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言情
太皇太后面對皇帝的暴怒可能是嚇到了,手一滑茶盞自她的手中滾落到地上,茶水弄濕了她的衣裙她顫微微的起身哀家去換身衣裙,如果皇帝當真以為是寧嬪所為,你可去搜宮。到時候哀家再和皇帝好好的說一說,寧嬪有諸多的不是,可是殺掉血脈相連的是絕不可能的。”
靈兒在太皇太后的茶盞掉在地上,她就以頭觸地向太皇太后行禮,然后又向寧嬪行禮奴婢不能再伺候主子了,請主子們千萬保重身子,那靈兒在九泉之下也沒有可擔心的了。”她說完用力咬咬了牙,最后看一眼紅鸞嘴角流出黑色的血來,死在了當場。
皇帝氣得臉色鐵青,可是鞭尸之事他做不出來,擺手讓人把靈兒拖出去作罷。上官家有不少的丫頭,但不可能人人都像靈兒一樣頂得住拷打,又能從容赴死,這是死士——就是因此而讓皇帝更為生氣。
寧嬪看到靈兒死了之后才明白,為爹娘一直說有見不得人的事情不要讓巧兒二人去,要讓靈兒去。現在,她真得沒有可擔心的,再也無人能指出是她毒殺了華妃:對,華妃就是她殺的。
因為她華妃在太皇太后跟前比她得寵,這讓她很有些擔心將來會是華妃成為皇后;而這一次太皇太后和華妃想要毒殺的人是皇后,是要在紅鸞的清露宮中讓齊貴嬪動手,使得皇后死在清露宮外;連太皇太后和華妃都這樣不一定能要了紅鸞的性命,因為皇帝不會紅鸞會在宮中對皇后下手。
寧嬪原本就不同意先除掉皇后,她認為皇后不足懼最要緊的是要除掉紅鸞,但是因為華妃使得太皇太后不聽她所言,而定那么個計策。雖然事后要把齊貴嬪滅口,她也認為并不是萬無一失;和華妃爭執后氣得回宮不久就聽說華妃去了坤寧宮去激怒皇后,她忽然間想就到了絕妙的好計。
如果用華妃做餌,那么紅鸞定死無疑,誰也不會懷疑是她或是太皇太后動得手:細細的想了一番后,連在紅鸞宮中藏毒一事也算計進去,只要把太皇太后和華妃所定的計稍改動就可以,便去尋齊貴嬪先說動了她,而下毒的事情一半由齊貴妃在坤寧宮動手,另一半的毒卻是她親自去華妃那里把毒下到飯菜中,事成之后沒有見華妃就離開了。
所有的一切都很好,只要皇帝晚一點點現在紅鸞就會是個死人,可惜的她算了皇帝回宮的,如此絕妙的計策依然是付之東流;如果不是太皇太后力保她,此時她已經要為華妃償命了。
不過想到華妃已死,上官家又已經送了兩個女兒入宮,短內沒有好理由是不可能再送入宮,也就是說上官家只有她一人在宮里,好壞也只能支持她,多少讓她松了大大的一口氣:以后有得是,下一次她絕不會再讓紅鸞逃掉。
而她現在心中已經有了一個計較,鳳佩、皇后——看著狗咬狗也不,接下來的日子她要老老實實的才成,讓皇后去對付紅鸞不用她動手也不;就算是要不了紅鸞的性命,看著她和的日子同樣不好過,心里也就舒服很多。
皇帝看看齊貴嬪再看看寧嬪貶齊貴嬪為宮奴,就其要毒殺皇后一事問罪;貶寧嬪為宮奴,即時去宮奴院中著人嚴加看管,遇赦不赦,遇恩不賞,永世為奴不得晉升”
寧嬪大吃一驚沒有想到皇帝會如此嚴懲于她,現在太皇太后又不在她只能大叫冤枉皇上,妾不服,妾不有何處做要當此重罰。”不能證實是她殺了華妃就算是皇帝疑心于她,頂多是降她做個才人的,因為總要給上官家臉面的;可是現在她卻被貶為宮奴,且永無出頭之日,幾乎把她的三魂給驚飛。
皇帝盯著她冤不冤你心里清楚,不要以為無憑無證朕就會放過你;放過了你朕如何對得起地下的華妃,又如何對宮中上下有個交待?你能留得一條性命在,你就應該知恩了。”他不會放過寧嬪的。
