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格格”有禮

37.第三十七章

[清朝]“格格”有禮_影書

:yingsx←→:

此為防盜章

溫涼一身淡粉色女裝起來,淡然如昔的模樣絲毫沒有任何觸動。

幸好他長相溫和,并無棱角,如今這般,似乎也沒有什么不好的地方。禛心中忽而閃過這樣的念頭,到底太過輕微,不過一瞬便消失得無影無蹤。他不等溫涼行禮便敲了敲桌面,“坐下吧。”

溫涼也不客氣,直接在禛對面落座,“貝勒爺,誠如酒館的那個伙計,是您派人帶走的嗎?”

禛臉色不變,“這不是你該插手的事情。”

“他們要轉移了。”溫涼切實說道,從種種跡象來看,若是禛沒有防備,失手讓人溜走也未可知。畢竟他手下定不會派人進入六面胡同大打草驚蛇。

而這,便是最大的漏洞!

禛對白蓮教的事情自然上心,而且比試驗作物的事情還要更加上心。畢竟后者還可以稍微緩慢點再行事,可是白蓮教的事情卻關乎到了大清安危。這么多年來白蓮教屢敗屢戰,就如同燒不盡的野草,一次次重新遍及各處。

他的人早已經盯住了六面胡同,然而白蓮教的人異常謹慎,雖然禛在溫涼稟報后便當機立斷帶走了那個跑堂的,并迅速換掉了知道內情的大掌柜,外頭的人一概不動,持續性地觀察著內里的人。

果不其然,禛這一番操作讓被跟蹤的人摸不著頭腦,迅速地在六面胡同換了屋子后,半年內又連續易容重新入住,令他人摸不清底細。

但六面胡同外監視的人確信定沒有可疑的人從里面出來,又有誠如酒館對面的酒樓忽然關門,半月后又重新開張并換了老板的事情發生。這些暗地里的底細都被細細追查下來,順著脈絡,禛終于確認這波人真的是白蓮教徒!

這些人是順著前年鬧蝗災的百姓過來的,那時最嚴重的數萬百姓經過京城,絕大部分都災后被遣散回去了,留有一小部分在京城放松戒備后借著各種身份混進來。

他們在城內用各種巧妙的手段收斂著信眾,用潛移默化的方式來感化,最常被吸引的便是那些底層人和商戶。借由商戶,他們收刮了不少錢財,并通過酒樓周轉。

酒樓被迫關門那次便是因為他們分贓不均后殺了酒樓老板,后兩個月一直是白蓮教在控制著這間酒樓。

酒樓的生意一直很好,后來又有說書先生在,更是好上加好。可酒樓關門后,又有這個假扮說書先生傳道的人以防變故消失,酒樓生意一落千丈,這才是這說書先生改頭換面后又不得不回去做說書的原因,白蓮教需要大量的錢財,而這是他們這一次在京城所做的最后一筆。

監視的人雖不知道兩個說書先生是同一人,然而他們時常監視內里的人,卻是知道這定然是個賊窩,從未懈怠,在掌握了足夠的訊息后,禛本打算在半月后便把他們一網打盡,然而現在溫涼的話,卻是讓他一震,頓時蹙眉。

溫涼從不認為他這隨便一晃悠便能得到比禛潛伏半年的心思,只是迅速地把他所知道的事情告訴禛,“某特地尋了個負責六面胡同那里的中人,從仍然空房那十幾處里挑選了最有可能的三處,最后找到了那個說書先生。”

“說書先生?”

