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氏、連枝兒和連蔓兒忙將手里的活計放下,趕出門來。
張氏走在最前頭,和往屋里跑的小七撞了個滿懷。小七就嘻嘻笑起來,一家人出了門口,就看見鋪子外停了一輛馬車,五郎站在車下,身上背著小七的書包,正和那車夫往下搬行李。
“娘,姐,蔓兒。”五郎見張氏娘兒幾個出來了,就忙招呼道。
這個時候,在園子里干活的連守信也聞訊趕了過來,一家人拿了行李,打發了車腳錢,就簇擁著五郎回家。至于鋪子里的包粽子的事情,就交給趙氏和連葉兒幫忙照看了。
回到家里,大家在炕上坐了,連蔓兒就沏了茶端給五郎。
“哥,喝茶。”
“哎。”五郎就接了茶喝了。
“哥,多虧你今天回來了。你不知道,咱娘這幾天把你念叨的。要是你今天不回來,等到明天,咱娘非和咱爹去府城接你不可。”連蔓兒就笑道。
“不是說了,就這兩天回來。我也不是第一次出門,有啥可擔心的。”五郎就道。
“我沒那樣,別聽你妹說的那么邪乎。”張氏就分辨道。
等五郎喝了茶,略緩了緩,一家人這才問起他參加府試的情況。
府試是在遼東府最大的官學,盛京書院舉行的,主考官就是遼東府的知府。
“就是上咱家來過的那個知府大人?”連守信就問。
“嗯。”五郎點頭,“就是他。”
“那他還認識你不?”張氏就問。
“認得的,還說了話。”五郎點頭道。
“娘,就算認識能咋地。我哥考試的卷子,得糊名。考官看卷子的時候,都不知道那是誰的卷子。想考上,就得憑真才實學。”連蔓兒就道,“是不。哥?”
“考卷都是糊名的。”五郎點頭。
這個年代,縣試和府試,嚴格地來說,還算不得科舉考試,只能算做科舉考試的預備,也就是童生試,由地方官吏、知縣和知府主持。在縣試這個階梯,有的地方并不嚴格。也有考卷不用糊名的。但是遼東府下轄的各個縣,縣試的時候都非常的規范。至于府試,更是與院試的規矩沒什么差別。
考過了府試,就取得了童生的資格。可以去參加院試。遼東府今年八月就有院試。如果院試沒有考過,以后再接著考,也無需再參加童子試,只要直接考院試就可以了。
“幼恒哥考的咋樣?跟你同去的那幾個同窗考餓咋樣?”連蔓兒又問。
“幼恒哥也考上了,還比我考的好。我那幾個同窗……都落榜了。”五郎就告訴連蔓兒道。
聽說王幼恒也考過了,連蔓兒很是歡喜。
“幼恒哥沒和你一起回來啊?”連蔓兒又問。
“我和幼恒哥一起從府城回來,幼恒哥留在縣城了,說要過了五月節才能回來。幼恒哥還要留我在府城住一兩天,我沒答應。……就知道家里盼我回來。”五郎笑道。
“沈小胖說他也要考府試。哥。你看見他沒?他考的咋樣?”問完了王幼恒的情況,連蔓兒又想起了沈謙。
“看見了。”五郎點頭,“他也考過了,還在我前頭。”
連蔓兒就有些驚訝。
“他啟蒙的早,有底子。現在教他的那位先生,聽說是遼東府頂頂有名的大儒,就教他一個。”五郎就道。“你別看他在咱們家,跟咱們是那樣。在府城里,我第一眼看見他,還差點沒認出來。我看他跟別人,那說話行事,就跟變了一個人似的。”
“……小九聰明著那,以后他再到咱家來,蔓兒你也別總把他當孩子看。”最后這句話。五郎略低了聲音,是只對著連蔓兒說的。
“五郎,你這次去府城,到沈家了沒有?”連守信就問。
“去了。”五郎就道,“我去沈府門口遞了帖子,求見六爺。……六爺有空沒空見我是一回事。我總歸是要去投個帖子、拜一拜。……我還讓那看門的小廝幫我找了鐘管事。”
“對,主人家要拜,像鐘管事這樣咱們相熟的,也不能少了禮數。”連守信贊同地點頭。
連蔓兒也連連點頭。到沈府投貼,對于見不見得到人卻并不執著。見鐘管事,禮數也只是其一。五郎辦事能這么通透、老道,她很高興。
“那你這次去,見著六爺沒?”張氏就問。
