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年代:我成了農家小錦鯉

第240章 這可是好東西

第240章這可是好東西第240章這可是好東西←→:最新網址:

韓偉誠滿心歡喜地接過特產,心里想著小姑娘會來事兒,難怪如今處高位的王某人都樂意為小姑娘親自打國際長途托自己多多照顧。

既然小姑娘如此上道,當然要讓小姑娘在異國他鄉感受到溫暖。

韓偉誠將特產放在一旁,請劉欣雨落座,含笑問起劉欣雨這一路過來是否順利,到校后住宿的情況以及向費德曼報道的情況,幾乎可以說是事無巨細全都關注到了。

劉欣雨不知道韓偉誠的這一番關切這主要源于她今天帶來的特色,自以為是王司長托請的緣故,心里暗自感謝王司長。

對韓偉誠的關注的問題一一做了回答,并對韓偉誠的關切表示衷心的感謝。

兩人雖然是第一次見面,但是頗有些相見恨晚的意思。

韓偉誠年近五十,從十三歲離開祖國,已經三十多年了,雖然期間也有過王司長那樣的同窗好友,但是近十年來幾乎沒有說過這么多的國語,說著說著不由就有些心潮澎湃,情難自抑地紅了眼圈。

劉欣雨在辛雨時代就有過多年的留學經歷,十分理解韓偉誠此時此刻的心情,只要韓偉誠堅持說國語,她就一直陪著韓偉誠說國語,只有韓偉誠考較她英語水平的時候,才改用英語侃侃而談。

雖然聽王司長簡單地介紹過劉欣雨的情況,知道劉欣雨的英語水平十分不錯,卻以為王司長對劉欣雨的介紹多少有些夸大其辭,與劉欣雨的一番交談之后,韓偉誠才明白老同學不但沒有夸大苦其辭,甚至還有故意隱瞞的嫌疑。

韓偉誠對劉欣雨是越看越喜歡,就生出請劉欣雨去自家做客的想法。

只是今天他還有事要辦,夫人也不在家,倒不如把時間安排在明天,正好明天是周日,大家應該都有空。

劉欣雨沒想到韓偉誠會請自己去他家做客,猶豫了片刻,還是點頭應了下來。

韓偉誠家不住在學校,但是離學校也不遠,是一座老式的庭院,兩層小樓古色古香,很有愛丁堡當地的特色。

劉欣雨到韓家的時候,受到了韓家老少的熱情歡迎。

韓偉誠雖然不是父母的獨生子,卻是如今唯一活著的兒子,因此韓家兩位老人跟碰上韓偉誠住在一起。

韓偉誠的三個孩子,老大韓華浩和老二韓向敏是一對龍鳳胎兄妹,今年二十二歲,兄妹二人都是愛丁堡大學的高材生。

老三韓華渝與劉欣雨同齡,還在讀高中,據說成績也相當優異,他的目標是牛津大學。

韓太太姓楊,是位干練的職業女性,家里也是華僑,比韓家更早移民到英國。

雖然昨天已經給韓偉誠帶過禮物,但是初次上門,劉欣雨當然不可能空手前來。

這次來英國雖然準備的時間十分有限,但是劉欣雨做了一些準備的,通過方廠長買了一些真絲圍巾,今天正好派上用場。

這時候的真絲貨真價實,雖然花了些錢,但是東西著實不錯,只看韓家祖孫三代女性眉開眼笑的模樣,就知道這禮物送到了她們心坎上了。

雖然楊家移民早,韓太太甚至是英國土生土長,中文卻十分流利。

他們的兒女同樣能說一口流利的中文,他們在家里全都用中文進行交流,讓劉欣雨倍感親切。

韓家在國內還有不少親朋好友,閑聊時難免會問起國內的一些政策。

能說的劉欣雨自然知無不言,不能說的肯定是閉緊了嘴巴。

“聽我那老同學說,年內很可能會來一趟英國,就是不知道到時候能不能見上一面。”韓偉誠突然提到王司長,劉欣雨不由有些驚訝。

她來英國之前去辭行,并沒有聽王司長提過會來英國。

也許是在她出發以后才有的計劃!

現在才是三月,這個年內的跨度稍稍有點大,卻也讓劉欣雨頗有期待。

如果王司長能來英國,她真的很有可能在異國他鄉見到來自祖國的親人。

沒錯,在異國他鄉,只要是來自祖國的人,在劉欣雨心里都是親人。

也許是察覺到劉欣雨的驚訝,韓偉誠解釋道:“每兩年歐洲幾國都會召開一次化工設備方面原來如此!

劉欣雨默默也點了點頭。

王司長是化工部設備引進司的司長,他既是官員也是化工設備方面的專家,聞風而來再正常不過。

“可惜我家雖然有兩個搞機械的,搞的都不是化工設備。要不然可以給王提供更多的信息。”韓偉誠頗有些遺憾地談起他的長子。

韓偉誠的長子韓華浩雖然還是大四的學生,卻已經被愛丁堡大學工程院錄取為碩士研究生,不過他并不是韓偉誠的研究生,而是工程院院長的研究生。

今天沒在家,跟著導師去愛丁堡郊外的工廠,試驗新研制的設備。

還不是正式的研究生,就能跟著院長實驗新設備,足可見韓華浩在工程機械方面的才干。

這時候,就算只是客氣,劉欣雨也得跟著夸贊兩句,于是笑著說道:“華浩大哥,在本科期間就能參與新設備的試驗,實屬人中龍鳳。”

盡管韓偉誠已經在英國生活了三十多年,但是骨子里依然是望子成龍的中國父親,面對劉欣雨的夸贊,無論是真心還是客氣,依然讓他的眉梢染上了喜氣,嘴里卻說著謙遜的話:“哪里哪里,今天試驗的設備不過只是臺生產襪子的小設備,只是自動化程度相當高。如果實驗成功,可以大大提高設備的生產效率。”

制襪機?

劉欣雨的眉心一跳,這可是好東西!

她怎么就沒想到可以在家做襪子呢!

現在國內的制襪行業應該還停留在落后的手搖制襪機階段,別說全自動的制襪機,連電動的制襪機都還沒有呢。

如果沒記錯的話,要到八四年才會陸續從韓國、日本、意大利等國進口電動襪機,國內的制襪工業才得到突飛勐進的發展。

如果能夠利用自己向在歐洲的優勢,提前進口電動制襪機,就能搶得先機。

想歸想,劉欣雨并沒有貿然與韓偉誠提及此事,畢竟現在的她一沒錢,二沒有向國內輸送設備的能力,當然最主要的還是對制襪設備的了解還十分粗淺,需要好好謀劃。

最新網址:←→新書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