緬宣慰使思倫法去世,猛谷傣族土目脫離麓川平緬宣慰司,趁沐府不備,發兵偷襲了景東衛,在這一場兵災中,張賡和岳氏并他兄長一家,全部被殺,唯有張端,他因為是個秀才,被征調去了臨滄,避過了災禍。

彼時正是燕王靖難起兵的開始,北地亂成了一鍋粥,什么消息也通不過來,直到建文二年三月,張才知道了這個消息。

她記得老糧長不會喝酒,也不會下棋,但是他會喝茶,喝茶喝到慢處,就好像醉了一般。她那時候總是疑心這兩塊茶干是被浸過了酒的,還偷偷吃過。這樣的茶水,并一本壓箱底的話書,就夠他消磨一晚上。

那紫砂壺上,其實是刻了字的,好像是一句詩:笙歌歸院落,燈火下樓臺。

張就想起若干年前的一場盛大的社火,燈影幢幢中,她的確是沒有尋到老糧長的身影的。

“端哥兒回了家里頭來,”張成剛道:“可憐他一個人,帶了五具棺材來,都葬在了老城墻底下。說來也奇怪,那城根下面,本來幾窩子的黃鼠狼呢,一夕之間,自己走了。”

張垂下眼睛,又輕輕嗯了一聲。

“昶哥兒的媳婦走之前,”他又道:“給咱們村里留了石磨,俺們家家戶戶輪著用了,打豆子、磨豆腐花兒,給娘娘修了個生祠,好些遠來之人,都來祭拜。”

“推倒罷,”張道:“給糧長修個生祠。”

鄉親們就面面相覷,見張說得不像玩笑,又應承了下來。

一張張熟悉的面孔,全都蕭疏鬢成斑,而一同長大的孩提,她似乎更難辨認。

“你是——”張見到了一個婦人,不由得道:“甜甜吧?”

這個婦人縮在了一旁,被點了名字才抬起頭來。她的眼角有淺淺的魚尾印跡,不過她的面容比招娣幾個年輕些,與小時候相比的,當真是變化許多。若不是脖子上的一顆大痣,張還真認不出他來。

“是,”她就道:“娘娘還記得我。”

老糧長被判罪的時候,岳氏的兄長害怕牽連自己一家,將一兒一女托到了別人家里去養,后來沒有什么事,就將兒子抱了回來,女兒不管了,丟在了董家,久而久之就由董家養大了。長大之后也由董家夫婦做主,將她嫁給了孫愚。

“他現在是吃了公家飯了,永城縣里頭的主簿,”董氏就道:“……他念了點書,給三個孩子起了名字,繼宗、顯宗……還有個丫頭,叫琢玉。”

“怎么沒帶來?”張道。

“都放到他舅舅家去了。”董氏就道。

張成剛忽然道:“她家里頭的玉姐兒,聰明伶俐地很呢!”

見過的人都贊同起來:“那真是,長得稀罕人地不行,真跟玉女一般!”

董氏有些臊了,她生的玉姐兒,確實長得迎人,百伶百俐,孫愚愛她跟眼珠子一樣,幾個哥兒都比不過。

張微微提了點精神:“哪天帶過來叫我瞧瞧。”

瞧怕是瞧不了,皇上的恩典這一次已經很大了,不可能再叫這些鄉人來看她了,不過張麒和王氏也從北京遷來了南京,他們可以見。

時間很快過去,鄉人總要在宮門落鑰之前回去。張沒覺得這兩個多時辰飛也一般流逝,她反而覺得過得太慢了。

剎那的歡笑情如舊都是假象,流水浮云的分別才是永恒。請瀏覽.biqugezw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