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傳

第二百九十一章 節操

西風緊

常德城官府當晚于謙不見了、卻沒找到人。及至次日,才有人報案在沅水邊的別院里了幾具尸體,官軍派人去確認,正是于謙的隨從。這下大伙兒出大事了,立刻召集人馬搜尋于謙的下落,活要見人死要見尸。當地官府和錦衣衛都派了人著手急查此案,那片小樹林和竹樓的主人立刻就被逮捕。

兵部右侍郎一省巡撫不明不白失蹤,當然不排除叛軍細作所為的可能,但“可能”無法洗清當地文官武將的罪責;如果沒有查清,叫朝廷的威信和權力何存?京官大員下來就莫名其妙失蹤,沒個說法?

兵馬已經分批調出城去追尋了。

此時發生了一點小小的誤會,汪昱和他的師爺梁硯因為受了禮遇,沒被看押,頭天才混出城來,準備西去投舊主。不料在路上見到好幾隊官兵在找人,可把他倆給嚇住了,以為是來抓他們的。

汪昱道那于撫臺和王養德對我以禮相待,我虛以委蛇說了好些話欺瞞他們,現在卻逃跑,是不是惹惱了他們,要抓咱們受死?”

梁硯卻一臉不可思議道咱們又不是多要緊的人,犯得著勞師動眾對付咱們?若只是惹惱了,那些官僚也不好意氣用事的……不過老朽也不敢肯定是否沖咱們來的,說不定東家您真是要緊的人物。”

汪昱詫異道我有甚要緊的?”

梁硯道此中關節,朝里那些公侯大將、功臣勛貴和文官壓根就尿不到一個壺里,別看他們之間也有和和氣氣的,暫時也沒斗得太明顯,可總歸不是一路人。東家是監生功名的文人,受了權貴莫大的冤屈,這是和天下的文官都過不去!文官要是這般忍氣吞聲,在朝廷里?所以正如于撫臺那天所說,許多朝廷大臣都為了這事彈劾成國公。

于撫臺那是進士出身,明擺著是文官,他的恩師楊少保也是文官賢儒;于撫臺還能背棄自家的那些人,幫著功臣勛貴那伙人不成?這中間有個過程,若是他們能為東家平冤昭雪,那便是找回面子;想來東家牽動朝廷諸公,豈不是重要的人?”

二人越說越覺得那些官兵是沖著來的,便不敢走大路了,馬也不敢騎了。丟了馬匹扮作饑民乞丐,從鄉間小道幾經周折向辰州跑,實在搞得狼狽不堪。

到了辰州,卻進不了城。只見城外全是饑民,都要進城乞食,朱雀軍已經不讓流民進城了,只在城外搭了些粥棚賑濟。汪昱和梁硯幾度想進去,都被擋住,還被一個軍士塞了只破碗,指著外面的粥棚道先去弄口吃食掉命,挨一陣子或許就好了。”

汪昱的情緒漸漸激動起來,老子步行了四百多里路跑,連城都不讓進!

還好梁硯眼尖,城樓上一員武將十分眼熟,想起來是軍中一個姓何的隊正。有一次梁硯正好負責發餉銀,和何隊正有過數面之緣,卻不知何隊正是否記得。

梁硯當即就嚷嚷起來何隊正,我是梁師爺啊,你可記得老夫?”

城上的武將聽見有人叫他,俯視下來卻見是兩個衣衫襤褸的乞丐,正覺怪異。不過他今日當值,守城門的差事最是無聊,眼下辰州又無軍情,基本整天都沒鳥事;轉念一想,那乞丐能喊出的姓和職務來,說不定真是認識的人。當下便傳令一個軍士,把喊話的人帶上來問話。只要能說上話,汪昱等人就有辦法證明身份了,他們在參議部當過官,認識的軍中武將不是一個兩個。

何隊正確認了他們的身份,當下就去官署稟報,并派人送汪昱和梁硯進城。

張寧正在官署辦公,聽到消息便親自迎出門來,只見汪昱和梁硯二人竟是狼狽不堪,不禁意外。在此時四百多里路也算遠行了,可是當初他也在半路上落難,也沒混成汪昱這般模樣。

汪昱走上前來,撲通便伏倒哽咽道王爺,徐大人自裁殉國了,臣等盡數被拿。臣歸心似切,逃脫出來,走了好多天終于又見到王爺了。”

