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從蔬菜大棚開始

第58章 前景

1988從蔬菜大棚開始_第58章前景影書

:yingsx第58章前景第58章前景←→:

船板胡同。

大雜院,周家六口總共就兩間房,周永強三口子住東屋,西屋拿木板隔成兩間,周母帶妹妹睡里間,弟弟在外間支了張行軍床。

過道里搭的歪歪扭扭小廚房飄著油煙,林巧梅正貓腰熗鍋。

路過的陳大媽抽抽鼻子,“呦,巧梅做啥飯呢?噴香。”

林巧梅拿圍裙擦手,“熬了點炸醬,晚上吃炸醬面。”

陳大媽抻脖子瞅案板,“嚯,你家買黃瓜了?這季節可金貴,昨兒菜市場賣六塊,我愣是沒舍得買。”

“俺家也舍不得買,是永強朋友送的。”林巧梅是個會過日子的,王秀英給的黃瓜,她留下了一些,剩下的拿到工作的國營餐館,換成了豬肉和白面。

林巧梅煮了鍋手搟面,放上肉醬和菜碼,一家老小吃的香甜。

這年頭,晚上沒什么娛樂項目,天黑的也早,林巧梅收拾好碗筷,洗好衣服,一家老小都已經睡了。

林巧梅躡手躡腳的坐在床邊,拿出母親捎來的包袱,打開后,里面裹著兩件厚厚的棉衣,一大一小。

大的棉衣是青花布,針腳細密,一看就是一針一線縫制的,小的是紅底碎花襖,袖口繡著兩個蝴蝶……

林巧梅的雙眼濕潤了,將衣服緊緊地抱在懷里,感覺衣服有些硌得慌,打開青花布的棉襖,里面夾著一個縫制的小包,她剪開線頭,包里露出一沓子鈔票。

林巧梅再也忍不住了,聲音哽咽的哭起來,“嗚嗚……”

周永強被驚醒了,推了推媳婦,“這大晚上的,咋的了?”

林巧梅將包遞過去,“我爹娘給的……”

周永強接過錢數了數,一共是五百塊,露出笑臉,“嘿,等我掙了錢,一定好好孝敬丈人和岳母。”

一聽這話,林巧梅猛然有些后悔,一大家子都指望他掙錢,自己父母哪排得上……

蘇州胡同,七號院前院。

堂屋里。

老李爺倆正圍著煤爐烤火。

下午,爺倆將趙鐵柱一行人送走,又去菜市場擺攤,總共就賣了12斤黃瓜,眼瞅著過了做飯的點,天也冷了,爺倆就收攤回家了。

這四合院長時間沒人住,感覺比李家老宅還冷,爺倆都懶得動,中午吃得飽,晚上也不是太餓。索性不做飯了,一人喝潑了一碗麥乳精。

李哲在煤爐旁一邊烤火,一邊說,“眼瞅著天越來越冷,我看廚房小鍋爐通著暖氣片,要不咱就把暖氣燒起來。”

老李眉頭皺成了山字,“這才幾月份就燒暖氣,咱也沒用過那東西,誰知道要燒多少煤?”

李哲接著勸,“那個小鍋爐不光能取暖,也能做飯。再說人能抗凍,蔬菜可不行。以后天越來越冷,早上開著拖拉機送菜太受罪了,也不趕趟。

沒準要改成中午或下午拉菜,第二天一早出去賣;蔬菜得在倉庫存放一晚,屋里太冷,菜會凍壞。”

老李琢磨了一會,“你說的也對。今兒個那些攤主反應,咱們送菜有些晚,他們拿到菜都已經十點多了。再給顧客送過去,中午都不趕趟了。”

李哲趁熱打鐵,“那就這么定了,過幾天我就買點煤炭,把小鍋爐燒起來。”

老李提議,“要不要問問后院。要是他家也燒暖氣,兩家一起用,還能省點錢。”

“成,過兩天還煤球,我問問人家。”

老李叮囑道,“這煤爐要擱在屋里,一定要把排煙管弄好,注意通風,別中毒了。”

“嗯,我記住了。”李哲應了一聲,給父親倒了一杯茶,“爹,你往后打算干啥?”