“是的,此人乃是先前那位說書先生假扮,雖然音容模樣完全不同,但是他微妙的動作還是泄露了他的身份。在六面胡同見面時,某可確定他沒有發現異樣來,那時他手里提著至少三斤的豬肉,若他真的虎背熊腰尚且有可能,在某得知他真實模樣后便可以確定他租住的屋內必定有至少數十人的存在。”

“某特地選定了三處屋子,分別是六面胡同最繁忙與僻靜處。頭間隔壁是個屠戶,另一間則是在素有潑婦聞名的女人隔壁,還未走近便聽到她在罵罵咧咧每天早上都覺得鬧耗子,卻偏生一只都抓不著,連個影兒都沒瞧著。這話讓某突然有了思路。”

溫涼認真地說道,“或許那不是耗子,而是有人輕手輕腳在地道走動呢?”

禛凝神細思,對此不可置否,“你是如何想象到地道這處?”

溫涼言道,“京城在明朝大肆修繕,至今至少有近兩百年的時間,而皇城存在這么多年的歷史,便是有什么不為人所知的地道也不一定。且某親自查探過,六面胡同大部分的地表都異常松軟,即便沒有下雨雪都需要深一腳淺一腳,便是他們用數月的時間挖出了離開的通道也未可知。”

溫涼的看法雖異想天開,然細細研究卻不一定是錯誤的,禛站起身來在屋內背著手走來走去,步伐雖快卻沉穩,沒有透露出半點不耐與焦躁。半晌后,禛轉過身來看著溫涼,“若他們從通道離開,時間上以多少合適?”

“他們必定是分散行動,不然某不會那么幸運剛坐下吃茶便聽到商戶提及無生老母。如此說來,他們在京城內必定是分批行動,各有所屬。貝勒爺所逮住的這一支,或許便是負責逃遁以及聯絡的人。我在離開前混入廚房,聽到廚師在抱怨新的掌柜賊摳門,這手里頭的錢財再過十日便連現在的水準都支撐不了。十日,最多十日,他們必定會轉移,甚至逃離京城!”溫涼斬釘截鐵地說道,不帶半點回旋。

禛眼眸異彩連連,他轉回書桌前看著溫涼,“溫涼,你欲用何證明你的猜想?”

溫涼挑眉,“自然是事實。”

深夜,三月暖春,四月初夏,這微涼的氣息仍然帶著春天的涼意,夏日的浮躁半點未出現,舒舒服服的微風拍在臉上沒有半分威力,真是個好時候。

六面胡同內,一個書生手中紙包里裹著半只燒鴨,另一只手里拎著一戶燒酒,看起來悠然自得,很快便在漆黑巷子里面越走越深,直到了深處,摸索著鑰匙欲開門。可惜的是,他越摸越著急,越摸越心慌,半刻鐘后他哭喪著臉色拍了拍對面的門,“大哥,大哥在家嗎?”

屋內許久后才有了動靜,一道沉重的響聲出現,然后便是漆黑的門在他眼前打開,書生訕訕地說道,“大哥,我的鑰匙丟了,您可不可以留我一宿?您看,我這還帶著燒鴨燒酒呢!”他一手提著燒鴨一手提著燒酒的模樣顯得有點滑稽,襯托著外面漆黑幽暗的巷子也有點可憐。

“進來吧。”

說書先生讓開道讓書生進來,兩人一前一后進了屋子,說書先生點亮了蠟燭看著對面小心翼翼蹭到椅子上的人,“你不必如此擔心,我只是不習慣用蠟燭罷了。你這燒鴨燒酒就自個兒吃吧,我給你找床被子,你今日就在此好好歇歇。”這雖然看起來是個久沒人用過的簡陋屋子,但怎么都比拒之門外好,書生再三道謝,在說書先生抱來一床被子后又是感謝連連,然后才伴隨著一聲吱呀聲,兩人各自安靜了。

書生溫涼的臉色在說書先生離開后依舊沒有變化,自顧自地打開了紙包,把里面涼透的燒鴨拿出來陪著燒酒吃,一邊吃還一邊吟詩作對,片刻后便把半只燒鴨都吃光了。余下的半壺燒酒被溫涼隨意地放在床腳,然后便吹滅了蠟燭上床睡覺。半晌,他覺得透風,這才發現里側漏風,他抹黑找到塊石頭堵住那個缺口,然后重新躺下。

