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老太想了想:“具體我記不到了,不過應該是申時(下午三點至五點),剛剛吃了中午飯不久,我家吃中午飯都是未時(下午一點到三點),我正坐在院子里曬太陽,連著幾天下雪,冷死了,好不容易出了太陽,又沒有風,烤著暖和。正烤得舒服,就聽到費錦在罵他媳婦,罵得真的很難聽……”
李老太本來還想學來著,蕭家鼎前面兩次打斷了她學費錦罵臟話,知道這位差爺并不想聽這種話,只好打住了,接著話題往下說:“不過這一次,他罵了一會就不罵了,沒聽到什么動靜,我還覺得奇怪呢,怎么罵著罵著就沒聲音了?等到了傍晚的時候,我出來倒垃圾,便看見他們家院子門開了一扇,我沒聽到里面有罵聲了,就想進去跟費錦媳婦聊會天。我推門進去……”
接下來,李老太又繪聲繪色地說起了當時看見的一切,蕭家鼎這次沒有打斷,耐著性子聽她嘮嘮叨叨把經過又說了一遍,這才又問道:“你確信你聽到費錦罵他媳婦是在申時?”
“是啊。因為我們中午未時吃的午飯,過了一會,就聽到那邊費錦開始罵他媳婦了。這不就是申時嗎?”
蕭家鼎迷惑了,怎么李老太的說法跟查證的情況不符呢?費錦供述他是中午去四叔加吃喜酒,時間是中午,也就是午時。吃完酒回家,因為醉酒,所以躺在草叢里睡了一覺,醒來之后回家,就看見官差已經在家里,他媳婦已經被殺了。這就是說,費錦中午到下午案發之間,應該沒有回來過,而是在草叢里睡著了,那李老太又怎么會聽到他在下午申時的時候罵媳婦呢?那時候他應該在草叢里睡覺才對啊!”
中午吃酒的事情卷宗里已經有了核實。多人證明費錦中午的時候的確在他四叔家喝酒,大概喝了半個時辰左右,他酒量不大,已經差不多醉了,就離席回去了。這一段時間他的行蹤很清楚,可是后面呢?他本人的供述說是在草叢里睡著了,可是,這李老太卻證明她當時聽到了他罵媳婦!到底誰說錯了?
是不是費錦曾經回過家,罵了媳婦一頓之后又出去了,結果醉倒草叢?但是。為什么費錦的口供里卻沒有這方面的供述?甚至一直堅稱他沒有回到家,醉倒在草叢,等回家之后妻子已經被人殺死在家里。
蕭家鼎思索再三,也想不明白其中的緣由。
他又接著詢問了幾家人,另蕭家鼎很驚詫的是,住在另一邊的鄰居孫老漢也證明,當天申時聽到了費錦辱罵他媳婦。拿這件事就很奇怪了。
蕭家鼎把射洪縣的捕頭叫到面前,問道:“吉捕頭,你們上次詢問證言的時候。問到這些了嗎?”
吉捕頭撓撓頭:“這些需要問嗎?”
蕭家鼎面色一寒,冷聲道:“怎么不要問?你當捕頭多久了?怎么連詢問什么都不知道?”
吉捕頭更是惶恐,賠笑道:“說實話,蕭執衣。我只當了不到一年的捕頭。我以前是邊軍的伙長。”
蕭家鼎頓時無語,原來遇到一個半路出家的捕頭,難怪收集證據都不知道重點。要是這樣,那這個案子的證據到底是不是真的單薄那就值得認真推敲了。
看見蕭家鼎陰著臉跟自己說話。吉捕頭便有些惶恐到底蕭家鼎是跟隨蜀王爺錄囚的,要是抓住這件事做文章,那可就麻煩了。
于是吉捕頭眼珠轉了幾下。心中便已經有了主意。
蕭家鼎再沒有追問這件事,他又問了其他幾家鄰居,因為隔得遠,所以沒有聽見。只有緊挨著的兩家聽見了。
眼看天色不早,蕭家鼎決定回去。
在回去的路上,吉捕頭抽空湊到蕭家鼎身邊,低聲道:“蕭執衣,你辦事認真,一絲不茍,小的非常的佩服。很想結識執衣,所以想約執衣晚上小酌一杯,不知執衣肯否賞臉?”
