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笙-第三百一十六章 天下大亂(二合一)
更新時間:2015-08-28  作者: 心漁   本書關鍵詞: 架空歷史 | 穿越重生 | 重笙 | 心漁 | 心漁 | 重笙 
正文如下:
文笙覺著杜元樸這話里已經帶出了某種“打算”。

這算不算是不謀而合?

“京里出了什么事?”

杜元樸代表著紀南棠,突然有了這么大的轉變,文笙覺著不應該僅僅是因為楊昊儉和裴縱,必定有更深一層的原因。

雖然知道這里說話十分安全,沒有被人偷聽之虞,杜元樸依舊壓低了聲音:“圣上已經有二十多天沒有露過面了。”

文笙和李曹聞言有些吃驚,文笙連忙問道:“那朝政都是怎么處理的?還能探聽到宮里的消息么?”

杜元樸道:“圣上因為身體不適,早朝早就停了,由上個月開始,大皇子住到了宮里,聽說這段時間奏折都是他和譚老國師一起批的,有大事難決,才會找了白文瑞、秦和澤這些大臣或是宗室們去商量。”

“圣上寢宮,不,應該說整座皇宮都是由皇后娘娘坐鎮,她令淑妃和賢妃共同侍疾,大皇子議完事之后會去圣上的寢宮呆上一會兒,除此之外,任何人都見不到圣上。”

兩人從杜元樸的話里頭都聽出了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意味。

“譚老國師也住在宮里?”李曹問。

“何止,聽說皇后娘娘為了給圣上調理身體,特意請譚老國師帶了一隊樂師長住宮中,少說有二三十人。”

李曹沉吟:“這么說譚皇后已經掌握了京里的局勢,她準備與大皇子聯手了?”

譚家的打算杜元樸有些拿不準:“目前看來是這樣,但也不排除大皇子受她脅迫。譚家人另有打算的可能。畢竟一旦圣上歸西,大皇子即位的話,譚皇后再把持著朝政就名不正言不順。”

“我聽說,譚皇后把皇孫抱在跟前養。是不是真的?”

杜元樸驚奇地望了文笙一眼,顯是沒料到她遠在離水,消息還挺靈通。

“傳聞皇孫天資聰慧,小小年紀就表現出不凡來。譚皇后一見之下十分喜愛,留在身邊,說給圣上身邊添點兒喜慶。說實在話,皇孫年紀尚小,再聰慧也有限,如此宣揚,我也懷疑譚家已經有了直接擁立皇孫的打算,到時候新君年幼。譚皇后可以以太皇太后之名繼續聽政,大皇子從旁協助,他們兩下聯起手來,總比皇位叫二皇子得去,所有人不得善終強。”

文笙嘆了口氣,因為譚瑤華,她對譚家上下的印象都很好。真不愿看到他們同楊昊御攪到一處。

杜元樸又道:“前段時間宮里下了道圣旨,大意是說,樂師與軍隊互相配合,能發揮出巨大的威力,有介于此,玄音閣做為大梁國學,要積極派出樂師到京軍里和將士們磨合。打從這圣旨下來之后,戍京諸營的都督、指揮們和羽林軍統領身邊都跟上了數名帶著侍從的樂師。”

譚老國師不出手則已,一出手便是布置周詳,不給對方以絲毫的機會。

文笙不由好奇這種形勢之下。文武大臣和宗室們的反應:“白文瑞有什么動靜?”

杜元樸面色有些怪異:“聽說白侯爺遣人去譚家。問兩年之期馬上要到了,什么時候給譚五公子和他的寶貝閨女完婚。”

這是眼看斗不過對方,想要修好?

不等文笙開口,李曹先問道:“譚家怎么說?”

杜元樸微微露出一絲笑意:“聽說回的是:等圣上龍體康復了再說。”

李曹“嘖”地一聲:“這是想悔婚啊。姓白的沒有惱羞成怒?”

杜元樸道:“這就不知道了,當著面還要奉承幾句。說譚老國師父子忠君愛國,實是叫旁人慚愧。”

說完京里的情況,杜元樸問起了文笙近來的遭遇。

文笙就把自己想要救出李承運,從成巢到于泉,而后又去了彰州鄉邑村養傷,贖人未成,到在云峰山洞里救出厲俊馳等人的經過說了一遍。

這其中涉及到鐘天政的另一重身份很可能就是鬼公子,不管杜元樸還是李曹,都半天回不過神。

太意外了,他們跟著紀南棠同東夷打了這么多年的仗,鬼公子一直藏得很深,大家猜到此人應該是在奉京一帶活動,卻沒想到他竟進了玄音閣,還拜了譚二先生為師。

并且還同文笙有著這么多的恩怨糾葛。

杜元樸沉吟半晌,問文笙道:“鬼公子的事,可有憑據?”