殿上諸妃齊齊一凜,誰也沒有開口為寧嬪說一句話。
寧嬪依然大叫皇上,華妃不是妾所殺,是齊貴嬪誣我,太皇太后剛剛已經說了——律法為上,皇上做事豈能隨性而為?”她倒底是出身名門,此時依然能講出道理來想迫得皇帝回心轉意。
皇帝冷冷一哼拖了去。”他意已決不會更改。
“皇帝,寧嬪所說還是有道理的,一切當依宮規或是律法行事才會讓天下人心服,如果皇帝如此行事,讓后世效仿就是壞了我朝的基石啊。”太皇太后趕了,衣裙并沒有換看來就是為救寧嬪而來
紅鸞雖然認為寧嬪該死但是太皇太后所說不假,皇帝不能公然的視律法為無物全憑喜好行事,那于天下的蒼生來說絕非好事;她輕輕的扯動皇帝的衣袖,也是想勸皇帝回心轉意。
皇帝回頭看她一眼,目光里有嗔慣之意卻沒有對她解釋而是答太皇太后的話太皇太后所言都是金科玉律,孫兒一時不敢相忘。但罰元華與華妃之死無關,也同宮規和律法相合,孫兒并沒有做。”
太皇太后皺起眉頭來那你是因何要重罰寧嬪?”她依然不肯認可皇帝剛剛所下得旨意。
“她以嬪之位而當眾傷紅鸞貴嬪,此為以下犯上且極重,然后又以嬪之位目無皇家,對親王及親王妃呼喝也就罷了,居然還揚言說要誅二弟及二弟妹的九族,憑此殺之也不為過。”皇帝說到這里看一眼麗太貴妃除此之外她在這殿上妄為之事還少嗎?現在只是將她罰去宮奴院中為奴,已經是因為太皇太后的恩澤。”
太皇太后有些艱澀的道華妃剛剛去了……”她不是想保寧嬪而是想保住上官家的臉面。
“太皇太后,父皇對孫兒的教導孫兒不敢忘,凡事要依規矩律法行事不能因人富貴而處置不同。孫兒請太皇太后成全。”皇帝對太皇太后行大禮。
太皇太后被皇帝的大道理說得啞口無言,因為皇帝所言都句句屬實:雖然她訓斥過寧嬪出口不遜,但是她并沒有責罰她,此時皇帝要處置她強出頭只會落個袒護自家人的名聲;打傷了紅鸞一事,她把紅鸞貶為宮人可是人家現在無半分,她的旨意當然要收,那么寧嬪的確就是以下犯上。
再加上皇帝鄭重其事的大禮,讓她根本無法再開口:再為寧嬪就是她不為祖宗基業著想,眼中只有上官家了。但是把寧嬪貶為宮奴交到宮奴院,那上官家的臉面——元華、鳳華還有她不知罵過紅鸞多少句的宮奴,現在上官家的人為奴紅鸞卻成為主子,實在是太讓她這個太皇太后面上無光。
“皇帝,哀家也元華所為實在是應該罰的,但是貶為宮人也就罷了,貶為宮奴……”她還是開了口,只是想讓皇帝把元華貶為宮人弄到慈寧宮里去,不要讓她在其它地方被人指點恥笑,而傷了她的臉面、上官家的臉面。
皇帝正色道如果貶為宮人實在是太輕了,那就會讓人以為同樣的事情大可冒險一為,最終反正也只是貶為宮人。就是因為太皇太后所以才只是罰她為奴,如果當真依律依宮規來的話,就要賜給她三尺白綾了。”說完他對太皇太后又是一禮太皇太后,孫兒難為之處還請您體諒成全。”
太皇太后看看殿上的諸妃,當即轉身離開哀家多嘴了,一切全憑皇帝做主就是。”她看也沒有看寧嬪一眼,就帶著人就此遠去了。對寧嬪她也是真得動了氣,在宮中可以爭、可以謀算,可以手染鮮血,但那都應該是對外人而不是對嫡親的、血肉相連的
寧嬪為了達到目的不惜害死的嫡親的,其心之狠之毒已經讓人發指;只是太皇太后想著鳳華已死,如果能借她之死除掉紅鸞鳳華也不算白死:而宮中生存就是要狠毒些才能成事,也許寧嬪真得能成其大業。