張寧嘆了一聲,忙扶起他們快快請起,請起,青墨你們心念舊主,這是一份情誼。苦了,辛苦你們了,暫時的困難總會。大伙看看,咱們朱雀軍是心在一塊兒,同舟共濟啊。”

眾官忙道王爺仁德,臣等愿追隨靡下,同舟共濟。”

……最近顧春寒等人陸續歸來,連常德失陷后的官員都了兩個,又抓了于謙,好事不斷;不過張寧的處境仍然不太好。

城外的饑民,拿眼睛就看得到,就辰州目前這幅光景,參議部都不好制定稅收,底層很多百姓連飯都沒得吃,還征稅?只有想法能不能從大戶那里榨出點油水來,不過也是杯水車薪,一萬多人張口要吃飯,還有騎兵團的戰馬,內地的馬不是光吃草就行的,要吃糧。

要不是當初占了常德府好幾個月,加上常德府十分富庶,提前向辰州調了一批糧食作為戰備物資;現在朱雀軍上下就得啃樹皮。

在參議部的大廳里,大伙時常都在議論對策。已經有不少人提出了放棄辰州,向寶慶府進軍的方略。

“辰州連遭兵禍,又發饑荒,搞頭都沒有了,占著也毫無用處。咱們有刀有槍,換個地盤豈不甚好?”陳蓋說起話直接了當,完全沒有遮掩。

不過兵器局的馬大鵬便反對放棄辰州將士的兵器、衣甲都是兵器局作坊在制造補充,特別是火器,若非辰州作坊及時修繕,大軍自長沙一戰超半數的火銃都不能使用。我們的人馬擴充到一萬多人以后,不是像以前那樣修一兩百桿火槍那么容易的,需要有成規模的作坊和工具,這些若是完全從無到有十分麻煩。辰州的作坊是以前留下的,現在整理一番還勉強能用;如果去了一個陌生的地盤,那么多火銃用壞了加上戰事緊迫的話、叫我想辦法修好?要補充軍械如何造出來?”

眾人見張寧沒說,倒習慣了,他總是會先讓大伙說說想法,然后才會表態。于是大伙便把目光投向參議部長朱恒。

朱恒只得說道若非萬不得已,轉攻寶慶府非上策;最好的情況還是能擊敗北路軍、奪回常德府,進望武昌,方有爭奪天下的資格。當今大勢,沒有韜光養晦的,一旦失了進取之機,再無機會,遲早要消亡。”

他的想法和張寧不謀而合,張寧一開始也是就打算要奪回常德府的。

朱恒又道老夫說的似乎有點遠了,就眼前來看,我們剛剛有了點根基,不能輕易又開始流竄;不然與流寇何異?諸位想一番,朱雀軍自高都之戰以后,若是沒有長期占領辰州、進而是占有常德,而是毫無根基,兵力如何能從一千余人擴大到上萬?”

就在這時,張寧終于開口道要戰,就得速戰。若是拖沿下去,最多不超過兩個月,我們就把餓死。可是現在北路軍五萬,南路軍余部也有些人、得到補給后仍可作戰,特別是馬兵沒遭受重創。他們都在常德附近活動,我們總不能以敵軍五分之一都不到的兵力徑直去攻城吧?無不少字”

朱恒道官軍占據絕對優勢兵力,數萬大軍集結耗費巨大,理應主動出擊,我們便應在其中尋找戰機,野戰擊敗其主力。”

“官軍會用方略,是否有機可乘?”張寧忍不住問出了多日的心結。

不過在場的人沒人能回答這個問題。

張寧,于謙被抓獲之前,在常德也呆了好一陣子,已經有了大體方略的。像于謙這個人,一心是要平定湖廣的,他不可能弄出自毀優勢的方略出來;不用細想,也能猜度應該相當有水準。

