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浮華年代

第七十四章 劫后余生

第七十四章劫后余生

重生之浮華年代第七十四章劫后余生

()在經歷了一波三折之后,程遠芝夫婦終于拿回了屬于自己的存款。

程遠芝小聲對著胡清華嘀咕道:“不就是幫忙拿錢嘛,跟我欠了他多大的人情似的。去到那里了先晾了我半天,還繃著臉沒個好臉色。”

胡清華安慰道:“他是銀行行長,少年得志,何必跟他一般見識。他畢竟也算幫忙了不是?”

程遠芝說道:“不過是打了個電話寫了個條子的事情。”

胡清華說:“可就是這么小的事情,咱們打遍了電話也找不到人幫忙。”

程遠芝在微波爐里熱了飯菜,大口大口的扒著飯,不屑道:“早知如此就不求他幫忙了,最多不過損失點錢了。想當年……”她想了又想,始終沒有想到自己當年有超越人家的地方,悻悻的住了口,轉頭說道:“菲菲這閨女真是越來越膽大了,還要好好教訓一番才好。居然敢逼著她媽餓著肚子出去辦事了。真是越來越長進了。”

胡清華笑道:“小孩子們記性差,需要來點拳腳長長記性。這前幾天才打過,她還這么不知收斂,真是三天不打,上房揭瓦啊。”

程遠芝煩躁的擺擺手:“算了算了,不跟她一般見識了。誰家閨女長這么大,還跟她一樣調皮,需要大人打罵著管教的。興許是小時候打的太多了,給打皮了吧。唉,真讓人頭疼。”

夫婦兩人為人父母,程遠芝一邊吃著飯,一邊和胡清華就胡菲菲的教育問題開展嚴肅而深刻的討論。兩人議論一陣子,也沒討論出個所以然來,時間就慢慢的過去了。

第二天,風向有些轉了。先前程遠芝打了一圈電話,在肉聯廠里存錢的人無不笑話她是杞人憂天,此時開始有人回電話,細細詢問她具體情況,聽那口氣,彷佛很不妙的樣子。程遠芝老老實實的回答了,對方只是夸她運氣好,接著就一籌莫展的樣子。程遠芝猜度著,可能肉聯廠真的出問題了。

第三天,持有肉聯廠存款的一幫人有一部分聯合起來,一起聚集到肉聯廠門口要求兌現存款,把大門圍得里三層外三層,連門口的道路都給堵塞了。梅溪高中傳達室大爺的兒媳婦去河南邊買菜,回來繪聲繪色的向大家講述眾人圍困肉聯廠的場面。程遠芝拍著胸脯叫道好險好險,又打電話到銀行行長那里,真心實意的致謝。那銀行行長哈哈一笑,說:“其實我也要感謝你啊,要不是從你這里聽到的消息,我這次損失就大了啊。”程遠芝問他存了多少進去,他自知失言,只是打哈哈,卻不再說實質性的東西了。

聞訊而來的普通老百姓越來越多。又過了一天,眾人拿著家伙攻占了肉聯廠,將廠子翻了個底朝天,才驚訝的發現這家當年被評為市明星企業的廠子居然資金鏈已經斷裂,工人的工資也發不下來了,老板千呼萬喚不出來,財務開始說是去上海出差了,再仔細逼問才知道老板已經有半個月沒聯系他們了,帳面上空空如也,這一切的一切,都向大家無情的展示著一個最大的可能:老板外逃了

然而還有的人不相信。他們天真的相信生意人誠信為本,那老板早晚還會回來的。還有人希望政府干預。然而畢竟有敏銳的人開始打聽老板一家子人的情況,發現這一家的兒子女兒早就移民到了俄羅斯,除了兩三套房產以外,真的扒不出什么東西了。

此分析一出,石破天驚。發不出工資的工人們聽到這種消息,震驚了,憤怒了,他們帶頭,砸爛了肉聯廠冷庫的大門,把里面儲存的幾十噸冷肉背了出來,作為實物工資分發下去。其他人也有樣學樣,瘋搶冷肉罐頭,砸機器,毀設備,其瘋狂讓肉聯廠排隊等待領實物工資的工人也目瞪口呆,保安試圖履行自己的職責,前去阻攔,在第一個保安被憤怒的群眾砸破頭以后,其他保安猶豫了一下,大眼望小眼,再也沒有挺身而出。

一個好好的廠子就這樣,連空殼也不完整了,被砸了個稀巴爛。

然后,憤怒的群眾望著滿目蒼夷,如夢初醒,多少人以手捶地,失聲痛苦。

事態發展到了這個階段,政府開始介入。公安先行,抓了一批帶頭鬧事的人,及時收繳了一批哄搶的物資,政府和幾個群眾代表圍著會議桌坐下,開始談判。有人靜坐示威,有人絕食,有人揚言要臥軌。政府一方面調查集資人的單位,家庭情況,搬出單位領導和居委會,做了大量細致的思想工作,群眾的情緒漸漸穩定下來。那個時候,“相信政府,政府一定會幫我們的”成為最主流的思想。

重生的胡菲菲對這種思想嗤之以鼻。世上本沒有救世主,靠天靠地靠政府靠父母,不如靠自己來得實在。不錯,政府是一定會盡力幫老百姓,可是問題的關鍵在于,他怎么幫?這種不受法律保護的高利貸性質的非法集資,本來就是周瑜打黃蓋,一個愿打一個愿挨的事情,現在出了問題了,老板攜資出逃了,讓政府怎么幫忙?上千人的利益,上億的資金,說起來彷佛是不小的事情。然而在國際上,根本就不會為了這點小錢引渡嫌疑犯。帶走的錢要不回來,怎么幫?

所謂幸福,總是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至少也是和別人的痛苦對比得來的。程遠芝劫后余生,和周圍凄凄慘慘、心中默默滴血流淚的人相比,不知道有多感謝上天的眷顧。胡清華素來信佛,此時更是在觀世音菩薩的像前多燒了幾柱香。為了防止遠方堂弟盯住借錢不放松,兩人有模有樣的開始看起周圍的房產來。

此時淯陽市的城中村改造,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中。這些城中村多半是八十年代自建的小洋樓,兩層或者三層,一個大院子,拆遷后據說補償款相當豐厚。然而此地的房價已經要二三十萬了,胡清華程遠芝夫婦幾時有過這么多錢啦?縱使知道買下來肯定有好處,他們也不敢投資。其實當時按揭貸款已經開始流行,各種抵押貸款也很多,但是他們自詡是清白的讀書人,覺得貸款兩個字就是沉重的無法背負的負擔;因此他們的目光,還是多投在城市郊區以及城鄉結合部的一些房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