“六爺去了軍營,不在家。”五郎就道,“這還是鐘管事告訴我的。”
說到這,五郎忍不住笑了一下。
“是小九讓人接了我的帖子,請我進府去見了面。……鐘管事跟我說,是小九特意跟門房的人留了話。說若我去了,門房的人敢為難、不通報,他一定不依。……還留我吃了飯,小九陪我吃的。還要留我住在沈府,說到時候一起考試,這個我沒應。”
“小九哥很夠義氣哎。”小七聽了,就點點頭道。
“能這么著,還算夠朋友。”連蔓兒也道。
“怎么這么沒大沒小的,該叫九爺。”張氏就道,“你們還小九小九的叫人家,還有你蔓兒,你還管人家叫小胖。也就是人家脾氣好,你就這么叫咱們村里的孩子,人家還興許生氣那。”
幾個孩子就都笑。
叫他小九、小胖,才是真心待他那,連蔓兒心里暗道,真要叫九爺,那是和他生分。
不過……
“哥,你好像和小胖處的挺好的。”連蔓兒就看著五郎道。若非如此,怎么叫小九叫的那么流暢。
“還行。”五郎就笑道。
那就是相處的不錯,連蔓兒想。
“娘,你別用你那老腦筋想事。叫他小九怎么了,我哥和他一起考的童生,以后還要一起考秀才,我哥興許比他先考上。那個同案啊、同年啊,不論年紀大小,也不管出身,都是平輩相交的。”連蔓兒見張氏還有些不贊同的表情,就說道。
“小九的先生給小九押了題,小九把那題給我看了,還讓我寫了文給那先生批閱。”五郎又道。
“小九哥太夠意思了。”小七就道。
“那題壓中了沒?”連蔓兒問。
“和考題不一樣,但很有幫助。”五郎就道,“我也把魯先生壓的題告訴小九了。魯先生壓中了第二場考試的試題。”
“哥,你對小九哥可真夠意思。”小七道。
“魯先生這個先生,咱家是撿到寶了。”連守信就激動道。
“哥,這個咱自家說說就好,咱都別往外說。”連蔓兒下意識地往窗外看了一眼道。
“這個我知道,魯先生壓的題目,只有我、幼恒哥和小九知道。我們都說好了,要保密。”五郎就道。
“這個肯定不往外說。”張氏和連守信都道。
連枝兒本來就嘴緊,不用擔心,連蔓兒就看著小七。
“我也肯定不說。”小七說完,就抿緊了嘴。
一家人說笑了一會,就收拾五郎帶回來的行李。
小七在旁邊看著,一雙大大眼睛忽閃忽閃的。上次五郎去縣城考試都帶回來不少的禮物,這次去府城,肯定會有更多、更好的禮物。
小七很期待。
連蔓兒也很期待。她平時也就是趕一趕青陽鎮的大集,縣城只去了一次,這次五郎去府城,她特意給五郎多帶了一些銀錢,囑咐五郎,若在府城看見什么稀罕的好東西,就買回來。
五郎這次帶回來的東西還真不少。
他去拜了沈府,沈府自然有回禮。然后就是考試錄取之后,還拜了知府,知府也有回禮。
知府的回禮很簡單,就是一套筆墨。
沈府的回禮則是用兩個大盒子裝著。其中一個盒子里面包括一個石青色的尺頭,兩錠銀子,一套筆墨硯臺,一把紙扇。這份禮,中規中矩,一看就知道,大約是沈府管事的預備的標準規格的“萬金油”型回禮。而另一個盒子里面則是五花八門,包括兩匣子精致的小點心,兩套無錫泥人、兩個萬花筒、一個銀鑲玉髓的小圓鏡子,一小匣子瑩瑩潤潤紅的、綠的、白的珠子,另外也有兩套筆墨硯臺。
除此之外,還有一封沒有封口的信。
連蔓兒拿起信來,疑惑地看著五郎。
“是小九寫給你和小七的。”五郎就道,“這盒子里的東西,也是他送給你們倆的。”
聽五郎這樣說,小七就湊了過來。
“小九哥真夠意思,送了這么多好吃的好玩的,還給我和姐寫信了?!”小七就要看信。
連蔓兒卻沒急著打開信封,只是拿著,問五郎。
“哥你看過了沒?”
“看過了。”五郎就點頭道。
連蔓兒這才將信紙從信封里抽出,打開。小七就將腦袋湊過來,和連蔓兒一起看信。
“蔓兒賢妹并繼賢賢弟惠鑒……”
“噗……”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