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俏七零

第234章 工作

第234章工作

第234章工作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微微安心書名:

家里就兩個人,周縣長工作繁忙還經常不回來吃飯,周嬸嬸忙活了半天有時候只有自己一個人坐在飯桌上,別提有多郁悶了。小貝回來以后,可以陪她吃飯說話,也不至于這么寂寞無聊。所以周嬸嬸這段日子倒是對小貝格外親熱。

楊小貝湊過去,發現細蔑的籃子里裝的是一條肥大的鯽魚,只怕有一斤多了,果然是適合燒湯的。這野生的鯽魚能夠長到這么大實屬不易,在老家大家都叫“鯽瓜子”,鯽魚能有多大可想而知。鯽魚性平,燒湯最佳,是最適合孕產婦的湯類。怪不得周嬸嬸高興得不得了。

“好呀,那今天有口服了。”楊小貝也不客氣,于是散步變成了蹭飯,一行人一起回到周縣長家里。難得今天周縣長也不忙,很早就回來了。一家人好久沒圍坐在一起吃飯了,正好聊聊天,談論一下各自的工作。

飯后一支煙,賽過活神仙。周縣長平時煙不離手,可是楊小貝在這里,他也只好暫時控制一下。有點不習慣的搓著手,問道,“阿正現在忙完了沒有啊?今年的計劃能夠完成嗎?”

周品正一邊給小貝剝著核桃,一邊回答,“差不多了,按照計劃都已經播種,就是還有兩個鄉在聯系也想加入合作社,具體的工作還在談。”現在合作社已經變成了一個龐然大物,不光是徐店鎮,還有周邊的幾個鄉鎮都積極的加入,規模是越愛越大的。

攤子鋪的大,周品正也日漸繁忙。除了楊小貝帶回來的幾個優勢品種,因為打通了出口的路子,本地的優秀農作物,還有無公害大米等都成為了出口商品。這比國家商品糧的價格高得多,雖然規矩嚴了一點,可咱種田的還怕麻煩?在能夠自己掌握家庭收入之后,每個人都卯足了勁甩開膀子干。

縣里也從中受益,從一個沒有任何特色,沒有任何優勢的農業大縣變成了遠近聞名的“出口縣”,農民的收入增加了,縣里的稅收、政績都有了。特別是去年,為了出口大米,甚至連國家的水稻專家都驚動了,被請來因地制宜優選品種。

對,就是那位“中國雜交水稻之父”,這位一直是楊小貝非常敬仰的對象,可以說全國,甚至世界上的農民們都受到他的影響。試想“大躍進”時期,拼命放衛星,拼產量,畝產也不過千斤。公社時期的產量更低,年成好的時候也就五、六百斤,就那樣哪能養活那么多人呢?

后來全部換成了雜交稻,農民們隨隨便便畝產一千二、三百斤,特別好的可達一千五百斤。每回父母都要感嘆一下,“要是沒有袁龍平,哪里有這么高的收成啊!當年要是這么高的話,也不會餓死那么多人了!”

現在袁院士還沒有走上神壇,但也已經聲名遠播了。白云與湘南接壤,袁院士這時是湖南省農業科學院研究員,算是一衣帶水的鄉親,在接到邀請后,百忙之中還是過來實地指導。

這也是白云縣后來一直津津樂道的事。誰要說咱們的稻米不好吃,那必須得爭個明白,當年可是袁院士給幫忙選的種!這時雜交水稻已經推廣了好幾年了,產量是上去了,但是口感并不是最佳的。為了達到出口標準,還有得到最好的優選品種,省農科院在袁院士的指導下成立了研究所,專門為了白云縣因地制宜選種。

選育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今年有一部分土地試種,也有更多的土地變成蔬菜大棚。為此和政府的協調,農戶的協議,技術培訓,產品管控等是一個浩大的工程,茲事體大,周縣長也非常關心。

農民是最大的團體,農村出了問題,整個社會的安定團結都要出問題。現在又是新種,又是新模式,搞得不好到時候欠收、絕收,農民的土地沒有產出,那樂子就大了,搞不好周縣長的烏紗帽越難保。當然周縣長并不是擔心自己的管帽,而是為了廣大的農民兄弟操心。

“叔你放心吧!我辦事你還不知道,要是盲目擴張的話,早都到外縣去了,哪里還在鄉里打轉。”周品正詳細地向叔叔匯報了最近的工作,他年輕(現在也快而立之年了呢!)的時候膽大包天,恨不得天老大他老二,做事一貫激進。但自從那年驚嚇一場,他才發現理想和現實之間的距離。

比如現在,合作社在他是的控制下緩步發展,并且事事都是政府出頭,或者借政府的名義,讓合作社變成了一個“非私有化”,盡管掣肘頗多,但是這樣穩妥,既不會給叔叔帶來不必要的麻煩,也不會有風險。

以他現在的能力,還有楊小貝的指點,其實有很多好的項目都可以上馬。但是白云縣這邊偏遠還好說,回浦海后他也用心打聽,發現現在的政策還是沒有明朗化,如果他激進地去做什么,很可能是出頭的椽子先爛,或者槍打出頭鳥。他現在已經不是孤身一人了,想想小貝會為了自己擔心,再怎么謹慎也不為過。

決定回到白云,也有這里面的原因。誠然母親的態度難以忍受,但另一方面,現在個體戶是放開了,但是雇工、成立私人公司的條件并不成熟。他現在不可能滿足于小打小鬧,看好的外貿、進出口生意也沒法光明正大的開展,與其在那邊浪費光陰,不如沉下心來好好經營這“鄉下買賣”,小貝說了,農業也大有可為呢。

周縣長對侄子的謹慎很滿意。這幾年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他明顯成長起來了。如今周家這一輩也就這么個男人,其他的都是女孩子,雖然他從來不重男輕女,可是有個有出息的兄弟也是姐妹們的依靠不是?

說起這個,周嬸嬸笑著說,“還有幾個月小菊放了暑假,也會過來。她天天在信里惦記小貝,還問候侄子呢。”女兒不在身邊她也記掛得很,可是老公說了,人家在外面上大學的哪個不是一年,甚至幾年才回家一次?小菊都那么大了,家里也有外婆、舅舅,哪里會受苦?

“那可好,到時候她侄子也該出來了。”周品正想起來今天小寶貝的動靜,一臉驕傲地說,“今天都踢她媽媽了,可帶勁兒!”

“周品正!”楊小貝羞惱地連名帶姓叫他,什么嘛!這種事情也拿出來說,我不要面子的啊!

“哈哈!這有什么,小孩子調皮一點說明他有活力,好著呢!”周嬸嬸笑得不行,阿正這是沒把他們當外人才說這些,想起他父親早逝,母親又……可憐見的,還好有自家在,讓他有個說話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