狀元郎他國色天香

第三百九十一章 拜年

(女生文學)

除夕夜景瑚是和老太妃在一起休息的,在她印象之中,這還是第一次。小時許側妃和老太妃的關系不好,景瑚長到七八歲,跟著老太妃開始抹骨牌,才漸漸的喜歡親近祖母起來。

清早眾人便都要來老太妃院中給老太妃拜年,景瑚就侍奉著老太妃坐于正堂上首,自己侍立在一旁。若按輩分年紀,她在最后。

永寧郡王昨夜不知道是歇在哪里,并沒有和郡王妃一起出現。同老太妃說了幾句吉祥話,老太妃也勸勉了他幾句,郡王妃才姍姍來遲。

兩夫妻一見面,便是新年第一日,對彼此也沒有好臉色。老太妃只當做沒有看見,賞了郡王妃一套東珠的頭面。

這一輩就永寧郡王一個,下來便該是景珅。只是景珅借口公務繁忙留在了河北與嬛蕪一起過年,正室夫人柯明碧又帶著冱哥兒在柯太師府里,這一房便沒有人能出來給老太妃拜年磕頭了。

正是合了郡王妃的心意,永寧郡王也沒提起來,二房夫妻這時候不得不過來,正在躊躇之間,郡王妃便笑著讓景珣夫妻先上前了。

世子妃神色間有猶豫,景珣卻不管不顧,拉了她的手,便跪在老太妃面前,說了一通吉祥話。

老太妃原本就最喜歡景珣,見了他沒有不高興的時候,又是這樣喜慶的日子,連連夸了他好幾句。又勉勵他要好好當差,也要早些開枝散葉。

景珣一一應了,而后自己利落的站了起來,也沒有和從前一般體貼,伸手去將衣飾不便的世子妃扶起來。

丫鬟們都等在外頭,景瑚便上前去扶了她一把。心中的猶疑更甚,看景珣的眼神也不善了幾分。

莫不是他也要學永寧郡王,這樣早便要做個負心漢了。

郡王妃糊涂也是真糊涂了,見了這樣的情形,不僅不勸,反而露出了一種莫名其妙的得意神情來,仿佛兒子兒媳不和,正襯了她的意一般。

便是她從前在世子妃手下吃過再多的癟,這種事情上也不該如此才是。

偏偏景瑚方才看景珣的眼神又被她收入眼中,當下便不悅道:“今日是正月初一,新年的第一日,景瑚你這樣看著珣兒,是什么意思?”

“你的胞兄景珅不爭氣,便也見不得太妃夸獎珣兒么?他難道就不是你的哥哥,真是毫無手足之情。”

不過是一個眼神罷了,哪里能傷的了景珅分毫。從前他們兄妹關系不好的時候,她能把他說到啞口無言,氣的跳腳。

郡王妃還真是見縫插針,什么時候都不忘了為難她。也真是文人思維,總能找出一頂高帽子來扣在她頭上。

此時景瑚要為自己辯駁,只怕更是要如了郡王妃的意,做不實不敬兄長的罪名,也那是頂撞嫡母,無論有理沒理,總是自己吃虧,如今的永寧郡王,可不會站在她這邊了。

干脆低頭裝作悔過,有老太妃在這里,她總不能真的拿她怎么樣。

卻是世子妃沒有忍住,“三妹妹剛才見我行動有些不方便,所以扶了我一把,畢竟年輕力小,一時間用了太多的力氣,所以恐怕眼神有些不對,郡王妃也不必求全責備。”

見世子妃出聲,郡王妃也就沒有戀戰的意思了,只是冷哼了一聲,“永寧郡王的女兒,可不會是什么弱柳扶風的女子,別是學了她那個不著調的母妃,將來也是一副病弱西子的模樣,也不知道是給誰看的。”

無論說什么,總歸最后都會歸結到許側妃身上。見郡王妃沒有再為難自己的意思,景瑚又默默的退到了一旁。按理該是二房夫妻給老太妃拜年了,還沒有輪到她。

景珣卻忽而對世子妃道:“三妹妹年輕,管不住自己也就罷了,只是瑜娘你為人媳婦,為何總是要同我母妃唱反調?”

這變故來的太突然,景瑚簡直不敢相信這是從景珣嘴里說出來的話。二房夫妻剛準備上前,此時又縮在了人群之后,巴不得沒有人注意他們。

世子妃顯然也沒有想到景珣回忽而發難,此時便如同被人扇了一個耳光一般愣在了原地。

景珣卻仍然不依不饒,“這一年多來,禁軍中事忙,我在家的時間很少。卻也常常聽聞瑜娘你桀驁不馴,與我母妃作對。這難道便是你萬家的教養,江老夫人的教養么?”

世子妃沒有說話,只是牢牢的盯著自己的丈夫。她向來是個堅毅的女子,便是到了此刻,面對丈夫的責難,也沒有要落淚的樣子,只是緊緊的抿著唇,仍然保持著她的風度。

她和許側妃恰恰是兩種人,和天下眾多的女子都是兩種模樣。

景瑚忽而想起來很久之前,她和世子妃的那場談話。她說若是景珣負她,她會堅定的離開他,她會有在別處的生活,好過日日在家枯坐,祈求丈夫的憐愛。

這一天,就快要到來了嗎?

“好了!”老太妃重重的拍了桌子,“若不是誠心過來給我磕頭拜年,那就早些出去吧,不要來擾了我的清凈。”

她把氣撒在兒子身上,“你們父子早些出去說話吧,要同人應酬喝酒,也都由得你們,若是想要我多活幾年,就不要鬧到我跟前來。”

又道:“效娘也早些回去休息吧,昨夜你告辭的時候不是說身子有些不適么?初三便要回門了,到時你們夫妻一起回去。我聽聞你母親這陣子身體也不是極好,你記得多帶些藥材過去。”

郡王妃和兒媳拌嘴,難得兒子幫她一回,正是有興味的時候。奈何老太妃下了逐客令,她也不得不走,只好行禮,“母妃昨夜睡的少,午后記得多休息一會兒。”

又挑釁似的看了世子妃一眼,也不等永寧郡王父子,自己先轉身出去了。

永寧郡王在家事上唯一可取之處,便是事母至孝了。見母親生氣,又耐心的安撫了幾句,象征性的責備了景珣一番,才一同出去了。

留下世子妃仍站在原地,目光追著景珣出了門,幾乎忘記了如何去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