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第三百五十九章水井引發血案
第三百五十九章水井引發血案
作品:
字數:
在卡科日亞境內,緊鄰國境線的地方有一口水井,卡科日亞人平常不怎么用,耶澤爾察因為境內缺水,所以國民經常越境去卡科日亞取水。
這種習慣已經延續多年,倒一直沒出什么問題,卡科日亞邊防軍平素也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可內戰之后,卡科日亞國內形勢不一樣了,軍隊和警察都提高了警惕,對任何可能危害國家的行為,都會及時采取行動。
偏偏耶澤爾察那邊不識時務,有一個村子竟然成群結隊,出動上百人前去取水。
這么大規模的越境行動必須予以制止,卡科日亞邊防軍把這些村民全部驅趕回耶澤爾察,雙方在這個過程中爆發肢體沖突,不少耶澤爾察村民挨了打。
耶澤爾察這邊不甘心吃虧,其軍隊立即開展報復,跨境射擊卡科日亞邊防軍,造成三死兩傷。
卡科日亞不甘示弱,立即炮擊耶澤爾察邊防哨所,炸死八個士兵。
霍維爾覺得自己找到了機會,立即宣布基于傳統習慣,這口水井連同周邊地區,主權應該屬于耶澤爾察。
隨后,耶澤爾察的部隊開始向邊境地區集結,準備全面入侵。
本來霍維爾就想要侵略卡科日亞,苦于沒有借口,如今借口終于有了,那就是這口水井。
也只是水井的使用權引發的血案,接下來快要演變成一場戰爭,多年來國際政治就是這么的微妙。
卡科日亞同樣開始集結部隊,隔著邊境線跟耶澤爾察對峙。
這兩個小國本來就被世界所遺忘,近期全球都被亞太區高峰論壇事件吸引了注意力,更是無暇顧及這兩個小國,于是這場即將爆發的戰爭就這樣被忽視了。
只有少數媒體做了一些報道,從新聞畫面上可以看到,形勢非常緊張。
在邊境線兩側,兩國全都部署了大量炮群,同時坦克和裝甲車形成集群,掩護步兵隨時準備向對方發起攻擊。
這兩個小國是國小力不弱,整體軍力遠遠超出周圍其他國家,而且還各有各的長處。
卡科日亞裝備好,耶澤爾察士氣高。
在正常情況下,兩國旗鼓相當,霍維爾認定,卡科日亞經過內戰之后軍力嚴重耗損,已經不是耶澤爾察的對手。
不過,霍維爾錯了,卡科日亞找到了堅強的盟友,那就是血獅雇傭兵。
在內亂平息之后,血獅雇傭兵留在了卡科日亞,阿米莉亞指示財政部支付血獅雇傭兵的全部費用。
如今形勢這么緊張,南非基地迅速向卡科日亞增兵,如今已經達到了四個團。
其中有兩個團在趙軒的指揮下,已經機動到邊境地區,隨時準備投入戰斗。
四個齊裝滿員的團,已經可以打上一場小規模局部戰爭了,是一支不容小覷的力量。
更何況血獅雇傭兵經受過嚴格訓練,行軍布陣全部表現出高度專業性,遠超過很多落后國家的正規國防軍。
霍維爾的情報比較滯后,剛開始搞不明白什么時候卡科日亞軍隊變得很強大,探查了一番之后才知道原來是有國際雇傭兵加入。
霍維爾不了解蒼浩和阿米莉亞的友誼,不過卡科日亞那么有錢,雇得起國際雇傭兵,這倒沒什么難以理解的。
問題是,霍維爾本打算一鼓作氣,攻占整個卡科日亞,在這種情況下就有點舉棋不定了。因為這場戰爭一旦爆發,對霍維爾來說,最好的結果也就是兩敗俱傷。
于是,霍維爾不敢輕舉妄動了,止步于當前這種對峙。
對卡科日亞來說,當前頭等大事是恢復國內重建,既然對方沒有侵略自己,當然也沒有理由主動進攻對方。
邊境上的局勢始終沒得到緩解,雙方的坦克和裝甲車經常沿著邊界線行駛,部隊舉行各種規模的演習,炮群也是種處于待發狀態,不過全面戰爭暫時沒有打響。
如果說事情只是這么簡單的話,那么接下來也會很簡單,或者最后霍維爾鳴金收兵,或者就是血獅雇傭兵繼續增兵,甚至蒼浩本人親自前去督戰,徹底擊垮霍維爾。
可事情偏偏不是這么簡單,接下來的發展走向出人意料,卡科日亞國內出事了。
卡科日亞國內政治有兩個人最重要,首先當然是國王,次之是政府總理。
通常來說,君主立憲制國家的國王只是象征性存在,平日不干預政務。卡科日亞是君主制國家,情況有所不同,國王是國家最高領導者,對政府事務有最終決斷權。
君主制國家通常存在很多弊端,國家政治完全就是人治,由于國王是世襲,并非是民眾或者議會推舉出來的,所以國王個人品行直接決定國家的整體情況。
