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望族

第四十三章 兩下思量

四年后,三月春,西山村,顧家小院。

文怡放下手中的賬冊,微笑地看向張叔,眼中露出嘉許之色:“真不愧是張叔,事事都辦得周到。”

張叔高興得瞇了眼,搓了搓雙手,笑道:“小的不過是照著老夫人、小姐的吩咐去做罷了,可不敢居功!”

文怡笑著搖搖頭:“誰家管事不是這么做的?怎的不見別人家都能家業興旺?能做到管事的,不是長年在主人家身邊侍候,便是家生子弟,可有的太過愚笨不會辦事,有的寸功未立,卻仗著主人的勢四處惹事生非,有的自以為精明,糊弄了主人,從中謀利,主人家還打著饑荒,他家里卻是金山銀山……多少大戶人家,都是敗在這些小人手里!當日祖母將張叔提上來的時候,也不是沒人說過閑話,也有薦人過來的,祖母一概不應,只信張叔一人。如今怎么樣?到底是張叔能干,才叫那些人打了嘴,從此再不敢小瞧你了!若當初用了別人,今天是個什么情形,還不知道呢!”

張叔生平最得意之事,就是被提了管事,又把主人家的產業料理得紅紅火火,雖然他心里清楚,自己只不過是聽命行事,大多數決策都是盧老夫人與九小姐文怡定下的,其中又以文怡為主力,因此一直對兩位主人滿懷感激,但眼見著六房家業越來越興旺,他參與其中,也生了幾分自得。不過他為人老實,聽到小姐夸他,得意之余,也紅著臉道:“小的是托了老夫人和小姐的福!當年咱們宣和堂是個什么情形,人人都看在眼里的!自打老夫人和小姐買了這處田產,又買了藥香谷,細心料理著,熬了幾年,如今每年光是出產的糧食、瓜果蔬菜和藥材,就有八百多兩入息!今年坡上的果林也能打果子了,這又是一筆。再加上去年年下從舅太太那里接手的西南坡地,眼下已經翻過土了,馬上就要播種,到了秋天,又是一筆產出!從今往后,咱們家再不用愁了!外頭的人知道了,誰不夸老夫人睿智精明,小姐聰慧能干的?!”

文怡笑笑,并不在意:“外頭的人不過是面上情兒,說幾句客套話罷了,八百多兩的入息,說出去還不及長房一個零頭,誰家會看在眼里?如今還是開頭呢,且看以后吧。”

張叔聽了更高興了,興奮了好一會兒,才按捺下來道:“是,小的聽小姐吩咐!”

文怡命丫頭將賬本放入里間的鏡匣,上了鎖,又接過鑰匙貼身放好,方才道:“昨兒我進城給舅舅舅母請安前,托張叔辦的那件事,不知怎樣了?”

張叔忙肅然道:“是,已經照小姐的吩咐去清點過了,咱們家庫里還存有八萬斤的紅薯,本是預備做種的,因小姐吩咐今年西南坡改種玉米,因此還放著沒動,只等農忙過了,四五月間青黃不接時,正好賣出去。”頓了頓,有些猶豫,“小姐,那玉米只聽說北方和山地里有人種,咱們平時也極少吃它,為何小姐要改種它呢?”

文怡淡淡地道:“今年開春后,雨水如何?”

張叔想了想:“少!開春至今還沒正經下過一場呢!只有兩天飄了點雨絲,其他時候倒是出太陽居多。”忽地心下一驚,“小姐的意思是……”

“天時如何,我等凡人誰也不知,只是聽村里的老人說,今年雨水怕是要比往年少。玉米雖不中吃,卻要比別的莊稼耐旱些,又長得快,若是順利,夏天就能收了,到時候補種一茬玉米,或是改種瓜菜也行。如此輪種,咱們一年能多得好些糧食呢。本來紅薯更耐旱,只是長得慢,春天種了,要秋天才能收,倒不如改種玉米。這些年大表哥一直讓人在西南坡種紅薯,已將地養肥了,想必出產會更多。”

張叔恍然大悟:“原來如此!小姐說得有道理!雖說如今還沒見旱象,但就沖玉米長得快這一點,改種它也是好的!紅薯也不大中吃,價錢更賤,但玉米倒還有人喜歡,運到康城去更好賣呢!”