這話把老李問懵了,“干啥?我一個老農民種地唄,還能干啥?”

“爹,你種不了地了。”

“胡沁,老子身體好著呢,咋種不了地?”

“爹,我不是說您不能下地。”李哲換了個問法,“您今兒個賺了多少錢?”

“1158。”老李咧嘴樂出后槽牙。

“您種一年地能賺這些嗎?”

老李的笑容轉移了,別說一年,兩年都費勁,“那……俺以后幫你種大棚行不?”

“太行了,我老樂意了。我就是想問你,以后打算咋幫我?”

“你這孩子,今兒個怎么地了。不就是種菜嘛,還能弄出花樣來?”老李被問的不痛快,反將一軍,“那你說說,你以后想干啥?”

“你問的是眼前的想法,還是長遠的想法。”

“俺都想知道,看你能說個啥花樣?”

李哲端著茶杯,啜了一口,“大棚里黃瓜產量一直增加,西藍花也快成熟了。2號大棚的菠菜、西紅柿,也快長熟了,3號棚、4號棚的菜都會陸續成熟。

雖說冬菜肯定不愁賣,但大棚的蔬菜成本高,賣高價才能回本。

要開闊新銷售渠道,找到更多有需求的顧客。只有蔬菜的需求大于供給,才能保證蔬菜的溢價,維持一個健康的銷售體系。”李哲頓了頓,繼續說,

“我以后會經常留在京城,負責京城的市場開發,掌控銷售渠道。家里那一攤子也要有人盯著,除了您,交給誰我也不放心,您得支棱起來。”

一聽這話,老李沒了底氣,“老二,那可不成,那大棚蔬菜金貴著呢。沒有你,俺們可照顧不明白。”

“我咋可能不回去,隔兩天會回去一趟。但我不在的時候,您得把事管起來。”

“這……我能行?”老李有些不自信。

老李這個心思多,人也聰明,李哲不擔心他的能力,就是性格有些軟。可這也不是一句話、兩句話就能改的。

李哲也發愁,卻是無人可用。

老李也沒給準話,接著問,“老二,你的長遠計劃是啥?”

“咱得接著招人,不需要多聰明,老實巴交肯出力就成。明年,蔬菜大棚規模要擴大到百畝以上,人少了,根本支應不開。”

“啥?一百畝!”老李嚇了一哆嗦,連話都說不利索了,“一畝……花六千,一百畝就是六十萬!你把咱家都賣了,也拿不出這些錢啊。”

李哲說道,“今年大棚賺錢了。明年,只要我點頭,錢會有人拿,地會有人出,人家看中的是咱的技術。”

老李覺得兒子有些魔障,勸道,“老二,一口不能吃個胖子,別凈想那些大的。踏踏實實的把日子過好比啥都強。”

“爹,有些事做了就很難再回頭,種蔬菜大棚也一樣。隨著蔬菜產量增加,在京城的影響力會越來越大,會有更多的人跟著受益。明年咱不想種,這些人也會催著咱種。”

老李哼了一聲,覺得兒子有些夸大,“大不了咱回家,他們還能找到村里?”

“爹,鬧出這么大動靜,回去就能躲開了?”李哲反問一句,接著說,“咱剛種大棚時就有不少人盯著。后來朱益民出事了,村里人被嚇到,才消停了。現在咱家隔天就往京城送菜,村里人能看不到?咱村挨著京城這么近,黃瓜的菜價早晚會傳回村里。

如果村里人知道種大棚這么賺錢,明年他們會咋樣?”

“我……”老李不敢想。

李哲搓搓手,“信不信?如果你說明年不種大棚了,王支書第一個不答應,咱家門檻也會被村民踏平了。”

老李怕麻煩的毛病又犯了,揉揉太陽穴,“那咋辦?”

“咋辦?”李哲長出了一口氣,“咱不光要種,還要帶著村民一起種。”

新書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