蕭家鼎斜眼看他,見他這時候提出請客,只怕其中另有用意。他這人只要不是違背原則性的東西,他是不愿意把矛盾搞僵了的,當下點頭道:“行啊,恭敬不如從命。不過得等散衙之后再說。”
“那是那是,那小的在散衙之后來找你。”
“好!”
回到衙門,蕭家鼎總是覺得這個案子有些不對勁,其中矛盾之處無法解釋,他思前想后,還是決定再把案子好好看看。
于是,蕭家鼎又重新翻閱了一遍卷宗,并沒有任何新的發現。
蕭家鼎翻看到提取筆錄的時候,上面赫然有注明提取到了一把卷口菜刀,上面有血跡,另外,還有死者身上的血衣。
其他證據他看過了,就只有這兩件物證沒有看。原本蕭家鼎不愿意翻這個案子,提取物證查看又需要辦理一些手續,所以也難得做這種又費馬達又費電的事情。而現在不同了,他發現了新的問題,直接針對這個案子是不是冤案去的,本著一個法律人的良知,還有對那個慘死的費錦的媳婦的深深的同情,蕭家鼎決定查一下這個案子究竟怎么回事。于是,他決定調取了這個案子的兩件物證。
物證終于拿到了,放在桌上,一把菜刀一件血衣。
蕭家鼎先仔細查看了那把菜刀,刀口已經有些卷曲了,應該是分尸的時候砍斷骨頭而卷曲的。菜刀的刀刃上有不少暗紅色的血跡瘢痕,已經干涸了。他仔細查看過之后,沒有在上面發現任何可疑的線索。于是把菜刀放在了一邊。
他又拿起血衣,一點一點檢查。這血衣總共有好幾件,從里到外。因為案發的時候是冬季,所以被害人穿得比較多,最外面的是一件暗紅色的絲棉夾襖。血跡基本上集中在頸部,但是不算多。只有領口附近的部分沾上了血跡。
從衣服上的血跡來看,是死后砍切頭部出血形成,這一點符合州府衙門仵作的判斷。因為人死之后,血液停止流動,所以砍斷頭顱。鮮血也不會流出來太多,如果是生前傷,則大量的鮮血會泉水一般涌出。那沾濕衣領就不僅僅只有這么一點點了。
蕭家鼎看得很仔細,一件一件地觀瞧,看完之后,并沒有什么發現,他嘆了口氣,將衣服扔在桌上,雙手枕著后腦,仰頭望著天花板。閉上眼睛,也不去想這案子,他要讓自己靜一下。
就這樣呆呆地靠了好一會,他終于把頭低了下來,又重新望向桌上的那件血衣。
這時,夕陽西下,一縷陽光正好從半開的一扇窗戶照了進來,落在了那件染血的貼身褻衣上。突然,蕭家鼎身子一動。他看見了暗紅色的血衣的靠近衣領口的問題,似乎有一枚指紋!
他趕緊坐直了再看,卻看不見了。又斜著身子看,于是又看見了。原來。這夾襖染色是暗紅色的,跟血指紋的顏色非常的接近,所以剛才雖然他已經很用心地觀察,還是沒有發現這枚指紋。現在是用傾斜的角度觀察。由于血指紋是手指粘附了血液按壓在衣服上形成的,屬于平面加層痕跡,在傾斜狀態下觀看。就可以避開顏色混同,便能看到指紋本身了。
這也是他沒有現代技術條件,要不然,現代技術條件下,有很多辦法能讓這種血指紋清晰地顯現出來,比如紫外光掃描。可是現在蕭家鼎手里沒有任何可用的設備,而且,他掌握的指紋知識也不足以讓他提取到這樣一枚隱性指紋。而傾斜著觀察,又無法查看紋路的細節特征。
雖然發現了這枚指紋,可是蕭家鼎還是沒有辦法提取到這枚指紋,因為他沒有任何工具,甚至也沒有做過這方面的操作。他下意識地把那染血的貼身褻衣拿了起來,對著陽光觀瞧,突然,他身子一震,他清楚地看見了上面的血指紋!
