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巴山獵耕記

第166章 最合適的媒人

隨機推薦:

李豆花先一步回到房頂被燒個洞出來的茅草屋里,重新在火塘里攏火,將鐵鼎罐里煮得半生不熟的米飯稍微加了些水,用筷子攪動后,掛在火頭上重新煮著。

陳安將金雞的皮張剝下來,稍微用刀子割掉一些筋皮后,送到隔壁房間里晾著,見屋子的墻壁上放著七八張金雞的皮張,還有幾張長耳、野貓的皮毛。

估摸著也就是百來塊錢的東西,東西比以前少了不少。

這大半年的時間,李豆花四處晃悠,花銷不小,以前存放的比較值錢的皮張都賣得差不多了。

再隔壁的房間,陳安知道放的是山上采挖回來的各種草藥,也不知道還有多少。

在經濟這一塊,陳安倒是不太擔心,哪怕上了年紀,李豆花依然有的是辦法賺到,只看他想不想而已。

隨后他關了房門,將金雞肉端到河溝里用石頭和河沙攔成的小水塘里清洗好,端著進了屋子。

地上散落著不少茅草燃燒后掉下來的灰燼,陳安見還在煮著飯,干脆將打理好的金雞肉端出來放在外面,提了些水回到屋子灑在泥地上,然后找來棕樹葉編織縫制的掃把簡單打掃。

下午還要幫忙往屋頂苫茅草,還會弄得一團糟。

然后他將金雞肉端回來,問李豆花:“師傅,這金雞肉你準備煮還是炸?”

“肯定是炸撒,炸出來的香!”李豆花肯定道。

陳安點點頭,找來砧板,將肉砍剁成小塊放著。

等到飯煮熟,他將鐵鼎罐提下來放在火塘邊上,然后掛上炒菜的小鐵鍋,到被李豆花搬到外面的油罐里舀了些熊油放在鍋里,簡單的蔥姜蒜爆香后,滑入金雞肉開始翻炸。

事情交給李豆花看著,陳安到外面長時間沒怎么打理,又已經被野草占領大半的菜地里,弄來些已經長得有些老的蔬菜,準備將就著煮個菜湯,又到河溝里找到些野生的折耳根刨挖回來,清洗干凈,掐段后簡單腌制一個。

一頓飯就這三樣菜,其它兩樣很快,也就是炸金雞肉花的時間長,用了大半個小時。

吃的時候,李豆花給陳安倒了二兩酒,邊喝邊聊,更多的時候是陳安在問李豆花外出的那些見聞。

李豆花在有意幫陳安找獵狗,出去的時候,倒也遇到東川犬和下司犬,只是,沒有碰到合適的,并沒有帶回來。

話題在喝酒的時候,重新回到了寧家慶到訪的事情上。

“寧家慶這個人,我也認識了三四十年了,攆山的時候,還一起有過兩次合作,一次是打黑娃子,一次是打野豬,倒也是個耿直的人,很好相處。

他家那個孫兒我也見過,方圓周邊幾十里,也就有那么一個跟著攆山的女娃兒,論能耐、相貌,那是百里挑一,人勤快,飯菜做得也好吃,是個會過日子的人……人家女娃兒心里有你,你自己又是啷個想的?”

李豆花喝了幾口酒,蒼老得如同用刀刻過得臉頰有些發紅:“二十歲的人了,該考慮成家的事情咯,那個女知青,走就走了,莫想那么多。”

陳安笑笑:“我本來也就沒有多想,就像你說的,她走了就走了,也挺無所謂。至于幺妹兒,事情已經說開,我心里邊是相當喜歡嘞,我也親口問過她,她也愿意,今天早上還一起去買的月餅。”

“既然相互都喜歡,那就早點把日子定下來!”李豆花笑道。

陳安點點頭:“我也在想這個事……師傅,要不這樣,等我準備一下,過兩天請你幫我做個媒,跟我到巖房坪去一趟。”

李豆花跟寧家慶熟識,再沒有比他更適合的媒人了。

李豆花聞言,痛快地點頭:“要得,那這段時間我就哪里都不去了,就在周邊轉轉,你啥時候要去,頭天晚上到這里來找我。”

“好勒!”

陳安需要把事情跟家里人知會一聲,也需要籌備些東西,另外還得跟馮學恩也把這個事情說一下,畢竟是他的女兒,甚至有可能還要專門往縣城里跑一趟。

說實在的,聽寧家慶和馮麗榮都說過馮學恩他現在的婆娘對馮麗榮的態度,陳安打心里非常不想去縣城登他們家的門,能在山里直接說定事情更省事兒,也更舒心。

“師傅,今天過節,伱一個人在這里也冷清,要不晚上到我家來耍,一起吃頓飯?”

“算咯,我打算晚點的時候,到黑潭子村看看……”

聞言,陳安大概猜到李豆花的想法,他的根終究還是在黑潭子村,也就不再勉強。

能回去看看,也挺好!