文笙搖頭:“全是推測,真憑實據怕是不好找,他很謹慎,實在需得的話,可以試著從東夷那邊著手試試。”

她想了一想,千頭萬緒,此時最關心的是紀南棠的態度:“將軍怎么說?”

杜元樸道:“對付外敵肯定是要放在首位,其它的,將軍會看看事態的發展再定,若是譚老國師能不動刀兵便將皇孫扶上位,那他只管帶兵打仗,保一方平安就好了,若是奉京最終亂了套,將軍也只能站出來,擇一英主輔佐,盡快平定天下,叫黎民少遭點涂炭。”

紀南棠會有這想法,早在文笙的預計當中。

他若有逐鹿的野心,也不會征戰十余年了,立下赫赫功勞,在朝中還屢受排擠。

而要盡快的平定戰亂,恢復秩序,需要考慮的方方面面也很多,文武大臣怎么處理,宗室勛貴又怎么安置,還真不是帶著紀家軍一路打殺過去就行。

但這些都可以稍后再從長計議。

眼下要知道譚家的打算,文笙自然而然就想到了譚瑤華,若是能趕緊聯系上他就好了。

即使大家所選的路不相同,譚瑤華也會坦蕩且毫不藏私地和她談,關于鐘天政的事,關于大梁的未來和譚家的選擇,他們有太多的東西需要溝通,需要坐下來好好商量。

杜元樸笑道:“顧姑娘的意思。將軍已經知道了,將軍說,離水就交給你和李曹,有什么想法。你可以先在這里試一試,也算為來日做一點準備。”

文笙點頭,有這話,她就可以放手施為了。

她道:“這樣最好。杜先生,你幫我帶話給將軍,文笙一定不負所托。過些天待這邊進行得差不多了,我會再去白州軍前。另外請將軍派人幫我找一下譚五公子,告訴他鐘天政便是鬼公子,叫他千萬小心。”

杜元樸滿口答應:“好,我盡快去做。”

文笙又逐一問了問戚琴、云鷺和京里兩位師父的情況,得知眾人安好。這才放下心來。

這次長談完之后,文笙召集了厲俊馳那三十來人,邀請他們到離水來安家落戶,以便共商大事。

厲俊馳、郎安等人當即表示正有此意。

他們請紀家軍幫忙同各自家里聯系,叫親友部下盡快到離水來會合。

估計著用不了多久,離水城的人馬總數就會成倍增長。

而李曹也應允等人來了之后他會妥善安置,叫眾人跟著紀家軍一同訓練。

人多了。錢糧方面也不用愁,包括厲俊馳在內,此次獲救的人中頗有幾個大財主,若不是身家豐厚,他們先前也養不起那么多手下。

再一個,就是向外散布消息。

云峰山洞里的那把火不能白燒,要叫名字出現在卷宗上的那些人知道,把柄已經不存在了,鐘天政再也脅迫不了他們。

與此同時,各處新的情報也經由杜元樸、李曹等人向著離水匯集。

鐘天政出現在了白州。楊昊儉一反常態。不但沒有為難他,反而待為上賓。

紀南棠很想將這鬼公子抓起來,但他此時與楊昊儉各領一軍,裴縱帶著滿腹不忿回到了楊昊儉身邊。而童永年也帶著紀家軍重投他麾下。兩下里劍拔弩張,要到楊昊儉軍中抓個尋常人到罷了。抓鐘天政實是力有未逮。

紀南棠想說動楊昊儉,無奈楊昊儉鐵了心,兩邊光打嘴仗了。

這邊說,那姓鐘的是鬼公子,東夷奸細,就是他知道了咱們成巢之戰的部署,才針鋒相對,設局燒死了咱們幾萬人。

那邊說,一派胡言,給東夷通風報信的明明是顧文笙,知道紀將軍你同她關系好,她都畏罪潛逃了,你就別幫她洗脫,誣陷旁人了。

這邊說,姓鐘的雖然掩藏得好,但他的身份在東夷高級將領中卻不是什么秘密,二皇子你若是不信,可以想辦法撬開成巢所抓東夷將領的嘴,必有收獲。

那邊說,哈哈,別開玩笑了,那東夷將領已經畏罪自盡了,死人的嘴怎么撬,你紀將軍有本事過來試試。

這邊說,如此糊涂,誤人誤己,貽誤軍機,小心我參你!

