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靖康元年,女真東路軍斡離不所部撤兵,沿途繼續劫掠,將攻破城池搶奪一空,放火焚燒。并且,在撤退的金軍隊伍中,還有不少被強行擄往北地的南朝婦女,供女真人發泄獸欲。這一戰,大宋王朝丟地,丟錢,丟人,丟臉。能丟的都丟了,若不是有只小蝴蝶翅膀在扇,恐怕就連皇帝也得丟了。
金東路軍的撤退,讓大宋朝野上下松了口氣。沒過多久,又傳來消息,圍困太原的金軍西路軍在屢敗以折家軍為代表的宋軍援兵后,太原守軍仍舊不肯投降,堅持抗戰。太原經過大宋朝廷苦心經營,急切之間難以攻下,西路軍統帥粘罕見東路軍已撤兵,也還師北歸。但臨走前,留下宗室銀術可領軍繼續圍困。
正當大宋朝野暗自慶幸這些北方來的禍害終于走了時,一記悶棒直敲在他們腦門上。南侵的金軍雖然撤走,但金國派出的使臣隨后來到。要求很簡單,就兩樣東西,錢和地,不外還有一條,可以忽略不計,那就是大宋皇帝要稱金帝為伯父。錢要得不多,換算成白銀也就幾千萬兩。地就更不多了,只有太原,中山,河間三府。反正大宋朝廷有的是錢,幅員又還算遼闊不是么?至于尊金帝為“伯父”那就更不在話下了,反正也沒皮沒臉。
趙桓頭大如斗。南方,他那逃到江淮地區的太上皇老子不住地給他添亂;北方,流民遍野,匪盜四起,連朝廷官軍都敢圍剿。小心翼翼地安排好金國使節后,急召所剩不多的朝中大臣商議對策。可這一來,他就更鬧心了,以李綱為首的主戰派和以李邦彥為代表的主和派吵得不可開交,只差沒上演全武行。鬧了十幾天,愣拿不出一個主意來。
打吧,大宋天子之師的戰力大家心里都清楚。就連素來被視為精銳之師的西軍部隊幾次救援太原,都被金軍擊潰,即便西軍名將折可求也是一敗涂地;拖吧,惹惱了女真人,怕是今年下半年還會再來;和吧,好像實在丟不起這個人,大宋立國百余年,一直力求收復祖宗之地。去年太上皇還在為收復燕云六州而沾沾自喜,以為一雪前恥。總不能今年把燕云丟了不說,還賠上戰略要地太原,中山,河間三府。
每每想到此處,趙桓氣不打一處來!那廣陽郡王童貫,重金贖回燕云六州,謊報軍功進而封王。一旦金軍南侵,身為西北軍事統帥,居然臨陣脫逃。逃就算了,竟然敢帶走數萬常捷勁旅!后來還不遵詔命,擅自追隨太上皇南逃!
正好朝野輿論紛紛指向童貫,趙桓便立即下詔貶謫!撤銷其郡王爵位,降為左衛上將軍。貶了童貫還不解氣,他又想起了還留在東京的大宦官梁師成。這梁師成自稱是蘇軾的私生子,趙佶在位時受到寵信,升為檢校太殿,凡御書詔命皆出自其手,甚至模仿趙佶筆跡,偽造詔書,民憤極大,為“六賊”之一。更要命的是,鄆王趙楷意圖動搖趙桓太子地位,梁師成就是其得力打手,上竄下跳,搖旗吶喊。趙桓念這“舊情”,將其貶為“彰化軍節度副使”,由開封府“保護”前去赴任,走在半道上直接勒死!
深夜,宏偉的東京皇宮矗立在寒風中。這座經歷代帝王苦心經營的大宋中樞從未像此刻一般冷清過。顯謨閣,為元符年間所建,收藏神宗御集。新君趙桓只披一件單衣立于書架前,背負雙手,若有所思。一名少年內侍一手執燭,一手護火,立在后頭紋絲不動。
“你說……”官家突然開口,那內侍趨身上前,側耳傾聽。良久,未見下文,只聽得一聲沉重的嘆息。
“陛下,少宰兼知樞密院事吳敏,尚書右丞李綱奉詔晉見。”閣門外響起一個聲音。
微微點頭,身后內侍即宣二人入閣面君。吳敏李綱踏入閣中,行了大禮,隨侍在君側,不敢輕意開口。自新君登基以來,太上皇舊臣大多或開公或秘密地被處死!實在沒有料到,官家年方二十出頭,手段竟是這般……
顯謨閣內一片死寂,只聽得外面寒風呼叫,如洪荒巨獸嘶吼一般。突然之間,一聲脆響驟然響起,閣內眾人無不心驚色變!趙桓轉身過身來,皺眉道:“風掀屋瓦,是何征兆?”
吳李二人俱不敢答,面面相覷。趙桓見狀,也不強迫,笑道:“朕在東宮時曾聽人說,太上皇夢白虎現于北方,問于蔡攸,答曰主得一虎將,即郭藥師。如今郭氏安在?”
李綱心里一驚!聽陛下此意,是又要對蔡攸動手了?太上皇的舊臣已經殺的殺,貶的貶,官家怎么還不罷手?思前想后,上前奏道:“陛下,如今上皇居于江淮,朝中大臣追隨而去者十之三四。東京政令難以通行于南方,此時不宜操之過急。”
李綱這話沒有絲毫夸張,趙佶拋棄京城逃走后,僅在第二天追隨而去的大臣就達五十余人!隨后通過各種渠道出逃的官員難以計算,如今的東京城內各個衙門,十有七八沒有主事官員,三省六部各院各監幾乎癱瘓!城外雖然云集著數十萬軍隊,可天天尋釁滋事,沒一刻安寧。昨日,兩支從山東而來的勤王之師居然真刀真槍干了一場,雖然規模不大,但其影響極其惡劣!毫不客氣地說,東京目前的行政軍事一片混亂!當務之急,是穩定局勢,沒有比這個更重要的!
“陛下,李右丞所言極是。眼下要務,便是穩定局勢,首要的便是穩住江淮。若逼迫太急,恐怕……”吳敏因為擁立之功,極盡榮寵,官拜少宰,也就是尚書右仆射。不但管了行政,還身兼樞密使管軍事!從他身上可以看出,一來趙桓是在對擁立過他的大臣投桃報李,二來新帝身邊實在沒有什么人才可用。他這話雖說得含蓄,但恐怕就那執燭的內侍也聽得出來。他是在擔心太上皇在一班老臣的輔佐下,于江淮另立朝廷!一山二虎,一天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