康城是大港,人來人往,南北商販齊聚,自然有不少人口味與本地不同。但文怡的用意卻不是為了賣錢,在她記憶中,今年太平江沿岸都有旱情,連東江中下游也要受影響,入了秋后,便少見雨水,有些地區甚至連旱半年!許多田地顆粒無收。她不過是見玉米收得早,產量又高,才改種玉米的。前世里,這回旱情導致了民亂的發生,她沒法將消息傳出去,讓世人警醒,只能盡她所能減少自家的損失了。

想到這里,她又問:“我年下說的……雇人在村里多打幾口井的事,你可有了章程?”

張叔不知她為何忽然問起這件事,便答道:“如今大家都在忙農活,只等過了這一陣再說。小姐,雖然今年雨水少,但如今才到春天呢,不是有人說春雨貴如油么?入了夏就有雨了,未必真的會旱,您別擔心。”

文怡心下苦笑,不好告訴他實話,便道:“你只要別忘記這件事就好,四五月間,正是農閑,若是村里有壯勞力不用忙著種菜種豆,你便將他們分編成幾隊人馬,分給工具,叫他們在村前村后多打幾口井。再叫他們跟外村的親戚們打招呼,凡是有能力的,也多打幾口井吧,若是今年真有旱情,早早預備下,也免得事到臨頭慌亂。”頓了頓,“咱們家的長工打井時,吩咐他們多打深井,打好以后叫人仔細看好了,別叫人胡亂用水。要緊的時候,有錢也換不來呢!”

張叔雖不明白她為何如此慎重,但還是一一應下了。

文怡又道:“至于庫里清點出來的紅薯,你好生叫人料理了,細細存起來,別叫霉壞了。同時在外頭放話,說凡是無力買糧種的人家,均可前來立契,只要秋后收獲時,上繳二成的產出,咱們就把紅薯賃給他們播種。先到先得,但一家至多只能拿二百斤,不許多拿!”

張叔驚道:“這……這不等于是白送么?!小姐,如今沒錢買糧種的人家可不少,上個月咱村里不就有幾家因為鬧了饑荒,不得以求著咱們家把地接過去么?小姐好心,許他們繼續耕種田地,過三五年把地錢補上,就仍叫他們把地契拿回去。可他們是一個村里的鄉親,幫幫忙倒沒什么要緊,外頭的人家又與咱們什么相干?他們又不把地押給咱們家,若是他們沒有收成,咱們家不就虧了么?!”

文怡卻一心要設法將平陰一帶因旱情受害的農戶盡可能減少,只要民亂不成,熬過一年,明年就好過了。平陰縣地方不大,太平山周邊的幾個村子就占了縣下所有村鎮的一半,她雖然能力有限,卻也不是什么都做不了。原本她試過好幾回勸舅舅一家移居康城或平陽,都沒勸動,大表哥反而因為身體好轉,入了平陰縣學讀書,今年要參加秋闈,真真是雷打不動!她實在是沒法可想了,總不能直接跟他們說,平陰城今年要鬧民亂,叫他們快搬走吧?!

她暗暗嘆了口氣,道:“我心里有數,幾萬斤紅薯于我們而言,賣得的銀子有限,但窮人家得了去,不種可以作口糧,種了就有機會得出產,這東西耐旱,說不定遇旱也能熬過去呢?你只當我是在行善積德好了,就以祖母的名義把話放出去吧。”

張叔猶豫了好一會兒,方才勉強應了。文怡又囑咐了幾件事,方才讓他退下。

大丫環紫蘇捧著一個捧盒進來,道:“小姐,奴婢不明白,別人家行善積德,施粥舍藥是常見的,也有人修橋修路,或是收養孤寡。象小姐這樣,平白將紅薯送人,卻是從未見過呢!”