那邊說,隨意構陷,入人于罪,沒事找事,小心我參你!

紀南棠一邊打著仗,一邊還要搞這些,實在是不勝厭煩。

他私下里聯系米景陽,米景陽這段時間過得很是不如意,成巢慘敗,部下死的死傷的傷,他被楊昊儉臭罵一通,幸好家族勢大,楊昊儉現在還不想得罪斐園米家,沒把他一擼到底,副帥沒了,打發他去后軍運糧。

米景陽不大想參合這事,直接回紀南棠道:鐘天政可是譚二先生的愛徒,說他是鬼公子,實在叫人難以相信,若是有證據,他還能幫忙,若只是懷疑,此事再也休提。

于是轉了一圈,事情的關鍵又落回到了譚家的態度上。

紀南棠的奏章早送去了京里,卻如石沉大海。

更叫人奇怪的是,任紀南棠派出去了很多人,將譚瑤華之前去過的地方找遍了,竟然沒有打聽到半點譚瑤華的消息。

譚五公子這么出色的人物,不管去哪,周圍都跟著不少侍從,應該不難找才是。

文笙在離水又呆了幾天,實在放心不下,安排妥當,起程前往白州。

李曹派了人護送。

一行人在路上,接連接到消息。

朝廷新下了兩道旨意,一道是圣上病重,令漢王楊昊儉即刻回京,同行護衛不得多于千人,至于他此刻麾下的大隊人馬,旨意里頭沒有提及,但有催促紀南棠趕緊出兵,全力抵御外敵,奪回失陷大梁領土等語句。

大約這圣旨的言下之意是說,楊昊儉只是監軍,如今竟然越俎代庖,擠兌走了主帥,搶到兵權,已是大大不該,我現在把人招回來,你紀南棠該怎么打仗就怎么打仗,早早把東夷和列登軍隊趕出去。

第二道圣旨是命王光濟出征東海,剿滅大梁沿岸肆虐的眾海盜。

旨意有了,沒有兵馬給王光濟,但準他召集一干舊部。

據說朝廷招安了王光濟之后,除王二、王三得建昭帝賜名,另有重用,其他人也都有了小小的官職,不少還都被楊昊儉給派出去做事了。

王光濟接了圣旨,第一個響應,跑回去幫忙的是樂師元愷,不但他回去了,還把原先跟著王光濟的那些樂師也都帶了回去。

這些樂師自從招安之后,歸在了楊昊儉麾下,但前頭有死對頭高祁擋著,連軍前都沒撈著跟去,更不用說有出人頭地的機會。

這兩道圣旨一下,所有人都清楚,這是京里局勢穩定下來,譚家和大皇子騰出手,要開始對付楊昊儉了。

文笙想也知道楊昊儉不會老實接旨,回京去送死。

她預感到大亂將起,帶著人,快馬加鞭直奔白州。

剛進白州境,還未等與紀南棠會合,就有消息傳來:楊昊儉悍然抗旨,率麾下大軍掉過頭來,直奔奉京而去,對外稱建昭帝已被奸佞所脅持,號召天下兵馬一齊回京勤王。

隨他一道回京的足有三萬人馬。

很快,江北大營的朱子良發文響應,質疑發給漢王殿下的圣旨乃是有人矯詔,若京里不能給出合理解釋,他將放棄江北大營,跟隨楊昊儉回京勤王。

江北大營兵馬足有十萬,若是一撤,南崇的軍隊將暢通無阻,直接殺入大梁。

一時間天下大亂。

跟隨楊昊儉一道回京的,就有鐘天政。

楊昊儉為他正名,公開了他賢王之子的身份,并稱當日賢王謀反,累及家人,是本朝兩大冤案之一,另一起冤案則是當日懷英翔將軍被構陷冤殺,他要為這兩起冤案平反,誅殺父皇身邊的奸佞,還賢王和懷將軍清白。()

不好意思,晚了。卡文。接下來可能需要好好地理順一下。謝謝為我寫長評的親,愛你們,么么噠

( 明智屋中文 wWw.MinGzw.Net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

沒有找到此作者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