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田記

第一百一十六章 過年(二)

俗話說,“二十三,打老爺上了天;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蒸團子;二十六,割下肉;二十七,擦錫器;二十八,漚邋遢;二十九,洗腳手;三十日,門神、對聯一起貼。”

可見年前的時間緊迫和準備工作的緊張,剛挨家挨戶的送完年禮,就準備祭灶了。

一年一度,在農歷十二月二十四日,灶神上天向玉帝報告戶主善惡情況,上天的日子為十天,到二年正月初四下凡。在灶神動身之前,家家戶戶都要為其餞行。

按J省的風俗,陰歷十二月二十三日為官家祭葷灶之日,二十四日是普通民家祭素灶之日,而水上居民則于二十五日祭灶。

所以村民們都是在二十四日祭灶,蘇纓和林達家中并沒有灶神籠,連灶神圖都沒有,就跟到張得寶家里湊熱鬧,幫忙買了灶糖灶餅和新的灶神圖,做了一桌好菜。

過去人家說祭葷灶得要用雞、鴨、魚、肉、灶糖、灶餅、美酒等供之;祭素灶除了灶糖灶餅外,還有甘蔗、孛薺、紅棗、花生、金針、木耳等,但到了現在葷灶和素灶已經不分家了。

祭供將畢,將舊的灶神圖撕下火化,貼上新的灶神圖,以示送舊迎新。

村里霹靂啪啦的鞭炮放得震天響,隨處都能聞到濃濃的硝煙味,不對,應該是年味,雖然天氣有些陰沉沉,但所有人的臉上都洋溢著喜氣。

梁小玲他們幾個孩子嘴里唱著童謠:“祭灶祭糊涂,灶前一只銅香爐,元寶是儂襟,金褲是儂糊,灶君上天好講話,灶媽落地保佑儂,保佑儂爹有錢賺,保佑儂媽有錢長,保佑儂哥討兄嫂,保佑儂讀書變聰明”

蘇纓越聽越有趣,這童謠完全是用方言唱的,有一些俚語她還從沒聽過。

難怪說過年最高興的就是小孩子了,看到梁小玲她們幾個口袋里塞滿了灶糖灶餅,又笑又跳高興不已,張沐嘴里還塞滿了灶餅,話都講不清楚了。

在祭灶節前,外公外婆要給男女外孫送灶糖灶餅,有幾個男女外孫,就得送幾包,每包還要附送一張“花面殼”(假面具)有唐僧、沙和尚、孫悟空、豬八戒等,蘇纓想起她的外公外婆過去也是這樣疼愛她,忍不住別過臉去偷偷抹了一把眼淚。

“村里的小大就是熱鬧啊。”林達對張得寶道。

“啥小大啊,外地人才管祭灶叫小大,咱們這里的小大是除夕的前一天,你這孩子連這都分不清。”張得寶數落道。

“這我還真不知道。”林達不好意思的說,她看電視上網絡上鋪天蓋地的都說今天是小大也就信了,還不知道各地的習俗不一樣。

過年前還有一樣重要的事情就是做年糕,年糕又稱“年年糕”,與“年年高”諧音,寓意著人們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所以前人有詩稱年糕:“年糕寓意稍云深,白色如銀黃色金。年歲盼高時時利,虔誠默祝望財臨。”

北方的大喜歡包餃子吃,而南方的大飯則少不了年糕,而且各地的年糕也有挺大的區別。

蘇纓想起小時候過年的時候在外婆家,外公外婆、爸爸媽媽和大姨小姨他們都擠在小房子里,大家都忙著做年糕,她們這三個小女孩就在一邊竄來竄去,東摸摸西玩玩,凈給大人添亂,挨了訓斥也嬉皮笑臉的,那樣的熱鬧才叫過年啊。

J省的年糕猶如一個托盤,且甜咸兼備,品種非常多,蘇纓和林達他們只打算做紅年糕、白年糕、芋丸和肉丸四種。

年糕的制作,全憑手工,前一天就要先把米浸泡一夜,村里有石磨,大家排著隊用石磨把米磨成漿。

把米漿裝進布袋后,袋上放上石頭重壓,等水分瀝干后,再將米團取出,加上配料、調味,然后放蒸籠中以炭火慢慢蒸熟。

要做出十斤的年糕,糯米與大米的比例約為八比二,再加上五斤紅糖喝三兩花生油,這樣做出來的年糕粘粘的、香香的,軟硬適中。

蘇纓和林達還從沒做過年糕,自然又是張德寶來幫他們,不過張德寶是老觀念,說蒸制年糕的成敗,關系著來年運氣的好壞,所以蒸年糕時有一堆禁忌,例如不準說不吉祥的話,不準大聲吵鬧,一定要蒸熟等等。

