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從蔬菜大棚開始

第37章 進京

1988從蔬菜大棚開始_第37章進京影書

:yingsx第37章進京第37章進京←→:

十月十八號,下午。

深秋的天說變就變,一到下午就愛起風。

大營村村北土道上,金百萬踩的那輛漆皮斑駁的二八大杠‘咯吱’響,也不知是被壓的,還是該抹油了。

這個時節,秋玉米已經收獲,一望無際的田野平的就像一條線,只有村北的地里隆起了兩座塑料大棚,煞是顯眼。

金百萬將車停在李家大棚附近,2號大棚是昨天封頂的,工地上已經見不到工人,只是透過棚膜,隱隱能看到大棚里有幾個人影。

金百萬將自行車靠在土墻上,搓搓手,走向李家2號大棚,東側棚門還沒有掛門簾,三個人拿著鋤頭鋤地,老李正在施肥。

金百萬的腳踩在一根枯枝上,聲響驚動了大棚里干活的人。

老李扭頭望過來,“呦,這不是百萬嗎?你這大忙人怎么有空來我家地里了?”

金百萬胖臉堆笑,遞了一根紅梅煙,“李叔,聽說您家建了蔬菜大棚,我聽著新鮮,也想跟著學習學習,長長見識。”

李酒缸站直身體,雙手拄著鋤頭,“你可是咱村的大老板,學習種菜不白瞎了嘛。”

金百萬一邊散煙,一邊說,“我算啥大老板,就是跑跑腿,掙個辛苦錢。我雖然不種菜,但我收菜,咱們可以合作嘛。”

金百萬說話的功夫走到李哲身前,他知道這位才是正主,“李老弟,有時間嗎?咱嘮嘮。”

李哲對于金百萬并不陌生,這位也是大營村的能人,理論上講,兩人上輩子還合作過,李哲種的菜就賣給了金百萬的蔬菜公司,但那時金百萬已經發家了,手底下的員工不少,不再親自上門收菜。

“去1號大棚聊吧,那邊暖和。”李哲將煙別在耳朵上,領著金百萬往外走。

這正和金百萬的心思,他也想瞅瞅李哲的大棚蔬菜長得咋樣,跟夏天的蔬菜一樣齊整,還是歪瓜裂棗。

進了1號蔬菜大棚,金百萬感覺一陣熱氣襲來,滿眼的蔥綠景色,西藍花長勢很好,密密麻麻的黃瓜藤順著竹竿往上竄,葉片間垂著比巴掌略長的黃瓜,看起來比露天種植的更齊整。

只是瞅了一眼,金百萬就能確定,這些大棚種的黃瓜肯定能賣出高價。

“老弟,明人不說暗話,我今個來就是想跟你談合作。你負責種菜,我負責賣菜,收購價肯定給的高高的。你覺得咋樣?”

李哲肯定是要去京城賣菜的,這樣才能準確的把控市場價格和布局,但銷售渠道永遠不嫌多,“金老板,你想多少錢收購?”

金百萬右手捋了捋頭發,琢磨了一會,“黃瓜三塊錢一斤,結現錢。”他特意把“現錢“咬得重,前兩年供銷社打白條收白菜,周圍的農戶都知道。

李哲也拿不準黃瓜的價格,從以前的市場價看,金百萬的出價很有誠意,畢竟,夏天的黃瓜收購價才八分錢一斤。

不過,上輩子李哲聽王支書提起過,1989年冬天,魯省的大棚黃瓜賣出了十塊錢一斤的高價,這樣一對比又顯得有些低了。

但這個價其實也不準,第一王支書也是聽說的,第二,十塊錢一斤可能是最高價,但不代表一直是這個價,第三銷售的地方也不同,京城的消費能力可比魯省高多了。

這也是李哲堅持自己去京城賣菜的原因,以前沒有反季節蔬菜,也沒人能給出定價。

“金老板,這兩個大棚的黃瓜我要自己賣,不打算賣給收菜商。”

“老弟,你以前賣過菜嗎?你準備咋運輸?還有人工費、攤位費、執照考慮過嗎?這事沒想的那么容易。”

“我可以學。”

金百萬退而求其次,“我看你旁邊還起了個3號大棚,等那個大棚建好后,能不能勻給我一些菜,收購價絕對高高的。”

“金老板,跟您說實話,我現在手里沒錢了,3號大棚挖了地基,建了水泥立柱,但剩下的建材買不齊了。”李哲輕嘆一聲,顯得有些無奈,頓了頓繼續說,“你要真有合作的誠意,不如先借給我三千塊錢,等我3號大棚建好了,指定勻給你一些蔬菜。”

金百萬愣了,跟我借錢?娘嘞,咱倆才見過幾面,你就跟我借三千?瘋了吧!