文怡笑笑,沒說話,身旁的另一個大丫環冬葵白了她一眼,笑罵道:“呆子!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舍了種子叫人耕種,將來收回來的紅薯,咱們家只要二成,剩下的都是他的,人家有了盼頭,誰不愿意花力氣?!又不用他出本錢!紅薯這東西產量大,別以為咱們只收二成就虧定了,說不準還會大賺!這樣又能得利又能得好名聲的事,只有小姐才能想出來,偏你這呆子想不明白!”

紫蘇也不生氣,細細一想,似乎有些道理:“我明白了!別人施粥舍藥,不過是一捶子買賣,今天得了,明天不一定會有,不象舍種子,莊戶人家拿了種子回去,知道將來必有收獲,一家子都能安下心來,若實在沒了糧,紅薯也能吃,他們就不會餓死。”朝文怡笑了笑,“老夫人平時沒少做善事,可就算給廟里舍再多的香油錢,也不如小姐救的人多呢。”

文怡聽得好笑:“少拍我馬屁了。我知道自己今年是要賠本的,不過是盡一份綿薄之力罷了。橫豎家里不少吃穿,只當是回報鄉親們這幾年的關照好了。”她不想繼續討論這個話題,便問紫蘇:“你拿的盒子是什么?這不是咱們家的東西吧?”

紫蘇忙將捧盒放到桌面上:“這是表小姐差人送過來的,說是她今兒新學做的點心,讓小姐嘗嘗。”

文怡失笑:“昨兒才聽說她要學做,今天就能送人品嘗了?真有夠快的,只不知道滋味怎樣?”她打開盒子,見里頭四個小格,分別裝了四樣點心,其中一種最好認的,能知道是豌豆黃,卻是切得歪歪扭扭,有一塊還碎了,另外三種一點都認不出是什么東西。文怡一時遲疑,不知道該不該鼓起勇氣去嘗試。

冬葵抿著嘴笑了笑,瞥了紫蘇一眼:“有你愛吃的豌豆黃呢,快替小姐嘗一口吧!”

紫蘇恨恨地擰了她的臉一把:“你這小蹄子,平時不是常說自己最忠心么?怎的這時候不見你好好表白表白?!”

文怡猶豫半天后,終于伸出手拿起一塊豌豆黃,驚得兩個丫頭低叫出聲:“小姐!”她看了她們一眼:“以表姐的性子,若不是做得最好的,她也不會叫人送過來,應該……不會有大礙。”說罷大著膽子掰下一個小角,吃了下去,沉默半日,方才松了口氣:“味兒還好……”

紫蘇與冬葵都放松下來,前者忙忙蓋好捧盒,笑道:“小姐吃過就好,如今快到飯時了,再吃點心,回頭吃飯不香的。奴婢先拿下去,這就跟來人說,小姐吃了覺得味兒還好。”

文怡笑著看她出門,忽然想起一件事,便問冬葵:“今年釀的果酒可送過舅舅家去了?”見冬葵搖頭,她咬咬唇,便吩咐:“叫人盡快裝車,送過去吧,大表哥那里的供給不能斷。還有……叫人打聽一下,他在縣學……過得如何?有沒有不如意處?”

冬葵疑惑地應聲,出去叫人了。文怡坐在桌前,思量半日,終究只能嘆了一口氣。

可惜文怡的明示暗探都付諸流水,聶珩在縣學過得很如意,還結識了幾個談得來的朋友,加上身體好轉,功課也很順利,舅母秦氏還打算今年給他好好過一次生日呢,聶珩以學業為由,好歹勸住了,但也免不了自家人辦了一桌酒,文怡因為農忙之事在西山村小住,也被請了去。