漆黑的夜里,溫涼埋在薄薄的被褥里面,萬籟寂靜中只余下他一人的呼吸聲。

柳鳴小心翼翼地說道,“回福晉,奴婢親眼看到那位女子進了外書房。雖然她打扮簡單,但還是掩蓋不了那淡淡的香味,那是凝香膏。”

烏拉那拉氏的臉色微變,凝香膏是從西域諸國運過來的東西,進貢到宮中來也只有十六盒。除去惠妃和宜妃那里,也只有太子和她家貝勒爺得到了,這分到的四盒被他送了兩盒給宮中的德妃,另一盒送到了她這里。唯有剩下的那盒……她原本以為是被李側福晉得到了,誰曾想竟是落到了一個不明不白的女人手中。

若是這東西到了李氏手中,烏拉那拉氏還無甚所謂,畢竟那李氏膝下也養著孩子,就算爺心里帶著她也是正常的,可是如果是在外頭,甚至能自由進出外書房……這里面就有得說道的地方了。

外書房。

溫涼在禛的對面坐下,把手里的賬本放到桌面上,在對面的男人抬手翻開的時候淡淡開口,“今年店鋪的分紅比往年翻了兩倍,具體的范疇已經羅列到上面了。西街的那兩家店鋪存有貪墨的現象,最后一頁是對明年的大概計劃,貝勒爺可以看看。”他簡單說話這幾句話后就安靜地捧著蘇培盛剛剛給他遞過來的茶盞暖手,不再發話。

禛是個面容硬朗神色冷徹的人,不是俊美的類型,然本身的氣勢與如墨的眉眼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即便是如此收斂的情況下,其存在感還是如此鮮明,如同尖刀直直插入陽光中,閃耀著銳利的鋒芒。怨不得康熙把他當做一把趁手的好刀……這的確是一把非常犀利的刀。

“蘇培盛,著陳安把西街那兩家的兩個大掌柜都換了,換下的人由他自由處置。”禛隨意翻到最后一頁,順便吩咐了蘇培盛去做事,“溫涼,這是何意?”他攤開賬簿放到桌面上,長指點了點最后被標紅的一行字。

“……海外舶來品雖然被視為難登大雅之堂,然仍舊是備受喜愛追捧的物什。同為西街的專出售舶來品的商鋪的一月銷售是貝勒爺名下兩家店鋪的兩月之和,這還是他們不曾細心打理的結果。”溫涼仔細給禛解釋,他說起話來不輕不淡,語速和緩,清透的聲音聽起來是種享受。

蘇培盛在回來的時候就聽到了最后的幾句話,默默地縮到了邊上去。只可惜這位在正事外腦子有點問題,他們這等內侍去勢可以說是各種無奈。偏生好好一個男人,卻偏愛女嬌娥的服飾,更喜歡別人稱呼格格,若不是跟隨爺身邊,怕也是看不到這種滑天下之大稽的事情。

只是蘇培盛敢這么想,卻絲毫不敢表露出來。禛惜才,唯有他、蘇培盛和伺候溫涼的下人知道溫涼的真實情況,至于上一次對溫涼不敬的人早早就被貝勒爺重罰,有此威壓在前,前院的人都繃緊了皮,不敢對貝勒爺看重的幕僚有絲毫的不敬。

“他們的貨物來源呢?”禛合上賬本。

“據悉是和沿海船隊有所合作,我查過,雖然背后的人是掛著張家的名頭,但順藤摸瓜下去,該是九貝勒的手筆。”張家只有一個員外郎張保,張保乃是五貝勒祺的岳丈,祺又是禟的哥哥,論起商業上的才能,禟不知比眾位兄弟高明多少,這店鋪實際上的主人是誰便可得知,“如今京城共有三十四家店鋪,囊括了酒樓、茶肆、胭脂店、玉飾店、雜物等,或明或暗帶著九貝勒的手筆,爺可以小心注意下。”

