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元神訣

第六十八章 四合院

“啊?”三人頓時長大了嘴巴,好一會戴文亮才回過神來,看著柳若涵,小聲嘀咕道:“再貴也是我們老大的車,你驕傲什么啊。”

柳若涵俏臉一沉,狠狠地瞪了戴文亮一眼,大聲說道:“你們老大已經答應我了,做我的專職司機,隨叫隨到。”

戴文亮與姚磊和邵為杰對視了一眼,旋即神情古怪地看了看葉凌天和柳若涵,一本正經地齊聲說道:“明白了,大嫂!”

葉凌天正打著方向盤轉彎,聽到這話差點沒把穩方向盤,奧迪Q7在路面上劃了一個小小的S型,讓跟在后面的一輛出租車司機嚇出一身冷汗。

有些尷尬地摸了摸鼻子,葉凌天干脆當作沒聽見。柳若涵則俏臉泛紅,嬌羞地乜了葉凌天一眼,心里卻歡喜得緊。

“胖子,怎么走?”葉凌天生怕他們幾個再說出什么讓人尷尬的話來,忙轉移話題。

在戴文亮的指引下,車子很快就開進了內城保護區。這里位于景山公園東北邊,距離什剎海和王府井都不遠,胡同兩邊多為兩層的小樓,大部分是茶樓和小酒館以及一些小店。

房主接到電話,早就在胡同口等著了,看到車子開來,便在前面帶路往胡同里走去。

葉凌天一邊慢慢地開著車,一邊觀賞著胡同里的景色,只見兩旁青磚黃瓦,古樸的宅門,巷子里裂開的縫隙中那鮮綠色的青苔,處處透露出一種歲月滄桑的感覺。

前行了幾百米,便到了院子前。等到幾人下得車來,戴文亮便跟房主和葉凌天互相做了一下介紹。

房主叫張文濤,今年三十八歲,在一家國營企業任副總。這個宅子是祖輩們留下來的,父母過世后,宅子便留給了他。

這些年四合院價格連年上漲,如果不是挪用公款炒期貨虧了幾千萬,他也舍不得把祖業給賣了,畢竟,誰也不愿留下個敗家的罵名。

張文濤有些驚訝地打量了一下葉凌天,沒想到來看房子的竟然是個二十來歲的年輕人,而且穿著還那么普通。

不過看到門口停著的那輛奧迪Q7,他馬上就放下了輕視之心,把手中的圖紙攤開,邊向葉凌天介紹邊領著幾人往院內走去。

葉凌天看了看圖紙,這是一個四進的復合型四合院,占地面積為四千二百六十平方米,包括外院、前院、內院和后院四個院子,右邊還有兩個花園。

從圖紙上看,兩個花園占了整個宅子面積的三分之一還多一點。

這四合院有大中小之分,普通的小四合院布局簡單,一般是正房三間,屋里有隔斷,分成一明兩暗或是兩暗一明。

東西廂房房屋兩間,南房三間,都是臥磚到頂、起脊的瓦房,也是現在最為常見的四合院。

中四合院一般是三進四進,正房五間或七間,屋里有木隔斷或落地罩,有的正房和廂房帶廊子。五間的是三間正房兩間耳房,耳房是單開門,所謂“三正兩耳”。

七間的,在正房和耳房之間,有兩個與正房相通的套間兒。東西廂房各三間,廂房和耳房之間,有個過道兒,可以通后院。在古代的時候,一般都是家底比較殷實的人所住的。

至于那種大型四合院,前后院落極多,在建筑格局上極為講究,一般都是復合型四合院,即由多個四合院向縱深相連而成。

大型四合院建筑宏偉,房屋高大,院落重疊,前廊后廈,抄手游廊,垂花門,影壁,隔斷都十分講究。

院內有院,院外有園,院園相通,為大型住宅建筑,非一般人所能居住,在古代大都為達官貴人的府邸。由于占地面積極大,現在已經很少了。

張文濤的這個院子,只能算是一個中型四合院,不過跟普通的中型四合院相比,它卻又多出了兩個大花園。

葉凌天打量了一下,院子坐南朝北,大門開在東南角“巽”位,是古時候除了王府大門外,等級最高的廣亮大門,大門外比較寬闊,可以停放多輛小車。從大門就可以看出,以前這座宅子的主人必定是朝中大臣。

大門比兩邊的房屋要高大一些,兩側則是與大門檐口稱120度夾角的撇山影壁,戧檐上施以磚雕花飾,屋頂加高,墀頭墻突出,讓人一看便感覺非常宏偉。

大門上有數對門簪,下有精致的石鼓門枕,四周是磚砌的墻,上面涂抹了油漆彩畫,可能是年代久遠的原因,顏色已經有些脫落變淡,看起來稍微顯得有些破舊。

進入大門,迎面又是一道影壁,上面用紅字寫著大大的“福”字。

左拐便是宅子的外院,外院的南面,也就是靠大門胡同的一面有一排朝北的房屋,叫做倒座,古時候通常作為賓客居住、書塾、男仆人居住或雜間。

倒座正對面便是垂花門,這是整個四合院中裝飾得最華麗的一道門,也是由外院進到正院的分界門。所謂的“大門不出,二門不邁”中的二門,指的就是這道垂花門。

垂花門造型玲瓏,相當華麗,在垂花門后面檐柱處,還設有一處門扇,稱屏門,也稱作是中門,作用類同儀門。

屏門平時關閉,人由門前左右廊道繞入,遇大事或貴客蒞臨才開啟,所謂的“大開中門”即指這道屏門。

這屏門檐口抹頭抹子油成藍綠色,望木油成紅色,圓抹頭油成藍白黑相套如暈圈之寶珠圖案,方抹頭則是藍底子金萬字絞或菱花圖案。

前檐正面中心錦紋、花卉、博古等等,兩邊倒垂的垂蓮柱頭根據所雕花紋更是油漆得五彩繽紛。

穿過垂花門便是前院,前院其實就是一個小四合院,周邊由設計精美的抄手游廊相連通,東邊一道垂花門直通內院。

內院是整個四合院的核心空間,葉凌天一進入內院便看到北房前面種著兩顆高大的棗樹。在古時候,內院都是長輩們居住,晚輩只能住前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