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浮華年代

第十一章 我的愿望(上)

自習課上,很多同學都在竊竊私語,整個教室里嗡嗡聲響成一片。

這是期末考試之后的自習課。沒有老師,也沒有作業要做,連當天的值日生都沒精打采的坐在講臺前,隨意翻看一本武俠小說。

這是當年河南初三的一種特色教學——在期末考試之后,初一初二的小朋友們都興高采烈的回家歇著了,大概一個星期以后再集合一次,老師公布一下考試成績和名次,就開始無憂無慮的寒假生活了。然而初三生卻沒有那么幸運。無論是期末考試,或者幾個月后進行的標志著是否能拿到初中畢業證的初中會考其實都是那浮云,在來年六月將舉行的中招考試面前根本不值得一提。哪怕是學生最夢寐以求盼星星盼月亮的寒假,也因為補課等借口嚴重縮短了。期末考試完全結束后,僅僅休整了一天,他們就重新回到教室中,一邊自習一邊等待老師公布分數名次,評講試卷。這個時候初中的所有文化課程都已經學完了,因此這時候的期末考試試卷與每年的中招考試難度相當,很有借鑒意義。

此時九門功課中成績倒也已經出來四門了:物理、化學、政治、數學。

在這四門功課中,化學題目最容易,九十五分以上的成群結隊,光滿分就有三個人,胡菲菲考前的臨陣磨槍還是起了一定成效的,她考了九十二分,堪堪能排入化學單科前二十名的行列,和以往的五六十名有了突飛猛進的進步;

物理難度和以往考試相當,九十分以上的一共有八名同學,八十五分以上的有十名同學,經過一段時間的做題訓練,胡菲菲總算略有進步,得了八十七分,排在并列第十五名的位置;

政治一向是胡菲菲最討厭的學科,重生前是,重生后依然是。教他們班課的政治老師其實相當有水平,講課生動風趣,又放的下身段,比如說講到某一段課文會即興唱上幾句當年的流行段子:“世界是我們的,也是你們的,但是歸根結底是你們的,”結果胡菲菲把這幾句話倒是記住了,其他的什么依法治國的意義啊,改革開放的方針啊,第二次開放的沿海城市啊,一概沒有記真切。這次考試也不例外,重生后短短一個多月的時間未能讓她在政治方面有所突破,仍然是三四十名的樣子,分數為七十六分,和他們班級的最高分九十五分差距不小;

這次的數學題目的難度,讓很多優等生大跌眼鏡,包括蕭如,從考場上出來,也是愁眉苦臉,說是沒考好。這和從前大相徑庭。從前,數學都是考試高手們的拿分項目,優等生們動輒一百分、九十九分什么的,而這次,數學考題的困難程度,著實超過了普通的沒有經過數學奧賽培訓的同學的適應范圍。

但是你又不能明確指責考題超綱。數學,是思維的訓練。該掌握的基本知識到了初三階段,已經完全掌握了,如多元多次方程組、排列組合什么的。但若將其考察的更加深入一點,很多人就只有繳械投降的份兒了。比如說這次有道五分題目中的方程組,卻是不定解的,這讓習慣做出定解的考生很不適應;再比如說一道排列組合題目,常規做法是用高中才要求掌握的插孔法做的,但是你能指責它超綱嗎?初中生就不能做出嗎?當然能!只要逐一列舉所有可能的選擇項就行了!但是窮舉法費時費力,一道區區兩分的選擇題,耗費了考生們大量的時間。出于上述因素,這次數學考試沒能拉出很分明的層次來,除了一兩個同學能夠斬獲九十分以上的高分外,連八十分以上的同學也只有寥寥數人,不及格的倒是成大堆,甚至連班中一個經常考進前十名的優等生也只得了六十五分。

胡菲菲自己對自己的數學實力心中有數,秉承先易后難的原則,放棄了一些看起來難度大或者計算起來費時費力的題目,對自己應該會做的題目傾注了大量熱情,反復驗算,不放棄任何一分。這樣磕磕巴巴的一張卷子做下來,共拿到了七十九分,算起來居然單科成績排名第八,令同桌何婕連連稱奇。

“你說,下次會出來哪門成績?”何婕一邊翻看著亦舒的小說,一邊漫不經心的問道。

“看哪位老師來啦。哪門課的老師來了,出來的就是哪門課的成績。”胡菲菲也漫不經心的回答。與她漫不經心的表情相比,她的心中卻是充滿了期盼與焦灼:如果她沒有記錯的話,文化中學應該已經刺探到中招考試的選考科目是歷史、地理、生物中的哪一門了。初三上半學期已經結束,中招招生辦應該已經把架子搭起來了,選考科目應該已經確定,而文化中學好歹是淯陽市數一數二的初中,打聽到這點消息并非難事。記得重生以前,選考科目是歷史。如果這次的選考科目還是歷史的話,是不是就意味著,生活中的某些片段是不會因為重生而改變的,是不是就意味著,她擁有的優勢,并非僅僅是比別人多活十五年的歷練和心態,還有對這十五年內將要發生的大事能夠提前預知?

“切~~說了等于沒說。”何婕有氣無力的應了一句,就繼續投入言情小說的世界了。留胡菲菲一個人手肘支著頭發呆。

遠處的窗外,彤云密布,有零落的雪花在風中打著旋兒緩緩飄落。

“下雪了!”不知道是誰先發現的,就一瞬間的功夫,下雪的訊息已經傳遍了全班。初三的學生們還都是小孩子心性,面對下雪,他們有一絲好奇,有一絲欣喜。

雪花越下越大,漸漸的,學校廣場花壇中的常青樹白了,花壇的水泥邊沿也白了,最后,地上也是白茫茫的一片,整個天地,都被這飛舞的雪花給撐滿了。這種美妙的場景,有人曾用柳絮因風起來比擬,也有人說好像天空撒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