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我考上了哈工大

321 剝削這個詞都從龍耀華口中出來,有點嚴重啊

1978,我考上了哈工大321剝削這個詞都從龍耀華口中出來,有點嚴重啊_sjwx

321剝削這個詞都從龍耀華口中出來,有點嚴重啊

321剝削這個詞都從龍耀華口中出來,有點嚴重啊

“反正學校經費目前就那么點!短期內,也看不到新的大規模利潤增長點……計算機第一批專項經費8000萬,我回去就會讓張校長單獨劃到一個賬號內……”

說完,也不等李瑞反應,謝威就向著外面走去。

到了門口,他停住腳步,扭頭對李瑞說道:“別忘了安排人買車票啊!”

“特么的!你把老子當什么了?”

李瑞勃然大怒。

奈何謝威的影子都瞧不見了。

坐回椅子上,也沒心思干其他的,李瑞認真地思索著謝威說的話。

良久,才苦笑著搖頭:

“這小子!直接說嘛,我又不是不支持,非得這樣干!不知道的還真以為你小子沒大沒小。為了避嫌,現在就開始自黑,完全沒必要啊。”

可惜謝威早就已經走遠了,聽不到李瑞的這話。

即使聽到了,謝威也不會承認自己是自黑的。

沒辦法。

在80年代,哪怕科技跟經濟發達的歐美,微型計算機也沒有普及到個人家庭中,采購的主力是科研單位跟學校。

沒有辦公軟件,連大型公司辦公都用不到計算機。

指望校企辦培養的銷售人員去向科研單位推銷哈工大開發的微型計算機?

一年能有個位數的銷量都很難。

沒有過多停留,謝威直接就去了機場,讓等著他的運11起飛。

上了飛機后,靠在座椅上,謝威也沒能靜下心休息,而是在腦海中不斷地思考目前還差哪些關鍵的基礎布局。

目前謝威推動搞的項目,基本上都是圍繞著自動化這塊的基礎而來。

即使是幾十年后穿越而來,謝威也很清楚自己不是萬能的,沒有可能各個領域都去涉足,只能在核心技術領域中去推動發展、改變原本世界的那種屈辱。

“這些布局都差不多了,剩下的就是材料了。超強度高溫合金、半導體材料這些,都不是光砸錢就行的。可現在去挖人,不太好搞……還是等等,等現在手里的項目發展到差不多的時候再去吧。到時候上級領導們著急了,才更好辦啊。”

謝威揉了揉脹痛的太陽穴,不想配套還行。

一想到配套,腦袋就大。

任何一項技術,本身不復雜,可要想搞的時候會發現,配套的不行,去搞配套吧,配套的配套又不行。

計算機是如此。

戰機是如此。

導彈也是如此。

甚至現在學校的數控加工中心的發展也因為硬件跟不上而受到了制約:要提高精度,不只是需要控制系統的性能提升,還有加工刀具、測量技術等等,這些又涉及到相關的配套……比如材料,搞出了更好的合金,加工技術、熱處理技術、表面處理技術等等,又成了問題……

“不能想啊!”

謝威努力甩了甩腦袋,想要把腦海中那些越來越多的相關配套的不足統統甩出去。

“謝威走了?”

龍耀華是剛剛才知道謝威又來了,本來有事情想跟謝威談談的,哪知道親自找上門謝威已經離開了。

“學校現在項目多,他急著回去。”

于國峰回答,沒等龍耀華問出來,他就繼續解釋,“謝威說不能允許核心專家團隊坐同一架飛機……”

“這小子!”

考慮得很周到。

“計研所這邊,你們不是準備只挖一部分核心骨干對吧?”

“沒有的事!”

龍耀華的話讓于國峰心臟狂跳,臉上卻沒有任何表情,急忙否認。

“你們借人的套路已經用了很多次了……本來我想找謝威談這事情,他走了,你就給他帶個話回去。”

龍耀華沒有揭穿于國峰的謊言,而是嚴肅地開口。

于國峰有心想要辯解幾句,最終只是嘴唇動了動,“領導,您說!我一定會一字不差地帶給謝威。”

“挖人固然能快速推動你們項目的進展,如果把雞蛋都放到一個籃子里,一旦籃子出了問題,所有的雞蛋都會出問題……你們學校從去年開始,只要涉及到你們有的項目,基礎好一些的學生,一個都沒有分配到有需要的單位……而這兩年,你們不僅在各個科研單位跟大學挖人,同時也在擴招……”