溫涼又從袖口取出另外一張黃紙交給禛。禛頷首,這的確是大有所為,如果不能夠在短時間內趕上禟,至少能摸得準命脈,“我會派人去細查。”

溫涼不語,這是應該的。

等到此間事了,溫涼打算告辭離開的時候。禛按下了賬本,“昨日是否太過鬧騰了,你今個兒寡言了許多,臉色也不大好看。”溫涼頓了頓,回頭看著禛,從那冰涼的視線中中察覺出點星憂慮,不管這憂慮是為了他本身而擔憂,還是生怕折損一個得用的幕僚,溫涼都有點不大自在。

“某并無大礙,多謝貝勒爺掛念。”溫涼往門口走了幾步,又頓住,轉身回望著貝勒爺。禛得到答復后本要繼續拿筆,察覺到溫涼的視線后又停下來,“若真有事,不可隱瞞。”這比起剛才主家的威嚴,又帶著點平淡的關懷。

“貝勒爺可曾知道,為何我會選擇追隨貝勒爺?”溫涼忽而說道。

禛挑眉,指尖在光滑桌面上輕輕敲動,并沒有因此而生氣。古往今來,主人家挑選幕僚,而幕僚又何嘗不是各挑各主,希冀主家能大發光彩,實現己身抱負。

“你道為何?”

溫涼的視線從蘇培盛身上淡淡掃過,“貝勒爺是第一位見某此身打扮而不動容的人,便是那面上不顯的,也時常內心腹誹。某真心敬佩貝勒爺。”

“僅是為此?”禛眼中帶著幾不可見的疑惑。

溫涼低低笑起來,記憶中閃過那個久遠的畫面,讓原身至此不忘的畫面,情感的渲染讓他的笑聲中染上淡淡的悲涼,“只這一項便夠了。”

即便是在現代,喜好女裝的男子都不一定能得到尊重,更況是在禮儀道德束縛的古代。禛認為云淡風輕的事情,對原身來說,卻是這漫長又短暫的人生中,唯一一個真正接納他這個喜好的人了。士為知己者死,并不是一句空話。溫涼也不知道為什么要突然把這個原因告知禛。或許是不想到了最后,連最后一個原身忠誠的人都忘記關于他的所有記憶。

他略一躬身,從外書房漫步離開。

微風吹拂著樹葉,發出颯颯作響的聲音,帶著安靜律動的白噪音。溫涼早晨被銅雀強請著穿多了內襯,剛才殘留的溫熱讓他指骨溫暖。已經是初冬了,不知為何今年京城還未下初雪,是件好事,也不是件好事。

這幾年寒冬大雪,康熙九年甚至連續下了四五十天,導致黃河整整凍上兩個月,凍死之人無數。越早下雪,便越有可能凍死更多的人。但是農耕卻偏偏需要雪,若是今年小雪寥寥,明年春耕便麻煩了。

“格格。”拐彎處,銅雀小跑著來到跟前,小聲地說道,“您上次要奴婢做的衣裳來了,但是上面的花紋卻不是您要的那種,您是打算退回去還是如何?”

溫涼沉默。

他卻是忘了,原身上個月要了繡娘做了十幾身衣裳,件件都是大紅大紫的漂亮衣裳,按照原本的性格,怎么也得輪著穿上一遍才算正常。這些衣服對任何一個女子來說都是喜愛之物,不管是從紋路還是質地都是上等,更是最近京城時興的樣式,怪不得原身會特地下了要求。

“銅雀,我自己來試,你請繡娘過來,我想再做幾身衣服。”溫涼開口,袖手走到了屋內。他需再做幾件簡單的衣物,即便必須身著女裝也不可太過艷俗。銅雀應是,輕手輕腳地關上門。