真么悶頭干活可把兩人給悶壞了,偷偷在張德寶身后伸舌頭做鬼臉。

除了紅、白年糕,還有芋丸、肉丸兩種節令小吃過春節必不可少。雖說原料也都屬平常,但配料獨特,便很有些“另類”了。像芋丸,原料為大米和芋頭,但大米必須用早秈,芋頭必用白芋。大米加小茴香磨漿摻上芋頭絲,再加魚露、鹽巴倒進籠中蒸熟,放冷后再切成三角形塊狀,置入熱油鍋中炸成金黃色,入口則酥,香嫩軟兼具。

芋丸、肉丸外形并非是“丸”,而是直徑半寸的“半丸”,也不知為什么要給它起個“丸”的名字。

做肉丸除了用白芋頭絲、薯粉和紅糖,還要加肥豬肉丁、醬油和鹽巴。在參水揉成團狀,放入籠中蒸熟。出籠時則變成半圓的咖啡色團,活像一塊巧克力餅。那味道也怪怪的,除了甜,還有咸,出了肉味,還有醬味。

這四種年糕都做好了,才算大功告成,紅、白年糕,加上芋、肉丸,是J省人春節必備的著名小吃,故而被譽為“迎春四味”。

除了祭祖,年糕在團圓飯桌上可當主食或甜品,一般是把年糕沾上茹粉切開油煎,造型模仿銀條狀,以形狀寄予新年財的意思,擺放在盤中,再用糖水勾芡淋在年糕上即成。

“沒想到一次就能做得這么好,早知道就早些做這年糕,給人家都送一點去嘗嘗。”蘇纓看著年糕成品,賣相一點都不比外面店里買的差,味道肯定更好。

“我們做這些年糕可不容易啊,要送的人那么多,再多做些我就得散架了。”林大沒好氣的說,這重活累活可都是他干呢。

臘月二十七在城里的打工的村民們66續續返鄉了,村里一下子熱鬧起來,這可是真的熱鬧,不是用鞭炮什么炸出來的,越來越多的生面孔出現在林達和蘇櫻面前。

“王嬸,這么急急忙忙的去哪兒啊?”蘇纓忙著和熟人打招呼。

“我這不成材的兒子回來了,想著帶他去走親戚呢,”王嬸扯過身邊的年輕人,“阿勇,這是我們村的蘇書記。”

“蘇書記,”阿勇憨厚地笑笑。顯然有些不適應。

“叫我小蘇就好了,大家不都是這么叫的,王嬸真是好福氣,兒子長得有高大又帥氣,特別像你,這臉哦就是和你一個模子里出來的,難怪人家都說男孩子像母親帥氣。”蘇纓最甜得像抹了蜜,把王嬸哄得合不攏嘴。

“大家都是我這兒子像我,小時候和我可親了,長大了就嫌棄娘了,成天嫌我啰嗦,”王嬸雖是數落著兒子,卻是一臉甜蜜,“這次他回來,給他訂了親,老郭家的閨女,正準備帶他去呢。”

“老郭家的閨女?嘖嘖,那相貌那人品都是一流的啊,”蘇纓伸起大拇指,“王嬸你的福氣也太好了,兒子就這么一表人才了,再找一個那么好的媳婦,你這下輩子都要泡在蜜里嘍。”

“你這孩子,就是嘴甜,我媳婦兒將來要有你一半貼心我就滿足嘍,我這兒子就是老實,給他找個踏實本分的媳婦兒好好過日子,省得他在城里被那些人帶壞了。”

王嬸見蘇纓一臉迷茫,又補充道,“就是老周兒子那伙兒人,那些小兔崽子不學好,一個個男人把頭留得和女人一樣長,還染了亂七八糟的顏色,你是沒有看到哦,有幾個還打耳洞戴耳環呢,不男不女的,和人妖一樣”王嬸說起這些人就憤憤不平的停不了嘴,弄得他兒子尷尬不已,不停扯他袖子。

原來說的是那些“森林野怪”啊,村里原來就有幾個,這次春節返鄉的“森林野怪”越來越多,像阿勇這么正經的年輕人道是少了。

蘇纓忍不住笑了,現在無論城里還是村里,這種時髦的小青年太多了,但年輕人嘛總是最求潮流時髦,依舊故我,等他們再大一些談戀愛結婚了,也就都恢復正常了。

卻沒想到當天晚上一對“森林野怪”小夫妻就鬧出了點事,秀林嬸和麗云嬸是兒女親家,秀林嬸的兒子和麗云嬸的女兒也是由雙方家長總助結了婚,小夫妻兩個就一起到城里打工去了,城里桂圓村的老鄉也不少,互相照應,兩人也都找到工作作了,可半年來卻沒寄過一分錢回家。舉報錯誤和落后的章節是對來書最大的幫助,來書承諾所有的舉報都會及時處理.

本月來書小說推薦榜

小說分類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