“領導,我們的項目……”

于國峰急了。

他知道這問題的嚴重性,之前中科院這邊提出讓謝柔到中科院,謝威就堅決抵制,并不只是因為謝柔是他妹妹,更因為學校項目缺人,謝威不愿意把任何一個人分到其他單位。

“你不用急辯解,先聽我說完。”

龍耀華打斷了于國峰的解釋,臉上變得更嚴肅。

于國峰無奈,只能聽著。

“國家不需要一個寡頭科研單位,而是需要一個可以帶領相關領域共同進步、一起發展的領頭羊……對于人才,同樣如此。從一開始學校爭取到自主立項開始,除了出口的武器裝備跟技術,其他的發展,大部分可以說是建立在對合作單位的剝削上的……”

于國峰后背開始冒汗。

龍耀華口里提到“剝削”這個詞,就意味著問題有些嚴重了。

“哈工大發展得再好,配套跟不上,你們的項目同樣也難以發展下去……現在你們應該也發現了……不能所有的配套都由你們自己去搞。而相關的技術研發,沒有技術骨干,也沒有熟悉你們技術的人,你們能一直發展下去嗎?”

龍耀華的話,讓于國峰額頭都開始冒汗。

這兩年,學校挖人確實越來越嚴重。

不只是畢業的優秀學生沒有分配出去,還通過項目把相關單位的核心技術骨干一鍋給端了。

甚至,為了加快技術研發,于國峰跟哈工大的教授們都是不斷地給他們的老師、同學、師兄弟甚至優秀學生寫信,邀請他們參與到學校的項目中。

只要人愿意來,李瑞就會通過各種手段把人的組織關系搞過來。

這也是為什么李瑞先前來計研所“借”人,氣得楊書記直接掏槍的原因。

“其他單位的骨干在你們學校通過項目學習、成長;你們培養的優秀人才進入其他單位,帶去的是技術跟學校的經驗,甚至還有你們現在一力推動的標準化。”

龍耀華說到這里,默默地嘆了口氣。

哈工大的發展,是有目共睹的。

可這樣的發展也是危險的,一旦繼續發展下去,最終就會導致哈工大在他們重點傾斜的領域中成為巨無霸,國內同行難以望其項背。

因為哈工大的發展是建立在對相關單位的抽血上的。

“領導,我明白了。我回去會告訴謝威。”

“他是聰明人,能理解。”

龍耀華沒有再說其他什么,“我還有事,就先走了。”

沒有客套。

“這怕是專門來找我的。這事情,無論是李校長還是七機部的領導都不好出面,龍耀華來出面;而本來找七機部跟李瑞也能解決問題,但是龍耀華讓我給謝威帶話,而不是直接找他……”

于國峰苦笑著嘆了口氣。

回去看看謝威準備怎么處理吧。

“您跟于國峰說了?”

龍耀華上車后,在車里的李瑞就迫不及待地問道。

“說了。你直接告訴謝威不行?非得讓我來找一趟于國峰……”

龍耀華其實有些不滿的。

他知道李瑞這是對謝威的愛護,也清楚李瑞出面說不僅無法解決問題,可能會導致一直都被壓著的矛盾徹底爆發出來。

“我這也是沒辦法啊。謝威這小子別看年輕,做事太有目的性了,而且在他布局沒有完成之前誰都看不明白……之前我專門研究過他,在廠里那么多年,國家沒有恢復高考,他又一直被廠里打壓的情況下,每天都是工作、學習,從來都沒有展現出比別人更強的技術實力……國家一恢復高考,他就接連拿出好幾個產品,不僅拯救了廠里,也奠定了他的地位……”

李瑞也嘆了一口氣。

從謝威到了學校,開始冒頭時,李瑞就一直盯著謝威。

要不然,他也不會給謝威鋪好了一條可以在四十出頭就擔任哈工大校長的道路。

龍耀華沒有開口。

“其實,最讓人擔心的是謝威到現在都不讓人不知道他究竟要做什么。第一屆實驗班的學生就他一個人沒有選專業;第二屆的大部分也選了方向……跟謝柔是兩個極端,謝柔從一開始就堅定地要搞導彈!”

“你可別讓我去錢先生那邊找他開后門!”

