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du,,返回首頁
sodu
名份虞姬疑惑地問道什么名份
贏貞這話沒頭沒尾的虞姬還真沒聽出什么意思來治兒是大王嫡出又過繼給了先王為嗣其身份貴不過可言只去黔中郡當一個區區郡尉原本就已經夠委屈的了還要什么名份難道以治兒的身份還不配當這個黔中郡的郡尉
贏貞忙道:小妹是說治兒的身份貴不可言去當黔中郡的郡尉實在是不合適別的不說單說到了黔中之后如何與郡守相處所以在治兒動身前往黔中之前大王最好封他為黔王這樣一來由治兒鎮守黔中就顯得名正言順了
大王不是說過不封王么虞姬頗有些不以為然
項莊的確公開說過不封王畢書那么大的功勞也只封了吳國公
贏貞道:大王是說過不封王多半只是不封異姓王治兒是大王嫡出又過繼給了先王為嗣封王卻是份屬應當朝野上下也定然會同聲支持
虞姬沉吟片刻搖頭道:還是不妥黔中郡地處蠻荒太偏僻了
贏貞嘴角便綻起了一絲若有若無的笑意虞姬這句黔中郡太偏僻就已經完表明了她的態度很顯然虞姬是很樂意項治封王的不過她不愿意項治受封黔王因為黔中郡太過偏僻了若能封吳王或者丹陽王她就不會有什么意見了
當下贏貞笑道:小妹也覺得黔中郡太偏僻治兒最好還是留在江東這樣的話隔三岔五的也能前來秭陵向姐姐問安
虞姬也是個冰雪聰明的女人她已經聽出了贏貞的弦外之音她有所期待又擔心贏貞把事情辦砸反而會不利于項治當下提醒贏貞道:詩曼妹妹這種話你我姐妹私下里說說也就罷了可千萬別讓大王聽到他可是非常忌諱后宮干政的
小妹知道贏貞忙道小妹也就是隨口說說姐姐莫怪
又跟贏貞寒喧了幾句贏貞便離開了妙弋宮虞姬的態度她已經知道了接下來怎么操作那就是她的事了
項莊決定遷都洛陽的消息就像是一枚石子投入安靜的水池瞬間濺起了無盡漣漪一時間整個秭陵城便陷入了莫名的躁動之中達官貴人們奔走相告勛戚貴胄們長吁短嘆巨商大賈們倉皇失措就是那些販夫走卒也沒心思干活了
內史(相當于后世的京兆尹)叔孫平正在偏廳招待到訪的十幾個同僚這十幾個同僚大多都是內史府的屬官也有恰好返京的外郡屬官但不管是京官還是外官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他們都是吳郡、京畿人士
要說遷都對哪個群體的影響最大絕對非吳郡、京畿兩地的豪族莫屬
不管是先前的吳縣還是后來的秭陵終歸都在江東吳郡、京畿兩地始終都是京師腳下作為兩地世家豪族他們便擁有許多得天獨厚的優勢可是一旦遷都洛陽他們的這些優勢立刻就蕩然無存了這對他們的打擊幾乎是致命的
項他、項佗他們不愿意遷都更主要的原因還是他們過慣了安逸的好日子不愿意離開繁華的秭陵跑到一片蕭條的洛陽去過苦日子要說遷都對他們這樣的項氏宗族子弟有什么致命的消極影響那是完全談不上的
但是對于吳郡、京畿兩地的世家豪族來說遷都幾乎就是要了他們的老命所以他們的反應也尤為激烈
簡直是胡鬧秭陵建成才十多年怎么又要遷都
就是遷都是那么容易的么這不是勞民傷財么
江東繁華定都秭陵可說是眾望所歸但洛陽有什么
不行這是亂命我們必須聯合江東所有的士子抵制遷都
不只是江東的士子還有江東的勛戚貴胄他們恐怕也不會同意
十幾個官員越說越激動群情激憤之下大有呼朋引伴前去楚王宮請命的架勢叔孫平實在看不過去只好站出來道:諸位諸位諸位且聽本官一言大王決定遷都那是與諸多大臣商討后做出的決定又豈是你們能夠置喙的
十幾個官員還欲再說叔孫平不耐煩道:天色已晚明日大朝本官還要早起所以就不留諸位了諸位請自便吧說罷肅手逐客十幾個官員這才怏怏不樂地去了