如果是選舉出來的國家領導者,選民一定會挑選最優秀的,至少選擇一個不是那么爛的。
而王權政治根本就沒得選,全世界沒有任何一個王室可以保證自己每一代國王都非常優秀,每隔一些年,家門總會出那么幾個忤逆乖張之徒。
其實何止是王室,尋常百姓家也是一樣,沒有不出敗類的家門,這是人性使然。
可以說,全世界的王權政治都有這樣的怪圈,前兩代國王特別優秀,后兩代變得非常平庸,再到后來就是暴君和昏君了。
華夏歷代王朝循環是如此,歐洲這些王室也一樣。
說起來,不需要每一代國王都很優秀,哪怕個個都只是平庸之輩,那么已經是萬民幸甚了,然而事實并非如此。
卡科日亞的先人為了防止國家陷入這樣的怪圈,就設計出了這樣一種體制,國王和政府互相牽制互相監督。
政府總理由全民選舉產生,如果卡科日亞王室不幸誕生了暴君或者昏君,那么在這個總理的制衡之下,也不至于為惡太甚。
這也就意味著,卡科日亞的政事需要有國王和總理共同決策,沒有任何一方可以大權獨攬。
當下卡科日亞總理叫雷布澤,阿米莉亞登基之后,立即組織全民大選,選出了雷布澤這個總理。
雷布澤出身于卡科日亞政治世家,政壇經驗老道,人脈極廣,對卡科日亞王室也是非常忠誠。
一切本來都非常好,卡科日亞國內重建能夠順利進行,與雷布澤的個人努力是密不可分的。
可也就是耶澤爾察大兵壓境之后,事情悄悄地起了變化,雷布澤的表現跟過去也不一樣了。
剛開始的時候,雷布澤私下覲見阿米莉亞,懇請女王陛下認真考慮霍維爾的提親。
阿米莉亞非常憤怒,不僅回絕了,還訓斥了雷布澤。
雷布澤倒是不以為意,轉過天來再次覲見,這一次不是討論提親的事,而是認為卡科日亞應該與耶澤爾察議和。
阿米莉亞當然不想爆發戰爭,但當前局勢主要責任在耶澤爾察,阿米莉亞認為就算是議和也應該是霍維爾登門拜見自己,沒有理由自己主動跟霍維爾提出談判。如果真的這么做了,沒準霍維爾認為卡科日亞怕了自己,在邊境上再搞出更多的舉動。
更何況,任何談判總是要有一個契機的,總不能厚著臉皮直接去找人家,偏偏是眼下沒有這樣的契機。
雷布澤對阿米莉亞的態度仍然不以為意,到了第三天沒有再次覲見,而是跑去了耶澤爾察。
必須說明的是,雷布澤不是投靠了耶澤爾察,而是去跟霍維爾談判了。
沒有人知道雷布澤跟霍維爾是怎么談的,反正是到了第四天,兩個人就簽署了和平協議。
新聞也很快作了報道,從畫面上可以看到,雷布澤和霍維爾笑容滿面的握著手,彼此態度之親切讓人感覺下一秒鐘就會擁抱在一起。
接下來,耶澤爾察單方面宣布撤兵,坦克和裝甲車退回基地,炮群也放低炮口重新罩上炮衣,部隊全部回到原來的駐地。
在兩國紛爭中,單方面宣布撤兵這是最大程度的讓步,更何況卡科日亞這邊仍然那嚴陣以待,炮口和槍口正直指著耶澤爾察。在這種局面下,耶澤爾察單方面撤兵,更是需要莫大的勇氣。
阿米莉亞看到新聞報導的時候,整個人都傻住了,兩國議和這么重大的事情,雷布澤竟然先前沒征得自己的同意,自作主張單獨前往。
更離譜的是,霍維爾為什么會做出這么大的讓步,阿米莉亞懷疑雷布澤可能出賣了國家利益,換取了霍維爾撤兵。
等到雷布澤回國,阿米莉亞立即召去王宮,質問一切到底是怎么回事。
雷布澤的解釋非常平淡,大意就是說為當前局面感到憂心,覺得國家在當下實在不能爆發戰爭,所以單槍匹馬回見霍維爾。
阿米莉亞質詢是否出賣了國家利益,雷布澤堅決否認,聲稱自己只是跟霍維爾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畢竟卡科日亞和耶澤爾察都是小國,在周圍大國的環伺之下應該保持團結才對。傳統上,這個地區是蘇聯勢力范圍,各國政治都受蘇聯的影響,后來蘇聯解體,E國繼承蘇聯衣缽。但E國國力急劇衰退,沒有能力繼承前蘇聯的勢力范圍,于是這個地區各國才獲得了真正的獨立自主。如果卡科日亞和耶澤爾察爆發戰爭,結果就是兩國國力全部被削弱,E國必將卷土重來,控制兩國……雷布澤保證自己對霍維爾說的就是這些話,還告訴阿米莉亞,霍維爾其實是一個非常通情達理的人,被自己說動之后才同意撤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