當于謙被俘、無法對造成威脅后,張寧就算有諸多不好的情緒,其實也并不愿意加害他了。這個在后世被奉為英雄的人物,在很多方面張寧都還是很敬仰他的,覺得無謂地迫害是一種罪過。但饒是如此,如今張寧已經動了用酷刑逼供的念頭。

這種粗暴的手段也是這個時代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了罷?存亡攸關,節操都可以丟了。

就在這時,張寧忽然有了點靈感。他想起姚姬曾提起過于謙的到常德府來了的,如今于謙生死不明,她一定很擔憂吧!于謙的姓董,想來張寧還見過,在京師的時候,大家客客氣氣的相處很融洽和睦;要這個時代、向引薦女眷是相當的友誼才行。誰又想到如今變成了這般光景?

或許通過董氏的影響,是否能讓于謙有所動搖?張寧也毫無把握,不過可以試試,反正沒損失。

他想到就去做,當下把事情委托給辟邪教的一個頭目江有德,讓他混進常德府去,嘗試與董氏聯系。江有德帶上了張寧的書信一封,還有于謙隨身物品的一塊玉佩作為憑據。

江有德領了命,騎快馬趕往常德城辦差。只要偽裝得當,混進城基本沒有難度;常德府偌大一個城池,人口眾多,需要外面長期輸送蔬菜、木柴、糧食、貨物等物資,在沒有受到嚴重威脅的時候無法戒嚴,戒嚴了也不是完全禁止進出。

張寧的差事,江有德當然準備盡力辦妥,不過他不想白白送死。于是把帶著的玉佩敲出半截,拿著一張條子一起先送到府上探探再說。

董氏看到于謙的隨身玉佩自然認得,而那紙條上寫著:報官就別見于撫臺了,若有誠意,改日再約見。

董氏果然沒報官,接著江有德才把她約到附近一家酒樓上。人多的地方,一則顯得沒有惡意,二則萬一有事跑路也方便。這次江有德才把張寧的書信送到她的手里,她沒有馬上答應,只道先思量后再決定。

張寧在信中的措辭十分有禮,稱呼嫂,提及在京師時,多謝她在府上酒菜款待云云。又說與于謙并無私怨,抓他只是迫不得已。

董氏琢磨,于謙堂堂正三品大員,又在大軍占領的城里,平白被叛軍給抓了,肯定是去私見顧春寒時中招的;那顧春寒本來就是投了張寧的人,于謙居然還惦記著。

她回房從于謙的書架上翻出一份奏章來,是于謙從張寧以前的書房里帶的、關于幾年前上書海貿的奏折,那是張寧的親筆。她拿著書信和奏章的字跡仔細對比,果真是張寧的筆跡、并沒有差。而且又有于謙的隨身物品,董氏基本可以的夫君被張寧抓住了。

張寧會不會殺他?董氏十分擔憂,年紀輕輕就要成寡婦下半輩子連個依靠都沒有,她出身書香門第,夫君現今也是朝廷大臣,改嫁總是不好;要是普通百姓,那也是勉強可以選的。

她很想去看看于謙活著沒有,可是她一個婦人要去敵境又有些害怕,萬一是羊入虎口被污了清白辦?

正是左右為難,不過她內心里也明白,不去確認夫君的安危是無法安心的。她想起了張寧的模樣和他的為人,其實他不是那種窮兇極惡的壞人,以前見面時印象甚好,儒雅有禮不說,還很干凈英俊,人品甚好的樣子。夫君其實也不是個庸人,結交好友時總是有選擇的。

手里的信上,一副好字。她心道:措辭那么客氣有禮,張寧確實是個有節操的士人。只過了一天,董氏就懷著忐忑的心情接受了張寧的邀請,帶了幾個家奴跟著張寧派來的人上了辰州的道路。

及至辰州,果然得張寧以禮相待,首先就差人安排了清雅的住處,然后請她到客廳見面。

張寧走進客廳時,見到董氏也不禁微微一愣,雖然以前見過,不過有點太久印象模糊。如今再見,他只覺于著實也是個美人,身段并不太瘦,卻天生一副柔柔弱弱的模樣兒,招人憐惜,而且皮膚白皙五官端莊,舉止表現得教養良好,著實是個良配。

