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巴山獵耕記

第220章 十窩天麻

既然一切都好,陳安和馮麗榮也都放心了。

兩人沒有在縣城里繼續耽擱,馮學恩領著他們到縣城的車隊去打聽了一下,找到一輛要到桃源鎮上拉竹子的汽車,陳安給司機塞了兩塊錢和一包煙,答應將兩人順道送到桃源鎮上。

一路上在后車廂里,兩人被顛得七葷八素,在臨近天黑的時候,終于抵達桃源鎮。

好在晚上月亮很好,兩人走了一個多小時,終于回到盤龍灣。

這一趟,看似啥都沒做,卻折騰得挺累。

在屋里和陳子謙、耿玉蓮簡單說了事情經過,小兩口便早早地洗漱,睡覺去了。

眼下,馮學恩這里的銷路暫時斷了,陳安也沒有急著往山上跑,弄些野味回來,除了自己能吃,想要賣出去挺難。

村里今天干的活計,就是將隊上養著的牛、羊和豬圈的農家肥給清空,老兩口去上工的時候,陳安用罐頭瓶裝了兩罐頭的蜂蜜,讓他們帶過去給蘇同遠,算是他告訴蜂窩位置后得到的那一份。

馮麗榮早早地將四只豬崽放進溝里自己翻找吃的,然后弄了些苞谷和水,去將在窩里抱窩顯得癡癡呆呆的母雞撈了出來,喂過后放回去,然后又到山坡上找喂寒號鳥的樹葉。

陳安則是惦記著挖水井的事兒,轉到屋子后邊,石崖左側山坡上看了那股從山石縫隙里滲出來的水。

他先是摘了樹葉卷成斗狀,接了一點水喝過,覺得也挺清甜,感覺上似乎不輸青溝陳平家旁邊的那一股水。

接著,他又在下邊隨手刨了一個泥坑,看在水聚攏在泥坑里,溢出來的水能有大拇指那么粗的一根,覺得水量也已經足夠了。

他當即回了屋子,找來鎬子、大錘、鏨子和石匠錘,就在那地方,順著水脈刨挖。

這地方的石頭,并不像石崖上的那樣是堅硬無比的石灰石,而是山里比較常見的板巖,掏挖起來倒也不是特別難。

剛挖了沒多久,忽然聽到后邊傳來馮麗榮欣喜的叫聲:“安哥,你猜猜我剛剛在山上,找到了啥子?”

陳安回頭看去,見馮麗榮雙手背在后面,快步朝著陳安走了上來。

“你讓我啷個猜嘛!”陳安看著她這小女人的樣子,搖頭笑道。

馮麗榮倒也沒有一直隱藏,到了陳安旁邊,轉手亮出已經干枯的細桿,細桿上有均勻的環節,節處有薄膜似的鱗片,上面尖稍的位置,有一些花序。

一看到這東西,陳安也欣喜地叫了出來:“天麻……這可是好東西哦!哪里找到的?”

見陳安一眼認出,馮麗榮也將藏在背后一塊淡黃色長卵形的塊莖拿了出來,有一個拳頭大小。

這可是國家公布的三十四種名貴中藥材之一,古時候稱之為赤箭。

看到這東西的時候,陳安眼睛一下子瞇了起來。

別無其它,在這年頭,這玩意的價格一直不菲,山里采挖回來的野生天麻,一等品價格達到三十七塊錢,二等品三十三元,三等品三十元。

而所謂的一等品,是每公斤二十六個以內的天麻,二等品四十六個以內,三等品九十個以內。

他可是清楚的記得,到了明年,天麻的價格,一下子長到了七十三塊錢。

搞啥不是錢啊?

盤龍灣周邊的山石疙瘩里,被風向陽,又足夠潮濕,那些別人看不上眼的山石旮旯,就是種天麻的好地方。

只是,這玩意兒種植起來挺麻煩,一下子弄不來那么多種子。

關鍵是,明年雨水……搞不好種下去,等上一年,到時候也是一場空。

陳安只得暫時壓下自己的想法。

這個冬天攆山,到了明年,春季不打獵,夏季到入秋,又幾乎都是雨,倒是可以在天晴時進山,多準備一些種子和小的塊莖拿回來進行種植。

至少在九零年以前,這價格一直在不停地往上漲,到了八八年,甚至達到了近兩百塊錢一公斤的程度。

只能是以后慢慢積攢,慢慢擴大。

山里產天麻,但只要是山里攆山、采藥的人都清楚,天麻的價格很高,只要過了五月份,就有不少人抽空進山找天麻。

跟著李豆花學采藥的那段時間,半年的時間里,他也不過就是在山里見到過五窩,太稀少了。

更多的時候像是在碰運氣。

他將馮麗榮手中的那根莖稈接了過來,將花序搓開,里面并沒有天麻種子,這玩意兒,授粉艱難,很難形成飽滿的種子。

“就在山梁順著往下,臨近河溝邊的石頭縫隙里……”

馮麗榮有些古怪地看著陳安,見他臉色忽喜忽憂,弄得有些莫名其妙:“啷個了?”

“你這運氣不錯!”

陳安笑道:“這東西值錢……領我去看看!”

