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面旅行指南

第1444章:心理問題(第二更)

第1444章:心理問題

第1444章:心理問題

出征日本的事務原本唐少哲已經和朱棣商量確定了下來,可偏偏遭遇了內閣最強有力量的反對,甚至不惜將此事鬧到整個朝野上下人人皆知。[本書來源

百曉生]

內閣三位大學士自詡并無私心,所以根本就不怕朱棣的任何報復行為。

若是為了保證大明天下千秋萬代傳承下去還有錯的話,那么朱棣的智商就徹底沒有人會再報以希望了。千秋之下,挖了忠臣比干心臟的君王也只有商紂王一位大爺。

朱棣就算是再怎么威名赫赫,人家一心為了公事和大明的利益著想,你總不能誅了人家的十族吧?要真是干出這樣的事情來,全天下的儒家子弟那不還得全都造反哪?

所以對于內閣的激烈反應,朱棣卻是什么辦法都沒有——到底他還不是不識好歹之人。

所謂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盡管他很相信唐少哲的承諾,可內閣的集體反對還是讓他的心中也出現了一定猶疑。

內閣的三位輔臣都是他親手挑出來的能臣干將,朱棣對他們的了解不可謂不深。一旦遭遇三個人鐵下心來集體堅決反對某個計劃,他不可能還會堅持乾綱獨斷。

“呵呵,國師大人,此事怕是只能不了了之了。”此時的朱棣背手站在天下堪輿圖面前,眼睛了死死盯著其中的日本列島,釋放出綠顏色的餓狼光芒:“真是塊好地方啊,可惜了……”

唐少哲當天也在現場,現在回想起來所遭受的內閣反對意見都感覺到吃驚不已。以楊榮為首的三位大學士,態度實在是太堅決了。哪怕他歷陳利害關系,也還是沒能說服對方。

“大明剛剛露出一絲天下盛世到來的曙光,臣等絕不會眼睜睜看著曙光破滅。哪怕是再緩兩年,讓朝廷稍稍休養生息,臣也不會再反對陛下對外運兵。”

“勉仁相公所言極是!此兩年來,朝廷對外運兵的次數確實有些過度頻繁了。永樂十九年八月遠征塞外,年底又發兵別失八里討逆,永樂二十年再度出兵交趾……短短2、3年間,連連動兵不止!兵者,國之兇器也,圣人不得不用之。若非必要,還請陛下體恤百姓。”

“前歲所種之諸多作物,去歲秋季都已盡數喜獲豐收。今歲天下效仿,正是我輩用心恤民之時,豈可于此時妄動刀兵而招禍?還請陛下能三思而后行,以寬天下之心!”

楊榮、楊士奇、金幼孜等三人的勸諫理由并非完全沒有道理蘊含其中,緩緩時間再動兵也不是什么壞事,至少可以因之而穩定住朝中局勢。

或許也真要經歷過這樣的事情,大明的官員們才會慢慢改變心中很久以前建立的概念。想要徹底分辨清楚農業時代和工業時代的異同,最好還是順其自然的緩緩推進改革。

可偏偏這個條件對唐少哲來說有難度,他留在本位面的預計時間很有限。若是真的慢慢從心理上影響這些官員,那他還不得多抽出至少10年的功夫才行/

問題在于他根本就沒有多留10年在本位面的計劃,那需要付出的標準能量簡直就會是個天文數字,這是他絕對不可能接受的后果。

因此,他必須想方設法讓這些大明官員們從現在起就推翻腦子里面以前形成的那些條條框框,重新構建新時代大明和天下的概念。

雖說本位面的大明僅僅是唐少哲的一塊試驗田,但他還是很想做到最好狀態,不要給現在的大明留下什么遺憾。若是他強力推行戰爭,僅憑他手下的變形金剛就可以輕易征服世界。

可征服世界到底只是第一步,隨著他離開本位面之后,統治世界的還將是大明朝的這些本位面土著們。若是不能改變他們的思維觀念,一切的改變都只能是建在沙灘上的城堡。

一只羊所領導的一百只獅子,還真未必能打得過一只獅子所率領的100只山羊!

不改變大明人心中根深蒂固的陳舊觀念,擁有再強大的國力,大明也不會成為真正統治全球的日不落帝國。農夫們總是缺乏商人們骨子里面的那種冒險精神,而大明從古至今都是歧視和限制商人掌握權力,以農業為根本統治基礎。

農業經濟時代的很多舊觀念,在現如今大明的這種畸形發展面前根本無所適從。

華夏泱泱大國向來以禮儀之邦自詡,注重面子而輕視實惠。以前萬國來朝,每每都是朝廷收下人家進貢的100塊錢,然后大方的賞賜給人家1000塊錢作為回禮。

聽上去是萬國來朝,面子上倍兒有光亮。可實際上朝廷國庫卻因此虧大了,所遺留下來的絕財政赤字只能由國內的百姓們承擔巨額損失。

現在的大明在唐少哲的改變下,軍事實力已然稱得上是全球數一的強悍無敵手了。往昔天朝上國的盛況恢復起來,根本就不在話下。

可是唐少哲卻不希望大明朝廷上至皇帝下至文武百官們依舊好面子而輕實惠,難道就不能兩手抓,兩手都要硬嗎?誰說禮儀之邦回禮的時候就必須要遠超對方的貢品價值呢?

這還是同樣的一個思維誤區,唐少哲必須想辦法讓他們跳出來。

掌管天下的日不落帝國,應該充分利用手中的資源去發揮相應價值。唐少哲所認可的最好方式,就是外邦小國前來進貢朝拜,然后朝廷給出的回禮是完全禮儀上的榮譽稱號。

這才算是真正一本萬利的好買賣,無論怎么做下去大明都不會吃虧。現在就要想法子改變他們,不單是為了自身的時間有限,還為了大明的后世長遠利益。

眼前的出兵東瀛展開國戰,就是以此極為良好的操作機會。因此唐少哲當仁不讓的站了出來,對三位內閣大學士的反對展開辯駁。

“諸位大人,若不開戰還擊,難道我們就這么輕易放過那些禍亂寧海鎮的兇殘倭寇嗎?若朝廷真做出這樣的決斷,又怎么對得起那些死傷的官兵和百姓呢?”

“哼,國師大人這是在偷換概念!學生并沒有反對朝廷出兵剿滅倭寇,而是不認同將此等小事無限制擴大,最終形成大規模國戰。大明,還沒有準備好連年征戰的資本。”

好吧,人家并非反對朝廷開戰,只是想要限制戰爭規模而已。可對于唐少哲來說,這根本就是一回事兒嘛!

再者說了,這樣的好借口還不肯借機宣戰,難道還要繼續等下一次出師名義嗎?

不過看幾位大學士的堅持反對下朱棣已經表現出來了猶豫的退縮,唐少哲也沒招了。

現在眼見朱棣眼冒綠光盯著日本列島,嘴里卻全是不甘心的味道后,國師大人知道這事兒不應該就此放棄,肯定還有別的什么方式來達成目的。

“陛下,您到底在猶豫什么呢?不過是內閣上下反對而已,您乾綱獨斷也不是不行啊!”

“唉,難塞天下悠悠眾口,朕雖然是皇帝,也不是什么事都可以隨便做的。”

這話也是,輿論壓力總是沒那么簡單就能排解掉的。不行,我要想個好辦法來解決掉難題。

最新最快章節,請登陸,閱讀是一種享受,建議您收藏。

更多全本TXT小說請到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