有這么一個,而且于謙也不是好色之徒,他干嘛去招惹顧春寒?張寧得知個大概,于謙中計就是因為顧春寒。雖說是舊識,但雙方本來就關系緊張,顧春寒是否用了美人計色誘?想到這里,張寧就有種被戴了綠帽一般的不爽,顧春寒雖然不是他的正妻、而且在青樓呆過,但張寧曾對她真情實意,實在是放不開一種心理。

“我家夫君可還活著?”董氏剛見到張寧,都來不及見禮,就直接問了一句。

張寧好言道當然毫發無損。我與于侍郎本是舊友、又無私怨,弄到今天這般田地,只因各為其主(張寧名義上的主是建文帝)。我既捉住了于侍郎,便不再是敵了,自然是好生優待著的。”

董氏微微松了口氣,這才屈膝作了個萬福方才妾身失禮,讓湘王您見笑。若你們有些政務過節,妾身在此替夫君賠罪。”

忽然張寧話鋒一轉,嘆道只可惜于侍郎有時候過于迂腐,現在一心求死,我都擔心哪天沒看住,他自尋短見……”

“怎會這樣?”董氏剛剛才松的一口氣又提了起來,擔憂之色溢于言表,更顯楚楚可憐。

張寧道得勸勸他才行。”

董氏哽咽道王爺能開恩讓我見他?我該勸他才好?”

張寧掏出手帕遞了,董氏沒注意便隨手接了揩眼淚,片刻后才回過神來忙遞還,紅著臉哽咽道妾身失禮了。”張寧把手帕復揣進袖袋,只道“無妨無妨”,然后好言勸道你得勸他,凡事不可強求。天下的事顧不上,便先顧著最親近疼愛的人。只要為他的皇上盡力了,就算失敗了也不必那么執拗。”

“他能聽我的就好了。”董氏道,“肯定要扯出一番天下的大道理來。”

張寧愕然自家的都保護不了的時候,天下人怎樣,與何干?”

“湘王的道理,我反倒愛聽。可是你這道理在夫君那里多半說不通。”董氏道。

張寧只得嘆氣道不過盡量勸勸吧,若是真勸通了,只要他說出北路軍作戰方略,我便保證他錦衣玉食毫無危險地過日子,也可以留下來陪他,你們一家人太太平平地過些日子。等大勢穩定了,我定贈良田金玉放于侍郎歸去,絕不忍加害。”

“此話當真?”董氏帶著僅存的一絲希望。

張寧道我豈會反悔?于侍郎本也是我敬重之人。”

董氏道那我便試試罷。”

張寧倒顯得比于還急,當下就要帶她去見于謙,連讓她先休息一下都沒提。于也是心切,自然不會拒絕。他們便去了東城府邸附近的一處宅子,是姚姬的人專門收拾出來看押要犯的地方,如今只關了于謙。

于謙在辰州過了幾天,確實也沒受到虐待,好吃好喝招待著。現在換了干凈的衣裳,閑了幾日,氣色還挺不的。他也沒被關在一個小屋子里,其中的一個院落他都是可以活動的,院子里種著花草樹木,甚至還有一間書房。

張寧帶著董氏進去時,只見于謙正坐在院子里看書。于謙聽得腳步聲,回頭一看,臉上的表情立刻僵了,隨即就皺眉道你、來辰州了!”

“于侍郎勿怪,確是本王差人送信請來的,擔心你的安危,這便來看看。”張寧見到于謙方寸有亂的時候,心情忽然甚好。

于謙手里拿著書怔了片刻,已是無話可說。他瞬間明白現在說都沒用,張寧既然得手,還能放不成,說不定會拿董氏來要挾。

“我想與說兩句話可否?”于謙道。得到張寧的同意,他便叫董氏,低頭小聲說道你找機會了斷,省得受辱。否則叫我、還有你們董家的臉面往哪擱,以后不得被人恥笑?”

是由無錯會員,更多章節請到網址:

如有處置不當之處請來信告之,我們會第一時間處理,給您帶來不帶敬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