一頓飯吃完,兩人帶著背夾和鐮刀,到附近山坡上,找著茅草,割來滿滿的一背夾,然后陳安上了房頂,重新將房頂燒出的洞給補上。

眼看只是下午三點左右,陳安不打算在這里耽擱,還要去給宏山家送月餅。

臨走的時候,他看著背篼里的那些東西,想到之前李豆花吃月餅的情形,估計他還挺喜歡吃,干脆把原本準備送給篾匠師傅的月餅取出來,又給李豆花送去。

陳安打心里感激上輩子幫過自己的那些人。

但他細細一想,覺得自己活過一輩子,不代表別人也活過一輩子,沒經歷過上輩子的那些事情,莫名其妙專門給老篾匠送月餅,實屬唐突,沒得必要。

還不如順其自然一點,正常相處,在以后遇到事兒,需要幫忙的時候幫一下得了,沒必要那么刻意。

畢竟,那些事情,對他們而言,并沒有發生過。

他也就打消了這個念頭。

背著背篼,領著四條獵狗順著山道返回大路上,陳安經過麻柳坡的時間,見宏山家蓋房子的地方,也因為今天過節而沒有動工。

一直回到石河子村,遠遠地看到大村子皂角樹的場子上,火煙四起。

那是在場子上架了土灶,用大鍋熬煮羊肉,等到晚點的時候煮熟了,剔骨切小,將所有羊肉、羊雜混在一起,然后分給各家各戶,也讓大伙能在中秋的時候,稍微吃好點。

83最新地址

四條獵狗先一步順著山坡土路往老房子上面跑,陳安也緊跟著上去。

到了屋里,看到耿玉蓮在和面做湯圓,瞿冬萍在屋里清洗著蔬菜,火塘上掛著的鐵鼎罐里,咕嚕嚕直響,陳安一聞氣味,就知道煮的是雞,頓時笑道:“老媽,啷個舍得殺雞了?平時明明連個雞蛋都藏著掖著的。”

“好歹也是過個中秋撒,總該要吃好點。欸……我聽你這話啷個恁個不對味?老子有恁個小氣蠻?就像平時舍不得給你們吃給你們喝一樣,有啥子好的不是緊著你們來,現在恁個說老子……你個白眼狼,白把你養大了。”

耿玉蓮聽著這話,狠狠地瞪著陳安。

陳安笑笑:“不是說你小氣,是說你摳!”

“還不是一樣……你龜兒今天怕不是皮癢哦!”耿玉蓮嗔怒道。

陳安可不想這時候挨上兩巴掌,一笑而過。

他隨后放下背篼,將買回來的月餅提出來放在桌上。

“又亂花錢買這些東西!”

耿玉蓮看著桌上的月餅,說道:“你老漢前幾天就和村里人合計,弄了些糯米,準備沖糍粑,有糍粑還買月餅干啥子,死貴死貴嘞,又不見得有多好吃……對了,早上出去,啷個弄到現在才回來,你干啥子去了?”

“本來回來的早,給我師傅送了點月餅過去,正看到他茅草房著火,就在那里幫忙滅火,中午飯也在那里吃,下午又幫忙苫茅草,就弄到這個時候了!”陳安簡單說了一句。

耿玉蓮被嚇了一跳,就連瞿冬萍也起身看了過來。

耿玉蓮問道:“沒傷到人撒?”

“這倒沒有……”

“那還好……有沒有叫你師傅過來吃飯,他一個人在山里邊,也是孤苦伶仃的。”

“叫了,他不肯來,說要去黑潭子村!”

耿玉蓮微微嘆了口氣,沒有再多說什么。

陳安則是提出一網兜月餅:“我到大村子給宏山家送點月餅……嫂子,兩個幺兒嘞?”

“今天大村子熱鬧,早就跟著他老漢,到大村子去耍了!”瞿冬萍回答道。

陳安笑笑:“我也過去看看他們打糍粑!”

他說完,提著月餅就走。

家里的飯菜有耿玉蓮和瞿冬萍張羅,加上晚上的羊肉和糍粑,其實倒也不用準備多少,不需要他幫忙。

八月十五,中秋節,華夏最重要的傳統節日,僅次于春節。

在這一天,全家人團聚在一起,

賞月、品酒、吃月餅全家共享天倫之樂。

但是,在蜀地人的眼里:看月亮吃月餅根本不是中秋必備。

聚眾打糍粑,才是必不可少的最隆重的慶祝方式。

糍粑是圓圓的團團的,象征著團圓、團聚、團結。

蒸糯米的蒸籠是圓圓的,打糍粑的碓窩也是圓圓的,所以吃糍粑寓意著團團圓圓、吉祥如意。

每年八月十五前幾天,就開始籌備打糍粑。

提前泡上新糯米,提前用水把碓窩洗干凈,把藏著的木錘、簸箕洗好晾干。

也就這幾年,各種破事多,村里的糧食也非常緊,主事的人三心二意的,一直沒見組織打過糍粑。

陳子謙當了隊長,倒也是打心里讓大家能更好地過個節,也就操持起來。

陳安趕到皂角樹場子上的時候,看到大部分村民都在,吵吵嚷嚷的,說話的聲音一個比一個大,非常的熱鬧。

四口大鐵鍋里煮著羊肉,是宏元康和甄應全兩人在負責翻攪和添加柴火,熱氣騰騰的。

場子中心,放著六個洗干凈的大碓窩,四五個壯年圍著一個,提著木槌等待,他們充當“打手”,站在碓窩邊一邊抽著煙,一邊沖殼子。

大方桌也已經從附近的村民家里抬出來,擺放在碓窩旁邊,干凈的竹簸箕也早已經準備好。

陳安來的正是時候,等到糯米蒸出來,就是開打的時候。

他轉了一圈,找到和陳平蹲在一起擺龍門陣的宏山,將提著的月餅遞給他。

“給我月餅干啥子?”宏山有些發愣地看著陳安。

“不曉得過節了蠻,你說給你月餅干啥子?”

陳安笑道:“一年難得吃一次,趕緊送回家,分伯伯、嬢嬢嘗嘗。”

“我發現你是越來越客氣了,我就沒有想這些!”

話是這么說,他還是耿直地接過,然后送往家里。

地圖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