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從蔬菜大棚開始_第56章新渠道影書
:yingsx第56章新渠道第56章新渠道←→:
周永強坐在倒騎驢上,拍著車斗,“停停,就這。”
周永強跳下倒騎驢,領著兩人拐進了大雜院,一眼望去都是私自搭建的廚房和隔間,四處彌漫著煤煙味。
李哲瞅著那狹窄的過道,有些不確定的問,“周哥,您確定賣家具的在里面?”
“嘿,跟我來吧,以為誰都跟您一樣住獨院?這大雜院才是咱京城老百姓住的地。”
拐了幾個彎,周永強指著門前擺滿家具的一戶人家,“這不就到了?陳叔,陳叔在家嗎?”
門簾掀開,走出一個五十來歲的黑臉老漢,“是強子啊,有事?”
“我帶兩個朋友來買家具,一會您給便宜點。”
老陳頭說道,“沒問題,自己挑吧,這院里的家具都是我的,看不上眼,屋里還有。只要能出的起價,隨您搬走。”
李哲租的房子里有幾件家具,他的想法是能用就用,再額外添置一些。
李哲相中個棗木茶幾,高度適中,跟出租房里的三把椅子能配在一起,又選了一個五斗櫥放到自己臥室。
租的院子里有兩張單人床,李哲又添置了一張鋼絲床,平常收起來,人多的時候可以用。
李哲又進屋子里轉了一圈,看上了一個折疊大圓桌,他早就坐膩了矮桌,早想換了。
在窗戶墻根下又挑了一個蜂窩煤爐,做飯加取暖。
老陳頭算了一下價格,單人床20,五斗櫥15,煤爐12,大圓桌10,茶幾8元。
總共花了65元置辦齊了,李哲也知道地了,缺啥再來買。
三人搬著家具小心翼翼的穿過大雜院過道,用倒騎驢運回了七號院。
七號院前院。
看著林巧梅手腳麻利的拾掇院子,王秀英冷不的想,這姑娘長得俊,跟我家老大年齡也合適,可惜了了。
張玉珍要是不跟我鬧別扭,還有馬來小啥事。
“閨女,你瞅我這記性,差點忘了事兒。你娘捎了東西,一會記著帶回家。”
林巧梅放下手里的抹布,有些詫異的問,“嬸兒,我娘讓你帶啥了?”
“她也沒說是啥,我給你拿去。”王秀英去了東邊第一間屋子,手里拎著一個包袱走出來,“鼓囊囊的怪宣乎,估計是件冬衣。”
林巧梅雙手接過包袱,“嬸子,勞您費心了。”
“閨女,說這話就見外了,都是順手的事。以后我家老二經常兩地跑,想家了,你就坐拖拉機回去。”
“是,以后少不了麻煩哲子兄弟。”
“甭客氣,我跟你娘打小一起長大,我倆啥關系?”
看著王秀英這么親切,林巧梅也有些摸不著她和母親的關系,要說好吧,兩人多年不說話,也不走動。
要說不好吧,這兩人誰都不承認。
“娘,家具買回來了。”街面上傳來李哲的聲音。
王秀英打開屋子南門,外面停著一輛裝滿家具的藍色倒騎驢,“擱這兒搬吧,直接搬家進屋子,走門洞那邊繞遠。誒,老二,你咋還騎個自行車?”
“這自行車和倒騎驢都是新買的,瞅瞅咋樣?”
“多少錢買的?”王秀英最關心的還是這個。
“不貴,都是二手的。車子帶家具總共花了三百多,要不是周哥帶我們去,都找不到地。”
王秀英聽著價格還成,招呼道,“別愣著了,往里面搬吧,晌午還得生火做飯呢。”
李志強一拍大腿,“叔,咱忘買煤球了。”
林巧梅說道,“沒事,我去后院季家借幾塊,等買了再還。”
“嫂子,去季家借方便嗎?”李哲和季鴻賓見過一次,感覺不是很好相處。
周永強笑道,“方便,季爺媳婦和巧梅好的跟姐妹一樣,比我去都好使。”
“成,那我去菜市場買肉,晌午飯就在這吃。”
王秀英忙叫住他,“老二,記得買條鯉魚。”
“知道了。”李哲騎上自行車,直奔崇文門菜市場,這可比走路方便多了。
崇文門菜市場很大,分成了好幾個區域,蔬菜、肉類、水產不在一個區域。
李哲先去了水產區,買了一條三斤多重的鯉魚,四斤豬肉,兩斤豆腐,一塊鹵豬肝,車筐里放的滿滿當當。
買的差不多了,他推著車子進了蔬菜區,見到老李三人坐在攤位旁嘮嗑。
李衛東眼尖,對著他揮手,“老二,哪來的自行車?”
“剛買的,咋樣?不比你的差吧。”
李衛東摸著锃亮的車把眼饞“嘿,鳳凰牌的,這車架真厚實,多少錢買的?”
“要工業券嗎?”
“二手的要啥工業券。”
“那不貴。”李衛東摸摸這,瞅瞅那。他騎得那輛自行車還是結婚買的,當時他也看過鳳凰牌自行車,的確好,但也比其他牌子貴,愣是沒舍得買。
“今兒個黃瓜賣的咋樣?還順利嗎?”
老李說道,“還成吧,總共采摘了240斤黃瓜,其中二百斤是上次預訂的,攤主都已經取走了,也交了尾款。
剩下的40斤咱自己賣,賣了不到二十斤,可能是漲了一塊的原因,看得多問得多,買的人少,都覺得價格貴。”
李衛東說道,“眼瞅著就晌午了,買菜的人越來越少,要不咱就稍微降點價。”
“不能降價。”李哲前天剛漲的價,今天就降價,那不是打自己臉嘛。
而且,周圍的攤主都從他這原價進貨,即便買的多,也沒有優惠,人家前腳走,他這里搞降價,其他攤主怎么想?
賣不動,只能說明崇文門菜市場的消費潛力到頭了,普通老百姓也就是嘗個新鮮,誰能天天買。這幾天,李哲摸清了黃瓜市場價,可以去擴展其他的銷售渠道了。
“不著急,上午賣不完,下午賣;下午賣不完,明天接著賣。”李哲說完,又看向父親,“爹,今兒個預定的黃瓜有多少?”
“預訂數量超過了二百斤,但我按照你的要求收了一百五十斤的定金。”老李說完,也有些納悶,“老二,地里的黃瓜產量上來了,咱為啥不多預訂出去一些。”
“剩下的黃瓜我還有用,回頭您就知道了。”上次李哲漲價,攤主集體抵制的事,雖說李哲沒太在意,但也算是個提醒,銷售渠道要掌握在自己手里。
隨著第二批黃瓜成熟,黃瓜的產量會日益增加,李哲粗略估算兩批黃瓜盛果期的日產量會達到300斤左右,隔日采摘的產量是600斤。
冬天的黃瓜不愁賣,可酒香也怕巷子深。五塊一斤是賣,七塊一斤也是賣,誰不想賣高價。
只有擴展更多銷售渠道,讓蔬菜市場供不應求,才能保持高溢價,高收益。
新書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