龍耀華直接就把李瑞還沒出口的話給堵死了。

這事情,李瑞提了幾次。

“梁紅斌是錢先生的學生,他應該可以推薦的。”

“要是您再幫忙說說情,那不是更加板上釘釘?要不然,梁紅玲那瘋婆子非得讓謝柔跟著她老師學數學……這不,華大佬已經開口了。”

李瑞一陣頭大。

也不知道謝建國兩口子怎么生的孩子,就沒有一個讓人省心的。

“對了,謝建國那邊的問題,你提醒謝威沒有?繼續下去也不是個事情啊。”

龍耀華突然把話題轉移到謝建國身上了。

“我最近找個時間,回去跟謝威聊聊。謝建國的操作模式跟謝威完全一樣,以謝建國的能力是做不到這種程度的。而且最開始紅光廠發展計劃都是謝威制定……”

紅光廠的發展也太快了。

快得讓人擔心——同樣是靠著抽調兄弟單位的技術人員跟有經驗的技術工快速壯大,還有哈工大的技術加成……目前不只是靠著哈工大的技術搞產品,自己也在不斷地開發同類型產品,甚至利用生產哈工大數控系統的機會,往電子產品領域方面發展……

甚至,還通過價格戰的手段來打擊同類競爭者。

“他們的方式并沒有錯誤,只是這個時間節點……改革開放已經是基本國策,誰都不能動搖。”

龍耀華嚴肅地說道。

“明白。”

李瑞就是因為明白,才請龍耀華出面的。

哈工大是試點,紅光機械廠同樣是試點。

兩個單位快速發展本來是好事,但是卻有那些不滿的人在舉報兩家單位都是靠著吸其他單位的血才發展起來的……

李瑞回去后,越想越睡不著。

覺得這事情必須趁早告訴謝威,早知道自己在謝威找自己的時候就不跟他玩心眼兒,明明白白地告訴他就好了。

無奈之下,直接安排了接下來的工作,第二天乘上了跟于國峰等人一趟列車,不過他沒有去找于國峰,而是等著于國峰回去告訴謝威后,讓謝威心中有了底,自己再去找他。

“姓資姓社的問題?”

謝威沒想到,剛一見面,于國峰就把他單獨拉到一輛車上,甚至把開車的司機也趕下去,讓謝威開車。

他把龍耀華的話,原封不動地給謝威說了。

謝威第一反應就是這。

“跟這個沒關系吧?我覺得領導說得對,咱們挖人太多又不放人出去,配套這塊確實跟不上。”

于國峰沒想到謝威會想那么遠。

“咱們不是提出了更廣泛的合作?這些你沒說?”

謝威虛瞇著眼,扭頭看了一眼于國峰。

“沒有,領導根本就沒讓我開口。整個過程我都是聽著。”

于國峰苦笑了一下,旋即嚴肅地對謝威說道,“跟我們合作的單位,優秀的人,你不會讓他們加入我們項目嗎?”

“肯定要加入我們的項目啊!優秀人才,才能讓項目發展更快。呃……”

說到最后,謝威瞬間意識到了問題所在。

旋即苦笑了起來:“我明白了。”

于國峰沒有問他明白什么了,只是在旁邊默默地等著謝威開口。

“雖然我們合作是為了加快項目進度,培養更多人才,但是在合作過程中,我們肯定要挖人參與到更核心的項目中去的……外人看來,我們是利用項目為誘餌……”

“現在配套制約了我們所有的項目。學校也不可能無休止地增加各種項目。”

于國峰提醒謝威。

見謝威沒吭聲,他才繼續說道:

“就像我們的計算機,現在啟動GPU的研發后,會對CPU項目造成影響,為了保證兩個項目同時推進,我們就需要更多人……而這些人……”

“唉”

謝威嘆了口氣。

他何嘗不知道?

挖人,尤其是挖各大科研所的核心骨干,一些大學的骨干教授,會導致什么后果,他不是不清楚。

“說到底,還是我太急切了。這樣吧,回去咱們跟學校討論一下,如果能抽調一部分明年的畢業生不影響進度,放一部分吧。”

“只是放部分學生,可能不夠。”

“項目怎么辦?”

謝威有些不樂意了。

到了學校的教授跟技術骨干,是不可能還給原單位的。

“幫合作方培養人才,不只是他們的技術骨干參與,讓他們的普通技術人員跟優秀青年也參與進來……另外,把一些非核心的技術項目分出去……”:sjw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