次日回到西山村,文怡心情有些黯然,想到昨夜席間舅舅與大表哥臉上的喜意,她便沒法開口再勸他們遷居。還好派送紅薯的事進行得挺順利,七天過后,共有三百多戶人家領了紅薯回去,其中兩百多戶是太平山周邊村子的人。文怡暗地里打聽他們家的土地,總共也有五六千畝,雖是杯水車薪,卻也聊勝于無。她又命張叔將庫房里剩下的四千多斤紅薯保存好,預備將來做救濟糧,然后讓他帶著有閑的勞動力去打井了。

把這些事都忙完后,文怡正打算帶人回顧莊去,看守藥香谷的家人忽然來報:“蕭老大夫今兒叫徒弟小柳來,領走了三十七種藥材,每種五斤。小柳又領來一個小子,說今后就讓那小子來領藥,他跟小羅不再來了。”

文怡聽得一驚:“怎么回事?!以前一向是他們領的不是?”

那家人道:“是,之前三年多的時間,一直是小柳和小羅兩個人來領的,但聽說小柳要出師了,小羅也有事要回家,因此蕭老大夫另尋了一個藥僮來接手。”

文怡驚詫不已,正沉思間,紫蘇插嘴問:“我常聽人說,學醫的人沒個十年八年也出不了師,那柳后生怎的才學不到四年就能出師了?!”

家人卻不知原因,沒法回答。文怡心下有數,那人學的不是醫術,而是兵法,三年多也不算短了……

這些年,除了開始的時候,她跟那人還能見上幾面,后來大了,便只能從旁人那里聽到對方的消息。雖然不能常常相見,但三年下來,她已經習慣了,有個人會定期去藥香谷,偶爾跟看守的家人說起幾個養身的方子,然后她就會按著方子做些湯水,或是送給祖母,或是自己用了。逢年過節,便備下三份節禮,叫人送到蕭老大夫那里去,當中有衣裳也有吃食,她都細心關照過。有時候,她也暗暗心生驚懼,覺得自己在做一件不合規矩之事,但又覺得兩人之間坦坦蕩蕩,無事不可對人言,便將驚懼強自壓下,照舊行事,已經形成了一種默契。如今卻忽然聽說,那人要出師了,那出師以后呢?!是不是……就要去奔他的前程了?

文怡猶自糾結著,卻不知此時的太平山天王頂上,柳東行正向蕭異磕頭辭行。

蕭異嘆了口氣,道:“我也不多說什么了,你是個聰明孩子,只是心性偏激了些,幾年下來,倒沒見你生過什么不好的念頭。能教你的我都教了,剩下的就看你的造化,你去吧,今后在外頭,不要提起是我的學生,我也不會認你。”說罷扭頭過去,徑自搗藥。

柳東行鄭重向他磕了三個響頭,便退了出去,才出了門,就被羅明敏拽到偏僻處,劈頭就問:“你忽然要走,是不是跟上回出門時遇見的那幾個人有關?!”

柳東行沉默地扭開了頭,羅明敏泄了氣,忿忿地道:“這回你叔叔嬸嬸又要叫你回去任他們使喚了!若你下了山能奔前程去,我也不說什么,沒想到卻是這樣的結果!”他泄憤地踢開一塊山石,忽然想起一件事:“說起來……你已經十八歲了!回去以后,說不定便要定親,你……”有些遲疑,“你心里有什么打算?”

“能有什么打算?”柳東行淡淡地道,“這是一輩子的大事,我已經拿定了主意,不會叫他們任意擺布我!大不了魚死網破!”

“怕是不行吧?”羅明敏嘆息一聲,“你叔叔是族長,他開了口,誰會替你說話?鬧大了,吃虧的是你。”頓了頓,眼睛一亮,“哎,你說……要是他們夫妻說的親事你也能接受呢?我記得……顧家那丫頭就是你嬸娘的侄女兒不是?”

柳東行皺皺眉,腦海中浮現出一個熟悉的纖弱身影,想起那人眉間的堅毅神色,他不由得眉頭一展,認真思索起這件事的可行性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