怎么會這樣?他略一沉吟,便知道原因了,原來這件貼身褻衣,是一種半透光的紗做的,平著看,因為顏色差不多,所以不容易發現,而舉起來看,也不容易分辨出,只有對著陽光看,借住強烈的陽光照射,才能把兩種顏色的細微差別分辨出來了。
蕭家鼎趕緊取來費錦的指紋放在一邊進行比對。指紋類型完全相同,都是箕紋。心中一喜,立即開始相同細節的尋找比對。
如何進行指紋比對蕭家鼎學過相關知識,需要在兩個指紋上至少找到八處相同點,這種相同點專業術語叫做“高爾登特征”,有八個以上的高爾登細節特征的指紋,就可以作出同一鑒定結論。他以前從來沒有進行過這樣的對比檢測,很緊張有很興奮。不過,他還是找到了兩個相同點。
當他開始尋找第三個相同點的時候,那一抹陽光消失在了屋后面。屋里光線立即黯淡了下來。而那褻衣上的那枚指紋,也神奇地消失不見了。
蕭家鼎趕緊拿著褻衣跑出門,四下看了看,發現遠處地上還有陽光,是透過房屋間的空處投射進來落在地上的。他趕緊拿著跑了過去,站在那里對比查看,花了好幾分鐘,終于又找到了一處,而就在這時,那一抹陽光落到了房頂后面。轉眼間,地上所有的金燦燦的陽光,都消失了,只有漫天的晚霞,絢麗輝煌。
蕭家鼎嘆了一口氣,只找到了三處,遠遠沒有達到八處,不能做出同一認定的,也就是說,不能認定這指紋是費錦的。
看來只能等第二天太陽出來了。蕭家鼎把證物先還回了證物室。剛剛從證物室回來,吉捕頭就笑嘻嘻過來了,問蕭家鼎可以走了嗎?
時間也差不多到散衙了,蕭家鼎跟著他出門,衙門外停著幾匹馬車,各自上車,來到了一處絲竹聲聲的青樓。
古代請客,要上檔次的無非就是這種地方,蕭家鼎也見怪不怪,跟著進去,到了一處豪華所在,里面鶯鶯燕燕的都是年輕歌姬,一個個環肥燕瘦,涂脂抹粉,水汪汪大眼睛看著他,看來,這些姑娘已經知道他是今晚的主角。
在這群女子中間,有一個老者,臉上有著笑容,可是那笑容看得出來,很是牽強。
吉捕頭笑呵呵對蕭家鼎介紹道:“蕭執衣,這位是汪老爺,也就是費錦媳婦的父親。”
蕭家鼎頓時明白了,這汪老爺是當地豪紳,為了給女兒報仇,甚至通過關系找到了楊王妃,這才有了蕭家鼎奉命錄囚的事情。今天,看樣子應該是他出面宴請蕭家鼎吃花酒,用腳趾頭都能想出來,他是在為女兒復仇尋找門路。這位汪老爺始終堅信他的女兒是被女婿費錦殺死的。可是現在衙門卻要將費錦無罪釋放。汪老爺坐不住了,四處找關系,現在找到自己這里來了。
要是在蕭家鼎查問李老太之前,汪老爺找上門請客,蕭家鼎多半是會找借口推脫,因為那時候他一直相信費錦不是殺死汪老爺女兒的真兇,他也核對過現場遺留的血手印,排除了費錦所留的可能。可是現在不一樣了,他連續從費錦的兩個鄰居哪里得到了消息,證明費錦當天下午申時曾經在家里辱罵過妻子,使得費錦有了作案的時間。加之費錦有長期多次家暴的記錄,使得他又有了作案動機。而蕭家鼎剛剛又在死者的貼身褻衣的衣領口處發現了一枚血指紋,通過比對,竟然發現了跟費錦的指紋有三處相同點!
考慮到現場遺留的那些血手印,經過對比桌上最完整的一個,確認不是費錦的,似乎跟褻衣上的血指紋有些矛盾的地方,但是細細想來也很好解釋,誰說真兇只有一個?如果是兩人,也就是費錦還有一個幫兇,那這個案子所有矛盾之處不就迎刃而解了嗎?而只要證明費錦就是真兇,那楊王妃交給的任務也就順利完成了。
想通此節,蕭家鼎很有查下去的動力了。他也決定好好留下來吃這一頓花酒,他下一部的調查方向,本來就是準備找汪老爺調查的,現在正好,這種場合的調查,會比正兒八經坐著聞訊能問到更多有價值的線索。(