一直將十幾個官員送出大門外叔孫平又匆匆返回后院徑直走進了東曖閣
正在矮榻上梳頭的叔孫貫睜開混濁的老眼問道:平兒那些人全都走了
叔孫貫已卸任吳郡郡守賦閑在家養老了因為不久前項莊剛剛頒布了一條法令官員年逾七十就必須致仕不過項莊也對叔孫氏做了補償擢升叔孫平為內史
叔孫平點了點頭說道:父親遷都之舉可以說是把整個江東所有的世家豪族都給得罪了兒有可靠消息令尹項他、太尉項佗也反對遷都所以兒子想這次父親你若是能夠站出來登高一呼兒以為大事可期
大事可期就憑剛才來的那群成事不足、敗事有余的蠢貨叔孫貫冷然道你不要把事情想得太簡單了項他、項佗以及勛戚貴胄或者反對遷都卻絕對不會為了反對遷都就跟項莊鬧翻以項莊的心性若是沒有十足把握他又豈會輕率行事
叔孫平道:那就任由他胡作非為不成若遷往洛陽楚國還是楚國嗎
當然不能任由他胡作非為叔孫貫冷然笑笑從案上拿起一封密信遞給叔孫平說道平兒你先看看這個
叔孫平匆匆看完訝然道:父親這是宮里……
我兒慎言叔孫貫制手制止叔孫平往下說然后說道小子你自詡才學出眾可在為父看來你的見識手段卻還及不上一個婦人好好學著點吧
叔孫平捧著密信將信將疑地道:父親這跟遷都根本是兩碼事能行嗎
所以才說你的見識還及不上一個婦人叔孫貫伸出手指戮著叔孫平腦門恨鐵不成鋼地罵道這兩年事看似不相干其實就是一碼事頓了頓叔孫貫又嘆息道回去好好想想吧要想阻止遷都這是唯一的辦法
次日恰逢月初大朝當項莊穿戴上冠冕朝服登上大殿時京中大大小小一百多個官員早就已經站班等候多時了
君臣之間敘了禮數項莊便沖項他使了個眼色
項他雖然滿心不愿卻還是硬著頭皮站出來奏道:大王臣有本奏
項莊一肅手項他便接著說道:大王秭陵雖然市集繁華、物產豐饒堪為萬世之基業奈何偏安一隅而今我大楚雄有十七郡幅員更遙遙幾千里以秭陵為國都實有諸多不便為長治久安計臣奏請遷都洛陽
項莊不動聲色環顧群臣道:諸位愛卿以為如何
百里賢當即第一個出班附議遂即桓楚、季布、周殷、鐘離昧、虞子期等勛戚也紛紛出班附議項佗心下苦澀也只好出班附議其余官員見狀知道大勢已經不可逆轉當下也紛紛出班附議百十來個官員竟沒一個反對
項莊佯裝沉吟片刻說道:既然大家同聲一詞遷就遷吧
眾臣這才紛紛歸位遂即內史叔孫平又出班奏道:大王臣也有本奏
項莊不以為意淡然道:所奏何事
叔孫平道:遷都洛陽臣以為令尹說的完全在理這可以說是眾望所歸也可以說是大勢所趨不過江東終究是我大楚龍興之地而且江東魚米豐饒、工商興盛乃我大楚稅賦錢糧之根本所以臣奏請留下一位世子鎮守
兩班官員中立刻有人詰問道:世子以何名份鎮守江東
叔孫平不慌不忙朗聲答道:可封世子為吳王或者丹陽王說此一頓叔孫平又接著說道正好世子項治已然成年聽聞大王欲譴其為黔中郡尉臣以為大不妥以世子之尊又豈能委為一郡之尉臣以為世子項治可為江東留守
殿上群臣面面相覷叔孫平這是唱的哪一出大王不是說了不封王么他怎么哪壺不開提哪壺非要奏請世子項治為江東留守還封王遂即有念頭轉得快的大臣紛紛轉頭向丹墀上望去卻看不出項莊的神情有何變化
便有大臣當場琢磨起來:莫非這也是大王授意的仔細想想似乎也不無可能大王說不封王看來只是不封異姓王而已世子項治既是大王嫡出又過繼給了先王為嗣身份可謂貴不可言封王倒也是理所當然
很快便有自認機警的大臣紛紛出列表示附議
看到有人附議腦子轉得稍慢些的大臣也回過味來了不片刻滿大殿的文官武將就全都站到了丹墀之下奏請項莊冊封項治為王并留守江東
so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