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年代:我成了農家小錦鯉

第403章 不用再去跑市場

重生年代:我成了農家小錦鯉第403章不用再去跑市場(求推薦求收藏)→

心雨童裝廠冬季新款的宣傳海報拍得十分漂亮。

四個小模特可愛又活潑。

負責拍攝的化學系勤工儉學男生,在劉欣雨的點撥下,超水平發揮了他的想像力,在拍好宣傳照的基礎上,拍攝水平得到了極大的提高。

他的攝影作品第一次被京大攝影社推薦參加攝影愛好者大賽,就得到了一等獎,擁有了屬于自己的第一臺照相機,就此真正踏足攝影道路,并一發不可收拾。

不過這是后話。

因為劉欣雨與盛華服裝廠不再有合作協議,心雨童裝廠當然也與盛華服裝廠完全脫勾,接下來的冬季新款銷售當然也得靠心雨童裝廠自己。

脫勾之后的第一次新款宣傳尤為重要,不但劉欣雨十分重視,作為心雨童裝廠廠長的方明當然也極為重視。

他將廠里的生產交帶于文麗和趙嫂子、方敏敏盯著,自己則帶著樣衣和宣傳海報到處跑市場。

劉欣雨雖然抽不出時間去跑市場,但是對心雨童裝廠的銷售同樣極為關心,畢竟她才是心雨童裝廠的法人和大股東。

這天劉欣雨從學校上完課出來,沒有像往常一樣直接去設計室,而是拐進了心雨童裝廠。

前一天晚上在回家的路上,劉新建與她提到方明。

說最近方明不但瘦了很多,嘴上還起了一圈水泡,問他總說沒事。

后來陳招娣專門去問了方母,才知道最近心雨童裝廠的銷售情況很不理想,做好的童裝快堆滿倉庫了。

原本陳招娣要親自與劉欣雨談一談這事,只是劉欣雨太忙,忙得連飯都是讓方靜從餐館給她帶去設計室,只能讓劉新建與劉欣雨提了提這件事。

對于心雨童裝廠目前的困境,劉欣雨多少還是知道的,不過她并不那么擔心心雨童裝廠。

設計室的宣傳工作還沒開始呢,一旦宣傳工作全面展開,心雨童裝廠的困境就能迎刃而解,倉庫里的那點童裝絕對不不夠賣的。

方明與其每天跑銷售,倒不如把精力放在生產,多多生產才是硬道理。

劉欣雨有好幾天沒來心雨童裝廠了,沒想到不但方明瘦了,于文麗、方敏敏、趙嫂子甚至作為門衛的張大牛似乎也都瘦了。

這是集體減肥呢!

可這些人原本也都不胖啊,減肥到底為哪般!

劉欣雨在心里嘆了口氣,到底還是自己疏忽了。

把主要骨干集中到會議室,劉欣雨給大家開了個簡短的會議。

在會上劉欣雨把設計室接下來即將為心雨童裝廠新款進行的宣發方案公布與眾,最后澹澹一笑道:“心雨童裝廠的這個新款是欣雨設計室成立之后推向市場的第一個新款,設計室對這個新款的宣發工作十分重視。宣發的事交給設計室,生產的事就要靠大家了,不怕成衣多,就怕不夠賣!”

劉欣雨的話就像給大家吃了個定心丸,一顆顆飄浮不定的心頓時找到了落腳之處。

雖然有了定心丸,作為廠長方明心里依然有些不太踏實,等其他人離開會議室,方明問劉欣雨道:“欣雨姐,真的不用再去跑市場?”

也不能怪方明有這樣的疑問,畢竟這些日子他幾乎跑遍了心雨童裝廠曾經合作過的商場,結果卻極不理想,看著倉庫里越來越多的成衣,如何不讓他心急如焚呢。

“我怎么覺得你現在越來越不相信的了呢!放心吧,你就坐在廠里等著訂單上門吧。廠里的任務,就是組織好生產,千萬不要因為倉庫成衣多就放緩生產,同時也要抓好質量。流動資金不足,及時跟我說。”劉欣雨嗔了方明一眼道。

方明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現在他最擔心的就是銷售問題,畢竟他把所有的身家都壓在了心雨童裝廠。

自成為心雨童裝廠的廠長,他就逐漸把青松襪廠和民勤包服廠的銷售工作交接出去了,現在除了心雨童裝廠的這份收入,也就青松襪廠還有他的一成股份。

青松襪廠離得遠,鞭長莫及,就算他有心也力不足,自然把所有的期待就投入在心雨童裝廠。

心雨童裝廠的好壞關乎他和母親的未來的生活質量。

雖然老姐也能幫襯著家里,但是老姐還得養小土豆,而且老姐現在除了設計室的那份工資再沒有其他收入了,說起來境況還不如他呢!

劉欣雨何嘗不知道方明現在的壓力大,而且他也到了該處對象結婚的年齡,方母不知提過多少次,希望劉欣雨幫方明介紹對象。

壓力大也有壓力大的好處,至少促進方明不斷地想辦法去試圖打開心雨童裝廠的市場。

只不過要打開京城的市場可比烏縣要難多了。

方明沒能打開市場,有各方面的因素。

一是設計室的宣發工作還沒有正式展開。

二是心雨童裝廠雖然已經向市場推出了一季服裝,但是市場的認可度依然比較薄弱。

三嘛應該有人在背后使了些手段,故意堵了心雨童裝廠的路。

當然也有其他一些因素,但是不管方明沒能打開銷路的原因在哪里,劉欣雨卻信心十足。

給心雨童裝廠的骨干們送了一番心靈雞湯,回到設計室,劉欣雨就開始著手心雨童裝廠冬季新款的宣傳。

這次劉欣雨的手筆是比較大的,親自前往京城晚報商談刊登廣告事宜。

為了能順利談下報紙廣告,劉欣雨做了許多準備,特地去區里開了介紹信,經過一番誠懇的商談,終于與京城晚報談妥廣告事宜。

只不過這次的廣告刊登的橫版并不那么令劉欣雨滿意,因為版面不是劉欣雨滿意的頭版,排版也有些老套,但是為了能上報紙,劉欣雨還是咬牙接受了報紙方的提議。

京城晚報在京城的讀者還是相當廣泛的,上至七八十歲的老先生老太太,下至七八歲的小學生,都有看京城晚報有習慣。

廣告版面不大,卻圖文并茂,精致可愛的小模特,新穎漂亮的童裝,瞬間吸引了讀者的眼球。

誰家沒個孩子,哪個長輩不希望自家的兒孫漂亮可愛,就這樣一個廣告,心雨童裝廠與欣雨設計室同時出了名。

果然如劉欣雨所說,心雨童裝廠很快就接到了第一個訂單。

雖然訂貨的是一家并不算大的商場,但是有了第一家還怕沒有第二家嗎?

接下來方明一邊組織生產一邊接單接得手軟,煩惱的不再是倉庫爆滿而是供不應求。

→2016帝書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