金百萬有些無語,若不是有所求,他甩胳膊就走,“我要是借錢建棚,你能賣給我多少蔬菜,收購價格是多少?”

李哲想了想,“今年是第一年,誰也說不準價格,看市場行情吧。我能保證以低于市場價賣給你一千斤蔬菜。”

“我合計合計。”

金百萬魂不守舍的出了大棚,走出老遠才想起自己的自行車,又返回推上自行車離開。

第二天,李哲將提前在1號大棚育苗的西紅柿苗搬進2號大棚,這批苗是二次貸款成功后就開始培育,如今幼苗長到了六七厘米,頂上長出了四五片葉子。

李哲又在2號大棚邊緣撒播了一片菠菜種子,忙完天都快黑了,也沒見到金百萬。

過了四天,菠菜出苗了,金百萬依舊沒來,李哲確定,這貨被嚇跑了。

十月二十八日。

“噠噠……”

大營村的拖拉機鐵牛再次進京城了。

趙鐵柱在前面駕駛拖拉機,頭戴著棉帽、身上裹著軍大衣、手上戴著勞保手套,下面綁著狗皮護腿,只有這樣才能扛住迎面吹來的冷風。

李哲和父親坐在車斗里,身上蓋著厚厚的棉被,車斗前面放著幾個菜筐,里面裝著收來的蘿卜、土豆,農村家家戶戶都有幾分菜地,根本吃不完。

老李一手護著蔬菜筐,扯著嗓門喊,“柱子,開慢點,這蔬菜不比玉米,顛破皮就不好賣了。”

“放心吧叔,這次我路熟了,咱們撿著好路走。”

“熟個屁,你小子也就走了一次。”

這些菜是進京的憑證,要不然拖拉機連檢查站都過不去。

黃瓜還有些嫩,得再過兩天才能成熟,李哲先去京城租個長期攤位,把事安排妥當,下次進京就能直接賣黃瓜了,免得事到臨頭抓瞎。上次賣玉米是租的臨時攤位,一次兩次還行,不是長久的事。

京城賣菜的渠道很多,比如國營餐館、機關單位食堂、涉外等。

但李哲還是選擇崇文門菜市場試賣,往年冬天沒人在京城賣過黃瓜,大姑娘坐轎頭一回,11月份黃瓜的定價也沒有先例。

要是直接供應餐館,價高了人家不樂意,便宜了自己吃虧,一旦說定了,也不好再改。

李哲要根據市場反饋及時調整,菜市場接觸的客戶多,定價靈活,是個比較好的選擇。等李哲摸準黃瓜的市場價,再去談其他銷售渠道。

拖拉機進了達興區,依舊走的老路進入市區,路面平整了許多,跟上次進京相比天氣冷了許多,但大街上的人并不見少。

拖拉機開到崇文門大街附近,趙鐵柱指著前面咋咋呼呼的喊,拖拉機噪聲很大,李哲根本聽不清,順著他所指的方向望去,見到幾個金發老外。

上午九點多,拖拉機到了崇文門菜市場,李哲找到菜市場管理辦公室,接待他的是個體型富態的短發大姐,瞥了他一眼,“哪兒的人啊?”

“廊方的,想在咱市場租個長期攤位。”

“有外來人員經商許可證嗎?”

“沒有。”

“嘿,沒有你租什么攤位,拿我逗悶子呢。”大姐一瞪眼,老家話都帶出來了。

“哪能呢,我是誠心想租個攤位,您告訴我都需要什么手續,我立馬去辦。”

“外來人員經商許可證、暫住證、衛生許可證。你想在菜市場租賃長期攤位,就得先把這三個證辦下來,缺一個都不成。不過,你就算辦了,大概齊也租不到長期攤位。”

李哲皺眉,“為啥?”

短發大姐呲牙一笑,“沒有了。”

新書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