紅鸞除去再想除掉皇后當然就容易太多了,助寧嬪登上后位上官家至少有百年的富貴榮華可以延續,鳳華為此而死也算值得了;可是現在寧嬪失敗,而且她還把上官家安排死士入宮之事讓皇帝,以此才保下寧嬪免得因她之故而讓上官家被世人詬病。可是她也,殿上的諸妃心里都清楚那個真正指使人把華妃毒殺的人是寧嬪。
讓上官家丟了這么大的臉面,太皇太后幾乎都要給寧嬪幾個耳光了,現在皇帝的意思堅決當然也是認定寧嬪是害死華妃的人,她再爭下去也只會被諸妃所笑,不如就此離開的好。寧嬪,就任她自生自滅了。
再者,上官家也不會再承認元華是上官家的女兒,也不會再允她姓上官的;到時候她也就和上官家沒有牽扯,自然也和她太皇太后毫不相干了。
元華看到太皇太后要離開大哭著抱住太皇太后的腿元華知了,元華以后聽太皇太后的教導,以報父母的養育之恩。”她告訴太皇太后以后會以上官家族的利益為重太皇太后救我。”
太皇太后沒有低頭看她,只是吩咐尚儀把她拉開,頭也不回的步出大殿。
元華哭著在后面追,跌倒在地上眼睜睜看著太皇太后棄她而去,她此時明白上官家很有可能會放棄她,而她的父母也很有可能不會再認她這個女兒。
皇帝輕輕擺手把宮奴元華重責二十扔到宮奴院去。”他是故意把元華交給紅鸞的,浣衣院雖然比宮奴院更累更臟,但是只有宮奴院才完全是紅鸞的。
如此蛇蝎心腸的女子無人愿多看她一眼,殿上諸妃不管心中是不是在暗笑上官家的失策,看元華的眼神都極為鄙視、厭惡:她們當中很多人手中或多或少都有點鮮血,但是她們卻絕不會殺害的親人而謀利益。
紅鸞倒是送她出了殿門去受罰,看著她的眼睛輕輕的道華妃沒有得到公道,如此委屈肯定不會入輪回,你要她找你報仇。”元華眼猛得睜大沒有來得及就被人拖下去打板子了,她是真得被紅鸞的話嚇到了。
皇帝封了紅鸞為純妃,看著皇后的眼睛道鳳佩只是朕給她的聘禮,如果你因此而懷恨,那朕就是看了你。”皇后沒有被責罰只是因為她足夠蠢。
第二天一早上官元華的父母進宮,他們當然見到了傷重起不了身的元華。可是他們沒有對元華輕聲細語,反而由上官給了她重重的兩記耳光,然后和她的父親頭也不回的走了:他們就當沒有生過這個女兒。
原本兩個女兒在宮中他們夫妻認為相扶相持定能把皇后之位奪到手,卻沒有想到他們只是把鳳華送進了鬼門關。
元華痛哭著悔過,口口聲聲的叫著父母,卻被她的父親一雙怒目嚇得收了淚;上官家的當代族長看著元華咬牙我們不是你的父母,不敢生養你。”這句話讓元華病了足足有十日之久,險些就此死掉。
沒有了上官家的庇佑,而且上官家巴不得她死掉免得被人指著她笑上官家,反而收買的宮人太監與她為難,使她的日子過得更是苦不堪言。也幸好是在宮奴院中,上官家的人想殺她并不是那么容易,如果她在浣衣院只怕早就死在上官家收買之人的手里。
只不過活著于她來說也不是幸事,天天的勞作與眾宮奴的排擠,讓她嘗盡了人情冷暖;她真得想死,卻又對生還有依戀,總想著也許還可以東山再起,到時候把紅鸞、太皇太后、上官家的人統統殺掉,以雪今日之恥。
她的身體很快垮掉不是因為宮奴院的人虐待她,而是因為她的心病:天天晚上只要合上眼,她就能看到華妃來到她跟前索命,嚇得她幾乎天天合不上眼睛。為此她不久之后就單獨住了一間小小的房屋,因為她一到天黑就大叫有鬼吵得其它宮奴無法入睡。
如有處置不當之處請來信告之,我們會第一時間處理,給您帶來不帶敬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