83最新地址

馮麗榮只是把大的那個天麻拿了回來,陳安相信,在這個窩子里,應該能有不少米麻。

米麻是天麻生長過程中分生出來的個體較小的天麻塊莖,一兩克大小的樣子,主要就是用來繁殖。

馮麗榮點點頭,領頭前行。

陳安則是提了鎬子跟上。

數分鐘后,馮麗榮領著陳安順著山梁一直往下,走到距離河邊二十多米的半坡上。

大概是水份充足的原因,這一片林木茂盛,期間夾雜著不少山石,但大都被雜草、青苔和藤蔓掩蓋著,山石縫隙中,堆積著厚厚的枯枝爛葉,不少都已經孵化成泥了,踩上去會餡腳,很是蓬松。

當然,在里邊走,也得小心,一個不注意,腳就落到石頭縫隙里去了,免不了磕碰和扭傷。

而且,這樣的地方,往往也是蛇蟲鼠蟻喜歡的地方。

這也就是入冬了,不然,藤蔓雜草間的山石縫隙里,可是藏蛇的好地方,不注意的話,很容易被咬。

馮麗榮徑直領著陳安到了刨挖天麻的地方,到那里一看就知道,馮麗榮根本就是掀開石頭,幾下扒拉,都沒有動用任何工具,就將這天麻輕松取了出來。

他很快就看到了被馮麗榮扔掉的,連接著天麻的那一段莖稈,果然看到基部,密密麻麻地長著二十多個米麻,當即小心地撿拾起來,順便扒拉了一下馮麗榮刨挖過的泥土,又在里面找出幾個米麻。

“你要這些東西干啥子?”馮麗榮不解地問。

山里人不懂栽培這些東西,前面三四年才剛開始研究野生天麻變家種的試種取得成功,但技術出于初級階段,產量不高,而且相當不穩,更多的是一些公社在嘗試進行。

馮麗榮自然也沒接觸過這些。

但是到了后面,山里弄天麻種植人就不少了,而且為了種植天麻,沒少在山里砍樹伐木用來當做菌材,不少人因此惹上大麻煩。

陳安卻是知道這些常規的操作技術。

天麻沒有葉子,沒辦法進行光合作用,靠的是伴生的蜜環菌來吸收營養。

而所謂的蜜環菌,其實就是一種在夏秋季節,生在一些闊葉樹、松樹的根部的菌類,那些倒掉的樹木、被砍伐后的樹樁、腐木上,經常能看到。這也正是為了栽培天麻,一些硬木樹比如青杠樹被大量砍伐的原因,當然,這其中還有大部分是養木耳、燒木炭被砍伐了。

“拿回去栽種……你看上面分生出來的,全都是小天麻,栽培好了,到明年就會變成好幾窩,是可以拿來當種子用的。”陳安簡單解釋。

“真的可以種蠻?”馮麗榮還是有些不信。

陳安笑笑:“到明年你就曉得了……再仔細找找,我看這天麻長得不小,這周邊可能還有別的天麻!”

發現得晚了一些,莖稈已經枯了,沒有鮮活開花的時候那么好找。

但陳安有著自己的訣竅,天麻是自帶一股氣味。

別人說它自帶香味,但陳安聞出來的,卻是一股腥臊臭味,類似于馬尿。

兩人都在周邊尋找著,馮麗榮主要是在找莖稈,陳安更多的卻是在聞氣味,只是聞來聞去,他自己似乎隱隱感覺到了那股若有若無的氣味,但卻始終找不見。

一扭頭,看到跟在在山石雜草間到處嗅的幾條獵狗,頓時心血來潮:“招財、進寶、來福、如意……過來!”

隨著他的招呼,幾條獵狗湊了過來,陳安將手中拿著的那些米麻給幾條狗子分別聞聞,然后發出指令。

幾條獵狗立刻分散開來,在藤蔓間到處嗅了起來。

不多時,如意突然沖著陳安叫了起來,緊跟著,招財也叫。

見兩條獵狗各自在一個地方用爪子抓撓著,陳安先到如意旁邊,果然看到枯萎的天麻莖稈,藏在草葉間,已經稀爛了。

“寶兒,看看招財哪里,它應該找到天麻了!”陳安招呼了一聲。

馮麗榮聞言,湊到招財旁邊,很快就笑了起來:“還真的是,有幾苗……厲害了,招財,都會找天麻了!”

“我也只是嘗試一下,沒想到真的能被找到,伱等哈自己刨出來聞聞,天麻是有一股味道的,以后進山找天麻,也可以靠氣味。”

陳安趁機傳授經驗。

兩口子各自開始刨挖,不多時,將兩個石縫中的天麻給刨了出來,陳安這里找到的是獨個天麻,馮麗榮那里刨出來的是一窩,大大小小有七八個,是在一個腐木樁子旁邊。

這次,大的天麻收撿起來,小的米麻和稍大一些的白頭麻都小心地收撿。

兩人又在周邊尋找了一陣,但卻始終沒有發現,估摸著應該沒有了,才一起返回。

回去后第一件事,陳安叫上馮麗榮,背著背夾到山坡上找那些長有蜜環菌的腐樹木砍上一些,然后又砍了一些硬木回來,就在自家院子邊上的山石縫隙中挖坑,埋上米麻和白頭麻后,放上這些木頭,用土覆蓋起來。

兩人這些收集回來的米麻,分種了十個窩里。

陳安上輩子沒上手擺弄過,現在也只算是嘗試,他對此有不小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