溫涼看著屋內靚麗的衣裳,走到邊上摸了摸嫩黃色的那件,果不其然,之前要求的暗紋出了個小錯漏。這家繡坊背后的主家恰好是四貝勒,不然他也不會在這里做衣裳。自家人總好過外家人,只是這自家人背后站的人太多,只要是有能耐的都能施為,卻不是件好事了。

等繡娘來的時候,溫涼已經按著記憶換上了這件嫩黃衣裳,俏麗的顏色讓銅鏡中的人臉色白皙,微許青色也被掩蓋下去。銅雀剛帶著人進來,便被溫涼的模樣驚艷到,若不是知道溫涼的身份,她險些以為這真是位嬌嫩的小姐。

溫涼從梳妝臺前站起身來,轉身看著身后數人,隨意地抬起衣袖,“這件衣服是誰做的?”幾個繡娘面面相覷,年長的那位掂量著語氣說道,“這是鶉鳥做的。”

“鶉鳥?”溫涼眉峰一掃,竟是帶了幾分冷色,“有鳥焉,其名曰鶉鳥,是司帝之百服。若只是這樣的手藝,鶉鳥之名還是去了吧。”

繡娘來前就被銅雀告知了缺漏,確是己方的錯誤。年長繡娘面帶愧色,“我等這便修改。”眼前這位姑奶奶時常在他們這里做衣裳,如今出了這樣的錯漏,年長繡娘也于心不安。

“不必了。”溫涼擺手,召年長繡娘上前,“你且摸摸這是什么材質。”

繡娘不過往前走了幾步,便臉色大變,險些軟下膝蓋來。常年做衣裳的,又怎么會認不出這是什么料子。

緞子。

做衣裳的材質千千萬萬,緞子雖是其中一類,但緞子與“斷子”同音,尋常人避諱不愿用緞子做衣裳,尤其是做壽衣的時候更是如此。

幾個繡娘看著溫涼似笑非笑的模樣,心口驀地一涼。

這人是怎么面色如常地穿上這衣裳的?

溫涼在禛的對面坐下,把手里的賬本放到桌面上,在對面的男人抬手翻開的時候淡淡開口,“今年店鋪的分紅比往年翻了兩倍,具體的范疇已經羅列到上面了。西街的那兩家店鋪存有貪墨的現象,最后一頁是對明年的大概計劃,貝勒爺可以看看。”他簡單說話這幾句話后就安靜地捧著蘇培盛剛剛給他遞過來的茶盞暖手,不再發話。

禛是個面容硬朗神色冷徹的人,不是俊美的類型,然本身的氣勢與如墨的眉眼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即便是如此收斂的情況下,其存在感還是如此鮮明,如同尖刀直直插入陽光中,閃耀著銳利的鋒芒。怨不得康熙把他當做一把趁手的好刀……這的確是一把非常犀利的刀。

“蘇培盛,著陳安把西街那兩家的兩個大掌柜都換了,換下的人由他自由處置。”禛隨意翻到最后一頁,順便吩咐了蘇培盛去做事,“溫涼,這是何意?”他攤開賬簿放到桌面上,長指點了點最后被標紅的一行字。

“……海外舶來品雖然被視為難登大雅之堂,然仍舊是備受喜愛追捧的物什。同為西街的專出售舶來品的商鋪的一月銷售是貝勒爺名下兩家店鋪的兩月之和,這還是他們不曾細心打理的結果。”溫涼仔細給禛解釋,他說起話來不輕不淡,語速和緩,清透的聲音聽起來是種享受。

蘇培盛在回來的時候就聽到了最后的幾句話,默默地縮到了邊上去。只可惜這位在正事外腦子有點問題,他們這等內侍去勢可以說是各種無奈。偏生好好一個男人,卻偏愛女嬌娥的服飾,更喜歡別人稱呼格格,若不是跟隨爺身邊,怕也是看不到這種滑天下之大稽的事情。

