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縱意人生

鄧、小平對后人的10點警告

警告一國民收入分配要使所有的人都得益

我們是社會主義國家,國民收入分配要使所有的人都得益,沒有太富的人,也沒有太窮的人,所以日子普遍好過。(《爭取整個中華民族的大團結》1986年P161162)

警告二如果搞兩極分化,中國就會發生鬧革命的問題

共同致富,我們從改革一開始就講,將來總有一天要成為中心課題。社會主義不是少數人富起來、大多數人窮,不是那個樣子。社會主義最大的優越性就是共同富裕,這是體現社會主義本質的一個東西。如果搞兩極分化,情況就不同了,民、族矛盾、區域間矛盾、階級矛盾都會發展,相應地中央和地方的矛盾也會發展,就可能出亂子。(《善于利用時機解決發展問題》1990年P364)

如果搞資本主義,可能有少數人富裕起來,但大量的人會長期處于貧困狀態,中國就會發生鬧革命的問題。(《吸取歷史經驗,防止錯誤傾向》1987年P229)

警告三如果改革導致兩極分化,改革就算失敗了

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不同的特點就是共同富裕,不搞兩極分化。(《搞資產階級自由化就是走資本主義道路》1985年P123)

如果導致兩極分化,改革就算失敗了。(《改革是中國發展生產力的必由之路》1985年P139)

現在我們搞四個現代化,是搞社會主義的四個現代化,不是搞別的現代化。……社會主義的目的就是要全國人民共同富裕,不是兩極分化。如果我們的政策導致兩極分化,我們就失敗了;如果產生了什么新的資產階級,那我們就真是走了邪路了。我們提倡一部分地區先富裕起來,是為了激勵和帶動其他地區也富裕起來。……提倡人民中有一部分人先富裕起來,也是同樣的道理。(《一靠理想二靠紀律才能團結起來》1985年P110111)

警告四20世紀末,就應突出解決兩極分化的問題

走社會主義道路,就是要逐步實現共同富裕。共同富裕的構想是這樣提出的:一部分地區有條件先發展起來,一部分地區發展慢點,先發展起來的地區帶動后發展的地區,最終達到共同富裕。如果富的愈來愈富,窮的愈來愈窮,兩極分化就會產生,而社會主義制度就應該而且能夠避免兩極分化。……什么時候突出地提出和解決這個問題,在什么基礎上提出和解決這個問題,要研究。可以設想,在本世紀末達到小康水平的時候,就要突出地提出和解決這個問題。(《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談話要點》1992年P373374)

警告五城市搞得再漂亮,沒有農村這一穩定的基礎是不行的

中國有百分之八十的人口住在農村,中國穩定不穩定首先要看這百分之八十穩定不穩定。城市搞得再漂亮,沒有農村這一穩定的基礎是不行的。(《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1984年P65)

對內經濟搞活,首先從農村著手。中國有百分之八十的人口在農村。中國社會是不是安定,中國經濟能不能發展,首先要看農村能不能發展,農民生活是不是好起來。翻兩番,很重要的是這百分之八十的人口能不能達到。(《我們的宏偉目標和根本政策》1984年P7778)

警告六思想文化教育衛生部門,都要以社會效益為一切活動的唯一準則

這種“一切向錢看”、把精神產品商品化的傾向,在精神生產的其他方面也有表現。(《黨在組織戰線和思想戰線上的迫切任務》1983年P43)

思想文化教育衛生部門,都要以社會效益為一切活動的唯一準則,它們所屬的企業也要以社會效益為最高準則。(《在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大會上的講話》1985年P145)

警告七如果教育問題解決不好,就會誤大事,應要負歷史責任

我們多次說過,我國的經濟,到建國一百周年時,可能接近發達國家的水平。我們這樣說,根據之一,就是在這段時間里,我們完全有能力把教育搞上去,提高我國的科學技術水平,培養出數以億計的各級各類人才。我們國家,國力的強弱,經濟發展后勁的大小,越來越取決于勞動者的素質,取決于知識分子的數量和質量。一個十億人口的大國,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資源的巨大優勢是任何國家比不了的。有了人才優勢,再加上先進的社會主義制度,我們的目標就有把握達到。……中央提出要以極大的努力抓教育,并且從中小學抓起,這是有戰略眼光的一著。如果現在不向全黨提出這樣的任務,就會誤大事,就要負歷史責任。

……還有相當一部分同志,包括一些高級干部,對于發展和改革教育的必要性,認識不足,缺乏緊迫感,或者口頭上承認教育重要,到了解決實際問題時又變是不那么重要了。……忽視教育的領導者,是缺乏遠見的、不成熟的領導者,就領導不了現代化建設。

各級黨委和政府,對教育工作不僅要抓,并且要抓緊、抓好,嚴格要求,少講空話,多干實事。(《把教育工作認真抓起來》1985年P120121)

警告八中國要出問題,還是出在共、產黨內部

中國要出問題,還是出在共、產黨內部。(《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談話要點》1992年P380)

警告九所有的改革最終能不能成功,還是決定于政治體制的改革

不搞政治體制改革不能適應形勢。改革,應該包括政治體制改革,而且應該把它作為改革向前推進的一個標志。(《在聽取經濟情況匯報時的談話》1986年P160)

政治體制改革同經濟體制改革應該相互依賴,相互配合。只搞經濟體制改革,不搞政治體制改革,經濟體制改革也搞不通,因為首先遇到人的障礙。事情要人來做,你提倡放權,他那里收權,你有什么辦法?從這個角度來講,我們所有的改革最終能不能成功,還是決定于政治體制的改革。(《在全體人民中樹立法制觀念》1986年P164)

要得到發展,必須堅持對外開放、對內改革,包括上層建筑領域的政治體制的改革。(《加強四項基本原則教育,堅持改革開放政策》1987年P202)

警告十政治體制改革會觸及許多人的利益,會遇到很多障礙

我們提出改革時,就包括政治體制改革。現在經濟體制改革每前進一步,都深深感到政治體制改革的必要性。不改革政治體制,就不能保障經濟體制改革的成果,不能使經濟體制改革繼續前進,就會阻礙生產力的發展,障礙四個現代化的實現。

……政治體制改革……觸及許多人的利益,會遇到很多的障礙。

……要通過改革,處理好法治和人治的關系,處理好黨和政府的關系。

不搞政治體制改革,經濟體制改革難于貫徹。(《關于政治體制改革》1986年P176177)

改革是全面的改革,包括經濟體制改革,政治體制改革和相應的其他各個領域的改革。

政治體制改革的每一個措施都涉及到千千萬萬的人,主要是涉及廣大干部,不僅是我們一批老人。(《改革的步子要加快》1987年P237240)

摘自《鄧、小平文選》

現在從頭回去看一看老人的話,更能感覺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