只是蘇培盛敢這么想,卻絲毫不敢表露出來。禛惜才,唯有他、蘇培盛和伺候溫涼的下人知道溫涼的真實情況,至于上一次對溫涼不敬的人早早就被貝勒爺重罰,有此威壓在前,前院的人都繃緊了皮,不敢對貝勒爺看重的幕僚有絲毫的不敬。

“他們的貨物來源呢?”禛合上賬本。

“據悉是和沿海船隊有所合作,我查過,雖然背后的人是掛著張家的名頭,但順藤摸瓜下去,該是九貝勒的手筆。”張家只有一個員外郎張保,張保乃是五貝勒祺的岳丈,祺又是禟的哥哥,論起商業上的才能,禟不知比眾位兄弟高明多少,這店鋪實際上的主人是誰便可得知,“如今京城共有三十四家店鋪,囊括了酒樓、茶肆、胭脂店、玉飾店、雜物等,或明或暗帶著九貝勒的手筆,爺可以小心注意下。”

溫涼又從袖口取出另外一張黃紙交給禛。禛頷首,這的確是大有所為,如果不能夠在短時間內趕上禟,至少能摸得準命脈,“我會派人去細查。”

溫涼不語,這是應該的。

等到此間事了,溫涼打算告辭離開的時候。禛按下了賬本,“昨日是否太過鬧騰了,你今個兒寡言了許多,臉色也不大好看。”溫涼頓了頓,回頭看著禛,從那冰涼的視線中中察覺出點星憂慮,不管這憂慮是為了他本身而擔憂,還是生怕折損一個得用的幕僚,溫涼都有點不大自在。

“某并無大礙,多謝貝勒爺掛念。”溫涼往門口走了幾步,又頓住,轉身回望著貝勒爺。禛得到答復后本要繼續拿筆,察覺到溫涼的視線后又停下來,“若真有事,不可隱瞞。”這比起剛才主家的威嚴,又帶著點平淡的關懷。

“貝勒爺可曾知道,為何我會選擇追隨貝勒爺?”溫涼忽而說道。

禛挑眉,指尖在光滑桌面上輕輕敲動,并沒有因此而生氣。古往今來,主人家挑選幕僚,而幕僚又何嘗不是各挑各主,希冀主家能大發光彩,實現己身抱負。

“你道為何?”

溫涼的視線從蘇培盛身上淡淡掃過,“貝勒爺是第一位見某此身打扮而不動容的人,便是那面上不顯的,也時常內心腹誹。某真心敬佩貝勒爺。”

“僅是為此?”禛眼中帶著幾不可見的疑惑。

溫涼低低笑起來,記憶中閃過那個久遠的畫面,讓原身至此不忘的畫面,情感的渲染讓他的笑聲中染上淡淡的悲涼,“只這一項便夠了。”

即便是在現代,喜好女裝的男子都不一定能得到尊重,更況是在禮儀道德束縛的古代。禛認為云淡風輕的事情,對原身來說,卻是這漫長又短暫的人生中,唯一一個真正接納他這個喜好的人了。士為知己者死,并不是一句空話。溫涼也不知道為什么要突然把這個原因告知禛。或許是不想到了最后,連最后一個原身忠誠的人都忘記關于他的所有記憶。

他略一躬身,從外書房漫步離開。

微風吹拂著樹葉,發出颯颯作響的聲音,帶著安靜律動的白噪音。溫涼早晨被銅雀強請著穿多了內襯,剛才殘留的溫熱讓他指骨溫暖。已經是初冬了,不知為何今年京城還未下初雪,是件好事,也不是件好事。

這幾年寒冬大雪,康熙九年甚至連續下了四五十天,導致黃河整整凍上兩個月,凍死之人無數。越早下雪,便越有可能凍死更多的人。但是農耕卻偏偏需要雪,若是今年小雪寥寥,明年春耕便麻煩了。

“格格。”拐彎處,銅雀小跑著來到跟前,小聲地說道,“您上次要奴婢做的衣裳來了,但是上面的花紋卻不是您要的那種,您是打算退回去還是如何?”

溫涼沉默。

他卻是忘了,原身上個月要了繡娘做了十幾身衣裳,件件都是大紅大紫的漂亮衣裳,按照原本的性格,怎么也得輪著穿上一遍才算正常。這些衣服對任何一個女子來說都是喜愛之物,不管是從紋路還是質地都是上等,更是最近京城時興的樣式,怪不得原身會特地下了要求。

“銅雀,我自己來試,你請繡娘過來,我想再做幾身衣服。”溫涼開口,袖手走到了屋內。他需再做幾件簡單的衣物,即便必須身著女裝也不可太過艷俗。銅雀應是,輕手輕腳地關上門。

溫涼看著屋內靚麗的衣裳,走到邊上摸了摸嫩黃色的那件,果不其然,之前要求的暗紋出了個小錯漏。這家繡坊背后的主家恰好是四貝勒,不然他也不會在這里做衣裳。自家人總好過外家人,只是這自家人背后站的人太多,只要是有能耐的都能施為,卻不是件好事了。

等繡娘來的時候,溫涼已經按著記憶換上了這件嫩黃衣裳,俏麗的顏色讓銅鏡中的人臉色白皙,微許青色也被掩蓋下去。銅雀剛帶著人進來,便被溫涼的模樣驚艷到,若不是知道溫涼的身份,她險些以為這真是位嬌嫩的小姐。

溫涼從梳妝臺前站起身來,轉身看著身后數人,隨意地抬起衣袖,“這件衣服是誰做的?”幾個繡娘面面相覷,年長的那位掂量著語氣說道,“這是鶉鳥做的。”

“鶉鳥?”溫涼眉峰一掃,竟是帶了幾分冷色,“有鳥焉,其名曰鶉鳥,是司帝之百服。若只是這樣的手藝,鶉鳥之名還是去了吧。”

繡娘來前就被銅雀告知了缺漏,確是己方的錯誤。年長繡娘面帶愧色,“我等這便修改。”眼前這位姑奶奶時常在他們這里做衣裳,如今出了這樣的錯漏,年長繡娘也于心不安。

“不必了。”溫涼擺手,召年長繡娘上前,“你且摸摸這是什么材質。”

繡娘不過往前走了幾步,便臉色大變,險些軟下膝蓋來。常年做衣裳的,又怎么會認不出這是什么料子。

緞子。

做衣裳的材質千千萬萬,緞子雖是其中一類,但緞子與“斷子”同音,尋常人避諱不愿用緞子做衣裳,尤其是做壽衣的時候更是如此。

幾個繡娘看著溫涼似笑非笑的模樣,心口驀地一涼。

這人是怎么面色如常地穿上這衣裳的?

溫涼心中閃過這般念頭,卻不是突然才有的想法。按照溫涼曾看過的書籍中對康熙的理解,這的確是位雄才大略的君王,然卻沒有唐太祖那般海納百川的氣概。造成神威大炮又把它們盡數封存的皇帝,不能說短視,也不能說目光長遠。他性子略顯偏執,越到晚年越寬厚多疑。這種性格不是一天形成的

是日積月累。

溫涼開始仔細觀察著正在和幕僚商談的禛,馮國相正在針對這件事情發表屬于自己的意見。就溫涼分出的小部分注意力來說,還挺有道理。然而他的大部分精神還是落在了禛身上。

他注意到了禛那時不時在桌面上敲擊的指尖,時有時無,并不是非常重復性的,卻帶著點點煩躁,是隨著幕僚的話語漸漸產生的變化。如果不是錯覺,那康熙……溫涼默念。

最毒不過帝皇家。

即便禛心頭真有所感,溫涼也猜測到了這個可能,然不管是誰都不能,也不可以把這個猜測脫口而出,比起這個,還不如相信是東宮自己弄出來的事情。別個的猜測……這時間太早太早了。

新書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